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你好1978 > 第249章 送财老头

你好1978 第249章 送财老头

    “爹!爹!我哥要结婚了!”

    隔着老远,蒋小梅的声音就从外面传了进来。

    屋里一帮人正在开会,听到蒋明春要结婚,村民们一个个都看向了蒋存柱。

    身为队长,蒋存柱还想保持自己在大家面前的威严,正准备训斥女儿几句,房门就被蒋小梅一把推开。

    “爹!你快看!哥拍了电报回来!”

    在村里,孩子们结婚从来都是大人定日子,决定什么时候结。

    到了蒋家这里,反倒是调了个头。儿子决定结婚之后才通知家长。

    不过村民们罕见的都没有表示出异样,甚至还觉得理所应当。

    过去老蒋家吃粮都靠管队里借,自从明春这孩子上了大学之后,老蒋家吃喝不愁,又是买自行车,又是买电视的。

    现在连房子都要盖新的了。

    上个月,公社领导亲自让人,把盖学校富余出来的砖,拉到了蒋家房后的打谷场旁边。过阵子就要准备动工了。

    嘴上说着是盖学校富裕的,其实村里人谁不知道,这些砖本就是预留给蒋家的。

    说归说,看归看,河湾村也没人会因为这个嫉妒,或者是说闲话。

    毕竟人家明春娃给村小学捐了那么多课桌和书籍,光是这些钱也够买砖了。

    更何况,上面选择在河湾村建新小学,本身就是冲着人家明春来的。

    这个羡慕不得。谁让人家老蒋生了这么个有出息的儿子。

    “哎呀!存住,你家明春是要和玉萍那闺女办喜事了吧?”

    蒋存柱拿着电报仔细的端详着,虽然不识字,但一点也不妨碍他仔细。还故意学着公社领导看文件时的样子。

    看了一遍又一遍,终于蒋小梅忍不住了:

    “爹,你看得懂嘛?”

    被女儿掀了老底,蒋存柱面子有些挂不住。

    “哼哼!有几个字不认识,我看看。你还站在这里干嘛?跟你娘说了没有?”

    蒋小梅指了指电报:

    “这不是在您这儿嘛!”

    蒋存柱终于找到了发泄的借口,眼睛一瞪:

    “你娘她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能看的懂这个?快去跟你娘说一声!电报就留我这里。”

    蒋小梅气的鼻子一歪,骂骂咧咧的跑出去了。

    “存柱,明春娃这是要和玉萍办喜事啦?”

    胡老爹第一个开口询问。

    “嗯,电报里是这么说的。”蒋存柱点了点头,还顺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孩子打小就主意硬,也不跟家里商量商量就定了。”

    胡老爹哈哈一笑:

    “明春和玉萍都订婚了,啥时候办不都行嘛!我看你家明春心里有数着呢,对了,啥时候办事,大伙好帮忙呀?”

    “就是嘛!蒋队长! 明春和玉萍办事儿,可不能把我们落下。”

    “蒋队长啥时候办事儿啊?”

    这下蒋存柱有些为难了,刚才蒋小梅那个死丫头进来的时候只说了要结婚,自己又看不懂字,这谁能知道!

    胡老爹多精明的一个人,一眼就看出蒋存柱的尴尬:

    “都拍电报了肯定是日子不远了,大家回去都跟自己的家的婆娘说一声,该帮忙的就帮忙,一定要把明春和玉萍的事儿办的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

    ......

    时光飞逝

    五月,月末在燕师大的演讲完成后,蒋明春提出的‘新时期文学’进一步被肯定,各类省级文学性刊物也争相转载。

    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关于文学划分的热潮。

    时间进入6月,国家正式批准允许住房商品化这一政策。在群众中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记得年初《红旗》杂志曾发表过一篇《怎样使住宅问题解决得快些》的文章。

    文章指出,住宅是个人消费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走商品化道路,论证住宅属于商品,私人购房与社会体制并不矛盾。

    随后,围绕着福利分房是否应该坚持的问题,各家媒体可谓是吵的不可开交。

    《人民日报》更是罕见刊登吉省平市建房出售经验的消息,这批住宅同时面向集体单位和个人出售。

    随着这一通报落实,关于住房的争论也就此打住。

    实际上从79年开始,部分地区已经有了试售住房的政策,可以分为全价套房与补贴售房两种。

    像蒋明春这种直接买两套的,放在现在是绝对的生猛人物。

    赵家生也很守信誉,在第一时间带着母亲和蒋明春小两口办理了正式的房屋变更。

    直到这一刻,蒋明春才算是正式从法律意义上,成为了这两套四合院的房主人。

    而在此不久,四合院就迎来了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正是《花城》的苏编辑。

    这次过来,苏编辑可谓是做了一番功课。

    不仅提了几瓶好酒,还带来一幅齐白石的山水画。

    “苏编辑,你也太客气了吧!来就来吧还带什么东西。”

    蒋明春嘴上客气,手已经抓到画的裱框上去了。

    “哈哈,我也不知道春明作家喜欢什么。上次来贵舍做客,见舍内陈设略显空旷。特带此画前来,也算是添几分雅致。”

    “雅!太雅了!苏编辑真是有心了,快!屋里请!”

    蒋明春端详着这幅画,嘴角都快压不住了。

    乖乖!

    这要是真迹的话,以后起码可以卖到百万起步,是妥妥的收藏品。

    今天是周六,梁玉萍上午就出去了。

    最近一段时间,只要一有空,就被干娘领着去选衣服面料,昨天苏梅都是住在这里的。

    进了屋,蒋明春给苏编辑倒上茶:

    “来,您尝尝,这是我跟胡口头卖大碗茶的,学来的。”

    苏编辑端起茶碗喝了一口:

    “嗯!不错!清淡爽口,用来消暑正好!”

    蒋明春自卖自夸道:

    “看来我这偷学手艺的本事还行?”

    苏编辑立刻附和:

    “学道靠真传,学艺靠手段。偷来的本事也叫本事。”

    蒋明春哈哈大笑:

    “别人都说我会拍马屁,我看您才是那个会的。”

    苏编辑也笑了:

    “没这点马屁功夫,怎么跟春明这样的大作家约稿啊!”

    蒋明春知道对方此次前来,肯定是有事儿要找自己,看在对方送自己名画的份上,索性开口道:

    “您这次来不单单是为了催稿吧?”

    苏编辑表情微微变化:

    “实不相瞒,我们想出版春明作家的大作《活着》不知道先生有没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