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宋之后 第121章 :冰雪灾害
关于太上渊圣皇帝赵桓的死,赵久只是一听心晦气,毕竟跟这个人有关的事儿他都不喜欢,但冷静下来仔细想了想,死了也就死了,那以后还安生了。
反正按照古代丧礼的期功之亲,他这个当爹的都已经过继给哲宗了,皇室嫡根本不必为这个堂伯父守孝,更不用说佛佑和岳云的婚礼定在明年九月份,耽误不了。
什么你说他是太上皇涉及谋反桉的太上皇,没送一杯毒酒,已经是客气了。
反正东京密阁和东南官员都是这个态度,不管当年是不是由渊圣拔擢而步入殿堂,马伸、李光乃至于范宗尹这种对他抱有一定同情的人,在他参与谋反事件之后,就已经不可能再对他抱有什么君臣情分。
乾坤岂有二日作为正统的儒家弟子,谁不明白这个道理
就算是吕好问,也只是请求把他礼葬而已,这已经算是朝堂中最厚道的人了。
至于赵官家,更不可能亲自去杭州举丧,找个弟弟代劳就可以了。最后给赵桓定谥号为“桓”,同样在洞霄宫附近找个地方安葬,完事儿。
倒是有大臣担心,两位太上皇同年死了,后世会不会有人对赵久进行阴谋论这个赵久摊手,又不是他让赵佶出来私会偷情,他更不能阻止赵桓把自己吓死,后人怎么编排他更管不着,反正唐太宗可比他干的狠多了,照样不是千古明君的评价。
想通了这一层,赵久的脾气也就没有了,饭后宣布散了。第二日休息一天,然后继续讨论这个军民调节关系,也让各位帅臣和地方官员都写一份调成出来。总结经验,提出办法。
他休息这一日,也不是因为给那废物点心致哀,而是因为东南各路的急报到了。今年黄河平平安安的没出事,可淮海以南直到长江流域,居然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冰冻灾害,大雪落地,冻死家畜,人口无数。
更要命的是,也不知道是谁嘴欠传出来的,居然说是官家无君无父,得位不正,血统存疑而导致的天灾示警。
李光和刘子羽无不大怒,在自己的辖区内疯狂抓这些传播流言的人。但流言之所以是流言,就在于他的无影无踪(只要不是有组织的)。偏偏底层的老百姓,尤其是南方的老百姓,未感受到战火,只感受到加税,对这位天子不如北方爱戴,这就造成了大面积的流言肆虐。
赵久自从白马事变之后,就预料到会有这样的纷扰,故而也没太生气,只叮嘱各省大员积极救灾。
可南方的事情还没有解决,燕京以北又出了事,辽西大雪压塌了无数民房,冻死了不少牛羊,尤其是契丹自治路损失严重,耶律余堵已经哭着喊着向朝廷申请援助了。
这还是赵官家登基将近十四年年来,第一次遇到的大型天灾。要不是去年海港盈利了,张俊真给他找到了香料岛并且赚了起码一百个没奈何,孝敬了官家一半,他真能把国库掏空。
而且,救灾可不全是钱的事儿。棉花,粮食,还有。人员安置都是问题,需要大量底层官吏亲力亲为。
当然,如果军队纪律够严明,也是可以对抗灾出大力的。
张宪拍着胸脯保证,得到允许后,就带着御营前军为辽西的百姓救灾去了,得到的好评是出奇的,岳家军的精神在他手中发扬光大,救助百姓、锄雪发粮,不拿一针一线。正式升任御营前军都统。
别的部队虽然不敢望岳家军之项背。好歹是没有添乱的,毕竟十年大战下来,谁也不想国内再死人了。
一时间矛盾突出的军民问题居然就这么暂时缓解了。但是朝廷的日子依旧不好过,因为自然灾害更可怕。
赋税赵官家可以减免,徭役却是必须要增加了,要不然大雪能把房子压塌,又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冻死。一时间,大江南北怨声载道。
体制内的官员,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都觉得这些碎嘴的实在太过分了,赵官家这么做,难道是为了他自己
御史中丞阎孝忠在巡视淮河的过程中,就发挥嘴炮技能,把一个读过点书、但是满肚子牢骚的民夫活活骂晕了过去。
