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家乡美01 > 第161章 五莲县街头镇下芦沟村的历史和传说

家乡美01 第161章 五莲县街头镇下芦沟村的历史和传说

    五莲县街头镇下芦沟村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传说背景,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

    1.地理和命名由来下芦沟村位于五莲县街头镇,原名属于杜家沟乡,后并入街头镇。村子周围被石木子水库环绕,水库是一个中型水库,常年蓄水量达到1200万方,水面广阔,是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

    2.历史文化下芦沟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村子靠近石场乡。据传,在抗日战争期间,村子附近唐山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发生过多次争夺战。现在唐山山顶的纪念碑刻着许多阵亡军人的名字,是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纪念。

    3.传说和民俗下芦沟村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比如关于一条恶蟒的故事。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条巨大的蟒蛇经常出没,吃掉老百姓养的羊、猪、鸡等动物,给当地村民带来很大的困扰。村民们曾多次组织民兵猎杀这条蟒蛇,但一直没有成功。最终,一位村民用智慧和勇气,利用长矛和火攻成功猎杀这条蟒蛇。

    4.现代发展现在的下芦沟村,除了原有的农耕生活,还发展了旅游业。村子西面的黑虎山狩猎场是一个特殊的旅游项目,提供狩猎和自然景观的观赏,吸引了不少游客。

    天堂般的下芦沟村

    下芦沟村,这个隐匿于山水之间的村落,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国大地之上。它不仅仅是一处承载着悠久历史和神秘传说的古老之地,更是一座正蓬勃发展、熠熠生辉的新兴旅游胜地。在这里,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共同编织出一幅别具韵味的乡村生活画卷。

    当那熟悉而动人的旋律响起,“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位豪迈奔放的歌者——腾格尔。他就像一匹蛰伏已久的苍狼,挟裹着草原泥土的芬芳和风暴的气息,从远古的草原一路奔腾而来。他的歌声里,既有战栗的苍凉,又蕴含着高贵的忧伤,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过人们的心间。

    特别是他的经典之作《天堂》,更是具有一种直抵心灵深处的魔力。每当那悠扬的音符飘荡在空中,总会勾起人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唤起心中那份淡淡的慨叹。对于许多人来说,故乡就是他们心中永恒的天堂。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那份对故土深深的眷恋之情始终未曾改变。或许,这便是音乐的力量,能够穿越时空的界限,将人们的情感紧紧相连。带着一种深深的战栗感,那种源自灵魂深处的苍凉,以及仿佛与生俱来的高贵忧伤,深情地吟诵着属于自己的故土。腾格尔的歌声拥有一种直抵人们心灵深处的神奇魅力,特别是他演唱的那首《天堂》,每一个音符都如同轻柔的微风,悄然拂过心间,总能轻而易举地唤起我内心深处那份若有若无、轻轻浅浅的慨叹。啊!我那小小的故土呀,始终都是我心中永恒不变的天堂。

    我的故乡,宛如一颗被遗忘在时光角落里的明珠,静静地安卧于鲁东南的丘陵地带。这里既没有四通八达的便捷交通,亦缺乏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工业。然而,尽管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它却有着一个充满诗意与浪漫的名字——下芦沟。至于这个独特的水名究竟缘何而来,我实在无从考证。但令人惊奇的是,周边的众多村镇竟然也大多以水为名:如打鱼场、船坊、东西龙头、苇场、南湖、西湖等等。这么多与水相关的地名一直流传至今,是否在冥冥之中暗示着这片土地曾经经历过沧海桑田般巨大的变迁呢?对此,我实难给出一个确凿无疑的定论。不过,可以想见的是,那些关于过去岁月里波澜壮阔景象的想象画面必定是数不胜数、精彩纷呈的。据老辈人讲:以前没有石木子水库,流经村前的小河水草丰美。秋来蓝天雁阵,果香鱼肥,两岸芦花盛开,洁白一片,环境非常优美,所以祖先把这儿叫做芦沟,在此世代繁衍生息。芦沟河还是山东第四大河沭河的源头,从我们这儿的水往西流,流经莒县,由临沂入海。

