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宫廷 第214章 夜访
另一边,高隐坐在马车上,他透着车厢的窗户往后看,东京城正慢慢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之中。
他轻轻握住完颜魅的手,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他一定要成为东京城的主人,成为大燕的主宰。
…………
淮王,宁王就藩,燕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
皇帝临朝主政,太子和太孙辅政,诸王就藩镇守,朝臣倾力辅佐。
一时间,燕国上下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景象。朝堂之上,政令通畅无阻,君臣一心共图大业。
民间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然有序。这个国家仿佛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迈入了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
也由此,高策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变化,他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一觉睡到日上三竿,他也不能再去找自己的狐朋狗友勾栏听曲,游猎嬉戏了。
每日早朝高策都必须按时参加,早朝后,还需要入文渊阁商讨机务,之后再和高晟一起辅助高毅批阅奏折。
当然,有他爷爷和父亲在,高策是没有多大压力的,他最重要的是听和学。
就这样,燕国平稳的发展了一年的光景,来到了武狩十九年二月初一。
这一日夜里戌时,月明星稀,皇宫内灯火通明,宛如白昼。
在承明殿内。
坐在龙椅上的高毅处理完奏折后,放下笔,重重的呼了一口气。
郑植恰逢其时的端来一盏茶。
高毅接过茶碗,轻抿一口,笑着道“这茶不错,挺新鲜的!”
郑植恭声回应道“陛下喜欢便好。此乃今年新采摘的雨前龙井,乃是微臣特意寻来献给陛下品尝的。”
高毅点了点头,不由的感叹道: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一年的光景就这么过去了!”
“朕又老了一岁!”
郑植笑着说道“陛下言重了,天子乃万岁,何谈老矣。”
高毅笑了笑,继而沉声说道:
“你不用奉承朕,老了就是老了!”
“有些事情,也拖不得了。”
闻言,郑植神色微凝,却不敢言。
接着,高毅忽然站起身,对郑植说道“反正也睡不着,陪朕四处走走。”
“是!”郑植拱手回道。
于是,主仆二人离开承明殿,在皇宫中闲逛。
不知不觉间,高毅和郑植竟然走到皇宫外城,翰林院门前。
如今已是黑夜,按照规制,翰林院的官员也都回家了,可院内的一个房间中依旧明亮如昼,透过窗户,映射出一道人影。
看那人影的样子,此人好像在写些什么。
高毅看着那个房间,疑惑的问道“那房间里面的人是谁?”
郑植执掌检卫,又是宦官之首,自然对皇城内的情况一清二楚。
他先是看了一眼那个房间,接着拱手回道“陛下,里面的人应该是翰林院编撰于明阳。”
高毅皱着眉头想了想,然后说道“就是太孙主持的那届春闱的状元郎?”
郑植回应道“是的,他还兼任了太孙府詹事一职。”
高毅点了点头,笑着说道:
“对!对!”
“他自从那次春闱一举夺魁后,朕故意把他放在翰林院任编撰。”
“算起来,已经快要三年了。”
郑植拱手道“是的。”
说罢,高毅抬脚踏进翰林院,轻声说道“朕去看看他。”
郑植自然是紧随其后。
此时,在翰林院唯一亮着烛火的房间内。
于明阳一边翻阅古籍,一边手持毛笔仔细的记录。
忽然,房门被人打开了,于明阳抬起头,看到来者是郑植,于是他立刻站起身,拱手行礼道“原来是郑公公。”
郑植并没有回话,而是快步走进屋内,然后恭敬的退到一旁,紧接着,身着龙袍的高毅走进屋内。
于明阳看到高毅的一瞬间,被震惊的张大了嘴巴,回过神后,他急忙下跪行礼道:
“微臣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微臣不知圣驾来此,未曾远迎,还望陛下恕罪!”
