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当身自簪缨 第二百三十八章 小满2
“我不相信!论出身,阿娘走到今天比我更加步履维艰,阿娘难道觉得自己现在是在受无边苦楚吗!”
太平油盐不进,武曌长叹一声,“在豺狼环伺的地方,只有虎豹才不会被吞噬,我儿!你这辈子过得太优渥顺遂,当不了虎豹!”
“阿娘怎知我不可以!我纵使做不了虎豹,却也是高高在上的龙凤,谁敢不认我做皇帝!”
“好吧,就算你可以。”武曌退了一步,恳切道:“但这世道生来不允许女人做皇帝,更不要提让女人再当上太子、再世世代代地做皇帝,这不是靠你够狠够聪明够高贵就能对抗的。你以为当年我为什么能进宫当才人?为什么你父亲明知道我是先帝的才人也还是要让我做他的妃子?为什么他要力排众议、不惜得罪长孙无忌也要废掉王氏立我做皇后,甚至连宰相李绩都支持这个决定?为什么裴炎明明一万个不愿意让我临朝称制,却还是跟我一起废掉了老七,眼睁睁看着我扶上一个更软弱无能的老八,借机登基为帝?”
太平愣住了。她不是个傻子,母亲是怎样借势而为的,她很清楚。
武曌轻轻摸她乌云似的头发,循循善诱:“这一切,难道只是因为我长得漂亮,因为哪个男人喜欢我,因为我够聪明够隐忍够狠心?我儿,这些事固然很重要,但要让一个女人排开挡在路前的大山走向皇帝的宝座,更重要的是气运,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些东西,来过一次就不会再来第二次了,除非有朝一日,女人跟男人自在母腹之中就毫无差别,自降世之时就能被公正地对待,即便是面对至高宝座也可以正大光明地竞争。只有这样一天到来,为娘才能舍得你去做太子、做皇帝!”
“可是阿娘,我就只有这一辈子!”太平痛哭失声,狠狠一拳锤在了冰滑冷硬的玉阶上,“我怎能甘心不为自己争一次!纵使赢不了,我也要让他们记住我太平的名字、记住我这张脸,记住在这江山面前他们永远都有对手!”
事已至此,武曌心知再也劝她不动,唯余叹息而已。太平和武攸暨的婚事,终究还是提上了日程,武攸暨的原配妻子才被赐死不足三月,武攸暨便不得不匆匆迎娶公主入府。
在赐婚旨意下来之前,谁也没想到一事无成又已有婚配的武攸暨会成为最终的驸马。武承嗣因姑母不肯把女儿许配给自己,忧愤交加,据说是病倒了,连弟弟迎娶公主的婚宴都没能参加。
苏令瑜去喝了一杯水酒。
这场婚事虽然准备得仓促,但据说跟当年太平嫁薛绍的排场不相上下,足见陛下是如何疼爱这个女儿。这次苏细薇也陪嫁到了武家,不光如此,陛下还把白虎赐给太平一并带走,真是一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嫁妆。
武攸暨在婚礼之前昼夜赶工,集能工巧匠无数,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把府邸扩建一倍,硬生生修起一个跟长安大明宫中的虎园一模一样的园子,供白虎休憩玩耍,至于太平公主居住的地方,就更不用提了。陛下干脆另赐了一座公主府,太平即便是在婚后,也可以随意出入宫闱,不必总跟武攸暨待在一处。
太平虽然看不上武攸暨,但对自己婚礼的排场很满意,正在前院饮酒,苏细薇安排好侍候的人手,便去后院看看白虎。这环境虽然尽可能模仿了昔日的虎园,但气味毕竟不一样,白虎还是有些烦躁,苏细薇得时不时去安抚一二。
此番陪嫁到公主府,她是高兴的,虽然离宫以后职份稍降,但宫外的空气总归更加自由,苏细薇恍然发觉自己已经许多年没有在宫外走动过了。大明宫也好,洛阳宫也罢,若住一时,显然太大了,若住一世,又太狭小。
苏令瑜在前院跟太平说过几句话,便自觉已完成了今日的任务,到后院来散散心,正好跟刚给白虎添完水的苏细薇遇上,二人并肩走了一段,期间苏细薇感叹:“有时候也心疼琉璃,一辈子只能从这个虎园挪到另一个虎园去,我们人还有办法出来走动,它只能一直被关着。”
苏令瑜知道她说的琉璃是指白虎,她想了想,道:“如今陛下已经登基,祥瑞也没有那么重要了,找个机会,我让陛下放白虎归山。”
“这可以吗?”苏细薇有些顾虑,“可琉璃体型远超过一般老虎,放它归山,万一伤人怎么办?”
