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末封疆 > 第354章 反间计(二)

明末封疆 第354章 反间计(二)

    塔山城中,收到魏渊书信的多尔衮眉头紧锁。尽管知道这是魏渊的反间计,可多尔衮心里那道坎还是迈不过去。阿巴亥的死距离现在已经整整十五年了,曾经多尔衮以为自己可以坦然面对母亲的死,可当这道伤疤再度被揭开时,那股钻心的疼痛相较于十五年前已然是愈演愈烈,刺激着多尔衮大脑中的每一个细胞。

    杀害生母之仇,夺取汗位之恨。那些缠绕少年多尔衮多年的噩梦,随着魏渊的这封信,被再度唤醒。对于皇太极,多尔衮更多的是惧怕。对于这位睿亲王而言,当下最为要紧的,是如何处理这封信。他看了看面前的祖大乐,装作漫不经心的口吻问道:

    “将军带着这封信来给我,是什么意思?”

    面对多尔衮的质问,祖大乐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他尴尬的笑了笑回答说:

    “回睿亲王的话,这事说来惭愧,我祖大乐其实是被魏渊抓住之后又给放回来的。”

    “什么?还有这事?魏渊为何要放了你?”

    “呵呵,他放我的条件就是睿亲王您看的这封信。”

    “这封信?”

    “不错,那魏渊答应卑职,若是我肯替他将此信送到睿亲王您的手上,他就答应放了我。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祖大乐虽是个粗人,这点道理还是知道的,于是这才冒死将此信送来给王爷。”

    由于已经得到了皇太极的默许,祖大乐说起被魏渊抓获这件事也就没什么顾虑了,经他这么一说,令多尔衮对于魏渊信中提到的“封疆辽东”一事的真实性,又多了几分肯定。

    多尔衮看了看信,又抬眼看了看祖大乐,又问道:

    “大汗可曾看过此信啊?”

    “回王爷的话,由于魏渊交待一定得亲手交到王爷手上,因此此信大汗尚没有看到。”

    多尔衮“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很是激动的说:

    “这还了的!明军书信必须要先呈送大汗,待到大汗恩准之后我才能看。此信中尽是些大逆不道之言,祖大乐!擅自将这种信送到我的军中,到底是何居心啊!”

    祖大乐被多尔衮有些过激的反应给弄得一时间手足无措起来,他支支吾吾也没说出一句整话来。最后只听多尔衮怒斥道:

    “你若是我正白旗的人,立刻我就砍了你的脑袋!”

    祖大乐慌忙跪倒在地连连求饶。

    “卑职初降大清,很多规矩都不懂,还望睿亲王您老人家赎罪啊!”

    好一阵求饶,多尔衮终于答应不与追求此事,他警告祖大乐说:

    “你这就去义州,将此信呈报大汗,但凡有半点闪失,我一定要了你的命!”

    祖大乐连忙谢恩道:

    “多谢王爷不杀之恩!卑职这就去,这就去!”

    多尔衮其实是在赌博,他赌的是皇太极已经看过了这封信。多尔衮生性多疑、谨慎,他对祖大乐并不熟悉,因此多尔衮不想拿皇太极对自己的信任去冒险。

    祖大乐从多尔衮的手中接过信件,拿眼睛的余光去偷眼观瞧,在多尔衮那有些病态的脸色中,依稀可见盛怒过后残留的愠色。

    魏渊的这封信,最为绝妙的地方就在于他准确的把握了人性。世人都知道皇太极利用反间计,借崇祯之手要了袁崇焕的性命。可众人却不知,使用反间计的人同样会中敌人的反间计。皇太极能反间崇祯与袁崇焕,同理魏渊就能利用反间计使得皇太极与多尔衮相互猜忌。

    后世曾有人说过,“人与人之间最为重要的就是信任,没有信任,一切都将无从谈起。”魏渊知道,伴随信任而生的就是猜忌。皇太极和多尔衮,这两个人,一样的生性多疑,一样的看中权力,从骨子里他们都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任何人。而且两个人之间还有着千丝万缕的矛盾与纠葛,从阿巴亥到大玉儿,从继承汗位到问鼎中原,这对枭雄兄弟之间一旦种下猜忌的种子,魏渊相信,或早或晚自己终将收获一枚大大的果实,一枚可以决定辽东归属的硕果。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每隔几天多尔衮就会收到来自魏渊的“亲笔信”,这些信有时是士兵巡逻时在城墙上发现的,有时则直接出现在多尔衮居住的庭院内,简直是防不胜防。多尔衮可以说被这些信搞的心烦不已。

    魏渊送来的信,大致意思同第一封都差不多,有时也会和多尔衮聊一些个人的问题,嘘寒问暖一番。对于这些信的处理多尔衮不敢怠慢,总会看完之后第一时间将信件快马送至义州城,呈皇太极阅示。