    我们这里以前有这样的一句话流传:“j古山银芦沟,青山崖的好石头”。古山村和我们村相邻,属于石场乡。我一直觉得古山应该是“谷山”,打下的谷子能堆成山了,这样才能符合古语里“j谷山”的解释嘛。“银芦沟”应该说我们村的好地多,不愁吃不饱肚子吧?民以食为天,能冠以j银之美称,至少说明我们的先祖在选村址的时候,这里是很适合人们居住的 。我们村原来属于杜家沟乡,后来撤并到了街头镇。现在的说法很浪漫:我们这里是街头的“小西藏”,五莲的“小苏杭”。只是“绿水青山,就是j山银山”的说法,从理想照进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所居住的村庄如今已被那规模宏大的石木子水库紧紧环绕着。这座石木子水库乃是一座中型水库,其常年蓄水量高达令人惊叹的 1200 万立方米!辽阔无垠的水面之上,波光粼粼、碧波荡漾,宛如一面巨大而明亮的镜子镶嵌于大地之间。水中的鱼虾成群结队地游弋穿梭,欢快地嬉戏玩耍;各种水禽也在这片水域上空自由自在地盘旋翱翔,时不时一头扎进水里捕捉猎物,给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许多生机与活力。

    说起这石木子水库啊,虽然它名为“石木子”,可实际上却占据了我们村里相当大的一片土地呢!而且这些被淹没的地方,无一不是原本坡地平缓且土壤肥沃深厚的上好良田。自从此处修建了这座水库之后,大量的优质耕地都被无情地淹没在了水下,导致村里田地的收成与往昔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那些昔日依靠河岸生活的部分村民们不得不忍痛割爱,离开了自己世代居住的村落,迁徙到距离村子南面约二里路程的一处地方重新安营扎寨。由于时间仓促,大家也没来得及给这个新建的聚居点取一个正式的名字,于是便简单地称之为“南沟”。就这样,经过岁月的变迁,如今的下芦沟村已经悄然演变成了由一个较大的主村和一个相对较小的南沟组成的独特格局。

    当你悠然站立在村委会所在之处时,只需稍稍抬一抬脚,朝着西边走去,不消片刻功夫便能抵达村西尽头。站在这里极目远眺,整个石木子水库的壮丽景色便可毫无保留地映入你的眼帘。清澈碧绿的湖水一望无际,微风拂过,掀起层层涟漪,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透过水光遥望南岸,可以看到一座名叫唐山的山峰耸立其中。这座山虽说海拔并不是特别高,但它的山顶却是平坦如砥,乍一看似乎并无多少出众之处。然而,据村里那些年事已高的长辈们回忆所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年代里,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小山竟然成为了各方兵家争相抢夺的战略要冲,围绕着它曾经爆发过无数次激烈的争夺之战,留下了一段段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原来这座山并非一开始就是平顶的模样。经过一场接一场激烈的炮轰,一轮又一轮猛烈的轰炸,那山头竟硬生生地被削去、铲平了!这一惊人的变化成为了村里人群热烈讨论的话题。就在大家议论纷纷之时,一些亲人亲口讲述,在唐山之上立有一块庄严肃穆的纪念碑,上面密密麻麻地铭刻着众多阵亡军人的英名。然而遗憾的是,我本人并未亲眼目睹这块纪念碑,只是心中始终铭记着这样一件事:从我小时候起,母亲便一再告诫家中的孩子们切不可随意登上唐山。她常念叨着,那里曾经逝去的人数不胜数,积累下的煞气极重。而小孩子的魂魄尚未完全稳固,若是贸然前往,恐怕会冲撞并招惹到某些不祥之物。

    现今我们身处和平安宁的时代,但无论如何都不应忘却那些曾以热血浸染华夏大地的英勇先烈们。当今之社会,或许并不缺乏所谓的“英雄”人物,但像这般舍生忘死、为国捐躯的伟大精神却显得尤为稀缺。

    再看向西面,紧邻着泄洪道的那座山,正是声名远扬的黑虎山狩猎场所在之处。这片位于黑虎山水域封山育林区的山脉,其海拔高度大致处于 240 米至 440 米之间。整个坡面朝向四面八方,毫无偏向,平均坡度更是高达 28°,陡峭险峻。山间沟谷交错纵横,溪流迂回环绕其间。此地植被繁茂葱郁,长势良好,森林覆盖率竟然高达百分之九十,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大气、土壤以及水资源等各项关键指标,皆经由山东省环境检测中心展开全面且细致入微的综合检测。令人欣喜的是,所有这些指标都成功达标,完全符合绿色食品所设定的严苛要求。

