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 第166章 拿到玉玺
热门推荐:
三魂九命之超能摄影师
再世成仙
斗罗:穿书后我当了史莱克大姐大
仵作医妃大理寺追凶
一心学习,却被迫卷入修罗场
凡人小修归乡录
穿越到末世后我无敌了
出狱后离婚,我成医圣你后悔什么
不让我摸鱼?那你们就都别活了!
黄忠没想到刘敬不知道此人,只好解释一番:“徐璆乃是广陵海西人,度辽将军徐淑之子,当年黄巾张曼成作乱荆州,徐璆与南阳太守秦颉、右中郎将朱儁合兵击破黄巾军,保南阳安稳,当时我亦在军中,只是一名小将。”
“后来,徐璆被宦官陷害而罢官,曹操迎陛下归许县后,曾召他为官,他路过淮南时,被袁术扣留,袁术称帝后,曾以他为上公,但为其所拒,袁术也不敢对他怎么样,却也没放他离开寿春,所以,他一直待在寿春至今。”
“汉升,你讲重点。”刘敬才不关心什么徐璆。黄忠年纪大了,说话都啰嗦起来,介绍这个徐璆老半天,弄得刘敬都不耐烦去听。
“我从徐璆手中搜出这个东西。”说着黄忠递给刘敬一个包袱。
刘敬接过来,随手打开,里面是一个大印章,他看了一下上面的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他吓了一跳,手里一松,印章掉落在地上。他看着黄忠:“这是玉玺?”
“正是。”
“那个徐璆是怎么拿到的?”刘敬连忙把玉玺拿起来,放在手里把玩着。
“我亦问过,他只说是趁乱拿到的,袁术急于逃跑,发现不见后也没功夫去找,他就保留至今。”
“那他得了玉玺,为何不逃跑,还留在寿春,结果还让你给抓了?”
“他说拿到玉玺后,怕袁术追查,就躲于民宅中,后来才知道袁术已经离开寿春,一出来就被我抓了。”
“哈哈哈哈,汉升你可真是福将,我不过临时起意,让你去寿春打劫一番,看看袁术逃得急,有没有落下贵重东西,结果那家伙把玉玺给落了。”刘敬笑得合不拢嘴,黄忠也是很高兴。
“好吧!这个徐璆还算是有些名气,我就见一见他。汉升,你先去休息吧,日后我必有奖赏。”
过了一会儿,黄忠就把徐璆给带了过来,他自己则回去歇息。
徐璆年纪五十多了,被刘敬夜晚相见,他心里既感动又有些不安。感动是因为刘敬迫不急待地想见他,这是对他的重视,不安是因为不知道刘敬会怎么对他,毕竟他应该也算是俘虏。
“孟玉先生,还请坐。”
“刘太守好!”
“我听汉升说,先生曾任荆州刺史,黄巾乱时,先生曾镇守荆州,击破黄巾贼,为巩固大汉江山,尽了一份力,我身为汉室宗亲,对先生之举,万分感激!”刘敬起身,朝徐璆行了个礼。
徐璆心里大为受用:“太守言重了,我既为荆州刺史,自然要保荆州,否则岂不是有负陛下重托?此已是十余年前之事,不值再提!”
“我听闻朝廷召先生去许县为官,先生路过淮南时,被袁术扣押,今汉升虽把先生带回合肥,但我不是袁术,绝无为难先生之意,可任由先生去留,不知先生有何打算?”
徐璆一阵无语,刘敬竟没有谈玉玺之事,他自己忍不住了:“汉升乃是勇将,十余年前我便认识他,可惜刘表不能用其才,跟了太守,他反倒能发挥其能,我亦为其感到高兴。”
“汉升把我带回合肥,是因为我身上有玉玺,想必他已经把玉玺交给了太守,不知太守……打算怎么办呢?莫非想效仿袁术?”
“哈哈哈哈,先生说笑了,袁术鼠目寸光,专干蠢事,如今如丧家之犬,亦是报应,我岂能学他?”
“那太守之意是?”
“先生认为我该如何?”
“我无法揣测太守的心思。”
刘敬沉默了一下,又问:“先生觉得我如何?”