也难怪于明阳如此激动,他的官职是翰林院编撰,只是一个从六品的官吏,也就是上朝的时候能见到皇帝的面,其他时候根本没机会见到皇帝,更别说像今夜这般私下见面了。
高毅随便找了一个椅子坐下,然后轻声说道:
“是朕忽然深夜到访,你何罪之有。”
“你起来吧。”
“谢陛下!”于明阳缓缓站起身,然后微微低头,站在高毅面前。
高毅笑着问道“这么晚了,别人都回家了,你留在这里干嘛?”
于明阳拱手回应道“回陛下,臣还有些公事没有做完,刚才微臣正在查阅一些古籍,以做记录。”
高毅点了点头,又问道“你在翰林院主要干些什么?”
于明阳回答道“修掌国史,修掌实录,校勘文献,修订文献,编纂书籍。”
高毅微微颔首,然后说道“朕记得你是武狩十六年的春闱状元吧。”
于明阳先是一愣,继而拱手道“是的。”
高毅看着于明阳,颇有意味的说道“你好不容易考上了状元,朕却把你打发到这翰林院里修书,你心中可有不满?”
于明阳连忙说道“微臣不敢!”
高毅眼神盯着于明阳,颇具威严的问道“是不敢,还是没有?”
闻言,于明阳顿时冒出一阵冷汗,接着拱手说道:
“说实话!臣一开始确实觉得在翰林院修书是浪费光阴,蹉跎岁月。”
“可在这里待了一段时间,微臣觉得自己收获了很多。”
“臣在这里看了很多书,其中有许多书是臣曾经没有看过的,而且在这里臣的心也静了下来,不再像曾经那般躁动。”
闻言,高毅满意的点了点头,却故意说道“你满意就好,朕可以让你继续待在这修书立说,成为一代大儒。”
闻言,于明阳咽了口唾沫,他已经窝在这翰林院三年了,今日好不容易见到陛下,可以一展胸中块垒,若不抓住这次机会,不知何日他才能出头。
于是他赶紧拱手道:
“臣是陛下的臣子,陛下之命,臣自然无所不从。”
“只是,孔夫子曾言道,学而优则仕。”
“臣的理想不单单是修书立说,臣更想像张首辅,邓太傅那般,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付诸于实践,造福于万民!”
他轻轻握住完颜魅的手,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他一定要成为东京城的主人,成为大燕的主宰。
…………
淮王,宁王就藩,燕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
皇帝临朝主政,太子和太孙辅政,诸王就藩镇守,朝臣倾力辅佐。
一时间,燕国上下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景象。朝堂之上,政令通畅无阻,君臣一心共图大业。
民间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然有序。这个国家仿佛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迈入了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
也由此,高策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变化,他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一觉睡到日上三竿,他也不能再去找自己的狐朋狗友勾栏听曲,游猎嬉戏了。
每日早朝高策都必须按时参加,早朝后,还需要入文渊阁商讨机务,之后再和高晟一起辅助高毅批阅奏折。
当然,有他爷爷和父亲在,高策是没有多大压力的,他最重要的是听和学。
就这样,燕国平稳的发展了一年的光景,来到了武狩十九年二月初一。
这一日夜里戌时,月明星稀,皇宫内灯火通明,宛如白昼。
在承明殿内。
坐在龙椅上的高毅处理完奏折后,放下笔,重重的呼了一口气。
郑植恰逢其时的端来一盏茶。
高毅接过茶碗,轻抿一口,笑着道“这茶不错,挺新鲜的!”
郑植恭声回应道“陛下喜欢便好。此乃今年新采摘的雨前龙井,乃是微臣特意寻来献给陛下品尝的。”
高毅点了点头,不由的感叹道: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一年的光景就这么过去了!”
“朕又老了一岁!”
郑植笑着说道“陛下言重了,天子乃万岁,何谈老矣。”
高毅笑了笑,继而沉声说道:
“你不用奉承朕,老了就是老了!”
