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01 第104章 墙夼水库上游流域五莲县境内的南西峪村的历史和传说
热门推荐:
无限流:病娇系统总骗我喊哥哥
巴啦啦:双子星公主在我家
九转妖神
玄幻,从码头开启超凡之路
没人告诉我魔法学校一群神经呀
隐天剑帝
逆水寒手游:绑定系统后暴富了
水浒:窃国摘花,我乃大宋真皇帝
港综:江湖后浪,开局踩东星洪兴
五莲县南西峪村的历史和传说
五莲县南西峪村是一个历史悠久且风景秀丽的小山村,位于山东省五莲县街头镇政府驻地西四五里。村庄四面环山,北倚驼儿山,东临石人山,南接凤凰山,西邻青山顶,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历史沿革
南西峪村在历史上曾以农业学大寨而闻名,特别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该村的共青团工作在全省范围内都有显着影响。《大众日报》曾整版报道了南西峪村的农业发展成就,使其成为五莲县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文化和传说
1.古柿树的传说:南西峪村正南端有一棵古老的柿子树,据传已有130年的历史。这棵柿子树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相关。相传,这棵柿子树是年轻寡妇郑小嫚和儿子孙小鹏相依为命的象征。孙小鹏勤奋好学,文武双全,但因家族遭遇不幸,立志为父报仇。这棵柿子树见证了孙小鹏的成长和他秘密组织力量,准备为民除暴。
2.石人山的传说:石人山位于南西峪村东,山上有三块巨石耸立,形似一个翘首远望的老人。关于石人山的来历,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期,南西峪村一带原本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咸水湖泊,吸引了众多船只前来停靠补充淡水。后来,这里发展成为一处小小的码头,商贾云集,形成了一个繁荣的贸易中心。
总结
南西峪村不仅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着称,还以其丰富的历史和传说闻名。这些故事和自然景观共同构成了南西峪村独特的文化魅力,使其成为一个值得探访的旅游目的地。
南西峪村坐落在山东省五莲县街头镇政府驻地西四五里,北倚驼儿山,东临石人山,南接凤凰山,西邻青山顶,是一个四面环山、山高林密、风景秀美的小山村。
在村子的正南端,有一棵高大粗壮的老柿子树,树高近15米,树围近3米,树冠面积约100平米。据2008年五莲县人民政府设置的“古树名木保护牌”介绍,此树至今已经有130年树龄。关于这棵老柿子树的来历,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凄婉爱情故事——
相传,清同治年间,南西峪村住着一位年轻寡妇名叫郑小嫚,丈夫孙大元因被恶霸诬陷丧命狱中,郑小嫚到县衙告状,被赶出衙门,她四处为夫喊冤,可官官相护,状告无门,整日以泪洗面。郑小嫚和儿子孙小鹏(小名柿子)相依为命,孤儿寡母的生活异常艰难。但从小饱尝不识字之苦的郑小嫚省吃俭用也要送儿子学堂上学。儿子在离南西峪三里远的坊子村读书,勤奋好学,学业优秀,能文会武,深得先生喜爱。这孙小鹏人勤快,对母亲特别孝顺,一放学就到村子南面的山上放牛——那里有大片的柿子树、山楂树、桃树。孙小鹏经常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习武,累了就在躺在山坡上吹一会儿笛子,那悠扬绝妙的笛声,常常引得鸟儿驻足歌唱,有两只小麻雀还经常飞到他的肩膀上玩耍,孙小鹏和鸟儿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花开花落,转眼间小鹏到了18岁,已经长成一个文武全才的英俊后生。虽说家境贫寒,可上门提亲者络绎不绝,都被孙小鹏婉言谢绝,因为他目睹朝廷上下官员的腐败,念念不忘父亲含冤屈死、母亲有怨无处伸的家恨,决心为父报仇。他秘密组织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经常聚集在南山脚下的密林里,习文弄武,等待时机擒杀恶霸和那个昏庸无道的县太爷,替父报仇,为民除暴。
坊子村有个孔财主,财主有个女儿,芳名孔茜茜,年方16岁,生得如花似玉,娇美无比,并且能诗会画,能歌善舞,特别是她的孔雀舞更是远近闻名。每当她翩翩起舞的时候,常有鸟儿飞来围在头顶上盘旋、共舞。村里人都很称奇。上门提亲的踏破门槛,其中不乏有钱有势的人家,但她心气很高,没有一个看中的。在她心中,非有才、有志者不嫁。