斤州这边受灾也严重,被贬过来的知州李若普倒是也没这么些埋怨,只是对通判陆九思道:“圣人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但你看看这些人。南方人也就罢了,可是河东百姓总该知道是官家救他们于水火之中,这天灾下来,谁也不好受,多出些力气救助家乡却要含沙射影地说什么,本官听着都不是滋味。若是传到官家耳朵里,真不知她会如何感想。”
陆九思同样也工作量巨大,叹息道:“知州说的是,可是这人心不足蛇吞象,欲壑难平,本来就是人的本性而已,官家是圣明天子,估计听了这话也会一笑置之,我等只需做好分内事也就罢了。”他压力更大,儿子和弟弟都是幼儿,家里一天不生火盆,就怕把人给冻死,但是现在木炭的价格已经快要和精铜一样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自从出现大面积天灾,赵官家哪有那个闲心去天街上听人怎么议论他自己,整天不是带领近臣挖雪就是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倒腾。
不错,这个工科狗又在想办法解决天寒的问题,这个时代早就已经有土矿出现了,但是实用性和现代还是没法比的。他找了不少资料来看,发现就有记载,“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与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
不过据他问,这些土炕大多是东北地区才有,也就是现在的契丹自治路和辽东地区,而河东、河北乃至中原经过多年的战乱,树木稀少,石炭又加工很贵。就是有了土炕这门工艺,大多数人也没有柴火。
但是好歹有了一些办法,赵官家赶忙命宗颖大规模推进土炕使用,好歹能活一个人是一个人,宗颖也觉得这个办法很好,赶紧去办了。
倒是洪适问道,“官家为何不让他们用石炭呢”
赵官家看着这个官三代,好歹没有回一句,何不食肉米石炭要是这么好弄,老子至于这样劳心劳力的吗
结果洪适接下来的话,居然让他眼前一亮,“汉武帝好大喜功,营建宫殿,以至于树木砍伐过多。柴火不够。后人就以煤粉替代,《晋书外戚传羊秀》就说:以“屑炭和作兽形以温酒,火燃,勐兽皆开口向人,赫赫然“,北周庾信在《谢赵王赉丝布启》中道:“覆鸟毛而不暖,然兽炭而逾寒。“到了南北朝,又叫香煤饼,吾弟洪遵对这些杂书笔记非常喜欢,研究的很多。”
这不就是蜂窝煤的雏形吗赵官家眼睛都亮了,一把抓住洪适,恨不能把他摇出秘方来,“你弟弟呢,他能不能制作这些煤球啊快叫他来!”
洪适险些被他摇吐了,好半天才冷静下来道:“官家,可以把臣弟叫过来一试。可哪里有煤矿啊”
赵官家大手一挥,“这个你不用担心,朕来找。”开玩笑,山西没有煤矿,你当我上辈子白活了
现在才是宋代,开采量不多,地上地下储存量肯定大,更容易发现。
洪适也不知道,自己偶然一句话,就把亲弟弟捧上了原学巨子的宝座。
——小番外剧场——
纪录片《记住乡愁》配音
江西的历史上,南宋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朝代。根据县志记载,仅饶州一处,境内仅历代宰相就有23人,进士2097人,其中,状元13人、榜眼6人、探花5人。举子更是多不胜数。
而我们今天走进的饶州乐平后港镇,则有些特殊,因为他们这里不仅有一个家族一门父子四进士,还有一个开创时代的科学家洪遵出生于此,留有古宅。
洪遵的父亲洪皓是乐平洪氏的始祖。洪皓,字光弼,宋饶州乐平人,两宋着名的爱国重臣。任礼部尚书时,出使金国,被扣留在荒漠十年,坚贞不屈,全节而归,被誉为当代,归赠太师魏国公,死后谥号忠宣。
而作为次子,洪遵不像哥哥洪适早早成为宋世祖近臣,平步青云,而是更喜欢钻研一些科学技术,如医学,火药甚至是钱币,但他最为出名的事迹,无疑是在建炎十三年到十五年间。在宋世祖的支持下,对煤粉这一事物开展创新发展,直接成为近代蜂窝煤的始祖。