    那座山峰之上,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山鸡自由自在地穿梭于山林之间,野兔在草丛中欢快跳跃,野猪肆意奔跑,鸽子在空中翱翔。如此一来,整个山林仿佛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动物乐园,真正实现了“飞禽满林、走兽遍野”这一壮观景象。

    而位于黑虎山狩猎场内精心开发的狩猎项目,则属于较为独特的旅游项目类型。对于外地游客而言,特别是那些来自大中型城市的旅行者们,这个项目具备着难以抗拒的强大吸引力。正因如此,在最近几年间,其发展态势可谓是突飞猛进,一路高歌前行。

    在村子所处位置稍稍偏向东北方向之处,存在着一道深邃的山洼。在家乡人的口中,它被亲切地称作“果儿摇”。这片区域内遍布着众多的柞树与栗子树,形成了一片葱郁繁茂的树林景观。不仅如此,在地势相对较为平缓的地带,近些年来人们还积极引进种植了大樱桃这种美味可口的水果品种。

    在这里,瓜果梨枣之类的常见果品固然并不罕见,但更为引人注目的则要数关于后峪的那个神秘传说。据说当年刘秀率领他的部队行经此地的某条小径之时,遭遇了重重困难。由于山路异常崎岖难行,道路两旁更是布满了丛生的荆棘。在这样恶劣的路况之下,根本无法继续骑马前进,无奈之下,他们只能纷纷下马改为徒步而行。而后峪这里生长的荆棘与众不同,其上的荆刺竟然都是笔直的钩子形状。他迈着沉重而蹒跚的步伐,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走着。突然,只听得“嚓”的一声脆响,打破了周围原本的宁静。他心头一惊,连忙低头查看,发现自己身上那件华丽的锦袍不知何时竟被什么东西给狠狠拽了一下。仔细一瞧,原来竟是衣服不小心挂在了路旁那带刺的荆棘弯针之上,而且由于这猛力一扯,衣服已被撕开了一道长长的口子。

    刘秀望着那道口子,不禁无奈地苦笑起来。他摇了摇头,顺口说道:“今日你这荆刺弯钩了我的衣服,明日可不许再去钩住他人啦!”要知道,身为真龙天子的刘秀,他说出来的话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啊。说来也怪,时至今日,这片地方荆棘上的荆刺都变成了直直的钩子形状,与旁边其他区域的荆棘截然不同。至于这到底是真是假,其实倒也无需去细细追究,毕竟传说的迷人之处往往就在那似有若无之间呢。

    与此同时,耳畔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那是腾格尔正在深情吟唱着他的经典之作——《天堂》。伴随着旋律响起,仿佛有一匹蛰伏已久的苍狼骤然觉醒,挟裹着来自远古草原的泥土芬芳以及狂风暴雨般的气息,一路狂奔而来。它带来的不仅是令人战栗的苍凉之感,更有着一种高贵而深沉的忧伤。

    腾格尔的歌声犹如一把利剑,直直地穿透人们的心扉,拥有着能够直达灵魂深处的强大魅力。特别是他这首《天堂》,每次聆听都会在我内心深处唤起那份淡淡的慨叹。我那遥远的小小故土啊,永远都是我心中不变的天堂……

    我的故乡,宛如一颗被时光遗忘的明珠,静静地镶嵌在鲁东南的丘陵地带之中。这里既没有四通八达的便捷交通,亦无繁荣昌盛的现代工业。然而,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山村,其名字却与水息息相关——下芦沟。对于这个独特的水名究竟源起何处,我实在难以考证。不过有趣的是,周边的许多村镇同样拥有着各式各样以水为名的称呼:如充满生活气息的打鱼场、富有水乡韵味的船坊;还有那颇具神秘色彩的东西龙头、广袤无垠的苇场以及风景如画的南湖和西湖等等。如此众多的水名流传至今,是否暗示着这片土地历经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大变迁呢?对此,我虽不敢妄下定论,但脑海中已然浮现出一幅幅生动而美妙的想象画面。

