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 > 第254章 百种造纸

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 第254章 百种造纸

    “《百种造纸》?好名字,子邑得好好写,想必会留名青史。只是,为何是百种呢?”

    “造纸术皆州牧传授,州牧当初不是说有百种造纸术吗?我便以百种为名,记下这些纸的工艺,以传后世。这书还在编着,待写了一些之后,再交由州牧过目,还请州牧指导。”

    刘敬当时不过信口开河,哪知左伯却上心了,万一凑不足一百种,那该怎么办。

    “此书由州牧亲自指导,由我起草,乃州牧与我共着,我就沾点光,跟着州牧,在青史上留下点薄名就行了。”

    刘敬微微一怔,他正想着怎么开口,让左伯在自己的书上署他的名,这么一来,他就用不着自己动手写书了。哪料,左伯倒是自己先提了出来。

    “哈哈哈哈,此书由你所着,署我名干嘛?”

    “州牧此言差矣,造纸之术,皆州牧所传,非我所创,我岂能独自居功?此书乃州牧所着才对,我不过代为起草而已,跟着州牧沾了点光。”

    这下刘敬高兴了:“此事尚早,你这书得着数年时间,等你书着出来再说。”

    “是,州牧,等《百种造纸》着完之后,我再编一本简易的造纸教程,供作坊的工匠学习,另外,我还要着一本关于印刷的书籍,届时还望州牧指导。”

    “嗯,对了,澄心堂纸,你后来造出来了没有?”

    “哎呀,州牧要是不问,我都忘了此事,已经造出来一些,正好请州牧过目。”左伯让人把做出来的澄心堂纸拿了过来,给刘敬过目。

    刘敬接过来,细细抚摸,又闻了闻。左伯造出来的这澄心堂纸,呈淡黄色,散发着清香,纸质细腻,摸着能感觉到纹路。

    “不错,好纸,若是以此纸写字作画,必会大受欢迎。”

    “州牧说的是,此纸确实比以往的纸要好些,触摸起来,这手感极佳,让人感到欢愉……州牧请看,此乃我用澄心堂纸写的字,此纸用着舒服。”

    刘敬不怎么会书法,只是看了一下,但他明白,书法家写字对纸是很讲究的。左伯是书法大家,擅长写八分书,他说是好纸,那就是好纸。

    “既然如此,你就让人造一批出来,送到许都去卖,看看销量如何?”

    “是,州牧。”

    刘敬又从衣袖里掏出几张纸出来,放在桌上:“子邑,这是一种新纸的工艺,名为开化纸。”

    开化纸,即产自浙江省开化县,并因此得名。开化纸是清代最名贵的纸张,其质地细腻,极其洁白,帘纹不明显,纸虽薄而韧性强,柔软可爱,摸起来柔润而有韧性。这种纸是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时宫里刊书御用纸张。

    左伯对这种情况早已习以为常,就拿了过来,仔细查看:“为何叫开化纸?”

    “子邑,以后我传授的造纸工艺,或许其名字有些怪异,但你无须刨根究底。”开化县在这个时代,即扬州会稽郡新安县。这种情况发生过很多次了,刘敬不愿意去解释那些他解释不了的东西。

    “好。”

    “这开化纸的特性是,纸质细腻而白,摸起来很是柔软,且耐久放,这种纸有一个很好的用途,便是用于印刷书籍,敬弘馆迟早要做大做强,届时需要无数书籍,你学会此纸的工艺后,可以将此纸作为印刷书籍专用纸。”

    “嗯,州牧真是深谋远虑,以往我总感觉原先的竹纸纸质太硬,用来写字倒也还行,用来印刷书籍,若是存放不当,例如受潮或被暴晒等,容易损坏,虽施了蜡,但仍是防不了鼠蚁,若用笺纸来印刷,这成本就高了不少,且笺纸乃高档纸张。”

    “宣纸、澄心堂纸,可用来写字作画,也不能用于印刷,想不到州牧早有准备,州牧放心,我必会尽快造出此纸,再看一下其纸质,若是可以,便用于印刷。”

    “放心,此纸本是适用于刊物印刷,用来印刷书籍,再合适不过了。”

    刘敬也不再多说,就和左伯讨论起开化纸的制造工艺,折腾了将近两个时辰,左伯才明白了基本的流程以及所需的工艺。

    “子邑,从你来永修的那时起,至今已有四年了吧?四年造纸,我传授了数种造纸工艺,这些工艺在材料、流程、设备上略有不同,但其基本原理是相通的。你掌握了基本原理,再学习各种纸的工艺,就非常容易。”

    左伯不明白刘敬的意思,只好静静地听着。

    “所以,你若有空的话,可以尝试开阔自己的思维,开创或改进一些新的工艺,或发明出一些新的造纸工艺。”原来,刘敬是在鼓励他创新。

    “州牧之言有理。”

    随后,刘敬便离开了作坊,准备去南昌的驿馆,见一见两大科学家,即刘洪和徐岳。

    刘洪和徐岳两人得知刘敬来访,连忙到门外迎接,将刘敬迎入屋内。

    “不知州牧亲自前来拜访,真是有失远迎。”

    “听徐孟玉说,两位先生从会稽山阴而来,山阴至此,陆路弯绕,起码两千里,若走水路,逆流而上,亦是需数日时间,两位真是辛苦了。”

    “那倒不辛苦,我们先走陆路五百多里,到吴县,再雇了艘船,走长江水路,到南昌,共花了一个多月。”

    “途中孙策的人没有阻拦?”

    “我们俩并非官吏,有什么好拦的?老朽与元卓相识近二十年,一起钻研算术、星象及历法,得知州牧建敬弘馆,以印刷之术,印刷书籍,留以传世,元卓以为此乃利在千秋之事,便想携带着作来南昌。”

    “当时老朽心中疑惑,一则此事难辩真假,二则路途遥远,实在是难以成行,但元卓兄却说州牧仁义之名在外,且以造纸和印刷之术扬名天下,那必然是真的,元卓兄对老朽而言,乃是亦师亦友,我们这才一起同行。”

    “到了淮南一带后,才得知确切消息,又得当地官员招待,才得以顺利来到南昌。”徐岳几句话轻描淡写,刘敬却知道其间过程必是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