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秋后问斩,太子是狱友 第十四章 算漏了一笔账
热门推荐:
隋唐风云录:从小兵到帝国谋士
被迫领证后,校花学姐反复拿捏我
人在航海,怪猎打团
她黑马甲还没爆完,全世界都跪了
二世完获系统作品解析得奖励异世
新婚夜,她带着药房武器库去流放
开局:双S天赋,宠兽直呼会玩开
盗墓同人跟着大伙去冒险
山村私密
“唐朝府兵制与唐朝两税法?”
林煜夹着筷子比划说道:“说白了,大明现行的卫所制与两税法,实际就是脱胎于唐朝的府兵制,与唐中后期为了改革而推行的两税法。”
“而太祖身边也是有能臣的,他们分析总结了府兵制与两税法的弊端,从中针对性进行了修改,这才逐步建立起了如今较为完备的卫所制与两税法。”
“卫所军户制度的确立,也确保了大明可以寓兵于农,即养兵百万,而不耗朝廷一粒米。就连两税法也改为通过鱼鳞册、黄册并行征收,修复了自唐宋元三朝以来,两税法的漏洞弊病。”
朱瞻基疑惑道:“这有什么不对吗?”
林煜摇头晃脑说道:“对是对的,但太祖与他身边的能臣,全都算错了,或者说是算漏了一笔账。”
朱瞻基一惊:“算漏了一笔账?”
倒是于谦心中似有所悟,目光灼灼的看着林煜,等着他的回答。
林煜接着说道:“的确算漏了,太祖与他的能臣都忘了,负责屯垦的卫所军户,他们也是百姓。既然是百姓,那就会吃饭,会生孩子,换言之,就是卫所军户的人口不是一成不变的。”
于谦忽地接话道:“但划分给卫所的土地,都是固定不变的。”
林煜一笑:“说的没错,老余,你这次倒是脑子转的挺快。”
朱瞻基本来还没怎么听懂,一听于谦接话的后一句,脑袋里好像有什么猛然间炸开,他似乎也明白了点什么。
林煜又继续说道:“太祖定立的卫所军户制,看似可以寓兵于农,不花钱也能养兵百万。可他忘了,卫所军户本身就是世袭,一人为军户,则全家都是军户。”
“军户不能转换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卫所的军户数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多。”
“而朝廷批给卫所的屯田,也会越来越不够分。”
“这还不是重点,真正重点在于,土地的兼并,也会侵吞卫所的大量屯田。”
“军户无田可耕,就会形成逃亡,即便有不逃亡的,军户卫所也会迅速废弛,直至不堪一用。”
朱瞻基皱眉问道:“土地兼并是什么?”
别说作为天家子孙的他了,就连于谦也是初次听说土地兼并的说法。
林煜啧了啧说道:“说到土地兼并……简单举个例子就是,在大明某县的一处乡村,村里头有位德高望重的地主老爷,他看上了村民张三家的土地。”
“可他德高望重,不能明着来啊!所以,他就给衙门送礼,也不用惊动县太爷,直接让衙门的税吏对张三家提前征税,使其一时交不上来就行。”
“而地主这个时候,就趁机给张三借贷,帮其交上税银。而张三的钱都被税吏刮空了,来年必定还不上借贷,那就只能把土地抵押给地主。”
“如此,一来二去,税吏得到了贿银,也帮衙门收上了赋税,地主也得到了土地,张三反而背上一身负债,还要去给地主干活佃耕。就这还要感谢地主,救了他一命,没有被官府抓去。”
于谦满脸凝重:“土地兼并,自此而始。”
朱瞻基也听懂了,实在是林煜举得例子太通俗易懂:“这不就是巧取豪夺,贪污受贿?”
林煜冷笑:“你说对了,土地兼并就是巧取豪夺。要不是巧取豪夺,地主老爷怎能坐拥良田千顷?汝可闻谚云破家县令、灭门刺史乎?”
“破家县令,灭门刺史……”于谦喃喃道,“我曾经对此方面的卷宗有过了解,自洪武年间开始,我大明边关的诸卫所,便有大量军户逃亡的现象。
太祖高皇帝虽然严令禁止,却依旧无法改变这个现状,最终只能于边境放弃原定蚕食草原的战略,改为保守性屯垦,不再增筑草原卫所。”
朱瞻基皱眉说道:“所以,就是因为土地兼并,让原本属于卫所军户们的土地,都被上官给兼并侵吞,军户们无田可耕,从而大量逃亡?”
