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你好1978 > 第242章 赶鸭子上架

你好1978 第242章 赶鸭子上架

    在冯先生和王朦两位大佬的轮番进攻下,蒋明春感觉自己被洗脑了。

    觉得自己又行了。

    可事实上,自己就算说不行,那也不行啊!

    今天这两位就是代表作协来的,以后想在作协继续混下去,总不能把两个大佬的脸都打了吧。

    没办法,眼下也只有赶鸭子上架,试一试了。

    想到这里,蒋明春真想抽自己一个嘴巴子。

    也不知道当初是怎么想的,文抄就文抄吧,非要提‘新时期文学’这个词!

    当个小透明不好吗?

    都怪自己一时嘴贱,现在好了!

    整个就是,黄泥烂在裤裆里,摊上事(屎)了!

    前脚把两位大佬送走,后脚就被等在旁边的几位记者给围上了。

    这些记者倒是没有继续提问,只是过来蒋明春商量一下,有关今天的演讲内容,准备整理一下,在报纸上刊登。

    倒是《文艺报》的孙记者,和蒋明春聊了一阵。

    “明春同志,你今天的发言可是让我抓到大新闻了。明天等报道出来,我估计其它的同行们肯定要悔死。”

    蒋明春现在满脑子都是怎么搞研究,哪里会在意别人后不后悔的:

    两人正聊着,蒋明春余光瞥见,刘主任和荀教授一同朝这边走过来。见自己在跟孙记者说话,就在不远处停下来,看样子是在等自己。

    蒋明春和孙记者聊了几句,匆匆结束了话题,然后主动朝着两人走来。

    刘主任认真打量着蒋明春片刻憋出一句话:

    “我就知道,让你来演讲准没错。像今天这样的演讲,就该多办几次。”

    蒋明春四下看了看,见附近还有人,然后就用手遮在嘴巴旁边,俯身在刘主任耳边低声道:

    “主任您不厚道啊!”

    刘主任一愣:“这话从何说起?”

    蒋明春目光有些幽怨:

    “之前说好了就一次,都变成高校巡回演讲了。现在您居然还说多办几次。您这是累傻小子呢?”

    “哈哈哈哈!”刘主任听了放声大笑,把周围的人都给吓了一跳。

    蒋明春这种幽怨并不是演的。

    都怪刘主任!要不是对方最初提议让自己演讲,哪里会有现在这么多事情!

    最可恨的是这人居然还说要多演讲几次,完全就是不当人的做法!

    刘主任也是懂驭人之术的,让骡子跑也得在脑袋前面挂根萝卜才行。

    “别有怨气嘛!能者多劳!你给学校带来了荣誉,学校也不会忘记你呀!”

    刘主任拍了拍蒋明春肩膀,

    “刚才校领导已经决定,要将你今天的演讲内容整理出来,编入学校经典演讲稿之列。还有上一次的演讲也会纳入在内。

    明春!这可是一项巨大的荣誉!是能让后来的学子们记住的事情。可不要辜负学校领导们对你的一片厚望啊!”

    荀教授今天还是很给面子的,不仅没有当面挖苦几句。还主动开口道:

    “你今天提出来的那个‘新时期文学’很不错。有没有做专门的研究?”

    果然是业内人士,一眼就判断出了其中的重要性。

    蒋明春苦笑:“就我这点水平,哪里会搞研究。刚才冯先生和王朦前辈也提出让我去挑头,研究有关‘新时期文学’的定义。我现在还在头疼呢!”

    荀教授顿了顿:“这件事我倒是能找个人来帮你。”

    蒋明春以为自己是听错了,荀老头这种记仇的人居然也会帮自己。

    看到蒋明春的眼神,荀教授顿时眼睛一瞪:

    “怎么?不相信我啊?”

    蒋明春此刻很想反问一句,你拿什么让我来相信?

    去听课,被对方当面刁难。去家里做客还要嘲讽自己几句。就连在医院那次也没说过什么好话。

    要不是上辈子自己没来燕大,他都怀疑这老头是自己的仇人。

    刘主任只觉得这对老少组合有趣,荀教授的为人他还是很清楚的,喜欢跟人斗嘴,但也不是谁都有这个资格。

    如果你要是发现他针对你,那么恭喜你!

    这充分证明,荀教授已经在观察你,注意你了。

    心里虽然不相信,但嘴上还是要客气客气的。万一今天荀老头是真的良心发现,突然就想帮自己了呢。

    “哪有啊!我怎么可能不相信荀教授呢!”

    荀教授哼了一声,丢下一句话扭头走了:

    “明天下午上完课,去我那里,我带你去找韩教授。”

    我靠!韩教授!

    蒋明春下意识的差点喊出来。

    上次去给陈教授送书的时候,就见过荀教授和韩教授下象棋。

    韩教授无论是地位,还是在文学界的影响那都是不可忽视的。就连已经担任某部负责人的杨先生都得喊一声领导。

    韩教授从去年开始,就不怎么上课了。

    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在学校里露面一次,已经属于是半退休状态。一般人想请都请不动。

    不过荀教授和韩教授的关系不错,要是真的能让韩教授来帮自己,那还真是省了不少功夫。

    果然如众人所预料的一样。

    第二天《青年报》腾出了一个版面,专门对昨天蒋明春在燕大的演讲进行了全稿报道。

    题目为《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我们的脚下》

    而《文艺报》则是相对更为艺术性,题目就直接放大招。把《新时期文学》这五个字搬了上去。

    比起《青年报》的全稿报道。

    《文艺报》夹杂了对蒋明春发言的评论和分析。

    报纸刊登了蒋明春对文学的新划分,还有对《伤痕》以及《乔厂长上任记》的评论。

    在抓热度方面《文艺报》无疑是走在了前面。把最近讨论最多的《伤痕文学》和《改革文学》也夹带了出来。

    连带着把蒋明春后面和现场观众的提问互动环节也刊登了上去。

    而《燕京日报》就更直接了。明确了对这次演讲意义的看法。认为春明作家的这次演讲,是给文学界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是对文学发展的一次重要定义!

    报纸一经刊登,立刻成为了京都热议的话题。同一时间,多家媒体的记者已经开始想着如何抓住这波热度,跟进对蒋明春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