那年春天,一个桃花盛开的日子,孔茜茜和丫鬟一起出门踏青。逛着逛着,不知不觉来到了南西峪村南的一条小道上。她俩正兴致勃勃地边走边赏花,突然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在和煦春风的吹拂下,声音是那么悦耳那么动听。孔茜茜非常好奇,就和丫鬟一起朝着笛声响起处走去。只见在一个低洼处,有一大片桃树林,那盛开的桃花犹如火焰一般,红艳艳的一片,煞是好看。桃树林的一旁,有个相貌英俊、器宇轩昂的青年男子正在吹笛,身旁有头青牛一边吃草一边眯缝着眼欣赏着这美妙的音乐。孔茜茜顿时被优美的笛声和恬美的田园景象吸引住了,正当她如痴如醉的时候,丫鬟英儿的喊声惊醒了她,也惊醒了正在专心吹笛子的孙小鹏。孙小鹏转过身,见一妙龄女子和一丫鬟站在旁边望着他遂上前施礼,两人互通姓名,只简短的几句交谈,两人就被彼此的气质、才情和志向深深吸引,俩人一见钟情,爱情的种子刹那间萌发了。那日,他们直到日落时分方才恋恋不舍地各自回家。
这以后,两人经常在南山脚下的树林里相会,吟诗作画,习文弄武。倦了,孙小鹏就为孔茜茜吹笛子;累了,孔茜茜就为孙小鹏跳孔雀舞。孙小鹏那动人的笛声常常让茜茜忘记一切,茜茜那优美的舞蹈更是让孙小鹏如痴如醉。
冬去春来,两人的感情再与日俱增,两人手指柿子树盟誓:非汝不娶,非君不嫁。他们时常面对着落日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交往中,孔茜茜得知了孙小鹏家冤屈和他立志为父报仇的想法,孔茜茜虽然是大家闺秀,可她自幼饱读诗书,懂得大孝的道理,又亲眼目睹官场腐败、恶霸横行、老百姓深受其害的现状,她非常支持孙小鹏的想法,鼓励他练好本领,早日实现夙愿。
然而,好景不长,孔茜茜私定终身的事最终被父亲得知,父亲因为孙小鹏孤儿寡母,又无家财,一百个不同意,强迫茜茜断绝同孙小鹏的来往,并让家丁日夜看守,不许茜茜出家门一步。茜茜被幽禁在家中,整日在思念中艰难度日,心里万分痛苦。这日趁父亲不在家,在丫鬟英儿的帮助下,茜茜跑到南山去找自己的心上人,可等了半天也没等到孙小鹏。茜茜闷闷不乐回到家,茶饭不思,整日盼着与心上人团聚,人也一天天憔悴。
数月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愁肠百结中的孔茜茜无意中听下人说,孙小鹏被孔老爷告密,衙门将他秘密逮捕杀死在南西峪村南山的一道山坳里,可怜的老母亲也被诛杀,孙小鹏的尸首一直在荒野里没人敢收。孔老爷为保孔家安全,也为将来谋个一官半职,将女儿许配给一位县太爷的弱智儿子,不日就要迎娶。心上人被父亲告密身亡,壮志未酬,已经让孔茜茜悲伤欲绝,听到父亲要将自己许配心上人仇人的儿子,心里更是绝望极了,正想一死了之,她猛然想到孙小鹏的尸首还暴尸荒野等她去收。于是她买通家丁,和丫鬟英儿一起偷偷跑到南山,将孙小鹏的尸首埋在柿子树下一个隐蔽处。茜茜跪在孙小鹏的坟前,泪流不止。想到两人那些恩恩爱爱的日子,想到自己为孙小鹏跳舞的情形,想到孙小鹏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凄凉……越想越悲伤。她横下一条心:生不能与君相伴,死了也要追随君侧。她想为自己的心上人跳上最后一曲孔雀舞。她先是打发走了英儿。接着开始跳舞。她拼命地跳啊跳啊,仿佛看见孙小鹏手拿一根长笛,正微笑着向自己飘来,她禁不住悠悠然迎了上去……一曲终了,她拿出三尺白绫将自己悬挂在了一棵大树下……
第二天,孔家的家丁们在南西峪南山脚下的柿树林发现了孔茜茜的尸体。孔财主对女儿又疼又恨,恨女儿居然为了一个寒门子弟背叛家门,就将她草草葬在树林里。说来也怪,下葬没几天,孔茜茜的坟头上就长出了一棵小树苗,几年后竞长成一棵又高又大的柿子树。
日月轮回,沧海桑田,虽然孔茜茜和孙小鹏的坟墓早已荡然无存,但那棵从孔茜茜坟里长出的柿子树历经百年沧桑,至今依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还有,他俩凄婉的爱情故事和除暴安良的义举也一直在街头镇一带被人们经久不息地传颂着。
西峪村石人山的传说
沿222省道,出五莲县城南行约30华里,即可见一座呈南北走向、山顶有一三角形巨石的大山,其状如老翁负子,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驮儿山。山南有一东西大峡口,相传为秦始皇鞭劈所致。峡口南端有四座南北相连的小山,这就是石人山,山下有个村子叫南西峪村,是街头镇人口较大的村落。
南西峪村因四面环山、地处盆地中间而得名,现有人口1100余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以农业学大寨声名远播,《大众日报》以整版篇幅对该村予以报道,成为与李崮寨几乎齐名的五莲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轰动一时。南西峪村东有石人山、南有南山、东南有凤凰山、北有环村河,林木茂密,山清水秀,风光秀丽,人杰地灵,故事传说众多,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石人山的传说。
