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 第155章 砍伐,真是破坏生态
“我此前乃袁……术之臣,今投了太守,虽是不耻于袁术的为人,但毕竟是旧主,因此我不欲面对袁术,我知太守下一步必会是谋夺淮南,因此请太守让我去豫章为官,如此避免与袁术对抗。”
“这……好吧!你放心。”刘敬自然不会拒绝。
杨弘下意识地瞥了一眼桌上的东西:“原来太守是在画舆图,这莫非是荆南四郡?”
“哦,看来你对荆南四郡挺熟的,一眼便能看出?”刘敬把画好的舆图递给杨弘看。
“我十余年前曾在长沙为官,看到太守所画舆图与荆南四郡相符,是以一眼看出。太守画得倒是精致。”
“哈哈哈哈,多谢夸奖!”杨弘总算夸了一句,没有挑毛病。
……
此战战果颇丰,刘敬心里也很高兴。回军路上,他嘴里哼着21世纪的歌曲,越哼这心情就越好
“太守,你这曲子如此轻快,倒是让人心情愉悦,不知是什么曲子?”音乐是六艺之一,刘晔出身贵族,自然也懂得音律。
“哈哈哈哈,这歌你没听过,叫《最炫民族风》,得又唱又跳,那才高兴。”
“还要跳?怎么跳?是舞剑吗?”
“子扬,随便跳就行了,你跳得高兴即可,管那么多干嘛?”
这时代的人,将跳舞视为一种礼仪,称为“以舞相属”,或许应该是一种交际舞。不过,在宴会上,男人更喜欢以剑为跳舞的道具,便是舞剑。既然是礼仪,当然是有规矩,不能随便乱跳。
“这恐怕不妥吧?”
“无妨,回去我教你。”
这时,刘敬看到远处有人正在砍伐树林,似乎是一群百姓。百姓并不畏惧刘敬的大军,想来都是在合肥接受救济的百姓。只有这些百姓,才不会畏惧驻合肥的军队,这叫军民一家亲。
“子扬,那是干嘛?那么大的树,为何要砍倒?”
“太守,合肥收拢了那么多百姓,如今已是冬季,自然要砍伐树木,以为柴火,烧来取暖呀!”
“可也不能把树干给砍了呀!”刘敬有着21世纪的经历,知道将树的主干砍掉,这树以后就不会再生长,也就废了。他心里有些恼火:“走,过去看一下,汉升,你先把大军带回去。”
刘敬和刘晔带着几十个士兵走了过去,只见数百棵被砍的树倒着,一群人正在把砍倒的树进行“分尸”,砍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多半如刘晔所说,是当柴火烧来取暖的。
这时,阎象也走了过来:“拜见太守。”
“阎先生,你也在?”
“这几日,受战事影响,来合肥的百姓少了,我有些空闲,今在合肥的百姓太多,柴火不够,就带着百姓砍伐树木,以为柴火。”
“可是,你砍就砍,为何要把整棵都砍倒了?你砍树枝不就行了吗?而且,这树刚砍,也不适合当柴火吧?”
阎象听了刘敬话里有怒意,他反而不理解,不就是几棵树吗?
“这……太守,这此乃松树,整树砍伐,其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用途,树干若大,可售卖给有钱人家,用来制造桌椅或修筑房屋所用,小的树干树枝,可当柴火。其燃尽后,还能收其灰,用来制作墨水。”
“等等……”刘敬连忙打断了阎象的话:“什么制造墨水,这是何意?”
