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当身自簪缨 第二百四十八章 小满12
热门推荐:
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宦海红颜香
开局欺诈师,扮演神明的我成真了
女穿男之咸鱼被迫青云直上
我这么老实,怎么可能毁副本呢?
我在意大利数钱数到手抽筋
红楼:贾琮崛起
末世模拟器之开局釜山行
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
苏令瑜赶到的时候,冯文珺已忙得焦头烂额,城内目之所及一片萧条景象,从瘟疫爆发到他们得到消息,中间隔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这区区的二十多日,已经足够让瘟疫爆发的地方变得人人自危。街上甚至没有一家的门户是敞开着的。
苏细薇多年来都在富庶之地生活,即便是境遇最差的时候,看见的也都是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繁荣景象,她从没有见过爆发了疫病的偏远地区是什么样子,此时乍然看到,只觉得来到了什么闹鬼的地方似的,分明还是青天白日,她就已吓得汗毛倒竖。
所有人在入境之前,都提前扎上了防疫的蒙面巾帕,这些织得很密的巾帕用药水浸过,呼吸间都是难以形容的苦味,但一想到它是干净的,便还算可以忍受。
下车以后,空气中弥漫着的腐烂味道,就打扰了这种令人安心的苦味,随着呼吸钻进鼻腔里。
苏细薇当即就觉得自己也是要病了。
她一头钻进虎笼里,跟碧琉璃抱在一起,给自己和碧琉璃都多扎了一层巾帕。
苏令瑜管不了她,一下马车便直奔海氏发汤药的地方跟冯文珺碰面,冯文珺的脸色也不大好,拉着苏令瑜的手把她带到僻静处,道:“是有人投毒,但投的确实是疫病病源,我把人抓出来了,但现在天气越来越热,疫病又在扩散,每天都会有来不及处理的死人,还有一些病得重的,为了不拖累家人,自己跑到山林腹地里去等死,可山林里多沼泽瘴气,带着疫病的尸体烂在那里,假以时日只怕更加不好。”
苏令瑜皱起眉头。
瘴气,又是瘴气。
有人投毒这件事,尚且在她意料之中,此刻被证实,她心中也没太多起伏。很多时候,人为的祸事至少有办法可以控制。
可瘴气算是天灾了。
她们这些生活在繁华城集里的人,很难想象岭南这些地方的瘴气严重到了什么程度,苏令瑜也是被流放过来的那几年才知道瘴气远比野兽猛禽杀人更多。
山林中的瘴气,是可以蔓延到人居附近的,简直像是死亡的阴云一样笼罩在所有人的头顶。
苏令瑜待在岭南这五年,特别是她后来有了些财力以后,就一直在想办法解决岭南的瘴气毒害。
瘴气这东西,解决起来说简单也简单,说难却也很难。
简单就简单在,只要破坏掉遮天蔽日的山林,清理沼泽秽物,假日时日,瘴气自己就会消弭。
可难也难在这一点上,岭南的山林实在是太多了,沼泽的面积甚至比水源的面积还要大!
苏令瑜花了不少时间和财力,也不过使得部分地方的民居附近得到了些许改善而已。
而且这件事最大的阻力还不在山林过于广袤,而在于还要面对太多来自人的阻力。治理瘴气,一听都是好事,但你要动林木,不光官府不乐意,乡绅也不乐意。
因为山林是他们的。平民百姓就算是去山林拾柴,都需要征得山林主人的同意,更不要说是砍树清淤。
而乡绅通过山林交易赚来的钱,还会返给官府一部分分红,所以即便苏令瑜可以从乡绅手里买下有问题的山林,有时候官府也不会同意。
更何况,即便海氏已成一方龙头产业,也不可能有把整个岭南的沼泽山林都买下来的财力。
这事情最终只能不了了之,即便苏令瑜心里没放下,也暂时想不出办法了。
而这次,又是瘴气,把岭南人逼到了绝路上!
“城里的疫病,其实现在差不多都控制住了,有问题的水源我也清理了,但如果瘴气再严重起来就不好了。”连一贯笑脸迎人的冯文珺,此时脸色都难看了起来,“瘴气里滋生出来的疫病,总是疑难杂症,虽然本地大夫都有治疗的经验,但谁知道这一次会不会出现更难办的疫病?”