石人山在南西峪村东,紧邻村庄,石人山与北边的驮儿山属一条山系。四座小山呈南北走向,山山山相连,如亲兄弟四个,一字排开,肩靠肩,手拉手。山上青松、板栗、刺槐密布。从南向北,第三座山与第四座山之间,耸立着三块上下摞在一起的巨石,总高度达二三十米,最上面一块稍小,石前有一棵半搂粗的大松树,从村西往东望去,三块巨石像一个拄着拐杖翘首远望的老人,老人头、眼、鼻子等五官以及戴的帽子都清晰可见。老人面向东南侧坐,轮廓异常分明,仿佛是真人一样,当地人称这块石头叫石人,称这座山叫石人山。关于石人山的来历,在当地至今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红泥崖以南、杜家沟大青山以东、驮儿山以西一带原本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咸水湖泊。湖泊以东百多里地就是现今的日照海。湖泊与日照海之间,有一条天然河道,尽管不算很宽,却也能小船来往。那个时候,南西峪、坊子、街头可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整年风调雨顺,是人见人爱的鱼米之乡,百姓的日子虽说不富裕但也挺滋润。那时在现今南西峪一带有一座无名小岛,岛上花果遍地,处处鸟语花香,另有几眼山泉,泉水经年不断,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那时,岛上住着厉、秦、王、潘等四姓共二三户人家,三姓和睦相处,情同一家人。常言道:人往高出走,水往低处流。因小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淡水资源条件,吸引了南来北往的船只前来停靠补充淡水。渐渐地,南来北往的人多了起来。时间一长,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竟发展成了一处小小的码头。特别是每年春夏两季,更是商贾云集。那时常来岛上歇脚的客商不仅有江浙的、台湾的,还有高句丽国、流球国的。他们纷纷上岛一来补充淡水,二来停船在岛上住宿,进行商品贸易活动。
岛上有个有名的客栈——喜来乐客栈。客栈的主人姓厉,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人,老人不但炒得一手好菜,而且待人非常热情,重信誉讲义气,诚实守信,是个“宁丢性命不丢信用”的好人。老人的儿子儿媳早年打鱼命丧湖泊,只留下一个十多岁的孙子和老人相依为命。老人得闲时候,常常叫孩子读书识字,念《三字经》《百家姓》。渐渐地,孙子也成了一个和他爷爷一样勤快、懂事、守信用、诚实善良的孩子。祖孙俩就这样过着平淡快乐的日子。因了这个缘故,有些客商便常常将货物寄放在客栈里,请老人代为保管,日后取回,从未出现差错。
这年夏天,岛上来了一位高句丽国的客商,住宿在了喜来乐客栈。客商自述姓李,原本打算到东海一带岛国做生意,孰料途中因大船出了故障,家中又出了急事,只得上岸停靠,打算北上回国,处理完家事再找船只南下,并再三恳请老人将一箱珠宝存放在客栈。说着,客商拿出一块玉佩,一掰两半,将其中一半交与老人,并与老人约定,等他回来再取珠宝,到时以玉佩为信物,不见玉佩任何人不能带走珠宝。老人见客商说得恳切,欣然应承,并将自己的一艘小船交给客商,让他乘坐回国。客商走后,老人见珠宝珍贵,为防万一,悄悄将珠宝箱藏在岛上的一个无人知晓的小山洞里。
藏好珠宝,老人天天盼着客商快快来取。他几乎每天都要到岛上最高的那块石头上眺望几次。就这样,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客商仍没有回来,老人心里十分焦急。
时值东南沿海一带海盗猖獗,政府多次派官兵围剿,海盗屡遭重创。戚继光大败海盗之后,有小股海盗便乘混乱之际从安东卫窜至南西峪一带,他们窜上小岛,奸杀戮掠,夺人妻女。喜来乐客栈自然难逃厄运,海盗进客栈骚扰,吃喝玩乐,无恶不作。不知怎的,海盗得知了老人藏宝之事,逼迫老人交出珠宝。老人誓死不从,半夜乘敌不备,逃出魔掌。是夜,老人密约了岛上的十几个青壮年,携带自制的枪支弹药,乘海盗醉酒酣睡之际,偷袭了海盗,经过一夜的激战,终于全歼了海盗。不曾想,在激战中老人不幸中弹,生命危在旦夕,但仍然惦记着高句丽国的客商。老人让孙子扶着自己来到最高的那块大石头上,一边望着远方,一边从怀里摸出那半块玉佩,艰难地说起高句丽国客商相托之事和藏宝的所在。