“有些事情,也拖不得了。”
闻言,郑植神色微凝,却不敢言。
接着,高毅忽然站起身,对郑植说道“反正也睡不着,陪朕四处走走。”
“是!”郑植拱手回道。
于是,主仆二人离开承明殿,在皇宫中闲逛。
不知不觉间,高毅和郑植竟然走到皇宫外城,翰林院门前。
如今已是黑夜,按照规制,翰林院的官员也都回家了,可院内的一个房间中依旧明亮如昼,透过窗户,映射出一道人影。
看那人影的样子,此人好像在写些什么。
高毅看着那个房间,疑惑的问道“那房间里面的人是谁?”
郑植执掌检卫,又是宦官之首,自然对皇城内的情况一清二楚。
他先是看了一眼那个房间,接着拱手回道“陛下,里面的人应该是翰林院编撰于明阳。”
高毅皱着眉头想了想,然后说道“就是太孙主持的那届春闱的状元郎?”
郑植回应道“是的,他还兼任了太孙府詹事一职。”
高毅点了点头,笑着说道:
“对!对!”
“他自从那次春闱一举夺魁后,朕故意把他放在翰林院任编撰。”
“算起来,已经快要三年了。”
郑植拱手道“是的。”
说罢,高毅抬脚踏进翰林院,轻声说道“朕去看看他。”
郑植自然是紧随其后。
此时,在翰林院唯一亮着烛火的房间内。
于明阳一边翻阅古籍,一边手持毛笔仔细的记录。
忽然,房门被人打开了,于明阳抬起头,看到来者是郑植,于是他立刻站起身,拱手行礼道“原来是郑公公。”
郑植并没有回话,而是快步走进屋内,然后恭敬的退到一旁,紧接着,身着龙袍的高毅走进屋内。
于明阳看到高毅的一瞬间,被震惊的张大了嘴巴,回过神后,他急忙下跪行礼道:
“微臣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微臣不知圣驾来此,未曾远迎,还望陛下恕罪!”
也难怪于明阳如此激动,他的官职是翰林院编撰,只是一个从六品的官吏,也就是上朝的时候能见到皇帝的面,其他时候根本没机会见到皇帝,更别说像今夜这般私下见面了。
高毅随便找了一个椅子坐下,然后轻声说道:
“是朕忽然深夜到访,你何罪之有。”
“你起来吧。”
“谢陛下!”于明阳缓缓站起身,然后微微低头,站在高毅面前。
高毅笑着问道“这么晚了,别人都回家了,你留在这里干嘛?”
于明阳拱手回应道“回陛下,臣还有些公事没有做完,刚才微臣正在查阅一些古籍,以做记录。”
高毅点了点头,又问道“你在翰林院主要干些什么?”
于明阳回答道“修掌国史,修掌实录,校勘文献,修订文献,编纂书籍。”
高毅微微颔首,然后说道“朕记得你是武狩十六年的春闱状元吧。”
于明阳先是一愣,继而拱手道“是的。”
高毅看着于明阳,颇有意味的说道“你好不容易考上了状元,朕却把你打发到这翰林院里修书,你心中可有不满?”
于明阳连忙说道“微臣不敢!”
高毅眼神盯着于明阳,颇具威严的问道“是不敢,还是没有?”
闻言,于明阳顿时冒出一阵冷汗,接着拱手说道:
“说实话!臣一开始确实觉得在翰林院修书是浪费光阴,蹉跎岁月。”
“可在这里待了一段时间,微臣觉得自己收获了很多。”
“臣在这里看了很多书,其中有许多书是臣曾经没有看过的,而且在这里臣的心也静了下来,不再像曾经那般躁动。”
闻言,高毅满意的点了点头,却故意说道“你满意就好,朕可以让你继续待在这修书立说,成为一代大儒。”
闻言,于明阳咽了口唾沫,他已经窝在这翰林院三年了,今日好不容易见到陛下,可以一展胸中块垒,若不抓住这次机会,不知何日他才能出头。
于是他赶紧拱手道:
“臣是陛下的臣子,陛下之命,臣自然无所不从。”
“只是,孔夫子曾言道,学而优则仕。”
“臣的理想不单单是修书立说,臣更想像张首辅,邓太傅那般,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付诸于实践,造福于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