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窥光 第84章 西方思想及宗教简史之五!
热门推荐:
爱情公寓:我的幸福生活
带着面板在叶罗丽世界开礼包
一本不正经的修仙感悟
我的卧室通古代,我和世子谈恋爱
悟空游万界
莲花楼地狱之花如何攻略佛前青莲
仙王降世之都市传奇
响马领主:我能抽取骑砍兵种树!
读心后,我起飞了
汉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伟大朝代,汉朝建立的国家法律制度,成为中国后续朝代的典范。汉朝在全国各地建立官办学堂,开设文法、公文、政务、法务、督办、外交、军务、农务、工务、储运、货币、商务等涉及国家管理要务的专业课程,对于培养和选拔国家各项要务和事业的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东汉时期公元105年,宦官蔡伦在前人经验的基础,完成了造纸术的最终发明了优质耐用的纸张,这些批量生产的纸张成为朝廷和民间的书写用材,从此竹简、麻布、绸布等笨重及昂贵的书写材料被淘汰。
纸张的普及使用,提高朝廷及衙门公文交流效率,同时,由于纸张便于携带,经济性好,因此,文章的信息量获得了海量增加,编写如《史记》这样鸿篇巨著成为可能,同时竹简等旧损书籍和文献转录和备份成为可能,因此朝廷和民间的很多文化典籍和历史文献得到拯救和传承。
纸张普及使用后,书籍和文献的抄录和出版,开始在社会上流行,民间藏书海量增长,民间藏书的出现促进了教育普及和文化传承,保证了国家的道德教化、政令通达,促进社会信息和思想的充分交流,级大地提高了国家运行效率和国民素质。
纸张普及后,设计制图、制造制图、施工制图等工务图纸,能够大量进入制造作坊和施工工地,提搞全社会的技术学习和交流,提高了工务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纸张的普遍使用产生中国独有的文人职业和文化,使文人得以建立私人图书馆、建私塾教书、抄写书籍、代写书写、书法和绘画等艺术创作,以及从事诗歌、故事、戏曲和小说等文学作品创作,使文人的谋生手段越来越多,从而促进了社会就业,促使社会科技、文化和艺术的繁荣发展。
纸张和中国图书通过中亚、中东传播到整个西方世界,加速了西方文化的发展,以及西方文明的形成。
东汉末年,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184年至公元220年,即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直到东汉末代皇帝被废除,曹操的世子曹丕称帝建立魏国为止,期间持续36年,这段时间内中国各地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东汉末年的社会问题是导致中国社会第一次走向大混战、大分裂、大融合的主要原因。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社会动荡和战争灾害首先波及底层人民,人民饱受这些社会苦果,加上天灾与瘟疫的双重打击,各地人民开始纷纷起来造反,发动大规模的叛乱,其中最著名的农民起义军是张角领导的黄巾军。
在社会动荡中崛起的地方豪强势力,他们以保卫家园为名,靠着自己的财力,组建家族武装部队,割据一方,逐渐演变成拥有兵马的诸侯,如曹操、袁绍、孙坚、刘备等人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崭露头角,东汉朝廷由于政务和军务早已荒废,东汉皇帝和朝廷只能给这些在表面上拥护自己的军阀封官进爵,让他们帮助朝廷维持地方稳定。
通过豪强们与东汉朝廷一番讨价还价后,有实力的地方豪强都被封为州牧或者州刺史,州牧或州刺史相当一方诸侯,完全独立运作,不受朝廷节制,如此操作等于宣告东汉朝廷的实质统治力已经名存实亡。
东汉末年后期,地方豪强势力逐渐分化为士族与寒门两个阵营。其中,士族在土地与权势,占有了优势,士族垄断东汉朝廷全部高层职位和权力,因此导致东汉覆灭后三国两晋时代,士族阶层仍然控制国家朝政。
曹操是一个具有宏图大志、深藏谋略、胆识过人、杀伐果断的枭雄,在残酷的土地兼并战他常出奇兵,以少胜多,打败众多强大对手,同时,他通过收买人心和利益输送收编了很多列强及其部队。为了进一步增强曹家军的实力,曹操多次派使节去北方大漠联络鲜卑首领,以开通边贸和利益交换为由,邀请他们出兵帮助曹家军,或者给曹家军提供战马和兵器等。最终曹家军获得境外势力的支持,最终曹操打败超级劲敌袁绍等豪强军,统一长江以北的中国北方地区。随后,曹操控制东汉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准备向长江地区进发,对刘备势力和孙权势力进行毁灭性打击,企图一举统一中国。