末了,老人将玉佩交给孙子,断断续续地说:“有朝一日要……要亲手将玉佩和珠宝交给客商,做人要的就……就是讲信用,关键时候,要宁舍性命,也不要不讲……不讲信用。”老人喘得越发厉害了。老人回家后,病情越发严重,生命濒危。弥留之际,老人一个人挣扎着再次来到山顶上,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打着眼罩远望的东方,口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正在这时,天空大变,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下,突然“轰隆”一声巨响,一个霹雳击在了老人的身上,随之“突”地腾起一股浓烟冲天而去。不一会儿,雨歇电停。人们发现,老人仍然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望着远方,但早已化成一尊巨石,就连老人开的喜来乐客栈也变成石的了。
老人死后,其孙成了孤儿,岛上善良的人们收养了他。他牢记爷爷的嘱托,坚守藏宝的秘密,并且每天早晨来爷爷的遗容前一边跪拜祭甸,一边眺望着远方,盼着早日实现爷爷的遗愿。等啊,盼啊,就这样又过了十多年,仍不见高句丽客商的影子。但他毫不灰心,仍然一心一意地等啊盼啊……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岛上来了一只船队,领头的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手里持着半块玉佩,上岛打听开客栈的厉姓老人。老人的孙子这时已长成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见状掏出爷爷留下的半块玉佩,正好与来人的合二为一。原来,他就是那位高句丽国老客商的儿子。人们从中年人的叙述中得知老客商在回国后不久突发重病亡故,临死前将玉佩交给自己,让他凭玉佩来到上寻找客栈的主人,但因海上海盗横行,怕遭掳掠,故迟迟未来寻宝。“天不负我”老人的孙子对天长叹,他将珠宝“完壁归赵”后,将高句丽客商领到爷爷石化的地方,动情地讲述了爷爷至死也不向海盗交出珠宝和爷爷每天都来岛上苦苦等待的故事。高句丽客商大为感动,深为祖孙俩的诚信折服。他见恩人孤身一人,再三邀请他随船队到高句丽国居住。老人的孙子舍不得这块养育了他的土地和爷爷为之流血的小岛,婉言谢绝了客商的邀请。中年人见恩人言辞恳切,遂决定将跟随自己一道来的独生女儿许配给他。三日后,即举行了隆重的婚礼。高句丽客商回国前,将珠宝地一半拿出,为死去的恩人在岛上建造了一个大寺庙,并从五台山聘请了高僧来此主持,天天念经祷告。从此,高句丽客商的女儿和老人的孙子在岛上过起了快乐幸福的日子。
沧海桑田。不知又过了多少年,海水往南退却数百里,退至今日照石臼一带,湖泊的水也随之流入大量海中。无名岛呼啦啦露出水面,从南向北四座小山一字排开,后因气候变化,降雨量大减,湖泊水量日趋减少,最终干涸,湖底也变为旱地。人民也由打鱼为生改为耕种土地、经商做生意为主。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后来,随着人烟增多,山下渐成了一个大村落,因地形取名为西峪,意思是在峪口的西边。村里人为纪念他们的祖先,将老人所在的山取名为石人山。西峪村后一分为三,按照坐落位置,分别为南西峪、中西峪、北西峪。村民将寺庙翻修一新,从此香火越发旺盛,庙里整日香烟缭绕只可惜这些寺庙后来毁于文革,今只片瓦无存。唯有石人山上的石老人还在,老人当年开客栈用的石碗、石盆、石凳子、石茶碗、石酒杯什么的也依稀可辨。
几千年过去,石人山下的人们始终没有忘记那位诚实良善的先民,把石人视为诚信的象征,作为教育后人的生动教材。尽管家家户户打墙盖房需要石料,可没有人在石人山上打主意,即便文革动乱时期,也没人敢将石人毁去,所以直到现在石老人还一直静静地站在那儿,日日夜夜眺望着东方,一刻也不离地守护着曾经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过的这片土地,庇佑着后世子孙来之不易的幸福家园,成为南西峪村最有代表性的标志性自然景观。
如今的南西峪村,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人才辈出,环境优美,物产丰饶,成为街头镇乃至五莲县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村庄。随着五莲新一轮林水开发的深入推进和乡村旅游业的勃兴,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南西峪村一定会再展雄风,以更优美的环境、更文明的面貌、更富裕更和谐的民生呈现在世人面前,石老人也一定会为之欣慰。走遍东西南北,风光南西峪村挺美!