“太守乃谦逊之人,又宽以待民,救济淮南数十万百姓,乃淮南百姓的再生父母,已是声名远播,我深为佩服。”果然,刘敬接济淮南百姓一事,让他收获满满的人心。
“那先生觉得曹操又如何呢?”
“董卓作乱之时,我听闻曹操曾出兵讨伐董卓,一路追击,今曹操迎陛下入颍川,陛下也得以安稳。只是,我从未见过曹操,不敢轻易评价其为人。”
“曹操召先生去许县为官,先生便赶去,此岂不是认可曹操吗?”
“那是朝廷的任命,我自然要赴任,与曹操何干?”
“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此乃众所周知之事,你又如何不知?”
“曹操迎陛下入许县,辅佐陛下,乃是忠臣,陛下唯有如曹操这样的大臣辅佐,才能振兴大汉。”
“今朝廷势微,曹操乃为忠臣,是因为其实力不强,倘若有朝一日,曹操权倾朝野,必会取陛下而代之。今我只据三郡之地,亦是忠于陛下,袁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我必不会放过他,倘若有朝一日,我据天下数州,又如何甘心为臣?”刘敬并没有掩饰自己的野心。
徐璆听了,也是一阵沉默,他毕竟不是傻子,谁的权势大了,都不会甘心为臣。
“太守之志,非我所能了解,但我知太守仁爱,若是一方霸主,亦是一方百姓之福。”
“既然如此,那先生可愿意助我一把?”刘敬这话算是提出招揽。徐璆感到有点意外,毕竟刘敬刚才还说任由他去留。
“这几年,我曾任城相、汝南太守、东海相等,皆施行教化,如今已是年迈,恐怕必有余而力不足。”
“我据豫章以来,就一直在兴教化,正缺先生这样的人坐镇。我在南昌建学府,又建数间蒙学,以在南昌普及蒙学,达到教化一方的目的。我听闻先生才高八斗,以先生之才,可在南昌行教化,造化一方百姓,如何?”
此刻,徐璆的心里很复杂,他本来打算带着玉玺去许县,将玉玺还给朝廷,如此朝廷必会给他任命一个不错的官职。可是,玉玺落入刘敬的手里,想拿回来是不可能的。就算刘敬允许他离开,他再去许县,用途也不大,朝廷也不可能再征募于他。
想了一下,他觉得自己已是进退两难,去许县不行,回老家徐州广陵也不行。想来想去,还不如真去南昌,为刘敬效力算了。
“后来,徐璆被宦官陷害而罢官,曹操迎陛下归许县后,曾召他为官,他路过淮南时,被袁术扣留,袁术称帝后,曾以他为上公,但为其所拒,袁术也不敢对他怎么样,却也没放他离开寿春,所以,他一直待在寿春至今。”
“汉升,你讲重点。”刘敬才不关心什么徐璆。黄忠年纪大了,说话都啰嗦起来,介绍这个徐璆老半天,弄得刘敬都不耐烦去听。
“我从徐璆手中搜出这个东西。”说着黄忠递给刘敬一个包袱。
刘敬接过来,随手打开,里面是一个大印章,他看了一下上面的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他吓了一跳,手里一松,印章掉落在地上。他看着黄忠:“这是玉玺?”
“正是。”
“那个徐璆是怎么拿到的?”刘敬连忙把玉玺拿起来,放在手里把玩着。
“我亦问过,他只说是趁乱拿到的,袁术急于逃跑,发现不见后也没功夫去找,他就保留至今。”
“那他得了玉玺,为何不逃跑,还留在寿春,结果还让你给抓了?”
“他说拿到玉玺后,怕袁术追查,就躲于民宅中,后来才知道袁术已经离开寿春,一出来就被我抓了。”
“哈哈哈哈,汉升你可真是福将,我不过临时起意,让你去寿春打劫一番,看看袁术逃得急,有没有落下贵重东西,结果那家伙把玉玺给落了。”刘敬笑得合不拢嘴,黄忠也是很高兴。
“好吧!这个徐璆还算是有些名气,我就见一见他。汉升,你先去休息吧,日后我必有奖赏。”
过了一会儿,黄忠就把徐璆给带了过来,他自己则回去歇息。
徐璆年纪五十多了,被刘敬夜晚相见,他心里既感动又有些不安。感动是因为刘敬迫不急待地想见他,这是对他的重视,不安是因为不知道刘敬会怎么对他,毕竟他应该也算是俘虏。
“孟玉先生,还请坐。”
“刘太守好!”
