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通古代:全员破防 第245 章 《永乐大典》去哪儿了
热门推荐:
诡异仙佛:我以法身镇人间
瑶村情
当世界只能由一人拯救
早知道系统能挣钱,还下乡干啥?
我都俯瞰战场了,你说我不懂指挥
观影,让星铁见识崩坏树海理论
无敌宇宙后,降临都市!
带渣女欺我,捣出现代武器你怂啥
笑愁之上,叫无忧
“太像了。”
“他真的很像法老。”
“最离谱的是埃及金字塔尖也在大英博物馆。”
“他们究竟抢了多少国家的文物啊?”
“大英博物馆,一家没有大英文物的博物馆。”
“我以为他们把佛像脑袋割走就够没下限了, 直到我看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塔尖。好家伙,人类的无耻可以做到没有下限。”
看到天幕上飘过的弹幕,历朝历代的古人再次被强盗国家的无耻程度给惊到了。
连他国的塔尖都给削了?
片瓦不留,这也太残暴了。
是不是只要丢了东西,就可以去大英博物馆找到?
“但是我最想要的,是完整的《永乐大典》。”
天幕上飘过的一条弹幕,充斥着无尽的悲伤,不由得让明成祖朱棣浑身一震。
“什么?连《永乐大典》也?”
“是丢了一部分,还是全丢了?”
明成祖朱棣急得团团转,他怕后世嘲笑他谋逆,所以,他一生都在清洗造反的罪名。
五征漠北,迁都北京,六下西洋,疏通运河,编著《永乐大典》。
做完这些事,应该可以下去见老爹了。
现在天幕告诉他,耗费巨大精力的《永乐大典》竟然没了?
朱棣身子摇摇晃晃,仿佛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一夕之间,连头发都花白了不少。
参与《永乐大典》编纂的2000多人同样感觉天都塌了。
满脑子都是:《永乐大典》,残缺了。
这比他们身体残缺还难受。
解缙、姚广孝等人直接失了涵养,忍不住破口大骂:
“哪个天杀的毁了我《永乐大典》。”
“站出来,看我不捶死你。”
……
下一秒,《永乐大典》四个字出现在天幕上。
【《永乐大典》到底有多逆天】
【从来没有人敢在这本书面前说倒背如流】
【完整版的《永乐大典》,是一部3.7亿字的天下奇书】
【永乐元年,朱棣命解缙率领 147 人团队编修】
【解缙于永乐二年完成初稿《文献大成》】
【认为不够完善的朱棣再次增派姚广孝等协助解缙重修,历时5年,于永乐6年完工】
【最终形成了正文 22877 卷、目录 60 卷,共 11095 册,约 3.7 亿字的《永乐大典》】
【朱棣聚天下英才2100余人,耗时5年才完成了这部封神之作】
【数据跨越千年,涵盖天文地理、伦理制度、政治、历史、名物、科学技术、文化艺术】
【上起周秦,下迄明初】
【当你查一个关键词时,就能看到很多关联性的内容】
【而永乐大典便是类书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
大秦位面。
嬴政微微瞪大了双眼,他猜测《永乐大典》可能不简单,没想到这么不简单。
“《永乐大典》这么逆天?”
“永乐大帝有点东西啊。”
……
大明位面。
看到天幕上对《永乐大典》的推崇和评价,参与编撰的人与有荣焉的同时,又倍感心痛。
明成祖朱棣的心更是在滴血,望着天幕,忍不住嚎了几嗓子。
“朕的《永乐大典》啊~~~”
……
天幕还在继续。
【22877 卷,共 11095 册,3.7 亿字的《永乐大典》全由人工抄录】
【更难能可贵的是,全体编纂人员严格遵守只收录、不篡改的原则】
【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
……
《永乐大典》是传世之作,但丢了。
上至明成祖朱棣和参与编纂的人员,下至黎民百姓全都红温了。
“所以,究竟是哪个天杀的,毁了我朝《永乐大典》。”
“出来受死。”
同位面的嘉靖皇帝瞬间羞愧难当。
嘉靖三十六年四月,宫中失火,奉天门及三大殿均被焚毁。
而当时的《永乐大典》正本收藏于南京的文渊阁,虽没有受到损坏,但火灾对《永乐大典》的保存造成了极大威胁。
“还好《永乐大典》没有因宫中失火而烧毁,不然,朕便是千古罪人啊。”
但作为《永乐大典》超级书迷的嘉靖皇帝又纳闷儿了。
为了防范未然,他命人重抄了一本《永乐大典》副本作为传世。
“难道正、副本都丢了?”