五莲县南西峪村是一个历史悠久且风景秀丽的小山村,位于山东省五莲县街头镇政府驻地西四五里。村庄四面环山,北倚驼儿山,东临石人山,南接凤凰山,西邻青山顶,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历史沿革
南西峪村在历史上曾以农业学大寨而闻名,特别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该村的共青团工作在全省范围内都有显着影响。《大众日报》曾整版报道了南西峪村的农业发展成就,使其成为五莲县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文化和传说
1.古柿树的传说:南西峪村正南端有一棵古老的柿子树,据传已有130年的历史。这棵柿子树与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相关。相传,这棵柿子树是年轻寡妇郑小嫚和儿子孙小鹏相依为命的象征。孙小鹏勤奋好学,文武双全,但因家族遭遇不幸,立志为父报仇。这棵柿子树见证了孙小鹏的成长和他秘密组织力量,准备为民除暴。
2.石人山的传说:石人山位于南西峪村东,山上有三块巨石耸立,形似一个翘首远望的老人。关于石人山的来历,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期,南西峪村一带原本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咸水湖泊,吸引了众多船只前来停靠补充淡水。后来,这里发展成为一处小小的码头,商贾云集,形成了一个繁荣的贸易中心。
总结
南西峪村不仅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着称,还以其丰富的历史和传说闻名。这些故事和自然景观共同构成了南西峪村独特的文化魅力,使其成为一个值得探访的旅游目的地。
南西峪村坐落在山东省五莲县街头镇政府驻地西四五里,北倚驼儿山,东临石人山,南接凤凰山,西邻青山顶,是一个四面环山、山高林密、风景秀美的小山村。
在村子的正南端,有一棵高大粗壮的老柿子树,树高近15米,树围近3米,树冠面积约100平米。据2008年五莲县人民政府设置的“古树名木保护牌”介绍,此树至今已经有130年树龄。关于这棵老柿子树的来历,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凄婉爱情故事——
相传,清同治年间,南西峪村住着一位年轻寡妇名叫郑小嫚,丈夫孙大元因被恶霸诬陷丧命狱中,郑小嫚到县衙告状,被赶出衙门,她四处为夫喊冤,可官官相护,状告无门,整日以泪洗面。郑小嫚和儿子孙小鹏(小名柿子)相依为命,孤儿寡母的生活异常艰难。但从小饱尝不识字之苦的郑小嫚省吃俭用也要送儿子学堂上学。儿子在离南西峪三里远的坊子村读书,勤奋好学,学业优秀,能文会武,深得先生喜爱。这孙小鹏人勤快,对母亲特别孝顺,一放学就到村子南面的山上放牛——那里有大片的柿子树、山楂树、桃树。孙小鹏经常一边放牛一边读书习武,累了就在躺在山坡上吹一会儿笛子,那悠扬绝妙的笛声,常常引得鸟儿驻足歌唱,有两只小麻雀还经常飞到他的肩膀上玩耍,孙小鹏和鸟儿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花开花落,转眼间小鹏到了18岁,已经长成一个文武全才的英俊后生。虽说家境贫寒,可上门提亲者络绎不绝,都被孙小鹏婉言谢绝,因为他目睹朝廷上下官员的腐败,念念不忘父亲含冤屈死、母亲有怨无处伸的家恨,决心为父报仇。他秘密组织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经常聚集在南山脚下的密林里,习文弄武,等待时机擒杀恶霸和那个昏庸无道的县太爷,替父报仇,为民除暴。
坊子村有个孔财主,财主有个女儿,芳名孔茜茜,年方16岁,生得如花似玉,娇美无比,并且能诗会画,能歌善舞,特别是她的孔雀舞更是远近闻名。每当她翩翩起舞的时候,常有鸟儿飞来围在头顶上盘旋、共舞。村里人都很称奇。上门提亲的踏破门槛,其中不乏有钱有势的人家,但她心气很高,没有一个看中的。在她心中,非有才、有志者不嫁。