“那就要看你的本事了,你什么时候把它训到不伤人,我什么时候上奏。”苏令瑜摆了摆手,示意苏细薇回去,自己从边门离开。苏细薇在原地想了好一阵,觉得此法未必不可行。
碧琉璃被人养大,虽然至今还对苏令瑜很有敌意,但对其他人确实没有明显的攻击欲望,要叫它更加亲人一些,似乎也并非难事…
苏细薇顿觉自己这段时日要有事可做了。
老虎寿命不过二十年,长寿的也最多三十年而已,碧琉璃如今正是青壮年纪,若要放归山林,现在便是最合适的时候,再过几年便怕它老了不好适应。
主意一敲定,苏细薇立刻就为此事忙活了起来。
太平公主成婚以后,朝中势力围绕立储问题,彻底分裂成了两派,裴炎和狄仁杰力主立李旦为皇储,以武氏兄弟为首的亲武势力则首推武承嗣,太平公主似乎被排除在外,但苏令瑜却知道,这位骄纵一世的公主从未放弃过对储位的追逐,而武曌在将太平下嫁给武攸暨以后,似乎就没再过问过这件事,没准就是持默许的态度。
苏令瑜原本被认为是太平公主那一边的人,或者至少也是支持武承嗣的,但他们很快就发现,她的注意力根本就不在立嗣的事上。
三年一度的科举就要开始,苏令瑜想当这次科举的主考官。于是在所有人都在为立嗣的事情争个急赤白脸的时候,苏令瑜上了一道奏折。
请制凤阁女史。
朝野为之哗然。
太平油盐不进,武曌长叹一声,“在豺狼环伺的地方,只有虎豹才不会被吞噬,我儿!你这辈子过得太优渥顺遂,当不了虎豹!”
“阿娘怎知我不可以!我纵使做不了虎豹,却也是高高在上的龙凤,谁敢不认我做皇帝!”
“好吧,就算你可以。”武曌退了一步,恳切道:“但这世道生来不允许女人做皇帝,更不要提让女人再当上太子、再世世代代地做皇帝,这不是靠你够狠够聪明够高贵就能对抗的。你以为当年我为什么能进宫当才人?为什么你父亲明知道我是先帝的才人也还是要让我做他的妃子?为什么他要力排众议、不惜得罪长孙无忌也要废掉王氏立我做皇后,甚至连宰相李绩都支持这个决定?为什么裴炎明明一万个不愿意让我临朝称制,却还是跟我一起废掉了老七,眼睁睁看着我扶上一个更软弱无能的老八,借机登基为帝?”
太平愣住了。她不是个傻子,母亲是怎样借势而为的,她很清楚。
武曌轻轻摸她乌云似的头发,循循善诱:“这一切,难道只是因为我长得漂亮,因为哪个男人喜欢我,因为我够聪明够隐忍够狠心?我儿,这些事固然很重要,但要让一个女人排开挡在路前的大山走向皇帝的宝座,更重要的是气运,是天时地利人和!这些东西,来过一次就不会再来第二次了,除非有朝一日,女人跟男人自在母腹之中就毫无差别,自降世之时就能被公正地对待,即便是面对至高宝座也可以正大光明地竞争。只有这样一天到来,为娘才能舍得你去做太子、做皇帝!”
“可是阿娘,我就只有这一辈子!”太平痛哭失声,狠狠一拳锤在了冰滑冷硬的玉阶上,“我怎能甘心不为自己争一次!纵使赢不了,我也要让他们记住我太平的名字、记住我这张脸,记住在这江山面前他们永远都有对手!”