……
天幕还在继续。
【《永乐大典》正本的下落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世人猜测,永乐大典可能毁于火灾,或陪葬于嘉靖皇帝】
【还有传闻,《永乐大典》正本可能被盗走或流失于民间】
【但上述猜测均难以证实】
天幕所述,什么火灾,陪葬,明成祖朱棣一万个不相信。
“朕的《永乐大典》去哪儿了?”
朱棣的目光移向视频中的弹幕,企图从几万条评论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视频中的第一条弹幕,便成功惹恼了朱棣,他咬牙切齿念了出来:
“大清朝正在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倒退了几百年。”
大明位面所有人都看到了这条弹幕,瞬间眼里充满了不甘与愤怒。
“是不是清朝那些人偷了我朝《永乐大典》?”
“是不是他们把大典藏起来了?他们没人了吗?不能编纂典籍吗?”
“对了,他们是蛮夷,哪里懂汉文化的魅力,他们只会破坏。”
朱棣愤怒归愤怒,目光还是继续看向评论区。
“《永乐大典》现在回收不到4%。”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甚至能预知未来所有发生的一切,《永乐大典》早有记载。”
“历史上最全的百科全书没了。”
“去国家图书馆看到了《永乐大典》,很震撼,也感觉很遗憾,丢失了那么多。”
“听说约翰牛国曾经抢了《永乐大典》,才修订了第一本《牛津字典》。”
“希望《永乐大典》正本有一天能在华夏重见天日,延续华夏辉煌。”
“朕要是有全国玉玺,朕一定命令全国英才再写一部。”
“如果我能穿越明朝,我一定要告诉朱棣,让他多准备几本才行。”
浏览了上千条评论,《永乐大典》去向众说纷纭,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但最后一条评论,却让朱棣眼睛一亮。
“对啊,朕可以多准备几套《永乐大典》,多备份几套,朕不相信《永乐大典》还能丢失。”
“解缙、姚广孝,朕命令你们二人多装订几本《永乐大典》。”
解缙、姚广孝二人对视一眼,觉得这个提议极好。
永乐大典编纂虽然繁琐,但传世价值极大。
一套容易残缺丢失,抄录100份,应该不会再弄丢了吧?
“他真的很像法老。”
“最离谱的是埃及金字塔尖也在大英博物馆。”
“他们究竟抢了多少国家的文物啊?”
“大英博物馆,一家没有大英文物的博物馆。”
“我以为他们把佛像脑袋割走就够没下限了, 直到我看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塔尖。好家伙,人类的无耻可以做到没有下限。”
看到天幕上飘过的弹幕,历朝历代的古人再次被强盗国家的无耻程度给惊到了。
连他国的塔尖都给削了?
片瓦不留,这也太残暴了。
是不是只要丢了东西,就可以去大英博物馆找到?
“但是我最想要的,是完整的《永乐大典》。”
天幕上飘过的一条弹幕,充斥着无尽的悲伤,不由得让明成祖朱棣浑身一震。
“什么?连《永乐大典》也?”
“是丢了一部分,还是全丢了?”
明成祖朱棣急得团团转,他怕后世嘲笑他谋逆,所以,他一生都在清洗造反的罪名。
五征漠北,迁都北京,六下西洋,疏通运河,编著《永乐大典》。
做完这些事,应该可以下去见老爹了。
现在天幕告诉他,耗费巨大精力的《永乐大典》竟然没了?