    听村里的老一辈人们讲述,往昔岁月里,尚未修建起如今的石木子水库时,流淌于村庄前方的那条小河可谓水草肥美、生机盎然。每至金秋时节,湛蓝的天空中便会有整齐的雁阵掠过,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成熟果实的甜香,河中鱼儿肥美欢跃。与此同时,河道两岸的芦花竞相绽放,洁白如雪的花朵连成一片,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素裹的华裳,整个环境美不胜收,令人陶醉其中。正因如此,先辈们才将此地命名为“芦沟”,并世世代代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值得一提的是,这条芦沟河不仅见证了村落的发展历程,更是山东第四大河流——沭河的源头所在。自我们这儿起始,清澈的河水一路向西奔腾而去,穿越莒县,最终经由临沂注入辽阔的大海。

    我们这里以前有这样的一句话流传:“金古山银芦沟,青山崖的好石头”。古山村和我们村相邻,属于石场乡。我一直觉得古山应该是“谷山”,打下的谷子能堆成山了,这样才能符合古语里“金谷山”的解释嘛。“银芦沟”应该说我们村的好地多,不愁吃不饱肚子吧?民以食为天,能冠以金银之美称,至少说明我们的先祖在选村址的时候,这里是很适合人们居住的 。我们村原来属于杜家沟乡,后来撤并到了街头镇。现在的说法很浪漫:我们这里是街头的“小西藏”,五莲的“小苏杭”。只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说法,从理想照进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所居住的村庄如今已被那庞大的石木子水库紧紧环绕着。这石木子水库乃是一座规模中等的水利工程,其常年蓄水量高达 1200 万立方米之多!辽阔的水面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波光粼粼、碧绿清澈,微风拂过之时,水波轻轻荡漾开来,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水中的鱼儿欢快地游弋着,时而跃出水面,溅起一朵朵晶莹的水花;虾儿们则在水底穿梭自如,灵活地躲避着天敌的追捕;各种水禽也在这片水域中尽情嬉戏玩耍,它们或振翅高飞,或悠闲地浮于水面之上,给原本宁静的湖面增添了许多生机与活力。

    虽说名为石木子水库,但实际上它占据了我们村落相当大一部分土地资源呢!而且啊,这些被淹没的可都是原先那些地势平坦且土壤肥沃的良田呐!自从此处修建了这座水库之后,大量优质的耕地都被无情地淹没在了水下,导致村里田地的收成相较于以往可谓是大打折扣,村民们的收入自然也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啦。

    由于水库的兴建,原本靠近河岸居住的部分村民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了自己世代生活的家园。他们在距离村庄南面约二里路远的地方寻得了一块新的安身之所,并将此地命名为“南沟”。尽管这里没有什么响亮的名号,但对于那些被迫迁徙的人们来说,却已然成为了他们新的家。

    如此一来,下芦沟村便形成了一大一小两个村落相互依存的独特格局。当你站立在村委会所在之处时,只需稍稍抬眼望去,便能清晰地看到那气势恢宏的石木子水库。而若是信步走到村子的西头,整个水库的壮丽景致更是能够毫无保留地映入你的眼帘。隔着宽阔的水面向南眺望,可以瞧见一座名叫唐山的山峰。此山虽然海拔不算特别高,但其山顶却是出奇地平坦,乍一看去似乎并没有太多引人注目的地方。然而,每当提及那座唐山时,村中的那些饱经沧桑、上了年纪的老人们总会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他们颤巍巍地讲述着,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这座外表看起来普普通通、平凡无奇的唐山,实际上却是一处至关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啊!这里曾经历过无数次惊心动魄、惨烈无比的争夺战。每一寸土地都被鲜血浸染,每一块石头都见证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据说,原本这座山并非像如今这般平坦如砥。它有着高耸入云的山峰和险峻陡峭的山势。然而,在那场残酷的战争中,敌人的炮火一轮接着一轮地轰炸着这片土地,一次次猛烈的炮击和轮番的轰炸,硬生生地将那巍峨的山头给削去了,最终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平缓模样。

    在村子里,每当人们聚集在一起热烈讨论这段往事时,便会有人提到在唐山上立着一块庄严肃穆的纪念碑。那块碑上密密麻麻地镌刻着许多英勇牺牲的军人的名字。虽然我本人未曾亲眼目睹这块纪念碑,但那些亲人们亲口所述的情景却始终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深处。至今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小时候,母亲总是郑重其事地告诫家中的孩子们千万不要轻易登上唐山。她常说那里曾经死去的人数不胜数,阴气太重,煞气弥漫。而小孩子的魂魄尚未完全稳固,如果贸然前往,恐怕会不小心冲撞并招惹到一些不祥之物。