那年春天,一个桃花盛开的日子,孔茜茜和丫鬟一起出门踏青。逛着逛着,不知不觉来到了南西峪村南的一条小道上。她俩正兴致勃勃地边走边赏花,突然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在和煦春风的吹拂下,声音是那么悦耳那么动听。孔茜茜非常好奇,就和丫鬟一起朝着笛声响起处走去。只见在一个低洼处,有一大片桃树林,那盛开的桃花犹如火焰一般,红艳艳的一片,煞是好看。桃树林的一旁,有个相貌英俊、器宇轩昂的青年男子正在吹笛,身旁有头青牛一边吃草一边眯缝着眼欣赏着这美妙的音乐。孔茜茜顿时被优美的笛声和恬美的田园景象吸引住了,正当她如痴如醉的时候,丫鬟英儿的喊声惊醒了她,也惊醒了正在专心吹笛子的孙小鹏。孙小鹏转过身,见一妙龄女子和一丫鬟站在旁边望着他遂上前施礼,两人互通姓名,只简短的几句交谈,两人就被彼此的气质、才情和志向深深吸引,俩人一见钟情,爱情的种子刹那间萌发了。那日,他们直到日落时分方才恋恋不舍地各自回家。
这以后,两人经常在南山脚下的树林里相会,吟诗作画,习文弄武。倦了,孙小鹏就为孔茜茜吹笛子;累了,孔茜茜就为孙小鹏跳孔雀舞。孙小鹏那动人的笛声常常让茜茜忘记一切,茜茜那优美的舞蹈更是让孙小鹏如痴如醉。
冬去春来,两人的感情再与日俱增,两人手指柿子树盟誓:非汝不娶,非君不嫁。他们时常面对着落日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交往中,孔茜茜得知了孙小鹏家冤屈和他立志为父报仇的想法,孔茜茜虽然是大家闺秀,可她自幼饱读诗书,懂得大孝的道理,又亲眼目睹官场腐败、恶霸横行、老百姓深受其害的现状,她非常支持孙小鹏的想法,鼓励他练好本领,早日实现夙愿。
然而,好景不长,孔茜茜私定终身的事最终被父亲得知,父亲因为孙小鹏孤儿寡母,又无家财,一百个不同意,强迫茜茜断绝同孙小鹏的来往,并让家丁日夜看守,不许茜茜出家门一步。茜茜被幽禁在家中,整日在思念中艰难度日,心里万分痛苦。这日趁父亲不在家,在丫鬟英儿的帮助下,茜茜跑到南山去找自己的心上人,可等了半天也没等到孙小鹏。茜茜闷闷不乐回到家,茶饭不思,整日盼着与心上人团聚,人也一天天憔悴。
数月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愁肠百结中的孔茜茜无意中听下人说,孙小鹏被孔老爷告密,衙门将他秘密逮捕杀死在南西峪村南山的一道山坳里,可怜的老母亲也被诛杀,孙小鹏的尸首一直在荒野里没人敢收。孔老爷为保孔家安全,也为将来谋个一官半职,将女儿许配给一位县太爷的弱智儿子,不日就要迎娶。心上人被父亲告密身亡,壮志未酬,已经让孔茜茜悲伤欲绝,听到父亲要将自己许配心上人仇人的儿子,心里更是绝望极了,正想一死了之,她猛然想到孙小鹏的尸首还暴尸荒野等她去收。于是她买通家丁,和丫鬟英儿一起偷偷跑到南山,将孙小鹏的尸首埋在柿子树下一个隐蔽处。茜茜跪在孙小鹏的坟前,泪流不止。想到两人那些恩恩爱爱的日子,想到自己为孙小鹏跳舞的情形,想到孙小鹏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凄凉……越想越悲伤。她横下一条心:生不能与君相伴,死了也要追随君侧。她想为自己的心上人跳上最后一曲孔雀舞。她先是打发走了英儿。接着开始跳舞。她拼命地跳啊跳啊,仿佛看见孙小鹏手拿一根长笛,正微笑着向自己飘来,她禁不住悠悠然迎了上去……一曲终了,她拿出三尺白绫将自己悬挂在了一棵大树下……
第二天,孔家的家丁们在南西峪南山脚下的柿树林发现了孔茜茜的尸体。孔财主对女儿又疼又恨,恨女儿居然为了一个寒门子弟背叛家门,就将她草草葬在树林里。说来也怪,下葬没几天,孔茜茜的坟头上就长出了一棵小树苗,几年后竞长成一棵又高又大的柿子树。
日月轮回,沧海桑田,虽然孔茜茜和孙小鹏的坟墓早已荡然无存,但那棵从孔茜茜坟里长出的柿子树历经百年沧桑,至今依然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还有,他俩凄婉的爱情故事和除暴安良的义举也一直在街头镇一带被人们经久不息地传颂着。
西峪村石人山的传说
沿222省道,出五莲县城南行约30华里,即可见一座呈南北走向、山顶有一三角形巨石的大山,其状如老翁负子,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驮儿山。山南有一东西大峡口,相传为秦始皇鞭劈所致。峡口南端有四座南北相连的小山,这就是石人山,山下有个村子叫南西峪村,是街头镇人口较大的村落。
南西峪村因四面环山、地处盆地中间而得名,现有人口1100余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以农业学大寨声名远播,《大众日报》以整版篇幅对该村予以报道,成为与李崮寨几乎齐名的五莲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轰动一时。南西峪村东有石人山、南有南山、东南有凤凰山、北有环村河,林木茂密,山清水秀,风光秀丽,人杰地灵,故事传说众多,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石人山的传说。