事情到了这一步,似乎只有听天由命,祈祷上苍这次仁慈一些。苏令瑜眉头紧锁,道:“投毒的那些人有活口没有?”
“没有,全都自杀了。”冯文珺提起此事,也相当不高兴,“他们投的毒,实际上就是疫病之源,不知道哪里弄来的…就跟沼泽里那些秽物差不多,通到了水里,更奇怪的是,我到现在都不知道他们是通过什么办法投毒的,那么多的水源全被污染,如果是靠人力运输,一定是个大阵仗,不可能没人察觉啊。”
她不提此事还好,一提,苏令瑜瞬间就想起了一件事。
当年她和白玉蔷在并州捉拿韦弘机,李治身边那个钻研长生秘术而后遁迹山林的老道,就是在山中储存了尸水,跟地下水联通,虽然白玉蔷后来解释那些东西其实是他寻求长生的法门之一…可那么多尸体和说不清剂量的药物,一旦通进地下水,必然与投毒无异。
而这种办法,确实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带有疫毒的水排入清洁水源中。
苏令瑜的脸色霎时不太好看了。
白玉蔷和朱钦遂在外寻求长生术的那几年,没人知道他们都到了哪里,做了什么事!
而白玉蔷近期跟公主府走得较近,如今朝野上下都约莫知道白玉蔷是太平近臣。
太平的立场,或许曾经跟武曌一样,但现在却不好说了。武曌登基时就已经年近古稀,即便长寿一些,也注定在位时间不会太久,立储之事迫在眉睫,武曌又在裴炎和狄仁杰的劝说下,似乎渐渐偏向于立李旦为太子,如今只不过是不甘心还朝于李唐,所以还在做最后的犹豫罢了…
而太平想当皇帝。
而做皇帝,却是不一定要做太子的。
古往今来,太子有多少个,顺利登基的又有多少个?皇帝有多少个,顺正统继承的又有多少个?
谁赢,谁就是嫡长,谁就是正统。
太平眼看夺储无望,是否会想釜底抽薪,直接谋反?
武曌登基,在身份上名不正言不顺,她称帝的基础,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君权天授的声望,所以早年才那样费尽手段地制造祥瑞,如今又要以佛改道。
但如果这次的天命,指向了别人呢?
苏细薇多年来都在富庶之地生活,即便是境遇最差的时候,看见的也都是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的繁荣景象,她从没有见过爆发了疫病的偏远地区是什么样子,此时乍然看到,只觉得来到了什么闹鬼的地方似的,分明还是青天白日,她就已吓得汗毛倒竖。
所有人在入境之前,都提前扎上了防疫的蒙面巾帕,这些织得很密的巾帕用药水浸过,呼吸间都是难以形容的苦味,但一想到它是干净的,便还算可以忍受。
下车以后,空气中弥漫着的腐烂味道,就打扰了这种令人安心的苦味,随着呼吸钻进鼻腔里。
苏细薇当即就觉得自己也是要病了。
她一头钻进虎笼里,跟碧琉璃抱在一起,给自己和碧琉璃都多扎了一层巾帕。
苏令瑜管不了她,一下马车便直奔海氏发汤药的地方跟冯文珺碰面,冯文珺的脸色也不大好,拉着苏令瑜的手把她带到僻静处,道:“是有人投毒,但投的确实是疫病病源,我把人抓出来了,但现在天气越来越热,疫病又在扩散,每天都会有来不及处理的死人,还有一些病得重的,为了不拖累家人,自己跑到山林腹地里去等死,可山林里多沼泽瘴气,带着疫病的尸体烂在那里,假以时日只怕更加不好。”
苏令瑜皱起眉头。
瘴气,又是瘴气。
有人投毒这件事,尚且在她意料之中,此刻被证实,她心中也没太多起伏。很多时候,人为的祸事至少有办法可以控制。
可瘴气算是天灾了。
她们这些生活在繁华城集里的人,很难想象岭南这些地方的瘴气严重到了什么程度,苏令瑜也是被流放过来的那几年才知道瘴气远比野兽猛禽杀人更多。
山林中的瘴气,是可以蔓延到人居附近的,简直像是死亡的阴云一样笼罩在所有人的头顶。
苏令瑜待在岭南这五年,特别是她后来有了些财力以后,就一直在想办法解决岭南的瘴气毒害。
瘴气这东西,解决起来说简单也简单,说难却也很难。
简单就简单在,只要破坏掉遮天蔽日的山林,清理沼泽秽物,假日时日,瘴气自己就会消弭。
可难也难在这一点上,岭南的山林实在是太多了,沼泽的面积甚至比水源的面积还要大!
