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农门,全家团聚闯灾年 第98章 讲理
热门推荐:
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
长生:开局做棺材,我靠死人修仙
总裁娇妻都怀上了,你告诉我你想复婚
无衣之死
穿书八零,一不小心把反派撩爆啦!
白夜浮生录
黑暗之声
姐姐逼我祸害她闺蜜
五十再嫁,我提离婚他疯了
她拦住刚从林氏摊子离开的妇人。
听说她要看自己买的碗,妇人嫌恶的退后一步。
她虽然不识字,但故意抹黑、拆台同村人的生意,可见这人心思有多坏。
“我赶着回家,没空。” 妇人嘴里嘀嘀咕咕,“你们一个村的,问我一个外人干啥。”
人家起码还花心思把碗补一补,她明晃晃的卖破碗,还说人家心黑。
真是癞蛤蟆落脚面,不咬人,净膈应人。
秦寡妇气的鼻子都歪了。
林氏给这些人灌了什么迷魂汤,一个个的,怎么好赖不分。
明明她都说了这些破碗烂盆不值钱。
眼睁睁看着林氏三人收摊离开,她只能更卖力吆喝。
十文钱的本钱,只卖出九文钱,算上车费,她还得再挣三文钱才回本。
四郎瞟向秦寡妇那边,捂嘴偷笑。
“她要是知道她的碗能卖出去,全是因为咱们,怕是眼珠子都气红了。”
崔成良也回头看了一眼,马上又转回来。
“咱们能卖出去就行,别人的事咱也管不着。”
穿越这三年,他明白这里的寡妇日子多不容易,风言风语都能逼死人,更别说一个人拉拔着孩子。
反正他们生意也没受影响。
这买卖要是能让她挣点钱,就随她挣吧,都是一个村子的,还能眼睁睁她们娘俩饿死吗。
林氏看了眼老实巴交的崔成良,神色淡淡的收回视线。
男人的脑子可能都是这样,只要眼前过得去,就不会去想以后的麻烦。
四郎却觉得三叔说的不对。
“三叔你怎么还替她说话,要不是咱们提前想好了应对办法,说不定他们会气的把咱们摊子都砸了。”
一开始要不是他拼命护着,那些人真能这么干。
崔成良揉了揉鼻子:“不能吧,秦寡妇一个人带着孩子,也只是想挣点钱,再说咱们卖的不也挺好。”
四郎仰头看着三叔,脸上写满了震惊。
三叔怎么能这么想!
四郎很想反驳,但又说不出个什么道理,喉咙像堵了块石头,憋的不行。
林氏抬手顺了顺四郎的后背,把这小子气的够呛,身子都直打颤。
不想说也得说两句了。
“我觉得,咱们卖的好不好,与秦寡妇恶意竞争是两回事。”
四郎感觉终于透过来气,眼巴巴望向三婶,让她再多说两句。
林氏轻轻弹了下他的小脑袋,继续说下去。
“秦寡妇一个人带着孩子是不容易,但弱者不是借口,她想挣钱,完全可以光明正大的跟我们竞争,可以靠口才,也可以靠吃苦,但唯独不能靠诋毁我们来挣她的钱。”
“你觉得咱们卖的挺好,那你有想过咱们为什么没有被她所影响吗?”
崔成良没想到林氏会严肃的跟他讨论这件事,顺着她的话摇了摇头。
“是四郎想了一整天,琢磨出了这个办法,又刚好提前做足了准备。”
四郎叉着腰,高高扬起下巴。
崔成良一阵头大,明明就是件小事,她俩怎么还揪着不放了。
“咱们的碗不是都补好的吗,跟秦寡妇卖的也不一样,怎么就这么严重了......”
他越说声音越弱。
他就不应该多那一句嘴。
“四郎付出的努力,不是轻飘飘一句没受影响就能忽略过去的,如果不是四郎,咱们今天的结局就是血本无归。”
四郎疯狂把三婶的话记在心里,太解气了!
崔成良嘴唇嚅动:“可是......”
“没有可是。” 林氏神色淡漠,“村子里谁家日子过的都不容易,马上要下种了,四郎几个孩子连农具钱都没攒出来。”
“竹篓是二郎编的,货品是四郎和五郎天不亮就起来打包,孩子们为了挣钱拼尽全力,你可以看不见他们的努力,但希望你能站在中间人的角度,客观的看待这件事。”
四郎眼泪汪汪。
说话间,三人已经进了城。
人来人往的嘈杂声,让崔成良一阵焦躁,想解释,但又越描越黑。
“我明明不是这个意思......”
