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 > 第372章 蒯越的三个办法

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 第372章 蒯越的三个办法

    蒯良叹了口气:“曹司空与袁绍大战于官渡,虽是获胜,得损失不小,大军亦是疲惫,相较之下,刘敬大军休整已有数月,已恢复了战力,曹司空担心他与刘敬之间的战事扩大,故而犹豫不决。”

    “子柔,此不是犹豫的时候。原本我以为襄阳加樊城有三万大军,与刘敬兵力相当,襄阳粮草充足,以襄阳坚守,挡其大军一年半载都没问题。可是,刘敬大军攻破张允所率,只花了一天时间,其军真是……锐不可当。”

    刘表不甘心长刘敬的威风,但又不得不承认事实:“我襄阳这几万军队,在刘敬眼里,可能只是土鸡瓦狗,双方一交战,就会立即溃败,若曹司空大军再不至,襄阳就要落入刘敬之手,届时你我皆人头落地。”他知道自己一旦落入刘敬手里,多半是完了。

    “对了,刘敬的大军想必是从编县北上的,那刘敬可在军中?”蒯越突然一问。

    “不在,统兵的是甘宁,刘敬想必是在南昌。”

    蒯越隐隐觉得有点不对劲,刘敬向来都是亲自率军出征,刘敬在哪,哪里就是扬州军的主攻方向。如今刘敬没来,是不是表明扬州军还没打算攻襄阳,那刘敬的目的又是什么。

    蒯越有点想不明白,而且他觉得这个判断有点太牵强了,他也不敢说出来,否则会遭到别人耻笑的。

    “我倒有一计,可以拖延时间,争取让曹司空大军早日进入襄阳。”

    刘表迫不及待:“异度快说。”

    “州牧可派一使者,再去见曹司空,将荆州战事告知司空,让司空早日做出决断。另外,襄阳乃是重地,不能让敌军轻易兵临城下,否则州牧压力骤增,襄阳人心惶惶,必生出事端来,届时襄阳可能坚守不了多久。”

    “州牧可再派一军,驻军中庐县之北,阻挡刘敬大军。另外,州牧可派一使者,面见刘敬,请求投降。”

    “投降?这不行,我宁愿战死。”刘表一听要投降,就急了。

    “州牧误会了,我的意思是派人去假意投降,届时需要交涉,交涉之时,双方自然会罢兵,几次交涉下来,拖他几个月也是有可能的。”

    “咦,此法倒是可行。”刘表沉吟了一下,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过了一会儿,他又看向蔡瑁,希望蔡瑁说些什么。

    蔡瑁只是点点头:“我以为异度之策可行。”他是败军之将,哪敢多说?

    “好,那就按异度之策去做,许都之行,还请子柔去一趟。”

    刘表与曹操的对话,一向是通过蒯良来完成的,此事自然也交给蒯良。

    蒯良也不推辞:“州牧放心,我必不会辜负州牧所托。”

    “嗯,出兵一事,今襄阳仍有大军两万余,据斥候传来消息,敌军兵力约一万左右,我亦可出一万,进驻中庐城,以中庐城作为前沿,守护襄阳,只是统兵之人……”

    刘表看向蔡瑁,他手下一大帮人全是败军之将,这叫他怎么选择,选来选去,好像只有蔡瑁合适。

    然而,蔡瑁却心生畏惧,有心拒绝,他想了想:“州牧,我据江陵,战败于刘敬手下,实难当此大任,我可举荐一人。”

    “谁?”

    “王威将军!”

    “王威,他不和你一样战败吗?”

    “那可不同,王威将军在战场上并未战败,粮草被劫,才导致大败,亦非他之过。甘宁乃刘敬手下大将军,勇猛无敌,罕有敌手。此前交战,王威将军与甘宁交战数次,亦并不落下风,如今我军中,恐怕只有他才能挡甘宁兵锋了。”

    刘表抚着下巴,考虑着蔡瑁的提议,又说:“我侄刘磐亦是骁勇善战,不如把他调过来,驻军中庐。”

    “州牧不可!”蒯越连忙阻止:“磐公子镇守樊城,有拱卫汉水北岸之责,此乃重中之重,且他驻守已久,威镇三军,若调走他,樊城不稳,恐生事端。”

    “如此,那只能重新起用王威了?”刘表对王威也不抱好感。

    “州牧,不如仍让文聘为王威将军之副将,他们必知耻而后勇,攻破甘宁大军。”蔡瑁又举荐文聘。

    “这……”刘表也为难,手下可用之将不多,想了半天,他终于点头:“好吧!就让王威和文聘率军。”

    蔡瑁松了口气,江陵战败,王威和文聘被罢官,又被鞭笞,只有他只是被鞭笞一顿。刘表这种明显的区别对待,反而让他感到尴尬,他也过意不去,总觉得自己对不起王威和文聘,如今他举荐两人,也算是弥补两人了。

    “那出使到南昌的人呢?”

    蒯良推荐了个人:“伊籍伊机伯!”

    “伊机伯?”刘表连忙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不行!”

    伊籍跟刘表是兖州同乡,两年前就来投靠刘表,后来曾建议拉拢黄祖,结果反被黄祖利用,偷袭了荆州的水军。他大怒之下,把伊籍下了大狱。

    后来,他考虑到伊籍对自己忠心耿耿,又是同乡,只是无辜受黄祖所骗,就把伊籍给放了出来,并打算以后不会再任用他。如今蒯良推荐伊籍,他不得不考虑一番。

    “伊机伯年纪虽轻,但颇有辩才,他乃州牧同乡,对州牧亦是忠心耿耿,吃一堑长一智,他必会小心谨慎。且他此次他去南昌,只需与刘敬虚与委蛇,以他之智,乃完成此重任的不二人选。”

    蒯越推荐伊籍,也是无奈之举。自从与刘敬交战以来,刘表在荆州的威望正在下降,手下能用之人不多。

    王粲写文章或诗赋还行,当不了说客。邓义和韩嵩都能担此事,但邓羲与张允刚吃了败仗,心境不行,不宜再去,韩嵩去了许都几个月,只有书信送回来,人却没回来。其余刘先之流,对刘表不够忠心,去了反而会误大事。

    数来数去,只有既忠心又有能力的伊籍来担此重任,是最合适的人选。刘表心里还是不大愿意,但这是蒯越的建议,他又万分倚重蒯越,只好同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