阎象微微一笑,太守太年轻了,有些东西还不懂,他连忙解释:“太守造纸,名扬天下,这纸一多,用纸自然就多了,有钱之人毫不吝啬,大肆使用。不像以前,把纸当宝贝一样藏着,都舍不得使用,此乃太守之功。”
“纸用多了,用墨也多了,这墨乃是松灰所制,就是将松树燃尽,取其灰,用来制墨。只是这灰收集不易,今百姓聚于合肥,又住得集中,使用柴火,正好方便收集灰烬。”
“原来这就是松烟墨!”刘敬恍然大悟,他会造纸,自然也对墨有所了解。经阎象这么一说,他就明白了过来。
早在春秋战国之时,我国就开始使用天然石墨,但石墨开采不易。到了汉代,工艺得到了发展,开始使用松烟墨,即阎象所说的,将松树燃烧时的灰用来制墨。
到了唐宋时代,这造纸和印刷技艺发达,对墨的需求大为增加,为了制墨,大量松树被砍伐,有些地区的松树几乎被砍光。试想,把一棵树烧完,能制多少墨?其中的损耗是非常大的,或者说是利用率太低。所以,有时墨水比纸都贵,正所谓一两黄金一两墨。
直到明代,制墨的技艺又得到发展,产生了另外一种墨,便是油烟墨。墨水缺乏的难题才得以缓解。
“松烟墨?嗯,这名字贴切。”阎象说话的重点显然不是在墨的名字,他接着说:“若像以前那样砍树枝用以燃烧取暖,这砍伐速度太慢了,故我才让百姓将整片山林都砍完了,也够这个冬天用了。”
刘敬听说他要把眼前整片山林都吹完了,觉得有些可惜,摇了摇头:“阎先生,这树木是不能这么砍的,也不能过度砍伐。”
“这……这是何意?”连刘晔都觉得奇怪的。
“如果是百姓砍柴当柴火,自然应以枯枝为主,或砍伐其树枝,但不能去砍伐其树干,砍伐树枝后,只要树干在,树枝便会重新生长出来,百姓可以重复砍伐,如果将树干给砍了,这树也就是死了。”
“若是百姓肆意砍伐,每次都砍伐整树,这树木就会越来越少,把树都砍光了,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届时也会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
“太守,何为生态?而且,这树满山遍野,怎么可能砍得完?”刘晔插了一句。
显然,这时代的人是不会意识到树木的重要性。刘敬认为,他也不能从生态的角度去阐述这个问题。他想了一下,便有了说法。
“你们俩可知黄河为何如此浑浊?”
“黄河?难道不是一直都是浑浊的吗?”阎象有点疑惑,黄河浑浊跟砍树有什么关系?
“这……好吧!你放心。”刘敬自然不会拒绝。
杨弘下意识地瞥了一眼桌上的东西:“原来太守是在画舆图,这莫非是荆南四郡?”
“哦,看来你对荆南四郡挺熟的,一眼便能看出?”刘敬把画好的舆图递给杨弘看。
“我十余年前曾在长沙为官,看到太守所画舆图与荆南四郡相符,是以一眼看出。太守画得倒是精致。”
“哈哈哈哈,多谢夸奖!”杨弘总算夸了一句,没有挑毛病。
……
此战战果颇丰,刘敬心里也很高兴。回军路上,他嘴里哼着21世纪的歌曲,越哼这心情就越好
“太守,你这曲子如此轻快,倒是让人心情愉悦,不知是什么曲子?”音乐是六艺之一,刘晔出身贵族,自然也懂得音律。
“哈哈哈哈,这歌你没听过,叫《最炫民族风》,得又唱又跳,那才高兴。”
“还要跳?怎么跳?是舞剑吗?”
“子扬,随便跳就行了,你跳得高兴即可,管那么多干嘛?”
这时代的人,将跳舞视为一种礼仪,称为“以舞相属”,或许应该是一种交际舞。不过,在宴会上,男人更喜欢以剑为跳舞的道具,便是舞剑。既然是礼仪,当然是有规矩,不能随便乱跳。
“这恐怕不妥吧?”
“无妨,回去我教你。”
这时,刘敬看到远处有人正在砍伐树林,似乎是一群百姓。百姓并不畏惧刘敬的大军,想来都是在合肥接受救济的百姓。只有这些百姓,才不会畏惧驻合肥的军队,这叫军民一家亲。
“子扬,那是干嘛?那么大的树,为何要砍倒?”
“太守,合肥收拢了那么多百姓,如今已是冬季,自然要砍伐树木,以为柴火,烧来取暖呀!”
