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权宠贵妾:战神的心上娇 > 第282章 最讨厌的人

权宠贵妾:战神的心上娇 第282章 最讨厌的人

    百姓们唏嘘着慢慢散去,谁都不敢上前帮忙收敛尸体,都知道现在朝廷严查叛军逆党。

    这时候往前凑,万一就被不分青红皂白的当做同伙儿一刀砍了呢?

    在场多的是上有下有小的人,人人拖家带口,善心是不可能发的。

    “主儿没事吧?王爷也是,怎么能纵着这些人胡来!”

    春堂与这些人同样素不相识,但是基础的判断力还是有的。

    她义愤填膺的压低了声音开口诉不平,手上则是担忧的扶住了惜君的肩膀。

    惜君微微摇了摇头,替萧臣毅辩解:“王爷他已经尽力了,我们先回府。”

    斩首的人,惜君方才已经一目十行的都看过了,其中四五十岁的居多,年轻的不到五个。

    结合百姓们的幸存语录,萧臣毅应该是真的有在帮忙平反,他至少保下了不少年轻的有生力量。

    走回马车旁的时候,哑叔正坐在上头发呆,他看着行刑的方向久久没有挪眼。

    即使他不会说话,但神情之中透露出来的悲天悯人依然清晰可见。

    “哑叔,晚些时候辛苦您将这些人的尸身收敛下葬吧,钱财好说,都给衙役就好。那些见钱眼开的东西会同意的。”

    惜君拎着裙摆上了马车,声音里透着淡淡的疲惫。

    没记错的话,哑叔之前是受伤才来王府做事的,即使嗓子坏了,身手却应该还是数一数二的。

    惜君接触的男人屈指可数,再没有比哑叔更合适的人选了。

    而且尸身方面,当初被圣上亲自下令午门斩首的何国公,尸体都能被何淑宴给取回来,更别提这些本就冤枉的人。

    “啊啊。”

    哑叔的喉咙里发出了低哑的回应,随即手里一扬鞭,马蹄迈开朝着王府的方向驶去。

    回了王府,春堂临下车前给了哑叔一个沉甸甸的钱袋子,里头装的银钱足够那些衙役松口了。

    回碧水台的一路,惜君都很沉默,她感觉自己似乎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

    以为除掉了叛贼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儿,丝毫没有想过其他人的命运会如何……

    春堂是从头到尾知晓惜君与左元香合作的细节,嘴张了张,却不知道如何安慰。

    御史台一向直谏忠君,历朝历代都是朝廷里默认最清正的存在,左元香一个后妃的手不可能伸那么远。

    所以真正落实办事的多半是她爹御史大夫。

    进入院子的时候,银杏正套着围裙,挽起袖子在杀鹅,有了之前的经验,她现在去膳房取食材都是不论死活直接带回来再说。

    那大白鹅扑腾着翅膀,无助的乱叫着,惹得惜君不由自主地侧目。

    “主儿回来了,您站远些,省的身上沾了血腥气。”

    银杏说着,利落的手起刀落,她并没有直接斩下鹅的脑袋,而是开了一个小口,旁边放着一个小碗用来接血。

    一只鹅的体型才多大,外头单买鹅血贵着呢,这食材不单单味道鲜美,还有补气养血、解毒、散血软坚等药用、营养价值。

    银杏是懂行又会过日子的,只可惜这鹅杀的有些不是时候,惜君看见那鹅的翅膀逐渐不扑腾了,安安静静的等待着死亡。

    这视死如归的模样一如之前早市那些跪着等待斩首的百姓们,她没由来的产生了想要呕吐的感觉。

    银杏被惜君的应激反应吓了一跳,她下意识地想要起身靠近,但想起手上沾着血腥又顿住了脚步。

    她面色有些忐忑,自己不会因此被主儿讨厌了吧……

    “不关你的事,主儿的身子有些不舒服,你忙你的。这两天清淡些,多准备点素食。”

    春堂的脸色微微一变,她担忧的看了一眼惜君苍白的脸色,侧眸给了银杏一个安慰的眼神。

    进了房间,没了那略带血腥的一幕,惜君胃里的恶心感才略微得到了缓解。

    春堂给惜君倒了一杯茶漱漱口,手则是轻轻的抚摸着惜君的背部顺气。

    哪里就是被一只鹅给吓到了,分明就是联想起了早市的那一幕,心里有负担引发的生理不适。

    斟酌好了措辞,春堂缓缓开口:“主儿与斩首的百姓有相识的吧?这事儿不能怪在您身上,那大娘说过的话确实不中听……”

    不中听都是委婉的说法,她骂了当官的不说,最后还直接表示有谋反之心,单单是这只言片语就足够砍头八百遍了。

    “她为人和善,肯定是被冤枉惨了,心中有气才会这样说。”

    惜君打心眼儿里不愿意相信旧相识会有反叛心,只当那是说说气话。

    逃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春堂这个局外人看的很清楚,她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她说的指不定就是真心话呢?主儿,您觉得这世道真的好吗?”

    春堂说完就没有再言语,反而是轻手轻脚的退了出去,留给惜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越心细敏感的人越容易钻牛角尖,除了惜君自己想通,旁的人说再多也没有用。

    惜君安静的坐着,心头沉重,思绪也随之飘远。

    这世道好吗?在她看来,答案大约是否定的。

    好就不会有惜君一家的灭门惨案,更不会今天白白送了性命的百姓们。

    还有那个曾经替惜君写状书的书生,那时候他还满心志气的想要求取功名,声称自己若是一朝入朝为官,势必不会让惜君家的惨剧重现。

    这才过去多久的光景,被以叛军的身份直接问斩,大约是碍于文人的气结,他那时候什么都没有说,可眼神分明是轻蔑嘲弄的。

    这个王朝有没有值得夸赞的地方,自然是有的,边疆守卫着大量将士,绝大多数时候百姓的生活还算得上安居乐业……

    或许这事儿从一开始就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是大家所站的立场不同。

    顺风顺水的人自然是觉得世道好,妻子离散、家破人亡的则是认为世态炎凉。

    惜君抿了抿唇,嘈杂浮躁的内心逐渐随着清明的思路而沉静下来,她顿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