下书看 > 师韵乡隅 > 第122章 去听课

师韵乡隅 第122章 去听课

    沈瑜还没来得及说话,刘大妈已经怒气冲冲地冲到沈瑜面前,三指五指地骂:“姓沈的,你打了我家孙子,学校也不管你,就让你捧着课本悠哉悠哉地去教室上课呢?我现在就去找领导,领导要是不给我个说法,我就上乡上,县上闹去。”刘大妈说着已经扭着肥胖的身子,打算去找刘主任。

    沈瑜上前一步挡住了刘大妈,心平气和地说:“刘大妈,您消消气,我理解您此刻的心情,无论是谁遇到这样的事情,心里肯定着急,我其实跟您的心情一样难过。学校领导已经通知我停课了,我拿着课本正打算回宿舍,您放心,在事情没搞清楚之前,我没有上课的权利。”

    刘大妈脸上的表情缓和了一些,但明显还带着质疑和不信任:“你说的都是真的?”

    沈瑜认真地点了点头:“你不信可以去问问吴老师,更何况停课的通知很快就会贴在校园的报刊栏里,你到时候就能看到了。”

    此刻沈瑜面对即将到来的问题,坦然多了,不仅仅是她知道,王鹏不是她打的,事情迟早会水落石出。而是因为她心中的结解开了,看问题不再那么悲观和片面,她也明白了当改变看待问题的方式之后,事情莫名的像好的方向转变了。

    刘大妈扭头看了一眼校园里的报刊栏,那里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刘大妈怒气又上来了,指着沈瑜:“你胡说什么呢?报刊栏前连一个人也没有,你糊弄谁呢?我刚从那边过来,除了几张破报纸,什么通知都没有,你不要以为年纪大的人都识字,我是上过初中的,我认识字。”

    “刘大妈,沈老师说的都是真的。”

    沈瑜回头只见吴茗朝这边走了过来,她手里拿着一张纸,她走到刘大妈跟前,将那张纸在吴大妈面前晃了晃:“刘大妈,我拿的正是学样给沈老师的处分,是让沈瑜停课的通知,您放心吧,学校是不可能骗人的,我现在就去贴。”

    刘大妈瞪着眼珠子看了半天,又觉得不相信,从吴茗手里夺过通知,细细地读了一变,这才相信了,放了心,消消停停地提着拖把走了。

    “沈老师,你先回宿舍去吧!”吴茗说。

    沈瑜谢过了吴茗,匆匆下了楼,在校园里沈瑜看到杨老师和一位女老师正在校园花坛边站着聊天晒太阳呢。

    沈瑜跟杨老师打了招呼,杨老师也给沈瑜介绍了旁边的女老师,原来这位女老师是三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杨老师一会儿要去李老师的课堂上听课,这是上次开教研会的时候刘主任拍板定下来的。

    杨老师已经听了好几节语文课了,也总结了不少他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次听李老师的语文课,是他听的第四节课了。

    杨老师又安慰了沈瑜几句,转眼上课铃声响了,沈瑜便赶紧走了。

    李老师笑着说:“杨老师,那咱们去教室吧!你可得手下留情呀!”

    杨伟民打了个哈哈,就算回答了李老师的话,杨伟民是一个极其负责任的人,既然刘主任把这个任务交给他了,他一定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提出老师们在教学上存在的一切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更关系到孩子们的未来,这可不是一个小问题。

    况且提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不存在对那个老师或者几个老师特殊对待或者严厉批评的事。

    “杨老师,其实......”李老师只开了个头,就停下了话头。

    杨伟民问:“李老师,您有什么话就说吧,这没什么,我又不是领导,其实找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仅对老师,而且对学生,学校都具有正面积极的作用。”

    李老师愣了一会儿,开口说:“杨老师,既然你这么说了,我也就说说我的意见,其实现在老师负担挺重的,教师工资结构不仅不合理,而且职称评审制度还存在或多或少的混乱,这无形中导致了老师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听到这个问题,您肯定会说那为什么四五十年前,甚至更早的老师一个月工资仅几十块钱,甚至几块钱,那时候的老师教书却比现在的老师认真得多,我个人觉得社会不一样了,之前的社会注重奉献,人心都跟火一样热,大家做什么都是力争上游;现在的社会金钱至上,那是没有可比性的,更不可能混为一谈。”

    杨伟民觉得李老师分析得很有道理,社会以什么样的标准衡量人,人就会以什么样的面貌去武装自己,人总是要生存的,这无可厚非。

    没等杨伟民开口,李老师接着说:“其实增加老师负担的不止工资一方面,还有目前教育过于注重形式,缺乏实质的内容,导致学校和教师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进行改革,没有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也没有从本质上以及教学进度。”

    “李老师,你提的这些非常好,我都一定会认认真真地记下来了,回头汇报给刘主任。”

    “那真是太好了!”李老师高兴地说:“其实咱们这些做老师的也清楚,任何事情的发展和成熟都需要一个过程,但早发现问题早解决,就能少走不少弯路,你说是不是?”

    杨伟民感叹道,李老师可真是一针见血,能想得这么全面,看问题如此透彻。当初开语文教研会的时候,李老师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还说因为被学生家长扇巴掌而精神有点衰弱,没想到她还能提出这么具有真知灼见的问题,可见她是真正热爱着教师这个工作的。

    大约五分钟以后,李老师已经站在了讲台上,杨伟民坐在教室最后的角落里的小凳子上,手里拿着一本打开的蓝色封皮的笔记本,右手握着一支用了十多年的银色钢笔。

    杨老师的任务是尽最大的可能记录李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他跟学生一样盯着黑板前面,李老师讲得口若悬河,一会儿打开自媒体,播放着小动画,小视频,一会儿又在黑板上写,一会儿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