“可也不能把树干给砍了呀!”刘敬有着21世纪的经历,知道将树的主干砍掉,这树以后就不会再生长,也就废了。他心里有些恼火:“走,过去看一下,汉升,你先把大军带回去。”
刘敬和刘晔带着几十个士兵走了过去,只见数百棵被砍的树倒着,一群人正在把砍倒的树进行“分尸”,砍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多半如刘晔所说,是当柴火烧来取暖的。
这时,阎象也走了过来:“拜见太守。”
“阎先生,你也在?”
“这几日,受战事影响,来合肥的百姓少了,我有些空闲,今在合肥的百姓太多,柴火不够,就带着百姓砍伐树木,以为柴火。”
“可是,你砍就砍,为何要把整棵都砍倒了?你砍树枝不就行了吗?而且,这树刚砍,也不适合当柴火吧?”
阎象听了刘敬话里有怒意,他反而不理解,不就是几棵树吗?
“这……太守,这此乃松树,整树砍伐,其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用途,树干若大,可售卖给有钱人家,用来制造桌椅或修筑房屋所用,小的树干树枝,可当柴火。其燃尽后,还能收其灰,用来制作墨水。”
“等等……”刘敬连忙打断了阎象的话:“什么制造墨水,这是何意?”
阎象微微一笑,太守太年轻了,有些东西还不懂,他连忙解释:“太守造纸,名扬天下,这纸一多,用纸自然就多了,有钱之人毫不吝啬,大肆使用。不像以前,把纸当宝贝一样藏着,都舍不得使用,此乃太守之功。”
“纸用多了,用墨也多了,这墨乃是松灰所制,就是将松树燃尽,取其灰,用来制墨。只是这灰收集不易,今百姓聚于合肥,又住得集中,使用柴火,正好方便收集灰烬。”
“原来这就是松烟墨!”刘敬恍然大悟,他会造纸,自然也对墨有所了解。经阎象这么一说,他就明白了过来。
早在春秋战国之时,我国就开始使用天然石墨,但石墨开采不易。到了汉代,工艺得到了发展,开始使用松烟墨,即阎象所说的,将松树燃烧时的灰用来制墨。
到了唐宋时代,这造纸和印刷技艺发达,对墨的需求大为增加,为了制墨,大量松树被砍伐,有些地区的松树几乎被砍光。试想,把一棵树烧完,能制多少墨?其中的损耗是非常大的,或者说是利用率太低。所以,有时墨水比纸都贵,正所谓一两黄金一两墨。
直到明代,制墨的技艺又得到发展,产生了另外一种墨,便是油烟墨。墨水缺乏的难题才得以缓解。
“松烟墨?嗯,这名字贴切。”阎象说话的重点显然不是在墨的名字,他接着说:“若像以前那样砍树枝用以燃烧取暖,这砍伐速度太慢了,故我才让百姓将整片山林都砍完了,也够这个冬天用了。”
刘敬听说他要把眼前整片山林都吹完了,觉得有些可惜,摇了摇头:“阎先生,这树木是不能这么砍的,也不能过度砍伐。”
“这……这是何意?”连刘晔都觉得奇怪的。
“如果是百姓砍柴当柴火,自然应以枯枝为主,或砍伐其树枝,但不能去砍伐其树干,砍伐树枝后,只要树干在,树枝便会重新生长出来,百姓可以重复砍伐,如果将树干给砍了,这树也就是死了。”
“若是百姓肆意砍伐,每次都砍伐整树,这树木就会越来越少,把树都砍光了,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届时也会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
“太守,何为生态?而且,这树满山遍野,怎么可能砍得完?”刘晔插了一句。
显然,这时代的人是不会意识到树木的重要性。刘敬认为,他也不能从生态的角度去阐述这个问题。他想了一下,便有了说法。
“你们俩可知黄河为何如此浑浊?”
“黄河?难道不是一直都是浑浊的吗?”阎象有点疑惑,黄河浑浊跟砍树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