建安十三年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南阳),当时荆州牧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就投降了曹军。而依附刘表屯兵于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军仓促率军民南撤。
曹操收编了刘表的部众后,向长江地区前进,曹军在长坂坡(今湖北当阳境)与刘备爆发遭遇战,曹军大败刘备军。刘备军在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共同抵抗曹操。
孙刘结盟后,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在长江北岸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水军和陆军日夜不停地操练呐喊,响声震天,气势如虹,准备伺机度过长江,一举消灭孙刘联军。
孙权军的军师周瑜,在分析军事形势后,他采纳部将黄盖献计,要火攻曹军相连船队和营房,并让孙权给曹操写一封投降书,以此麻痹曹操,曹操果然中计。随后,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
战斗得手后,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公元211年,盘踞四川地区的刘璋请刘备率军入蜀对抗张鲁,并给予刘备钱粮。但刘备获得给养后迟迟不打张鲁,反而暗中用兵攻伐刘璋,最后刘璋不得不出城投降,从此刘备得到四川全境。刘备军改成蜀军。
公元215年,孙权派吕蒙攻取刘备控制的荆州东部三郡,随后刘备与孙权长江南岸地区进行湘水划界。同年,曹操率主力进攻汉中的张鲁,占领汉中。孙权趁机进攻合肥,但被张辽击败差点被生擒。
219年,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襄樊发起进攻。曹操派徐晃长驱直入击败并追杀关羽,关羽败退乘船过汉水,孙权又遣吕蒙渡江攻伐关羽,将关羽斩首。至此,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基本构成。
公元211年7月,曹操率军征伐凉州,在两年内,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等外族势力,凉州地区基本平定,由此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
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使大夫任命曹操为魏王。公元220年,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葬于高陵。
一代枭雄曹操就此落下人生大幕,给人间留下了无数的感叹和思考!
三国时代是中华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三国时代从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到公元280年吴国被西晋司马炎灭国,期间经历60年整整三代人。
三国形成初期曹操以辅助汉室为名,因此曹军对外自称汉军,曹军及其势力范围都认同汉朝,自称汉人。汉人原来是汉朝核心统治地区即黄河中下游平原中原地区人民对自己的称呼。但是由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国境守卫及长城已经形同虚设,加上曹操势力明里暗里与鲜卑人等境外势力勾连,因此中原北部和西北部的游牧民族大量迁居中原地区,以及中国各地,这是距秦朝建立秦始皇建长城闭关锁国到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420年期间(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184年)里,第一次出现漠北游牧民族和西域游民涌入中国,由此引发了中国北方第一次民族大融合,随后他们形成新中原人即魏国人民即最正宗和高贵的汉人,他们是最早的汉族。
