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室只想原地躺平,你们惹她干嘛 第119章 天灾人祸
还未看清那上面究竟写的什么,就听到守在外面的凌风高声道:“启禀将军,江大人,忠勇将军及几位大人求见。”
那声音在安静的书房外显得格外响亮,瞬间打破了屋内的宁静。
“让他们来书房吧!”严殊丢下手中的公文,隔着门板对凌风吩咐。
罗诗杳闻言,想着此时自己在此处多有不便,正欲退出去。
然而,却被严殊出声制止:“你不是觉得很无聊吗,那本将军给你找点事情做,不如就留下来给本将军和诸位大人添茶吧!”
罗诗杳心中诧异,这分明是将她当丫鬟使啊!
微微咬了咬嘴唇,她收回迈出去的脚,垂手侍立在严殊身后,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
不一会儿,几个大臣被引了进来,他们先向严殊行礼,然后依次坐下。
几人的动作整齐划一,尽显恭敬之态。
众人坐定,有人率先开口:“将军想必已经得到消息了……”那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与担忧。
罗诗杳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他们的对话。
究竟是什么事情让这些人如此焦急?
她的心中充满了好奇,目光在众人身上流转,随着他们的交谈不断深入,罗诗杳总算明白了怎么回事。
原来是近期长河流域持续强降雨,长河及多条支流相继爆发大洪水。
洪水肆虐,一连淹了数十个州郡,不仅淹掉了长河两岸不少的粮仓,还造成长河流域数十万民众受灾,急需救助。
过去这十几年里,大盛东扩西进,南征北战,相继吞并了周边几个国家。
好不容易,战火平息,国家百姓得以喘息,开始休养生息,没想到老天会突降灾难。
眼下,南方的稻子还未成熟收割。
据相关部门估算,这场突如其来的洪灾,令水稻的收获率不足三成。
大周未被大盛吞并前,长河是两国的边界河。
两岸百姓以稻米为主食,虽然长河两岸土地肥沃,气温适宜,一年两熟,向来富庶。
然而这十来年,硝烟弥漫,战火不断,不管是大盛还是大周朝廷,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百姓征收赋税。
沉重的赋税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在百姓们的肩头,再加上长期的战乱,导致寻常家庭都没有余粮。
老百姓就指望着地里的这些庄稼续命呢。
可如今,洪水无情地摧毁了这一切。
百姓逐渐恐慌,开始疯了般抢购稻米,一些米行趁机操控市场,哄抬米价,从中牟利。
那原本就高昂的米价,节节飙升,让普通老百姓望而却步,却又不得不咬牙抢购, 这无疑令灾情雪上加霜。
家园被毁,土地被淹,在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下,幸存下来的百姓无家可归,生活愈发艰难。
他们中大多数人不得不四处漂流,忍冻挨饿。
正所谓祸不单行,水患尚未解决,隐隐有动乱的苗头。
有些流民已经饿急了眼,联合起来,不要命般地开始打劫官府及富户。
那曾经安宁祥和的城镇,如今陷入了一片混乱。
官府的粮仓被强行打开,富户的家中被洗劫一空。
在这黑暗的时刻,不少城镇都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
灾区请求朝廷救助及镇压暴动的折子一封接一封地送到了皇帝的案头。
号称大盛第一粮仓的富庶之地竟出了天灾,皇帝大为震惊。
他下令宫中及各府衙缩减开支,并令受灾不严重的区域开仓放粮,全力救灾,然后召群臣商议对策。
朝堂之上,群臣各抒己见。
有人建议由皇室牵头,率群臣为灾区捐款,同时,由相关官员组织鼓励地方豪绅等捐款或救助受灾百姓,让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救灾行动中来。
也有人建议不如先打开其他地区的粮仓,运往灾区……
大盛的粮仓当然还有不少,但却是不能随便动的。
这些粮仓是国家的战略储备,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稳定与安全。