石人山在南西峪村东,紧邻村庄,石人山与北边的驮儿山属一条山系。四座小山呈南北走向,山山山相连,如亲兄弟四个,一字排开,肩靠肩,手拉手。山上青松、板栗、刺槐密布。从南向北,第三座山与第四座山之间,耸立着三块上下摞在一起的巨石,总高度达二三十米,最上面一块稍小,石前有一棵半搂粗的大松树,从村西往东望去,三块巨石像一个拄着拐杖翘首远望的老人,老人头、眼、鼻子等五官以及戴的帽子都清晰可见。老人面向东南侧坐,轮廓异常分明,仿佛是真人一样,当地人称这块石头叫石人,称这座山叫石人山。关于石人山的来历,在当地至今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红泥崖以南、杜家沟大青山以东、驮儿山以西一带原本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咸水湖泊。湖泊以东百多里地就是现今的日照海。湖泊与日照海之间,有一条天然河道,尽管不算很宽,却也能小船来往。那个时候,南西峪、坊子、街头可是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整年风调雨顺,是人见人爱的鱼米之乡,百姓的日子虽说不富裕但也挺滋润。那时在现今南西峪一带有一座无名小岛,岛上花果遍地,处处鸟语花香,另有几眼山泉,泉水经年不断,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那时,岛上住着厉、秦、王、潘等四姓共二三户人家,三姓和睦相处,情同一家人。常言道:人往高出走,水往低处流。因小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淡水资源条件,吸引了南来北往的船只前来停靠补充淡水。渐渐地,南来北往的人多了起来。时间一长,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竟发展成了一处小小的码头。特别是每年春夏两季,更是商贾云集。那时常来岛上歇脚的客商不仅有江浙的、台湾的,还有高句丽国、流球国的。他们纷纷上岛一来补充淡水,二来停船在岛上住宿,进行商品贸易活动。
岛上有个有名的客栈——喜来乐客栈。客栈的主人姓厉,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人,老人不但炒得一手好菜,而且待人非常热情,重信誉讲义气,诚实守信,是个“宁丢性命不丢信用”的好人。老人的儿子儿媳早年打鱼命丧湖泊,只留下一个十多岁的孙子和老人相依为命。老人得闲时候,常常叫孩子读书识字,念《三字经》《百家姓》。渐渐地,孙子也成了一个和他爷爷一样勤快、懂事、守信用、诚实善良的孩子。祖孙俩就这样过着平淡快乐的日子。因了这个缘故,有些客商便常常将货物寄放在客栈里,请老人代为保管,日后取回,从未出现差错。
这年夏天,岛上来了一位高句丽国的客商,住宿在了喜来乐客栈。客商自述姓李,原本打算到东海一带岛国做生意,孰料途中因大船出了故障,家中又出了急事,只得上岸停靠,打算北上回国,处理完家事再找船只南下,并再三恳请老人将一箱珠宝存放在客栈。说着,客商拿出一块玉佩,一掰两半,将其中一半交与老人,并与老人约定,等他回来再取珠宝,到时以玉佩为信物,不见玉佩任何人不能带走珠宝。老人见客商说得恳切,欣然应承,并将自己的一艘小船交给客商,让他乘坐回国。客商走后,老人见珠宝珍贵,为防万一,悄悄将珠宝箱藏在岛上的一个无人知晓的小山洞里。
藏好珠宝,老人天天盼着客商快快来取。他几乎每天都要到岛上最高的那块石头上眺望几次。就这样,不知不觉三年过去了,客商仍没有回来,老人心里十分焦急。
时值东南沿海一带海盗猖獗,政府多次派官兵围剿,海盗屡遭重创。戚继光大败海盗之后,有小股海盗便乘混乱之际从安东卫窜至南西峪一带,他们窜上小岛,奸杀戮掠,夺人妻女。喜来乐客栈自然难逃厄运,海盗进客栈骚扰,吃喝玩乐,无恶不作。不知怎的,海盗得知了老人藏宝之事,逼迫老人交出珠宝。老人誓死不从,半夜乘敌不备,逃出魔掌。是夜,老人密约了岛上的十几个青壮年,携带自制的枪支弹药,乘海盗醉酒酣睡之际,偷袭了海盗,经过一夜的激战,终于全歼了海盗。不曾想,在激战中老人不幸中弹,生命危在旦夕,但仍然惦记着高句丽国的客商。老人让孙子扶着自己来到最高的那块大石头上,一边望着远方,一边从怀里摸出那半块玉佩,艰难地说起高句丽国客商相托之事和藏宝的所在。末了,老人将玉佩交给孙子,断断续续地说:“有朝一日要……要亲手将玉佩和珠宝交给客商,做人要的就……就是讲信用,关键时候,要宁舍性命,也不要不讲……不讲信用。”