    当然近一段时间来也不全是坏事,不知什么原因,城外的孙传庭突然停止了攻城,偃旗息鼓,悄悄将军营后撤了15里,塔山城外瞬间变得安静了下来。

    这天清晨一大早,侍卫又拿着一封信来呈报多尔衮。

    “启禀王爷,今早刚刚打开府门,便发现了这个。”

    魏渊频繁出现的“密信”已无秘密可言,多尔衮也早就习以为常了。他刚刚用凉水洗过脸,正拿着毛巾擦拭,听了侍卫的汇报,多尔衮厉色道:

    “这明军的细作还真是无孔不入,这次是府门口,下次是什么地方?是本王的书案还是卧榻之上啊!照这么下去,就是明军的探子出现在本王面前,是不是你们也不知道啊!”

    侍卫闻言急忙跪倒在地。

    “奴才无能!还请王爷责罚。”

    多尔衮摆摆手。

    “哎,算了,起来吧,通知城内府内统统加强巡视,一定要把魏渊派来的老鼠揪出来,我要看看他到底长成什么样子。”

    “喳!”

    多尔衮拿起这封信来瞧看,同往常一样,信封上没有任何落款,这倒是方便了,他看完后可以直接换个信封呈报皇太极。多尔衮谨慎多疑,每一封信他都会亲自查阅,在对书信的内容进行过核实之后才会上报皇太极。

    他心里想着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慢慢打开了信封。透过薄薄的信纸,多尔衮突然发现这次的信好像只有一句话,以往魏渊的信都是篇幅冗长,这次怎么会只有一句话呢?带着疑问多尔衮连忙打开瞧看,信封上赫然写着一行字。

    “皇太极中风了!”

    “什么?!”

    虽然只有短短六个字,可这信息量也实在是太大了。多尔衮的脑子一时间有些发懵。皇太极中风了!真的假的?联想到自己那位皇兄近期来的身体状况,流鼻血、突然昏厥,中风也倒是不无可能。

    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满洲政权的交替方式虽然是按照父死子继来延续的,可对于游牧出身的满族人来说,兄终弟及也是常用的继承方式。倘若皇太极真的中风了,那军国大事便不可能再由他一人乾纲独断。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多尔衮的机会来了呢?不对!这一定又是那魏渊的诡计,必须小心应对才是。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这一次的多尔衮并没有将这封密信呈报皇太极,而是悄悄的将它烧掉了。烧完了信之后,多尔衮提笔修书一封,随后他叫来了贴身心腹,吩咐道:

    “你速去义州,将此信呈报大汗。切记,一定要亲手交给大汗。”

    “喳!奴才这就去!”

    清早只有短短六个字的书信,犹如落水的石块般在多尔衮本就不平静的内心中掀起了一道道波澜。他拼命想去压制自己不去想这件事,可整整一天时间,只要闭上眼多尔衮的脑海中想到的便是皇太极如果真中风的话,自己又该怎么办呢?

    就在多尔衮心中胡思乱想之时,锦州城内的魏渊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着计划。就在昨天,潜伏于盛京城内的探子来报,皇太极的宠妃海兰珠薨于皇城关雎宫,年仅三十三岁。得到消息的魏渊立刻意识到自己久等的时机到了,当天他便写下“皇太极中风了!”字样的密信,令黑衣司快马火速送往塔山城,通过黑衣司强大的情报系统将这封书信送到多尔衮的面前。

    督师行辕的议事大厅内人头攒动,锦州城内所有的总兵官都到了。人群之中魏渊一眼就看到了神色有些不安的祖大寿,趁着军议还未开始,魏渊单独将祖大寿交到了无人之处。

    跟在魏渊身后的祖大寿变得愈发不安起来,魏渊刚刚站定,他便急着解释道:

    “侯爷,祖大乐的事...”

    祖大乐之前曾经多次想要策反自己这位堂兄,因此祖大寿隐约知道祖大乐同满清之间那些不可告人之事。前几日通过各方渠道,他知道了祖大乐叛逃之事,担心洪承畴、魏渊会连坐到他,因此这才着急找机会向魏渊解释。

    魏渊伸手示意祖大寿不要在说了。

    “祖大乐是祖大乐,将军是将军。此事我已同洪督师商议过了,今日找将军来也是为令将军放心,祖大乐投敌之事就此打住,绝不会波及到任何人,祖将军尽可将心放在肚子里便是。”

    祖大寿听罢长出了口气,道:

    “如此甚好!甚好啊!侯爷之恩,祖大乐没齿难忘。”

    说着祖大寿倒身便拜,魏渊急忙伸手将他搀起。

    “将军使不得!快快请起!将军不必谢我,接下来的战场之上还望将军能够继续为朝廷再立新功。”

    “为了侯爷,祖大寿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解开困扰多日的心病,祖大寿的心里顿时敞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