这也在当时拯救了因为气候变化而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无数百姓。
反正按照古代丧礼的期功之亲,他这个当爹的都已经过继给哲宗了,皇室嫡根本不必为这个堂伯父守孝,更不用说佛佑和岳云的婚礼定在明年九月份,耽误不了。
什么你说他是太上皇涉及谋反桉的太上皇,没送一杯毒酒,已经是客气了。
反正东京密阁和东南官员都是这个态度,不管当年是不是由渊圣拔擢而步入殿堂,马伸、李光乃至于范宗尹这种对他抱有一定同情的人,在他参与谋反事件之后,就已经不可能再对他抱有什么君臣情分。
乾坤岂有二日作为正统的儒家弟子,谁不明白这个道理
就算是吕好问,也只是请求把他礼葬而已,这已经算是朝堂中最厚道的人了。
至于赵官家,更不可能亲自去杭州举丧,找个弟弟代劳就可以了。最后给赵桓定谥号为“桓”,同样在洞霄宫附近找个地方安葬,完事儿。
倒是有大臣担心,两位太上皇同年死了,后世会不会有人对赵久进行阴谋论这个赵久摊手,又不是他让赵佶出来私会偷情,他更不能阻止赵桓把自己吓死,后人怎么编排他更管不着,反正唐太宗可比他干的狠多了,照样不是千古明君的评价。
想通了这一层,赵久的脾气也就没有了,饭后宣布散了。第二日休息一天,然后继续讨论这个军民调节关系,也让各位帅臣和地方官员都写一份调成出来。总结经验,提出办法。
他休息这一日,也不是因为给那废物点心致哀,而是因为东南各路的急报到了。今年黄河平平安安的没出事,可淮海以南直到长江流域,居然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冰冻灾害,大雪落地,冻死家畜,人口无数。
更要命的是,也不知道是谁嘴欠传出来的,居然说是官家无君无父,得位不正,血统存疑而导致的天灾示警。
李光和刘子羽无不大怒,在自己的辖区内疯狂抓这些传播流言的人。但流言之所以是流言,就在于他的无影无踪(只要不是有组织的)。偏偏底层的老百姓,尤其是南方的老百姓,未感受到战火,只感受到加税,对这位天子不如北方爱戴,这就造成了大面积的流言肆虐。
赵久自从白马事变之后,就预料到会有这样的纷扰,故而也没太生气,只叮嘱各省大员积极救灾。
可南方的事情还没有解决,燕京以北又出了事,辽西大雪压塌了无数民房,冻死了不少牛羊,尤其是契丹自治路损失严重,耶律余堵已经哭着喊着向朝廷申请援助了。
这还是赵官家登基将近十四年年来,第一次遇到的大型天灾。要不是去年海港盈利了,张俊真给他找到了香料岛并且赚了起码一百个没奈何,孝敬了官家一半,他真能把国库掏空。
而且,救灾可不全是钱的事儿。棉花,粮食,还有。人员安置都是问题,需要大量底层官吏亲力亲为。
当然,如果军队纪律够严明,也是可以对抗灾出大力的。
张宪拍着胸脯保证,得到允许后,就带着御营前军为辽西的百姓救灾去了,得到的好评是出奇的,岳家军的精神在他手中发扬光大,救助百姓、锄雪发粮,不拿一针一线。正式升任御营前军都统。
别的部队虽然不敢望岳家军之项背。好歹是没有添乱的,毕竟十年大战下来,谁也不想国内再死人了。
一时间矛盾突出的军民问题居然就这么暂时缓解了。但是朝廷的日子依旧不好过,因为自然灾害更可怕。
赋税赵官家可以减免,徭役却是必须要增加了,要不然大雪能把房子压塌,又不知道有多少人要冻死。一时间,大江南北怨声载道。
体制内的官员,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都觉得这些碎嘴的实在太过分了,赵官家这么做,难道是为了他自己
御史中丞阎孝忠在巡视淮河的过程中,就发挥嘴炮技能,把一个读过点书、但是满肚子牢骚的民夫活活骂晕了过去。
斤州这边受灾也严重,被贬过来的知州李若普倒是也没这么些埋怨,只是对通判陆九思道:“圣人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但你看看这些人。南方人也就罢了,可是河东百姓总该知道是官家救他们于水火之中,这天灾下来,谁也不好受,多出些力气救助家乡却要含沙射影地说什么,本官听着都不是滋味。若是传到官家耳朵里,真不知她会如何感想。”