他只是觉得娘俩寡妇失业的不容易,他要是真想帮,早把树胶的法子教给她了。
他什么都没做,只是替她说了两句话,气氛怎么就变成这样子了。
四郎晃着脑袋:“三叔明天你还是别来了,我和三婶加上小五就够了,小五虽然力气小,但他不会惹三婶生气。”
林氏扯了下四郎,让他好好走路。
“明天你跟爹去地里吧,我跟小四小五三人能忙得过来。”
崔成良更烦躁了。
这叫什么事。
四郎扭头冲三叔扮了个鬼脸,转过头问道。
“三婶,咱们接下来去哪?”
林氏看着街边大大小小的店铺:“找家酒楼,你大伯母想卖鸡,我帮她打听打听价格。”
县城里无论大小酒楼,原身都一清二楚。
拐过两条街,三人到了城中最大的酒楼,杏花楼后门。
俗话说树大招风,店大招客。
杏花楼上下三层,除了吸引周边食客,也会引来小贩慕名来售卖自家食材,或者山中猎户拿新鲜猎物来换钱。
所以大酒楼的后门都会专门留人,来招呼这些商贩。
林氏到的时候,正赶上商贩来酒楼送货,地上横七竖八放着几个竹筐,几个店小二小跑着往酒楼里搬运。
门边站着一位年轻管事,拿着册子低头核对数量。
林氏走上前:“小哥,向你打听一下,你们酒楼收不收自家养的鸡?”
管事的头也不抬:“不收。”
林氏没再多问,转身走了。
鸡瘟严重,酒楼为了口碑,不收鸡鸭等禽类也正常。
四郎跟在后面,“我们还去别的酒楼问吗?”
林氏停下脚步想了想,她记得城中有一家酒楼,最出名的一道菜是香酥鸡,大部分食客就是冲着这道菜而去。
既然是招牌,应该不会轻易更换。
“我们再去如意酒楼问问。”
四郎对城里的酒楼一无所知,三婶说要去哪儿他就去哪。
崔成良更是不敢说话,默默跟在后面。
林氏这次特意绕到前面,看了门口悬挂的今日菜品,确定其中有香酥鸡,才绕到后门。
远远听到一阵呵斥声。
“快走快走,我们不收你卖的鸡,别再来问了。”
听说她要看自己买的碗,妇人嫌恶的退后一步。
她虽然不识字,但故意抹黑、拆台同村人的生意,可见这人心思有多坏。
“我赶着回家,没空。” 妇人嘴里嘀嘀咕咕,“你们一个村的,问我一个外人干啥。”
人家起码还花心思把碗补一补,她明晃晃的卖破碗,还说人家心黑。
真是癞蛤蟆落脚面,不咬人,净膈应人。
秦寡妇气的鼻子都歪了。
林氏给这些人灌了什么迷魂汤,一个个的,怎么好赖不分。
明明她都说了这些破碗烂盆不值钱。
眼睁睁看着林氏三人收摊离开,她只能更卖力吆喝。
十文钱的本钱,只卖出九文钱,算上车费,她还得再挣三文钱才回本。
四郎瞟向秦寡妇那边,捂嘴偷笑。
“她要是知道她的碗能卖出去,全是因为咱们,怕是眼珠子都气红了。”
崔成良也回头看了一眼,马上又转回来。
“咱们能卖出去就行,别人的事咱也管不着。”
穿越这三年,他明白这里的寡妇日子多不容易,风言风语都能逼死人,更别说一个人拉拔着孩子。
反正他们生意也没受影响。
这买卖要是能让她挣点钱,就随她挣吧,都是一个村子的,还能眼睁睁她们娘俩饿死吗。
林氏看了眼老实巴交的崔成良,神色淡淡的收回视线。
男人的脑子可能都是这样,只要眼前过得去,就不会去想以后的麻烦。
四郎却觉得三叔说的不对。
“三叔你怎么还替她说话,要不是咱们提前想好了应对办法,说不定他们会气的把咱们摊子都砸了。”
一开始要不是他拼命护着,那些人真能这么干。
崔成良揉了揉鼻子:“不能吧,秦寡妇一个人带着孩子,也只是想挣点钱,再说咱们卖的不也挺好。”
四郎仰头看着三叔,脸上写满了震惊。
三叔怎么能这么想!