朱棣身子摇摇晃晃,仿佛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一夕之间,连头发都花白了不少。
参与《永乐大典》编纂的2000多人同样感觉天都塌了。
满脑子都是:《永乐大典》,残缺了。
这比他们身体残缺还难受。
解缙、姚广孝等人直接失了涵养,忍不住破口大骂:
“哪个天杀的毁了我《永乐大典》。”
“站出来,看我不捶死你。”
……
下一秒,《永乐大典》四个字出现在天幕上。
【《永乐大典》到底有多逆天】
【从来没有人敢在这本书面前说倒背如流】
【完整版的《永乐大典》,是一部3.7亿字的天下奇书】
【永乐元年,朱棣命解缙率领 147 人团队编修】
【解缙于永乐二年完成初稿《文献大成》】
【认为不够完善的朱棣再次增派姚广孝等协助解缙重修,历时5年,于永乐6年完工】
【最终形成了正文 22877 卷、目录 60 卷,共 11095 册,约 3.7 亿字的《永乐大典》】
【朱棣聚天下英才2100余人,耗时5年才完成了这部封神之作】
【数据跨越千年,涵盖天文地理、伦理制度、政治、历史、名物、科学技术、文化艺术】
【上起周秦,下迄明初】
【当你查一个关键词时,就能看到很多关联性的内容】
【而永乐大典便是类书中的登峰造极之作】
……
大秦位面。
嬴政微微瞪大了双眼,他猜测《永乐大典》可能不简单,没想到这么不简单。
“《永乐大典》这么逆天?”
“永乐大帝有点东西啊。”
……
大明位面。
看到天幕上对《永乐大典》的推崇和评价,参与编撰的人与有荣焉的同时,又倍感心痛。
明成祖朱棣的心更是在滴血,望着天幕,忍不住嚎了几嗓子。
“朕的《永乐大典》啊~~~”
……
天幕还在继续。
【22877 卷,共 11095 册,3.7 亿字的《永乐大典》全由人工抄录】
【更难能可贵的是,全体编纂人员严格遵守只收录、不篡改的原则】
【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
……
《永乐大典》是传世之作,但丢了。
上至明成祖朱棣和参与编纂的人员,下至黎民百姓全都红温了。
“所以,究竟是哪个天杀的,毁了我朝《永乐大典》。”
“出来受死。”
同位面的嘉靖皇帝瞬间羞愧难当。
嘉靖三十六年四月,宫中失火,奉天门及三大殿均被焚毁。
而当时的《永乐大典》正本收藏于南京的文渊阁,虽没有受到损坏,但火灾对《永乐大典》的保存造成了极大威胁。
“还好《永乐大典》没有因宫中失火而烧毁,不然,朕便是千古罪人啊。”
但作为《永乐大典》超级书迷的嘉靖皇帝又纳闷儿了。
为了防范未然,他命人重抄了一本《永乐大典》副本作为传世。
“难道正、副本都丢了?”
……
天幕还在继续。
【《永乐大典》正本的下落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世人猜测,永乐大典可能毁于火灾,或陪葬于嘉靖皇帝】
【还有传闻,《永乐大典》正本可能被盗走或流失于民间】
【但上述猜测均难以证实】
天幕所述,什么火灾,陪葬,明成祖朱棣一万个不相信。
“朕的《永乐大典》去哪儿了?”
朱棣的目光移向视频中的弹幕,企图从几万条评论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视频中的第一条弹幕,便成功惹恼了朱棣,他咬牙切齿念了出来:
“大清朝正在让中华民族的文化倒退了几百年。”
大明位面所有人都看到了这条弹幕,瞬间眼里充满了不甘与愤怒。
“是不是清朝那些人偷了我朝《永乐大典》?”
“是不是他们把大典藏起来了?他们没人了吗?不能编纂典籍吗?”
“对了,他们是蛮夷,哪里懂汉文化的魅力,他们只会破坏。”
朱棣愤怒归愤怒,目光还是继续看向评论区。
“《永乐大典》现在回收不到4%。”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甚至能预知未来所有发生的一切,《永乐大典》早有记载。”
“历史上最全的百科全书没了。”
“去国家图书馆看到了《永乐大典》,很震撼,也感觉很遗憾,丢失了那么多。”
“听说约翰牛国曾经抢了《永乐大典》,才修订了第一本《牛津字典》。”
“希望《永乐大典》正本有一天能在华夏重见天日,延续华夏辉煌。”
“朕要是有全国玉玺,朕一定命令全国英才再写一部。”
“如果我能穿越明朝,我一定要告诉朱棣,让他多准备几本才行。”
浏览了上千条评论,《永乐大典》去向众说纷纭,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但最后一条评论,却让朱棣眼睛一亮。
“对啊,朕可以多准备几套《永乐大典》,多备份几套,朕不相信《永乐大典》还能丢失。”
“解缙、姚广孝,朕命令你们二人多装订几本《永乐大典》。”
解缙、姚广孝二人对视一眼,觉得这个提议极好。
永乐大典编纂虽然繁琐,但传世价值极大。
一套容易残缺丢失,抄录100份,应该不会再弄丢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