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你好1978 > 第232章 敲定千字十三

你好1978 第232章 敲定千字十三

    隔了一会儿没有听到电话另一头的回应,苏编辑还以为是电话坏了。

    千字十二,这个价格对于蒋明春来说,并没有达到心里的预期。至于对方说什么相信自己之类的话,那就更不用去理会了。

    现在相信自己的人多了去了。比起口头上的相信,自己还是想见到实际的报酬。

    不过既然对方肯开价,就证明还有回旋的余地。

    “苏编辑啊,本来有件事情是不方便说的。不过既然你提出这样一个价格,那我就跟你透露一下吧。

    年初《当代》给《父母爱情》开出的价格是千字十块。”

    “啊?”

    这下轮到苏编辑惊讶了。要知道《当代》可是人文社旗下的刊物呀。这种情况对方都敢给千字十块!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苏编辑下意识认为对方是在吹牛,可回头想想人家这么大一个作家,至于为了几块钱损个人的名誉吗?

    何况这件事情又不是什么重要机密,只要私下跟人一打听就打听出来了。

    回头想想,怪不得那天在四合院的时候,自己说《花城》开出千字九块的时候,人家的反应那么平静,原来是自己闹了笑话。

    “这...”

    苏编辑一下子就犯了难,扭头看向旁边的范主编。想让对方拿主意。

    范主编微微皱了皱眉头,一咬牙,朝着苏编辑笔画了一个十三的手势,这已经是他最大的底线了。

    “春明同志,今天我就跟你交个实底。千字十三,这已经是我们能给到最大程度的价格了,再高真的达不到了。就算我们想给,领导也不可能给批呀!”

    蒋明春的嘴角微微扬起一个弧度,虽然只提高了一块钱,可要是按照二十万字来算,这一块一块加起来,就是好几百了:

    “行!那就这么说定了。最晚两个月后交稿。”

    两个月!

    乖乖!

    这人果然是快枪手!

    苏编辑喜悦的声音隔着电话都能感觉到:

    “好!好!那就这么说定了。到时候我亲自去京都取稿子!”

    挂了电话,苏编辑长舒了一口气:

    “老范!这千字十三领导能同意吗?”

    范主编顿了顿:

    “试试吧!按照领导的性格,估计问题不大。只是担心到时候春明作家的新作品,如果没有起到太大的效果,那就麻烦了。”

    苏编辑捏着桌角的手微微发白,随后目光坚定道:

    “要是不成,到时候就由我来负这个责任吧!”

    范主编起身:

    “老苏!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就算有事情也是我这个当主编的顶着。你就好好做好你的工作,这段时间就辛苦你多跑跑,跟春明作家保持联系。

    对了,我那里还有几瓶梅鹿,下次你去京都的时候给春明作家带上。这关系要经常维持!多走动以后才能约到更多的稿子嘛。”

    在《父母爱情》销售正旺的时候。

    蒋明春又连续收获了几笔进账。

    其中大头是来自沪影厂的剧本费,一共是一千五。

    然后就是《花城》转载《高山》和《活着》两部作品。

    按照千字三块的价格,两部一共收获六百六十块。

    外加前段时间发表的散文、还有田雪灵刊登自己的讲稿,一共七十六块。一共是两千二百四十六块。

    这里面还没有计算,校发的补贴,四合院上个月的收租。至于梁玉萍的稿费和学校补贴,蒋明春从来都没有算在里面过。

    抛开上个月支付工人的工资,还有购买电冰箱的钱,蒋明春现在一共有一千外汇券,外加两千五百rmb。

    眼看着有些干瘪的腰包,再次鼓了起来。

    蒋明春的腰杆又重新挺了起来。

    中午蒋明春带着梁玉萍在陈教授家吃饭。现在每个月基本都成了习惯,逢五蹭饭。

    每个月的五号、十五号,准要抽出时间来陈教授家蹭一顿。今天除了蒋明春和梁玉萍以外,还有一个燕师大的冯教授也在场。

    冯教授和陈教授是老朋友,现在又是梁玉萍的恩师,蒋明春对这位老前辈很是热情。

    上个星期陈心言去了h省,丈夫在h省当兵,小两口经常见不着面。估摸着最近,因为蒋明春和梁玉萍天天在面前晃悠,看的有些心痒痒。

    没了陈心言这个显眼包,家里顿时和谐了不少。

    冯教授早就知道,梁玉萍和蒋明春的关系。

    当着陈教授一家人的面,冯教授也是打开了话匣子:

    “玉萍这孩子有悟性,也聪明。唯一的不足点就是思想方面太过单一。这一点玉萍倒是可以和你们家明春学习学习。”

    蒋明春给冯教授倒了一杯:

    “冯教授说的太对了,玉萍看问题只会从一个面儿想,我在家里就经常教育她!”

    梁玉萍坐在苏梅身边,一边吃菜一边偷偷的瞪着他!

    这人真不要脸!在自己的老师面前也乱说。

    什么时候教育过?

    冯教授笑呵呵道:

    “明春最近发表的《父母爱情》可是又出名了呀。你的写作风格可是一变再变,难得的是每次变化都能成功。这可是大多数作家都不具备的一点。”

    “冯教授过誉了,我其实就是想到哪写到哪,至于自己是什么风格,还真的从来都没想过。”

    “哈哈哈!这就是了!不给自己套上思想的枷锁,自由的创作,所以才能写出不同的风格!”

    陈教授也开了口,只是还没说几句,门就被敲响了。

    蒋明春赶忙去开门,结果一看居然是荀士儒。

    两人都愣了一下。

    蒋明春先一步反应过来:“荀大哥,你这是?”

    荀士儒脸上带着些许焦急:

    “陈教授在家吗?”

    听到动静的陈教授已经朝这边看过来:

    “是士儒啊,快进来吧!”

    荀士儒顾不得推脱,只是朝蒋明春点了点头,就进了屋。

    “陈教授,早上你和我父亲一起去长桥开的会是吧?”

    陈教授点头:

    “是啊!怎么?老荀没回来?”

    荀士儒见状更急了:

    “没有!到现在也没回来!刚刚去韩教授那里找了,也不在。给父亲的几个朋友打电话也说没有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