四郎很想反驳,但又说不出个什么道理,喉咙像堵了块石头,憋的不行。
林氏抬手顺了顺四郎的后背,把这小子气的够呛,身子都直打颤。
不想说也得说两句了。
“我觉得,咱们卖的好不好,与秦寡妇恶意竞争是两回事。”
四郎感觉终于透过来气,眼巴巴望向三婶,让她再多说两句。
林氏轻轻弹了下他的小脑袋,继续说下去。
“秦寡妇一个人带着孩子是不容易,但弱者不是借口,她想挣钱,完全可以光明正大的跟我们竞争,可以靠口才,也可以靠吃苦,但唯独不能靠诋毁我们来挣她的钱。”
“你觉得咱们卖的挺好,那你有想过咱们为什么没有被她所影响吗?”
崔成良没想到林氏会严肃的跟他讨论这件事,顺着她的话摇了摇头。
“是四郎想了一整天,琢磨出了这个办法,又刚好提前做足了准备。”
四郎叉着腰,高高扬起下巴。
崔成良一阵头大,明明就是件小事,她俩怎么还揪着不放了。
“咱们的碗不是都补好的吗,跟秦寡妇卖的也不一样,怎么就这么严重了......”
他越说声音越弱。
他就不应该多那一句嘴。
“四郎付出的努力,不是轻飘飘一句没受影响就能忽略过去的,如果不是四郎,咱们今天的结局就是血本无归。”
四郎疯狂把三婶的话记在心里,太解气了!
崔成良嘴唇嚅动:“可是......”
“没有可是。” 林氏神色淡漠,“村子里谁家日子过的都不容易,马上要下种了,四郎几个孩子连农具钱都没攒出来。”
“竹篓是二郎编的,货品是四郎和五郎天不亮就起来打包,孩子们为了挣钱拼尽全力,你可以看不见他们的努力,但希望你能站在中间人的角度,客观的看待这件事。”
四郎眼泪汪汪。
说话间,三人已经进了城。
人来人往的嘈杂声,让崔成良一阵焦躁,想解释,但又越描越黑。
“我明明不是这个意思......”
他只是觉得娘俩寡妇失业的不容易,他要是真想帮,早把树胶的法子教给她了。
他什么都没做,只是替她说了两句话,气氛怎么就变成这样子了。
四郎晃着脑袋:“三叔明天你还是别来了,我和三婶加上小五就够了,小五虽然力气小,但他不会惹三婶生气。”
林氏扯了下四郎,让他好好走路。
“明天你跟爹去地里吧,我跟小四小五三人能忙得过来。”
崔成良更烦躁了。
这叫什么事。
四郎扭头冲三叔扮了个鬼脸,转过头问道。
“三婶,咱们接下来去哪?”
林氏看着街边大大小小的店铺:“找家酒楼,你大伯母想卖鸡,我帮她打听打听价格。”
县城里无论大小酒楼,原身都一清二楚。
拐过两条街,三人到了城中最大的酒楼,杏花楼后门。
俗话说树大招风,店大招客。
杏花楼上下三层,除了吸引周边食客,也会引来小贩慕名来售卖自家食材,或者山中猎户拿新鲜猎物来换钱。
所以大酒楼的后门都会专门留人,来招呼这些商贩。
林氏到的时候,正赶上商贩来酒楼送货,地上横七竖八放着几个竹筐,几个店小二小跑着往酒楼里搬运。
门边站着一位年轻管事,拿着册子低头核对数量。
林氏走上前:“小哥,向你打听一下,你们酒楼收不收自家养的鸡?”
管事的头也不抬:“不收。”
林氏没再多问,转身走了。
鸡瘟严重,酒楼为了口碑,不收鸡鸭等禽类也正常。
四郎跟在后面,“我们还去别的酒楼问吗?”
林氏停下脚步想了想,她记得城中有一家酒楼,最出名的一道菜是香酥鸡,大部分食客就是冲着这道菜而去。
既然是招牌,应该不会轻易更换。
“我们再去如意酒楼问问。”
四郎对城里的酒楼一无所知,三婶说要去哪儿他就去哪。
崔成良更是不敢说话,默默跟在后面。
林氏这次特意绕到前面,看了门口悬挂的今日菜品,确定其中有香酥鸡,才绕到后门。
远远听到一阵呵斥声。
“快走快走,我们不收你卖的鸡,别再来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