老人喘得越发厉害了。老人回家后,病情越发严重,生命濒危。弥留之际,老人一个人挣扎着再次来到山顶上,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打着眼罩远望的东方,口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正在这时,天空大变,电闪雷鸣,暴雨倾盆而下,突然“轰隆”一声巨响,一个霹雳击在了老人的身上,随之“突”地腾起一股浓烟冲天而去。不一会儿,雨歇电停。人们发现,老人仍然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望着远方,但早已化成一尊巨石,就连老人开的喜来乐客栈也变成石的了。
老人死后,其孙成了孤儿,岛上善良的人们收养了他。他牢记爷爷的嘱托,坚守藏宝的秘密,并且每天早晨来爷爷的遗容前一边跪拜祭甸,一边眺望着远方,盼着早日实现爷爷的遗愿。等啊,盼啊,就这样又过了十多年,仍不见高句丽客商的影子。但他毫不灰心,仍然一心一意地等啊盼啊……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岛上来了一只船队,领头的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手里持着半块玉佩,上岛打听开客栈的厉姓老人。老人的孙子这时已长成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见状掏出爷爷留下的半块玉佩,正好与来人的合二为一。原来,他就是那位高句丽国老客商的儿子。人们从中年人的叙述中得知老客商在回国后不久突发重病亡故,临死前将玉佩交给自己,让他凭玉佩来到上寻找客栈的主人,但因海上海盗横行,怕遭掳掠,故迟迟未来寻宝。“天不负我”老人的孙子对天长叹,他将珠宝“完壁归赵”后,将高句丽客商领到爷爷石化的地方,动情地讲述了爷爷至死也不向海盗交出珠宝和爷爷每天都来岛上苦苦等待的故事。高句丽客商大为感动,深为祖孙俩的诚信折服。他见恩人孤身一人,再三邀请他随船队到高句丽国居住。老人的孙子舍不得这块养育了他的土地和爷爷为之流血的小岛,婉言谢绝了客商的邀请。中年人见恩人言辞恳切,遂决定将跟随自己一道来的独生女儿许配给他。三日后,即举行了隆重的婚礼。高句丽客商回国前,将珠宝地一半拿出,为死去的恩人在岛上建造了一个大寺庙,并从五台山聘请了高僧来此主持,天天念经祷告。从此,高句丽客商的女儿和老人的孙子在岛上过起了快乐幸福的日子。
沧海桑田。不知又过了多少年,海水往南退却数百里,退至今日照石臼一带,湖泊的水也随之流入大量海中。无名岛呼啦啦露出水面,从南向北四座小山一字排开,后因气候变化,降雨量大减,湖泊水量日趋减少,最终干涸,湖底也变为旱地。人民也由打鱼为生改为耕种土地、经商做生意为主。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后来,随着人烟增多,山下渐成了一个大村落,因地形取名为西峪,意思是在峪口的西边。村里人为纪念他们的祖先,将老人所在的山取名为石人山。西峪村后一分为三,按照坐落位置,分别为南西峪、中西峪、北西峪。村民将寺庙翻修一新,从此香火越发旺盛,庙里整日香烟缭绕只可惜这些寺庙后来毁于文革,今只片瓦无存。唯有石人山上的石老人还在,老人当年开客栈用的石碗、石盆、石凳子、石茶碗、石酒杯什么的也依稀可辨。
几千年过去,石人山下的人们始终没有忘记那位诚实良善的先民,把石人视为诚信的象征,作为教育后人的生动教材。尽管家家户户打墙盖房需要石料,可没有人在石人山上打主意,即便文革动乱时期,也没人敢将石人毁去,所以直到现在石老人还一直静静地站在那儿,日日夜夜眺望着东方,一刻也不离地守护着曾经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过的这片土地,庇佑着后世子孙来之不易的幸福家园,成为南西峪村最有代表性的标志性自然景观。
如今的南西峪村,民风淳朴,村民勤劳善良,人才辈出,环境优美,物产丰饶,成为街头镇乃至五莲县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村庄。随着五莲新一轮林水开发的深入推进和乡村旅游业的勃兴,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南西峪村一定会再展雄风,以更优美的环境、更文明的面貌、更富裕更和谐的民生呈现在世人面前,石老人也一定会为之欣慰。走遍东西南北,风光南西峪村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