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抄家之后咸鱼翻身 > 第123章 初一,十五

抄家之后咸鱼翻身 第123章 初一,十五

    草原上的牧民逐水草而居,一年四季都得转场,否则牛羊一旦停留某地过久,便有可能破坏脆弱的草原生态,再想恢复可就难了。

    于是每逢转场,他们便把老人、孩子留在老营盘。

    如今女人和半大孩子赶着牛羊去了远方的冬牧场,而成年男子则南下打草谷,同样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

    只是多年来生活习惯使得草原牧民养成了一个思维定式:只能自己抢别人的,从来没想到有一天这种情形会反过来。

    草原上放牧的原则大抵是夏季到山坡,冬季到暖窝,到了秋冬季,他们总是将部落的牛羊赶到可以避风的山窝中间。

    对于牧民来说冬天是最难熬的,稀疏的干草、寒冷的天气,还有时不时出现的白毛风,让他们过得苦不堪言,不去南边抢粮食,真得很难熬下去。

    山凹内,一道炸雷突然响起,把正在煮奶茶的阿花吓了一跳,她抬头一脸懵逼地看天,还以为是老天降下了旱地雷,可接下来连二连三的炸雷声,让她察觉出不对劲来。

    她和其它人循着声音跑过去,却见不远处的牧场黑烟滚滚而起,还有一股呛人的硝烟味飘来,再近些便见牛羊浑身是血的零零散散躺了一地。

    而没被炸死的羊则呆呆地立在原地,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小花也不明白,在她有限的知识里,好像没有什么东西有这威力,难道是老天爷降下的神罚?

    不过眼尖的牧民发现了有人随手扔着黑乎乎的物事,但凡一扔便伴有炸响,此时就算是傻子也反应过来,他们拼命纵马四散,“敌袭!有敌袭!”

    战争是残酷的,它其实就是泯灭人性的合法杀人,为了争夺生存空间,敌我之间杀得难分难解。

    由于草原牧民人人都是一等一的好骑兵,康王为了达到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目的,命令亲卫无差别射杀,正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即便是半大孩子也是断不可留。

    北蛮首领为自己的轻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蛮兵们只想着打草谷,甚至没有留下一支军队保护着脆弱的大后方。

    小花见有不少部落族人都被弓箭射杀,她忙弯腰躲到牛粪墙后面,此时的她手无寸铁无法反抗,只能抹了一把眼泪,找到一匹马翻身而上后,催马急急逃出包围圈。

    康王见状也不着急着去追,而是先命亲卫将此处冬牧场放火烧毁。

    既然北蛮能做初一,他们也就能做十五,康王脸色冷峻,眼里满是复仇和噬血的兴奋。

    上回他之所以能在大战中侥幸活下来,不是由于北蛮兵的仁慈和网开一面,而是因为有无数士兵以血的代价,将他拼杀出了包围圈。

    在北蛮人疯狂的围追堵截下,他与亲卫们在草原东躲西藏,被追得像是一群丧家之犬,有一阵子饿得竟只能生食蚂蚱,此国仇家恨自然绵绵无绝期。

    不多时牛皮所制的帐篷燃起熊熊大火,亲卫们开始打扫战场,有些羊被炸死,亲卫们便只砍下两条腿来,放到自行车后座留着晚上吃,这便是以战养战。

    待清理了差不多,康王冷冷下令,“继续追!”

    这里出现一个问题,自行车和马究竟哪个更快?至少就康王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马跑得更快些,那些骑马逃脱的牧民们早已跑得看不见影。

    但马跑累了,要停下来吃草补充体力,可康王所率的自行车骑兵甚至可以一手松开龙头,边吃饭边蹬车,甚至两腿还能在下坡时得空休息休息,倒比骑马还轻松些。

    不过两者从骑行效率上来讲,自行车可比马有效率多了,百公里只需几个锅盔。

    草原广阔,到了晚上视线不好,康王便下令就地扎营休息, 亲卫们便将自行车支好,纷纷从车后座中取出帐篷、干粮、铁锅,准备做晚饭。

    草原上没有燃料,亲卫们便到处捡拾牛粪生火,而后取下羊腿直接切了扔锅里炖煮。

    羊肉确实香,更何况是抢来的羊肉,亲卫给康王递上一碗羊肉汤,“殿下,多喝一些驱驱寒。”

    此时严格来说还只是秋季,但一入夜,草原便刮起了冷冽的北风,吹到脸上就好似刀割一般。

    “你们多吃点肉补充体力,明天我们沿着河继续追!”

    “是!”

    且说康王亲率卫队前往草原,大同知府劝阻不得后,便急急往京城报信。

    通政司收到奏报,先给内阁大臣们抄送了一份,谢必和大惊,“堂堂亲王之尊孤身北上草原,怕是凶多吉少,赶紧报送陛下知晓。”

    顾警言略一迟疑,“陛下最近龙体不适,当真要报吗?”

    众大臣一时之间俱都沉默不语,只因太医曾暗暗透露,陛下虚火旺盛,再如此下去怕是要精气耗尽,成油尽灯枯之势。

    如今永安帝已经辍朝了三日,只招内阁大臣去暖阁议事,为了让他养病,就连最近大火的四海钱庄被挤兑倒闭一事也没给他说。

    大皇子没有后勤补给,像个愣头青似地一头扎进茫茫草原,陛下若是知道怕是要气得吐血。

    通政使见状,小心地探问,“那就压下不报?”

    顾警言点点头,“为了陛下着想还是不报的好,以免伤怀,于病情不利。”

    通政使明白了,这事以前又不是没有发生过,便将奏报揣到袖里,而后躬身退出。

    谢必和轻叹一声,“太医署那边传来的消息不太好,可陛下拖着病体难以理政,不如我等奏请陛下早立国本为上。”

    顾警言叹道:“谢大人,上回的梃杖还没让你长记性吗?”

    但凡事涉皇家,永安帝的脾气就上来了,九五之尊绝不允许有人胆敢算计到他头上。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时,大太监黄忠义突然匆匆而至,“乾清宫闹起来了,各位快随咱家去劝劝。”

    “怎么回事?”谢必和紧张地起身问道。

    黄忠义急了,“贵妃娘娘给陛下送点心呢,正遇上内药房呈药,偏被娘娘看见,非说是害人不浅的红丸,这会子贵妃娘娘正在发落宫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