陆九思同样也工作量巨大,叹息道:“知州说的是,可是这人心不足蛇吞象,欲壑难平,本来就是人的本性而已,官家是圣明天子,估计听了这话也会一笑置之,我等只需做好分内事也就罢了。”他压力更大,儿子和弟弟都是幼儿,家里一天不生火盆,就怕把人给冻死,但是现在木炭的价格已经快要和精铜一样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自从出现大面积天灾,赵官家哪有那个闲心去天街上听人怎么议论他自己,整天不是带领近臣挖雪就是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倒腾。
不错,这个工科狗又在想办法解决天寒的问题,这个时代早就已经有土矿出现了,但是实用性和现代还是没法比的。他找了不少资料来看,发现就有记载,“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与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
不过据他问,这些土炕大多是东北地区才有,也就是现在的契丹自治路和辽东地区,而河东、河北乃至中原经过多年的战乱,树木稀少,石炭又加工很贵。就是有了土炕这门工艺,大多数人也没有柴火。
但是好歹有了一些办法,赵官家赶忙命宗颖大规模推进土炕使用,好歹能活一个人是一个人,宗颖也觉得这个办法很好,赶紧去办了。
倒是洪适问道,“官家为何不让他们用石炭呢”
赵官家看着这个官三代,好歹没有回一句,何不食肉米石炭要是这么好弄,老子至于这样劳心劳力的吗
结果洪适接下来的话,居然让他眼前一亮,“汉武帝好大喜功,营建宫殿,以至于树木砍伐过多。柴火不够。后人就以煤粉替代,《晋书外戚传羊秀》就说:以“屑炭和作兽形以温酒,火燃,勐兽皆开口向人,赫赫然“,北周庾信在《谢赵王赉丝布启》中道:“覆鸟毛而不暖,然兽炭而逾寒。“到了南北朝,又叫香煤饼,吾弟洪遵对这些杂书笔记非常喜欢,研究的很多。”
这不就是蜂窝煤的雏形吗赵官家眼睛都亮了,一把抓住洪适,恨不能把他摇出秘方来,“你弟弟呢,他能不能制作这些煤球啊快叫他来!”
洪适险些被他摇吐了,好半天才冷静下来道:“官家,可以把臣弟叫过来一试。可哪里有煤矿啊”
赵官家大手一挥,“这个你不用担心,朕来找。”开玩笑,山西没有煤矿,你当我上辈子白活了
现在才是宋代,开采量不多,地上地下储存量肯定大,更容易发现。
洪适也不知道,自己偶然一句话,就把亲弟弟捧上了原学巨子的宝座。
——小番外剧场——
纪录片《记住乡愁》配音
江西的历史上,南宋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朝代。根据县志记载,仅饶州一处,境内仅历代宰相就有23人,进士2097人,其中,状元13人、榜眼6人、探花5人。举子更是多不胜数。
而我们今天走进的饶州乐平后港镇,则有些特殊,因为他们这里不仅有一个家族一门父子四进士,还有一个开创时代的科学家洪遵出生于此,留有古宅。
洪遵的父亲洪皓是乐平洪氏的始祖。洪皓,字光弼,宋饶州乐平人,两宋着名的爱国重臣。任礼部尚书时,出使金国,被扣留在荒漠十年,坚贞不屈,全节而归,被誉为当代,归赠太师魏国公,死后谥号忠宣。
而作为次子,洪遵不像哥哥洪适早早成为宋世祖近臣,平步青云,而是更喜欢钻研一些科学技术,如医学,火药甚至是钱币,但他最为出名的事迹,无疑是在建炎十三年到十五年间。在宋世祖的支持下,对煤粉这一事物开展创新发展,直接成为近代蜂窝煤的始祖。
这也在当时拯救了因为气候变化而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无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