事已至此,武曌心知再也劝她不动,唯余叹息而已。太平和武攸暨的婚事,终究还是提上了日程,武攸暨的原配妻子才被赐死不足三月,武攸暨便不得不匆匆迎娶公主入府。
在赐婚旨意下来之前,谁也没想到一事无成又已有婚配的武攸暨会成为最终的驸马。武承嗣因姑母不肯把女儿许配给自己,忧愤交加,据说是病倒了,连弟弟迎娶公主的婚宴都没能参加。
苏令瑜去喝了一杯水酒。
这场婚事虽然准备得仓促,但据说跟当年太平嫁薛绍的排场不相上下,足见陛下是如何疼爱这个女儿。这次苏细薇也陪嫁到了武家,不光如此,陛下还把白虎赐给太平一并带走,真是一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嫁妆。
武攸暨在婚礼之前昼夜赶工,集能工巧匠无数,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把府邸扩建一倍,硬生生修起一个跟长安大明宫中的虎园一模一样的园子,供白虎休憩玩耍,至于太平公主居住的地方,就更不用提了。陛下干脆另赐了一座公主府,太平即便是在婚后,也可以随意出入宫闱,不必总跟武攸暨待在一处。
太平虽然看不上武攸暨,但对自己婚礼的排场很满意,正在前院饮酒,苏细薇安排好侍候的人手,便去后院看看白虎。这环境虽然尽可能模仿了昔日的虎园,但气味毕竟不一样,白虎还是有些烦躁,苏细薇得时不时去安抚一二。
此番陪嫁到公主府,她是高兴的,虽然离宫以后职份稍降,但宫外的空气总归更加自由,苏细薇恍然发觉自己已经许多年没有在宫外走动过了。大明宫也好,洛阳宫也罢,若住一时,显然太大了,若住一世,又太狭小。
苏令瑜在前院跟太平说过几句话,便自觉已完成了今日的任务,到后院来散散心,正好跟刚给白虎添完水的苏细薇遇上,二人并肩走了一段,期间苏细薇感叹:“有时候也心疼琉璃,一辈子只能从这个虎园挪到另一个虎园去,我们人还有办法出来走动,它只能一直被关着。”
苏令瑜知道她说的琉璃是指白虎,她想了想,道:“如今陛下已经登基,祥瑞也没有那么重要了,找个机会,我让陛下放白虎归山。”
“这可以吗?”苏细薇有些顾虑,“可琉璃体型远超过一般老虎,放它归山,万一伤人怎么办?”
“那就要看你的本事了,你什么时候把它训到不伤人,我什么时候上奏。”苏令瑜摆了摆手,示意苏细薇回去,自己从边门离开。苏细薇在原地想了好一阵,觉得此法未必不可行。
碧琉璃被人养大,虽然至今还对苏令瑜很有敌意,但对其他人确实没有明显的攻击欲望,要叫它更加亲人一些,似乎也并非难事…
苏细薇顿觉自己这段时日要有事可做了。
老虎寿命不过二十年,长寿的也最多三十年而已,碧琉璃如今正是青壮年纪,若要放归山林,现在便是最合适的时候,再过几年便怕它老了不好适应。
主意一敲定,苏细薇立刻就为此事忙活了起来。
太平公主成婚以后,朝中势力围绕立储问题,彻底分裂成了两派,裴炎和狄仁杰力主立李旦为皇储,以武氏兄弟为首的亲武势力则首推武承嗣,太平公主似乎被排除在外,但苏令瑜却知道,这位骄纵一世的公主从未放弃过对储位的追逐,而武曌在将太平下嫁给武攸暨以后,似乎就没再过问过这件事,没准就是持默许的态度。
苏令瑜原本被认为是太平公主那一边的人,或者至少也是支持武承嗣的,但他们很快就发现,她的注意力根本就不在立嗣的事上。
三年一度的科举就要开始,苏令瑜想当这次科举的主考官。于是在所有人都在为立嗣的事情争个急赤白脸的时候,苏令瑜上了一道奏折。
请制凤阁女史。
朝野为之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