“我听汉升说,先生曾任荆州刺史,黄巾乱时,先生曾镇守荆州,击破黄巾贼,为巩固大汉江山,尽了一份力,我身为汉室宗亲,对先生之举,万分感激!”刘敬起身,朝徐璆行了个礼。
徐璆心里大为受用:“太守言重了,我既为荆州刺史,自然要保荆州,否则岂不是有负陛下重托?此已是十余年前之事,不值再提!”
“我听闻朝廷召先生去许县为官,先生路过淮南时,被袁术扣押,今汉升虽把先生带回合肥,但我不是袁术,绝无为难先生之意,可任由先生去留,不知先生有何打算?”
徐璆一阵无语,刘敬竟没有谈玉玺之事,他自己忍不住了:“汉升乃是勇将,十余年前我便认识他,可惜刘表不能用其才,跟了太守,他反倒能发挥其能,我亦为其感到高兴。”
“汉升把我带回合肥,是因为我身上有玉玺,想必他已经把玉玺交给了太守,不知太守……打算怎么办呢?莫非想效仿袁术?”
“哈哈哈哈,先生说笑了,袁术鼠目寸光,专干蠢事,如今如丧家之犬,亦是报应,我岂能学他?”
“那太守之意是?”
“先生认为我该如何?”
“我无法揣测太守的心思。”
刘敬沉默了一下,又问:“先生觉得我如何?”
“太守乃谦逊之人,又宽以待民,救济淮南数十万百姓,乃淮南百姓的再生父母,已是声名远播,我深为佩服。”果然,刘敬接济淮南百姓一事,让他收获满满的人心。
“那先生觉得曹操又如何呢?”
“董卓作乱之时,我听闻曹操曾出兵讨伐董卓,一路追击,今曹操迎陛下入颍川,陛下也得以安稳。只是,我从未见过曹操,不敢轻易评价其为人。”
“曹操召先生去许县为官,先生便赶去,此岂不是认可曹操吗?”
“那是朝廷的任命,我自然要赴任,与曹操何干?”
“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此乃众所周知之事,你又如何不知?”
“曹操迎陛下入许县,辅佐陛下,乃是忠臣,陛下唯有如曹操这样的大臣辅佐,才能振兴大汉。”
“今朝廷势微,曹操乃为忠臣,是因为其实力不强,倘若有朝一日,曹操权倾朝野,必会取陛下而代之。今我只据三郡之地,亦是忠于陛下,袁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我必不会放过他,倘若有朝一日,我据天下数州,又如何甘心为臣?”刘敬并没有掩饰自己的野心。
徐璆听了,也是一阵沉默,他毕竟不是傻子,谁的权势大了,都不会甘心为臣。
“太守之志,非我所能了解,但我知太守仁爱,若是一方霸主,亦是一方百姓之福。”
“既然如此,那先生可愿意助我一把?”刘敬这话算是提出招揽。徐璆感到有点意外,毕竟刘敬刚才还说任由他去留。
“这几年,我曾任城相、汝南太守、东海相等,皆施行教化,如今已是年迈,恐怕必有余而力不足。”
“我据豫章以来,就一直在兴教化,正缺先生这样的人坐镇。我在南昌建学府,又建数间蒙学,以在南昌普及蒙学,达到教化一方的目的。我听闻先生才高八斗,以先生之才,可在南昌行教化,造化一方百姓,如何?”
此刻,徐璆的心里很复杂,他本来打算带着玉玺去许县,将玉玺还给朝廷,如此朝廷必会给他任命一个不错的官职。可是,玉玺落入刘敬的手里,想拿回来是不可能的。就算刘敬允许他离开,他再去许县,用途也不大,朝廷也不可能再征募于他。
想了一下,他觉得自己已是进退两难,去许县不行,回老家徐州广陵也不行。想来想去,还不如真去南昌,为刘敬效力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