刘备军的核心班底都是中原汉人,而且刘备自称汉室嫡系,因此刘备军的势力也自称汉军,曹丕称帝建立魏国后,固守四川地区建国的刘备宣布继承汉朝正统,在成都称帝,也称汉朝,设立汉朝祖庙,史称蜀汉或蜀国。
根据史料记载,四川地区一贯民族众多,风俗杂乱,在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与云南、贵州、岭南和东南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四川地区人民与居住和活动在青藏高原地区,以及秦岭以北地区的农牧民族也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在刘备军进入四川时,四川地区有官府从中原移民而来的汉人,以及本地土著人民如濮、巴、氐、羌、夷(彝族前身)、苗、瑶等文化习俗与汉人迥然不同的民族。
当时汉人在四川是少数人群,一般汉人居住在有官府和官兵驻扎的城市及城市周边,汉人主要为官、当兵、经商或者务农;当时四川各地还有张鲁领导五斗米教的几万教徒,这些教徒不全是汉人,他们来源非常复杂,他们过着自食其力的公有制生活,他们仇视官府,经常与官府爆发战争,刘璋请刘备来四川的目的就是要剿灭这伙人;当时四川地区的土著居民数量众多,彪悍勇猛、他们往往占山为王,建设村寨,占有在城市之外的山川和土地,他们敌视汉人和官府,称呼汉人为bu.hang/bu.ang布杭/布盎,在古越语和当今壮族语言中ang/hang盎是厉害、凶狠和恶毒的意思,当今广东粤语称呼外来人、客人和客家人叫hang,粤语与古越语是姊妹语,它们有很多共同的文化内涵。
因此,刘备在四川以汉朝正统称帝,没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他们要在短期内同化教徒和土著比登天还难。统治一方并非易事,为了扩大地盘、税源和兵源,诸葛亮只能不断率领汉军攻占当地土著的地盘,同时对贵州和云南地区大举用兵。
蜀汉军队兴起于中原地区,他们只适合在平原及气候凉爽和干燥的地区作战,在云贵高原的穷山峻岭,以及气候潮湿和闷热的地区作战,汉军的战斗力一点也没有发挥出来,加上当地土著军队善于计谋,神出鬼没,他们善于利用山区地形对汉军进行伏击和围歼,使汉军损失惨重。同时土著军队装备了抛石机、连发弩机(历史上说连发弩机是诸葛亮发明,但是近代考古在贵州山区古寨里发现连发弩机的原形!)、藤甲、精钢刀具、火龙等精良武器和装备,因此他们与汉军对阵搏杀,总是让汉军惨败而归。
汉军和官府人员去抓壮丁和苦力时,也遇到很大困难,当地土著人民,习惯了山区生活,当他们知道汉军和官差来做坏事时,他们便举家举族转移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山区,并在这些地方依托险要,用石头垒砌建设碉楼和堡垒与汉军对峙,汉军对他们无可奈何!
最后,蜀汉朝廷和汉军在金沙江凉山地区与彝族首领结盟,汉军和官府有彝人和彝军帮助后,蜀汉朝廷才将蜀国在长江和金沙江的国防线稳定下来。
稳定四川后,诸葛亮才开始利用在四川当地招募的军队和将领,对秦岭以北的魏国军队发起进攻。但是在三国中蜀国的国力最弱,因此,蜀国最早灭国。
魏国被司马炎篡位而亡国,在三国中吴国的寿命最长。这是因为吴国统治着当时中国最富裕、人口最多的地区,这些地区包括今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和福建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江淮地区,同时吴国名义上统治岭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而吴国统治者和统治阶层是本地人,他们自称吴/吾wu,现在广西土著壮族人仍然自称吴wu/gu,今天东南亚甚至印尼的很多古老民族也自称wu/gu/agu。这说明,那个时代吴国与岭南、东南亚等地方属于同一个文化圈。因此吴国朝廷很容易获得当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他们有钱、有粮、有人。
但是,富裕地区都有一个弱点,人民喜欢安逸,不喜欢打斗和战争,他们没有争天下、坐天下的愿望和决心,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道理的由来。