在没有充分考虑的情况下,轻易动用粮仓可能会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比如说,目前大盛还有几十万的军队需要供养,光这些军队每个月的吃穿用度就不是一笔小数字。
军队是国家的根本支柱,他们的存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关键力量。
若是把粮食用来救灾,那无疑会让军饷陷入紧张的境地,甚至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可若是不救灾,民众势必会对国家,对顾氏皇族寒心。
这种民心的丧失,对于国家的统治来说,也是极其不利的。
似乎无论怎么做,都会引发不安定的因素。
百官群策群力,他们认为两害相权取其轻,必须先保障军饷,这是毋庸置疑的。
因为没有军队的守护,整个国家就会立马陷入危险之中。
但同时,灾情也亟待解决,赈灾工作刻不容缓。
在这种两难的局面下,朝臣提议不如先开少数粮仓以缓解灾情,然后再想别的法子。
这看似是一个折中的办法,眼下,也只能先如此行事了。
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上面拨下去的粮食,自然远远不足以解除灾情。
只是目前的情况,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这期间,也有人想了不少对策。
他们绞尽脑汁,试图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可不管什么法子,都是拆东墙补西墙,顾头不顾尾,不能彻底根除问题。
说来说去还是没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
灾民的问题尚未解决,却不料由此引发了更大的危机。
荆州、湖州等地的一些流民举起了起义的大旗,不少流民纷纷响应,短短不到一个月,竟然聚拢了数万之众,声势颇为浩大。
朝廷派去两万大军镇压,尽管起义军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但数万流民才集聚起来,压根就没经过系统训练,如同一盘散沙。
他们在作战经验和团队合作上与身经百战的正规军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两军兵力悬殊,但局势很快就得到了控制。
然而,事情刚平息没多久,又相继爆发出几场兵祸。
民间更是传出大盛皇帝野心勃勃,倒行逆施,致使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最终惹老天降下灾祸,大盛气数将尽等等的流言。
还被人编成了打油诗,就连街头巷尾的黄口小儿们都会唱。
一时之间,朝野震动。
罗诗杳知道这个消息后,震惊不已。
她成日待在后宅中,锦衣玉食,过着与世隔绝般的日子,竟不知道千里之外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那声音在安静的书房外显得格外响亮,瞬间打破了屋内的宁静。
“让他们来书房吧!”严殊丢下手中的公文,隔着门板对凌风吩咐。
罗诗杳闻言,想着此时自己在此处多有不便,正欲退出去。
然而,却被严殊出声制止:“你不是觉得很无聊吗,那本将军给你找点事情做,不如就留下来给本将军和诸位大人添茶吧!”
罗诗杳心中诧异,这分明是将她当丫鬟使啊!
微微咬了咬嘴唇,她收回迈出去的脚,垂手侍立在严殊身后,一副低眉顺眼的样子。
不一会儿,几个大臣被引了进来,他们先向严殊行礼,然后依次坐下。
几人的动作整齐划一,尽显恭敬之态。
众人坐定,有人率先开口:“将军想必已经得到消息了……”那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与担忧。
罗诗杳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他们的对话。
究竟是什么事情让这些人如此焦急?