林煜说道:“可以这么说,毕竟卫所军户说是我大明军队,实则就是朝廷与卫所军官的奴隶。他们就与天下的贱籍一般,不可转换职业,一人军户,全家军户。
半路逃跑者,一旦被抓到,都是死罪。朝廷也不给他们发放俸禄,只能让他们一辈子在卫所的军田上,干活开垦到死,形同猪狗。”
“如此好欺负的对象,换作你当他们的卫所军官,你会不去兼并他们的地产?反正上官和朝廷要的只是卫所能在战时拉出青壮充军,平时谁会去管军户们的死活?”
“而且,卫所的军官与军户本质一样,他们的官职都被朝廷定死,不能升迁,失去了上升渠道,在地方又如同土皇帝。那自然也就再无顾忌,可着劲的压榨军户,没了仕途,那就追求财路。”
“军户们在军官的压榨下,要么艰难求生,要么就举家逃亡。无论求生逃亡与否,对卫所军官来说其实都不吃亏。因为军户逃亡,军官可以吃空额,军户不逃亡,那就是军官的免费奴隶。”
“太祖爷虽然考虑到了唐朝府兵制的弊端,并对之进行了修改,但不论如何修改,最终二者的结果都是殊途同归。”
“不出百年时间,大明全国的卫所,将会与唐中期的府兵制一样,由内到外彻底糜烂。”
朱瞻基沉默半晌,说道:“所以,这就是先生此前所说,百年以后大明长城边关的另一大隐患……”
“唐时的府兵,我大明的卫所……终究还是殊途同归。”于谦亦是忍不住叹息道。
事实上,林煜说的已经算是相当保守,正如于谦刚刚说的,从洪武中期开始,卫所制就已经渐渐开始出现问题。
而到了宣德末期,卫所军屯的粮食收入,甚至不足洪武初年的十分之一,原本不费朝廷一粒粮米,养兵百万的卫所军户,在此时已然名存实亡。
“太祖开创卫所军户,本意是为朝廷降低养兵带来的军费支出,同时在北方边境实施步步为营,逐步蚕食草原的战略。”
林煜说道:“可实际操作起来的结果就是,卫所军屯反而要比北元更快的速度自我瓦解。”
“这不是说太祖爷的战略眼光不行,而是他忽略了土地兼并的问题,明初天下之所以土地兼并没那么严重,纯粹是因为战争对各方势力地主进行了大洗牌。”
“可随着天下承平日久,新兴权贵地主阶级的崛起,不可避免就会带来新的土地兼并。而且太祖定下的卫所军户本质上就是僵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也只会越来越突出。”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我先前说的那句话,皇帝便是万恶之源,只要皇帝还存在,那土地兼并的问题就永远不会消失!”
林煜夹着筷子比划说道:“说白了,大明现行的卫所制与两税法,实际就是脱胎于唐朝的府兵制,与唐中后期为了改革而推行的两税法。”
“而太祖身边也是有能臣的,他们分析总结了府兵制与两税法的弊端,从中针对性进行了修改,这才逐步建立起了如今较为完备的卫所制与两税法。”
“卫所军户制度的确立,也确保了大明可以寓兵于农,即养兵百万,而不耗朝廷一粒米。就连两税法也改为通过鱼鳞册、黄册并行征收,修复了自唐宋元三朝以来,两税法的漏洞弊病。”
朱瞻基疑惑道:“这有什么不对吗?”
林煜摇头晃脑说道:“对是对的,但太祖与他身边的能臣,全都算错了,或者说是算漏了一笔账。”
朱瞻基一惊:“算漏了一笔账?”
倒是于谦心中似有所悟,目光灼灼的看着林煜,等着他的回答。
林煜接着说道:“的确算漏了,太祖与他的能臣都忘了,负责屯垦的卫所军户,他们也是百姓。既然是百姓,那就会吃饭,会生孩子,换言之,就是卫所军户的人口不是一成不变的。”
于谦忽地接话道:“但划分给卫所的土地,都是固定不变的。”
林煜一笑:“说的没错,老余,你这次倒是脑子转的挺快。”
朱瞻基本来还没怎么听懂,一听于谦接话的后一句,脑袋里好像有什么猛然间炸开,他似乎也明白了点什么。
林煜又继续说道:“太祖定立的卫所军户制,看似可以寓兵于农,不花钱也能养兵百万。可他忘了,卫所军户本身就是世袭,一人为军户,则全家都是军户。”
“军户不能转换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卫所的军户数量就会变得越来越多。”
“而朝廷批给卫所的屯田,也会越来越不够分。”
“这还不是重点,真正重点在于,土地的兼并,也会侵吞卫所的大量屯田。”
“军户无田可耕,就会形成逃亡,即便有不逃亡的,军户卫所也会迅速废弛,直至不堪一用。”
朱瞻基皱眉问道:“土地兼并是什么?”
