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唯利是图 > 第5章 以量取胜

唯利是图 第5章 以量取胜

    大家伙羡慕的流口水,这家伙运气也太好了,今天的饭钱和路费起码有着落了。

    “大家伙继续挖吧,这种运气不是谁都能碰上的。”

    “说的也是,还是踏踏实实挖战壕吧,说不定下一铲子就能挖到金包皮呢,哈哈哈....”

    很快,战壕里又响起了铲子碰撞石头的声音。

    要是挖起来速度也很快,一铲子下去,零零散散的石头掉下来,先扫一眼,遇到上眼的再用手扒拉出来,基本上不会遗漏什么。

    “唉?”

    旁边的二婶子停下来,从石头堆里捡到一个小石块,用围裙擦了擦。

    只是没有苏阳那般幸运,她拿着手电筒照看了几秒。一块不值钱的窜青花,论斤称能换个路费,也算开张了。

    苏阳又开始四处溜达,拿着铲子像巡逻队一样,时不时的用脚碾碾地面,跟平时在村里当街溜子似的。

    大家伙也懒得管他,谁挖到东西都不奇怪,唯独苏阳挖到大家心里不平衡。

    过了半个小时,苏阳脑海里又响起了系统的声音。

    根据声音的强弱,苏阳锁定了脚下的位置,随后用铲子在方圆三米画了一个圈。

    搬来小马扎坐在中间,一铲铲的开始挖掘。

    清理掉上面的鹅卵石,再去掉沙石杂土,很快就挖出一个深坑,随后向四周开始掏洞。

    苏阳管这种方式叫做中间开花。

    “金包玉,羊脂玉,都到铲里来!”

    苏阳嘴里念念有词,手上的动作也没有停。

    又经过半小时的挖掘,系统的提示越来越强,似乎玉石就在眼前。

    终于,在一堆沙石中找到了一块不起眼的石头,沾满了黄泥。

    苏阳兴奋的从坑里出来,满脸污垢的笑着,这是一块低质黄玉。

    黄玉主要的颜色是原生黄,少部分是嫩黄或者嫩绿,沁色好的油脂厚,摸起来跟女人的屁股蛋一样。

    不过,这年头沁色均匀又型好的黄玉极少,价值堪比羊脂玉了。

    尤其在清朝的时候,黄和“皇”同音,一度成为皇室御用手把件,价值一下子给拉升了不少,甚至超越了羊脂玉。

    民国时,皇族不复存在,民间也流行“德先生”和“赛先生”,这封建御用的东西价值也跌到谷底,建国后,价格才缓慢提升了一些。

    苏阳这个就没那么幸运,沁色不均匀,品相也一般,好在个头稍大,两指见长,撑死能卖一百多块。

    系统也给出了石头的评估信息。

    【种类:黄玉】

    【特点:色泽黄,硬度高,韧性强】

    【价值:100】

    苏阳立刻掏出自己的网兜塞了进去,现在已经有两块石头了。要按照这个速度的话,这小网兜还不够用,下次再找陈大明买个大点的。

    但实际上,这是陈大明用来捞金鱼的网兜,本身就是二手货,充当个人情送给了苏阳。

    真正挖玉的人从不用什么小网兜,都是往兜里一揣,本身一天到晚也挖不到什么东西。谁没事闲的装个小网兜,怪麻烦的。

    也就是苏阳因为有系统加持,一挖一个准,这才觉得网兜有用,甚至还想要两个。

    就这么溜达了一上午,苏阳来回走了最少两万步,比前世自己一周走的都多。好在系统提示了三四次,草草挖出了一些东西,不过都是一些不值钱的石头,品相也差,卖不上什么价格,有的只能论斤称。

    但是加起来也能卖个几百块钱。

    对于这个收获,苏阳相当满意了。

    到了午饭的时候,太阳高高挂起,强大的温差让他冒出了热汗。

    大家伙开始放下铲子,聚集在河床一侧的大树下吃饭乘凉。

    周围的和田本地人,开始铺上了地毯,大家席地而坐,取出背包里的大馕卷着大葱啃起了来,条件好的还烤起了羊肉串。

    而乔木村的这些人,都是来自平原的的迁移户,打开背包都是馒头和咸菜,有的人还带了一把大蒜,喝着自家井里的凉白开,勉强凑活一顿。

    他们出来干活不容易,还要付六子的车费,吃饭也是能省就省。

    而苏阳则随意多了,从包里掏出一包方便面,两根火腿肠,三个五香蛋,四包辣条,一起放进盒子里,浇上一壶热水,香味四溢。

    又从包里掏出一瓶二锅头,倒上一杯酒,一口辣条一口酒,简直不要太爽。

    “成哥,过来喝一杯,我带了酒。”苏阳露着塑料杯对着刘小成招招手。

    刘小成拿着自家做的煎饼,卷着几根葱叶子,蘸着大酱吃的津津有味。

    两个人坐在树底下,喝着小酒吃着火腿肠,跟春游野餐似的。

    旁边二婶子剥着鸡蛋皮,看着苏阳吃火腿肠,下意识咽了口口水。

    “阳子,你是真会败家,你这一顿饭少说也的二三十,你这挖的都没你造的多!”

    从二婶子话里听出几分酸意。

    苏阳得意的拍了拍网兜。

    “咱这不是挖到东西了吗?稳赚不亏,二婶子,要不你也来根肠,买的两块,算你一块五。”

    二婶子摇摇头,两口并一口吃掉鸡蛋,又喝了满满一口水,“我可吃不起...”

    六子闻到酒味也凑了过来,接着话茬问大家:“大家伙今天都挖到啥好东西了没,拿出来掌掌眼。”

    二婶子也是多年的采玉工了,得意的从裤腰里掏出一块小石头:“也没采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一个奇石,长的跟你叔裤裆里的家伙什一样,多少值个路费。”

    另外一个同村的刘楞子长的憨憨的,从兜里掏出一块两寸见方的磨砂石:“我这也采了个鸡骨白,品相太差了,最多能值八十。”

    “尼玛,这个品相可以啊,有个二十克!”

    “刘愣子可以啊,傻人有傻福,回回都不空手归。”

    而其他人则摇摇头,什么也没采到。

    六子拿着鸡骨白左右摩擦:“对了,阳子不是也采了个鸡骨白吗,这俩哪个品相好点?”

    苏阳愁了一眼,咧嘴吸溜了一口面。

    “我那个不行,个头小,裂缝多,不如愣子这个,能卖个一百块我就知足了。”

    刘小成拍了拍苏阳肩膀,安慰道:“没事,你第一次下坑就能采到东西,已经很不错了,我当年刨了一星期才刨出一块黄玉。”

    旁边二婶子也见缝插针,酸歪歪的说道:“年轻人就是要稳重点,你能刨个鸡骨白就不错了,别不知足了。”

    旁边的人吃着饭闲着没事,让苏阳拿出来看看,这也是他们平时消遣的方式。

    把各自刨出来的石头放在一起比较,也算是长眼长见识。

    苏阳把方便面放下,抹了一把嘴头,从兜里掏出一个网兜。

    “诺,都在这了,你们看吧。”

    大家伙看着那鼓囊囊的网兜,瞬间惊呆了。

    “卧槽,阳子这都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