她的心中充满了好奇,目光在众人身上流转,随着他们的交谈不断深入,罗诗杳总算明白了怎么回事。
原来是近期长河流域持续强降雨,长河及多条支流相继爆发大洪水。
洪水肆虐,一连淹了数十个州郡,不仅淹掉了长河两岸不少的粮仓,还造成长河流域数十万民众受灾,急需救助。
过去这十几年里,大盛东扩西进,南征北战,相继吞并了周边几个国家。
好不容易,战火平息,国家百姓得以喘息,开始休养生息,没想到老天会突降灾难。
眼下,南方的稻子还未成熟收割。
据相关部门估算,这场突如其来的洪灾,令水稻的收获率不足三成。
大周未被大盛吞并前,长河是两国的边界河。
两岸百姓以稻米为主食,虽然长河两岸土地肥沃,气温适宜,一年两熟,向来富庶。
然而这十来年,硝烟弥漫,战火不断,不管是大盛还是大周朝廷,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百姓征收赋税。
沉重的赋税如同一座座大山,压在百姓们的肩头,再加上长期的战乱,导致寻常家庭都没有余粮。
老百姓就指望着地里的这些庄稼续命呢。
可如今,洪水无情地摧毁了这一切。
百姓逐渐恐慌,开始疯了般抢购稻米,一些米行趁机操控市场,哄抬米价,从中牟利。
那原本就高昂的米价,节节飙升,让普通老百姓望而却步,却又不得不咬牙抢购, 这无疑令灾情雪上加霜。
家园被毁,土地被淹,在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下,幸存下来的百姓无家可归,生活愈发艰难。
他们中大多数人不得不四处漂流,忍冻挨饿。
正所谓祸不单行,水患尚未解决,隐隐有动乱的苗头。
有些流民已经饿急了眼,联合起来,不要命般地开始打劫官府及富户。
那曾经安宁祥和的城镇,如今陷入了一片混乱。
官府的粮仓被强行打开,富户的家中被洗劫一空。
在这黑暗的时刻,不少城镇都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
灾区请求朝廷救助及镇压暴动的折子一封接一封地送到了皇帝的案头。
号称大盛第一粮仓的富庶之地竟出了天灾,皇帝大为震惊。
他下令宫中及各府衙缩减开支,并令受灾不严重的区域开仓放粮,全力救灾,然后召群臣商议对策。
朝堂之上,群臣各抒己见。
有人建议由皇室牵头,率群臣为灾区捐款,同时,由相关官员组织鼓励地方豪绅等捐款或救助受灾百姓,让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救灾行动中来。
也有人建议不如先打开其他地区的粮仓,运往灾区……
大盛的粮仓当然还有不少,但却是不能随便动的。
这些粮仓是国家的战略储备,关系着整个国家的稳定与安全。
在没有充分考虑的情况下,轻易动用粮仓可能会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比如说,目前大盛还有几十万的军队需要供养,光这些军队每个月的吃穿用度就不是一笔小数字。
军队是国家的根本支柱,他们的存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关键力量。
若是把粮食用来救灾,那无疑会让军饷陷入紧张的境地,甚至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可若是不救灾,民众势必会对国家,对顾氏皇族寒心。
这种民心的丧失,对于国家的统治来说,也是极其不利的。
似乎无论怎么做,都会引发不安定的因素。
百官群策群力,他们认为两害相权取其轻,必须先保障军饷,这是毋庸置疑的。
因为没有军队的守护,整个国家就会立马陷入危险之中。
但同时,灾情也亟待解决,赈灾工作刻不容缓。
在这种两难的局面下,朝臣提议不如先开少数粮仓以缓解灾情,然后再想别的法子。
这看似是一个折中的办法,眼下,也只能先如此行事了。
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上面拨下去的粮食,自然远远不足以解除灾情。
只是目前的情况,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这期间,也有人想了不少对策。
他们绞尽脑汁,试图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可不管什么法子,都是拆东墙补西墙,顾头不顾尾,不能彻底根除问题。
说来说去还是没什么行之有效的办法。
灾民的问题尚未解决,却不料由此引发了更大的危机。
荆州、湖州等地的一些流民举起了起义的大旗,不少流民纷纷响应,短短不到一个月,竟然聚拢了数万之众,声势颇为浩大。
朝廷派去两万大军镇压,尽管起义军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但数万流民才集聚起来,压根就没经过系统训练,如同一盘散沙。
他们在作战经验和团队合作上与身经百战的正规军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两军兵力悬殊,但局势很快就得到了控制。
然而,事情刚平息没多久,又相继爆发出几场兵祸。
民间更是传出大盛皇帝野心勃勃,倒行逆施,致使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最终惹老天降下灾祸,大盛气数将尽等等的流言。
还被人编成了打油诗,就连街头巷尾的黄口小儿们都会唱。
一时之间,朝野震动。
罗诗杳知道这个消息后,震惊不已。
她成日待在后宅中,锦衣玉食,过着与世隔绝般的日子,竟不知道千里之外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