苏令瑜花了不少时间和财力,也不过使得部分地方的民居附近得到了些许改善而已。
而且这件事最大的阻力还不在山林过于广袤,而在于还要面对太多来自人的阻力。治理瘴气,一听都是好事,但你要动林木,不光官府不乐意,乡绅也不乐意。
因为山林是他们的。平民百姓就算是去山林拾柴,都需要征得山林主人的同意,更不要说是砍树清淤。
而乡绅通过山林交易赚来的钱,还会返给官府一部分分红,所以即便苏令瑜可以从乡绅手里买下有问题的山林,有时候官府也不会同意。
更何况,即便海氏已成一方龙头产业,也不可能有把整个岭南的沼泽山林都买下来的财力。
这事情最终只能不了了之,即便苏令瑜心里没放下,也暂时想不出办法了。
而这次,又是瘴气,把岭南人逼到了绝路上!
“城里的疫病,其实现在差不多都控制住了,有问题的水源我也清理了,但如果瘴气再严重起来就不好了。”连一贯笑脸迎人的冯文珺,此时脸色都难看了起来,“瘴气里滋生出来的疫病,总是疑难杂症,虽然本地大夫都有治疗的经验,但谁知道这一次会不会出现更难办的疫病?”
事情到了这一步,似乎只有听天由命,祈祷上苍这次仁慈一些。苏令瑜眉头紧锁,道:“投毒的那些人有活口没有?”
“没有,全都自杀了。”冯文珺提起此事,也相当不高兴,“他们投的毒,实际上就是疫病之源,不知道哪里弄来的…就跟沼泽里那些秽物差不多,通到了水里,更奇怪的是,我到现在都不知道他们是通过什么办法投毒的,那么多的水源全被污染,如果是靠人力运输,一定是个大阵仗,不可能没人察觉啊。”
她不提此事还好,一提,苏令瑜瞬间就想起了一件事。
当年她和白玉蔷在并州捉拿韦弘机,李治身边那个钻研长生秘术而后遁迹山林的老道,就是在山中储存了尸水,跟地下水联通,虽然白玉蔷后来解释那些东西其实是他寻求长生的法门之一…可那么多尸体和说不清剂量的药物,一旦通进地下水,必然与投毒无异。
而这种办法,确实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带有疫毒的水排入清洁水源中。
苏令瑜的脸色霎时不太好看了。
白玉蔷和朱钦遂在外寻求长生术的那几年,没人知道他们都到了哪里,做了什么事!
而白玉蔷近期跟公主府走得较近,如今朝野上下都约莫知道白玉蔷是太平近臣。
太平的立场,或许曾经跟武曌一样,但现在却不好说了。武曌登基时就已经年近古稀,即便长寿一些,也注定在位时间不会太久,立储之事迫在眉睫,武曌又在裴炎和狄仁杰的劝说下,似乎渐渐偏向于立李旦为太子,如今只不过是不甘心还朝于李唐,所以还在做最后的犹豫罢了…
而太平想当皇帝。
而做皇帝,却是不一定要做太子的。
古往今来,太子有多少个,顺利登基的又有多少个?皇帝有多少个,顺正统继承的又有多少个?
谁赢,谁就是嫡长,谁就是正统。
太平眼看夺储无望,是否会想釜底抽薪,直接谋反?
武曌登基,在身份上名不正言不顺,她称帝的基础,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君权天授的声望,所以早年才那样费尽手段地制造祥瑞,如今又要以佛改道。
但如果这次的天命,指向了别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