中国直到民国时期才进行民族划分,此时吴国故土的人民才完全接受自己汉人和汉族的身份,否则他们仍然称呼自己为“某某宁”或者“某某能”(“宁”、“能”等是吴语地区对“人”的称呼),他们不会称呼自己是某某族,在他们的概念称族的都是异族。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中国人为了逃避战火,很多中原人和四川人通过河西走廊逃亡中亚和中东,给这些地区带去华夏文化和汉文化,这个时期纸张等文化用品,以及五斗米道、太平道、道教等思想和宗教开始传入西方世界,为西方文化和宗教的启蒙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东汉时期公元105年,宦官蔡伦在前人经验的基础,完成了造纸术的最终发明了优质耐用的纸张,这些批量生产的纸张成为朝廷和民间的书写用材,从此竹简、麻布、绸布等笨重及昂贵的书写材料被淘汰。
纸张的普及使用,提高朝廷及衙门公文交流效率,同时,由于纸张便于携带,经济性好,因此,文章的信息量获得了海量增加,编写如《史记》这样鸿篇巨著成为可能,同时竹简等旧损书籍和文献转录和备份成为可能,因此朝廷和民间的很多文化典籍和历史文献得到拯救和传承。
纸张普及使用后,书籍和文献的抄录和出版,开始在社会上流行,民间藏书海量增长,民间藏书的出现促进了教育普及和文化传承,保证了国家的道德教化、政令通达,促进社会信息和思想的充分交流,级大地提高了国家运行效率和国民素质。
纸张普及后,设计制图、制造制图、施工制图等工务图纸,能够大量进入制造作坊和施工工地,提搞全社会的技术学习和交流,提高了工务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纸张的普遍使用产生中国独有的文人职业和文化,使文人得以建立私人图书馆、建私塾教书、抄写书籍、代写书写、书法和绘画等艺术创作,以及从事诗歌、故事、戏曲和小说等文学作品创作,使文人的谋生手段越来越多,从而促进了社会就业,促使社会科技、文化和艺术的繁荣发展。
纸张和中国图书通过中亚、中东传播到整个西方世界,加速了西方文化的发展,以及西方文明的形成。
东汉末年,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184年至公元220年,即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直到东汉末代皇帝被废除,曹操的世子曹丕称帝建立魏国为止,期间持续36年,这段时间内中国各地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东汉末年的社会问题是导致中国社会第一次走向大混战、大分裂、大融合的主要原因。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社会动荡和战争灾害首先波及底层人民,人民饱受这些社会苦果,加上天灾与瘟疫的双重打击,各地人民开始纷纷起来造反,发动大规模的叛乱,其中最著名的农民起义军是张角领导的黄巾军。
在社会动荡中崛起的地方豪强势力,他们以保卫家园为名,靠着自己的财力,组建家族武装部队,割据一方,逐渐演变成拥有兵马的诸侯,如曹操、袁绍、孙坚、刘备等人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崭露头角,东汉朝廷由于政务和军务早已荒废,东汉皇帝和朝廷只能给这些在表面上拥护自己的军阀封官进爵,让他们帮助朝廷维持地方稳定。
通过豪强们与东汉朝廷一番讨价还价后,有实力的地方豪强都被封为州牧或者州刺史,州牧或州刺史相当一方诸侯,完全独立运作,不受朝廷节制,如此操作等于宣告东汉朝廷的实质统治力已经名存实亡。
东汉末年后期,地方豪强势力逐渐分化为士族与寒门两个阵营。其中,士族在土地与权势,占有了优势,士族垄断东汉朝廷全部高层职位和权力,因此导致东汉覆灭后三国两晋时代,士族阶层仍然控制国家朝政。
曹操是一个具有宏图大志、深藏谋略、胆识过人、杀伐果断的枭雄,在残酷的土地兼并战他常出奇兵,以少胜多,打败众多强大对手,同时,他通过收买人心和利益输送收编了很多列强及其部队。为了进一步增强曹家军的实力,曹操多次派使节去北方大漠联络鲜卑首领,以开通边贸和利益交换为由,邀请他们出兵帮助曹家军,或者给曹家军提供战马和兵器等。最终曹家军获得境外势力的支持,最终曹操打败超级劲敌袁绍等豪强军,统一长江以北的中国北方地区。随后,曹操控制东汉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准备向长江地区进发,对刘备势力和孙权势力进行毁灭性打击,企图一举统一中国。