    时光荏苒,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但是,我们绝不能忘却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扞卫祖国山河的英雄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和英勇牺牲,才有了我们今日幸福安宁的生活。当今社会或许确实缺少真正的英雄人物,但更缺乏的是那种无畏无惧、勇往直前的英雄精神。这种精神应当永远铭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并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西面靠近泄洪道的山,就是大名鼎鼎的黑虎山狩猎场。黑虎山流域封山育林区,海拔240-440m之间,坡向为全坡,平均坡度28°,沟壑纵横,溪水回环,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为90%,大气、土壤、水等各项指标经山东省环境检测中心综合检测,均达到绿色食品要求。山上通过放养山鸡、野兔、野猪、鸽子等,达到飞禽满林、走兽遍野的景象;黑虎山狩猎场中发展的狩猎项目是较特殊的旅游项目,对外地游客尤其是大中城市的旅游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近几年来发展势头迅猛。

    村里偏偏的东北方向,是一道深深的山洼,家乡人称之为果儿摇。满是柞树和栗子树,地势平缓的地方近年还引种了大樱桃。瓜果梨枣倒不是很稀奇,稀奇的是这里的后峪的传说。后峪这里荆棘上的荆刺为直钩。据说是刘秀率部队经过这里的一条小路时,由于山路崎岖,路旁荆棘从生,不能骑马,只得下马步行。他正艰难地走着,忽然“嚓”的一声,锦袍像是被什么东西拽了一下,低头看时,原来是衣服挂在路旁的荆刺弯针上,被扯开一个口子。刘秀苦笑一下,随口言道:“今天你钩了我的衣服,明天不能再钩他人了。”真龙天子的刘秀发了话,当然不是说了玩的。至今这里荆棘上的荆刺为直钩,有别于邻近的荆棘。是不是真的,且不去细究,传说的魅力就在于有无之间。

    虽说石木子水库占了许多的好地,但我们村的景色却因之锦上添花。春来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水上鹅鸭嬉戏,水下游鱼从容,梯田里冬麦返青。真是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上下左右满含生机。盛夏的时候,岸旁绿杨成荫,山中青松苍翠,水天一碧,醉人眸,悦人心,惹人惜。秋来层林尽染,色彩缤纷,山坡上秋收人倍忙。恐怕只有莫奈那能描绘瞬间的感觉印象和那些充满生命力和运动的东西的神笔,才能为我们留下最接近真实的影像吧?若有机缘,《日出·印象》或许成为《芦沟·印象》。虽说像是痴人说梦,但,对于自己的家乡,心里的偏爱是谁也藏了点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嘛。冬天的水库比较无味。但如果一夜北风紧,万层冰浪凝,那景色,只能让人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原来的时候冬天冷,水库冰层很厚,是可以从冰上穿越到对面的,还可以进行冬捕,近年来已经极少全部冰封了。

    “一寸土一寸金,自古山里出能人” 。这话绝对不假。父辈们有抗战英雄,支前的模范。五莲烈士陵园里,也供有芦沟的英烈。《林海雪原》 里座山雕的原型据说就是我们村的,老少爷们说的那是有鼻子带眼的,不由你不信。近年来年轻一代都天南海北的为着生计忙碌,,有不少新时代的能人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在外闯荡的芦沟年轻人,还参加了五莲雷锋救援队,免费道路救援,团结就是力量。这真的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为我们善良能干的芦沟人,鼓掌再鼓掌。

    只是村里渐由老人留守,故乡和他们,都慢慢走向衰老。那沟壑纵横的皱纹里,不是落草为寇的山风,就是马失前蹄的日月星辰。我只是祈愿我的故乡是宁静而又有希望的,并不奢侈。”我爱你我的家 ,我的家, 我的天堂…… ”耳畔依然响着草原歌王的苍凉。我不会唱歌,但和多少飘离故土的,如蒲公英般想家的人一样,我心中也有歌声激荡:我的家我的天堂——我的下芦沟,我出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