别说作为天家子孙的他了,就连于谦也是初次听说土地兼并的说法。
林煜啧了啧说道:“说到土地兼并……简单举个例子就是,在大明某县的一处乡村,村里头有位德高望重的地主老爷,他看上了村民张三家的土地。”
“可他德高望重,不能明着来啊!所以,他就给衙门送礼,也不用惊动县太爷,直接让衙门的税吏对张三家提前征税,使其一时交不上来就行。”
“而地主这个时候,就趁机给张三借贷,帮其交上税银。而张三的钱都被税吏刮空了,来年必定还不上借贷,那就只能把土地抵押给地主。”
“如此,一来二去,税吏得到了贿银,也帮衙门收上了赋税,地主也得到了土地,张三反而背上一身负债,还要去给地主干活佃耕。就这还要感谢地主,救了他一命,没有被官府抓去。”
于谦满脸凝重:“土地兼并,自此而始。”
朱瞻基也听懂了,实在是林煜举得例子太通俗易懂:“这不就是巧取豪夺,贪污受贿?”
林煜冷笑:“你说对了,土地兼并就是巧取豪夺。要不是巧取豪夺,地主老爷怎能坐拥良田千顷?汝可闻谚云破家县令、灭门刺史乎?”
“破家县令,灭门刺史……”于谦喃喃道,“我曾经对此方面的卷宗有过了解,自洪武年间开始,我大明边关的诸卫所,便有大量军户逃亡的现象。
太祖高皇帝虽然严令禁止,却依旧无法改变这个现状,最终只能于边境放弃原定蚕食草原的战略,改为保守性屯垦,不再增筑草原卫所。”
朱瞻基皱眉说道:“所以,就是因为土地兼并,让原本属于卫所军户们的土地,都被上官给兼并侵吞,军户们无田可耕,从而大量逃亡?”
林煜说道:“可以这么说,毕竟卫所军户说是我大明军队,实则就是朝廷与卫所军官的奴隶。他们就与天下的贱籍一般,不可转换职业,一人军户,全家军户。
半路逃跑者,一旦被抓到,都是死罪。朝廷也不给他们发放俸禄,只能让他们一辈子在卫所的军田上,干活开垦到死,形同猪狗。”
“如此好欺负的对象,换作你当他们的卫所军官,你会不去兼并他们的地产?反正上官和朝廷要的只是卫所能在战时拉出青壮充军,平时谁会去管军户们的死活?”
“而且,卫所的军官与军户本质一样,他们的官职都被朝廷定死,不能升迁,失去了上升渠道,在地方又如同土皇帝。那自然也就再无顾忌,可着劲的压榨军户,没了仕途,那就追求财路。”
“军户们在军官的压榨下,要么艰难求生,要么就举家逃亡。无论求生逃亡与否,对卫所军官来说其实都不吃亏。因为军户逃亡,军官可以吃空额,军户不逃亡,那就是军官的免费奴隶。”
“太祖爷虽然考虑到了唐朝府兵制的弊端,并对之进行了修改,但不论如何修改,最终二者的结果都是殊途同归。”
“不出百年时间,大明全国的卫所,将会与唐中期的府兵制一样,由内到外彻底糜烂。”
朱瞻基沉默半晌,说道:“所以,这就是先生此前所说,百年以后大明长城边关的另一大隐患……”
“唐时的府兵,我大明的卫所……终究还是殊途同归。”于谦亦是忍不住叹息道。
事实上,林煜说的已经算是相当保守,正如于谦刚刚说的,从洪武中期开始,卫所制就已经渐渐开始出现问题。
而到了宣德末期,卫所军屯的粮食收入,甚至不足洪武初年的十分之一,原本不费朝廷一粒粮米,养兵百万的卫所军户,在此时已然名存实亡。
“太祖开创卫所军户,本意是为朝廷降低养兵带来的军费支出,同时在北方边境实施步步为营,逐步蚕食草原的战略。”
林煜说道:“可实际操作起来的结果就是,卫所军屯反而要比北元更快的速度自我瓦解。”
“这不是说太祖爷的战略眼光不行,而是他忽略了土地兼并的问题,明初天下之所以土地兼并没那么严重,纯粹是因为战争对各方势力地主进行了大洗牌。”
“可随着天下承平日久,新兴权贵地主阶级的崛起,不可避免就会带来新的土地兼并。而且太祖定下的卫所军户本质上就是僵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也只会越来越突出。”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我先前说的那句话,皇帝便是万恶之源,只要皇帝还存在,那土地兼并的问题就永远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