建安十三年九月,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南阳),当时荆州牧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就投降了曹军。而依附刘表屯兵于樊城(今属湖北)的刘备军仓促率军民南撤。
曹操收编了刘表的部众后,向长江地区前进,曹军在长坂坡(今湖北当阳境)与刘备爆发遭遇战,曹军大败刘备军。刘备军在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共同抵抗曹操。
孙刘结盟后,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在长江北岸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水军和陆军日夜不停地操练呐喊,响声震天,气势如虹,准备伺机度过长江,一举消灭孙刘联军。
孙权军的军师周瑜,在分析军事形势后,他采纳部将黄盖献计,要火攻曹军相连船队和营房,并让孙权给曹操写一封投降书,以此麻痹曹操,曹操果然中计。随后,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
战斗得手后,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公元211年,盘踞四川地区的刘璋请刘备率军入蜀对抗张鲁,并给予刘备钱粮。但刘备获得给养后迟迟不打张鲁,反而暗中用兵攻伐刘璋,最后刘璋不得不出城投降,从此刘备得到四川全境。刘备军改成蜀军。
公元215年,孙权派吕蒙攻取刘备控制的荆州东部三郡,随后刘备与孙权长江南岸地区进行湘水划界。同年,曹操率主力进攻汉中的张鲁,占领汉中。孙权趁机进攻合肥,但被张辽击败差点被生擒。
219年,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襄樊发起进攻。曹操派徐晃长驱直入击败并追杀关羽,关羽败退乘船过汉水,孙权又遣吕蒙渡江攻伐关羽,将关羽斩首。至此,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基本构成。
公元211年7月,曹操率军征伐凉州,在两年内,逐马超、破韩遂、灭宋建、横扫羌、氐等外族势力,凉州地区基本平定,由此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
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使大夫任命曹操为魏王。公元220年,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葬于高陵。
一代枭雄曹操就此落下人生大幕,给人间留下了无数的感叹和思考!
三国时代是中华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三国时代从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到公元280年吴国被西晋司马炎灭国,期间经历60年整整三代人。
三国形成初期曹操以辅助汉室为名,因此曹军对外自称汉军,曹军及其势力范围都认同汉朝,自称汉人。汉人原来是汉朝核心统治地区即黄河中下游平原中原地区人民对自己的称呼。但是由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国境守卫及长城已经形同虚设,加上曹操势力明里暗里与鲜卑人等境外势力勾连,因此中原北部和西北部的游牧民族大量迁居中原地区,以及中国各地,这是距秦朝建立秦始皇建长城闭关锁国到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420年期间(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184年)里,第一次出现漠北游牧民族和西域游民涌入中国,由此引发了中国北方第一次民族大融合,随后他们形成新中原人即魏国人民即最正宗和高贵的汉人,他们是最早的汉族。
刘备军的核心班底都是中原汉人,而且刘备自称汉室嫡系,因此刘备军的势力也自称汉军,曹丕称帝建立魏国后,固守四川地区建国的刘备宣布继承汉朝正统,在成都称帝,也称汉朝,设立汉朝祖庙,史称蜀汉或蜀国。
根据史料记载,四川地区一贯民族众多,风俗杂乱,在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与云南、贵州、岭南和东南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四川地区人民与居住和活动在青藏高原地区,以及秦岭以北地区的农牧民族也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在刘备军进入四川时,四川地区有官府从中原移民而来的汉人,以及本地土著人民如濮、巴、氐、羌、夷(彝族前身)、苗、瑶等文化习俗与汉人迥然不同的民族。
当时汉人在四川是少数人群,一般汉人居住在有官府和官兵驻扎的城市及城市周边,汉人主要为官、当兵、经商或者务农;当时四川各地还有张鲁领导五斗米教的几万教徒,这些教徒不全是汉人,他们来源非常复杂,他们过着自食其力的公有制生活,他们仇视官府,经常与官府爆发战争,刘璋请刘备来四川的目的就是要剿灭这伙人;当时四川地区的土著居民数量众多,彪悍勇猛、他们往往占山为王,建设村寨,占有在城市之外的山川和土地,他们敌视汉人和官府,称呼汉人为bu.hang/bu.ang布杭/布盎,在古越语和当今壮族语言中ang/hang盎是厉害、凶狠和恶毒的意思,当今广东粤语称呼外来人、客人和客家人叫hang,粤语与古越语是姊妹语,它们有很多共同的文化内涵。
因此,刘备在四川以汉朝正统称帝,没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他们要在短期内同化教徒和土著比登天还难。统治一方并非易事,为了扩大地盘、税源和兵源,诸葛亮只能不断率领汉军攻占当地土著的地盘,同时对贵州和云南地区大举用兵。
蜀汉军队兴起于中原地区,他们只适合在平原及气候凉爽和干燥的地区作战,在云贵高原的穷山峻岭,以及气候潮湿和闷热的地区作战,汉军的战斗力一点也没有发挥出来,加上当地土著军队善于计谋,神出鬼没,他们善于利用山区地形对汉军进行伏击和围歼,使汉军损失惨重。同时土著军队装备了抛石机、连发弩机(历史上说连发弩机是诸葛亮发明,但是近代考古在贵州山区古寨里发现连发弩机的原形!)、藤甲、精钢刀具、火龙等精良武器和装备,因此他们与汉军对阵搏杀,总是让汉军惨败而归。
汉军和官府人员去抓壮丁和苦力时,也遇到很大困难,当地土著人民,习惯了山区生活,当他们知道汉军和官差来做坏事时,他们便举家举族转移到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山区,并在这些地方依托险要,用石头垒砌建设碉楼和堡垒与汉军对峙,汉军对他们无可奈何!
最后,蜀汉朝廷和汉军在金沙江凉山地区与彝族首领结盟,汉军和官府有彝人和彝军帮助后,蜀汉朝廷才将蜀国在长江和金沙江的国防线稳定下来。
稳定四川后,诸葛亮才开始利用在四川当地招募的军队和将领,对秦岭以北的魏国军队发起进攻。但是在三国中蜀国的国力最弱,因此,蜀国最早灭国。
魏国被司马炎篡位而亡国,在三国中吴国的寿命最长。这是因为吴国统治着当时中国最富裕、人口最多的地区,这些地区包括今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和福建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江淮地区,同时吴国名义上统治岭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而吴国统治者和统治阶层是本地人,他们自称吴/吾wu,现在广西土著壮族人仍然自称吴wu/gu,今天东南亚甚至印尼的很多古老民族也自称wu/gu/agu。这说明,那个时代吴国与岭南、东南亚等地方属于同一个文化圈。因此吴国朝廷很容易获得当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他们有钱、有粮、有人。
但是,富裕地区都有一个弱点,人民喜欢安逸,不喜欢打斗和战争,他们没有争天下、坐天下的愿望和决心,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道理的由来。
中国直到民国时期才进行民族划分,此时吴国故土的人民才完全接受自己汉人和汉族的身份,否则他们仍然称呼自己为“某某宁”或者“某某能”(“宁”、“能”等是吴语地区对“人”的称呼),他们不会称呼自己是某某族,在他们的概念称族的都是异族。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中国人为了逃避战火,很多中原人和四川人通过河西走廊逃亡中亚和中东,给这些地区带去华夏文化和汉文化,这个时期纸张等文化用品,以及五斗米道、太平道、道教等思想和宗教开始传入西方世界,为西方文化和宗教的启蒙和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