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宋之后 番外之吴瑜(二十五)
热门推荐:
替嫁被判流放,反手坑仇家上路
挖我灵根?修无情道后哥哥们哭断肠
闪婚,染上惹火甜妻
刚上大学,美女导师竟是孩他妈?
网游:1级的我,偷窃神明
娱乐盗墓:扮演闷油瓶,队友杨密
宦海浮沉
言情:靓女二婚嫁军官
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对于女儿的降生,吴瑜自然是欣喜万分的。作为一个宋代的贵妇人。她的内心深处始终笃信。儿女双全是人生莫大的福气。
不过,这不仅是她的女儿,也是赵官家的女儿,所以取名字这件事情还是得父亲来。何况眼看孟太后沉疴日重,眼瞅着就要不好了,东京这边再也坐不住。这次又派遣了万俟卨作为请安时,要求官家赶紧回銮。
吴瑜也就把这件事情一并托付给了他。
万俟卨是多么会做官会做人的道德楷模啊,听说了这件事后半点犹豫也没有,当即答应。
本来万俟卨就担心,只说太后病重的事情,未免让刚刚在宁夏取得巨大经济建设成果的官家有些不高兴。现在多了一位公主的诞生,一喜一悲,怎么说也能够说得过去。
这一来一往一个多月。新生的小公主终于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君佑。后封银川公主。
不过等到赵官家回来,看望了自己命途多舛的伯母。吴贵妃还得梳洗打扮,认认真真的跟赵官家认错。没错,就是认错请罪。虽然说佛佑神又搞出来,这一出的时候,她正在孕晚期,实在力有不逮,但是谁让她作为后妃中品级最高的人?没有管理好公主也是他的责任呢。
不过赵玖虽然脑回路偶尔清奇,但是在这些方面却十分讲道理,温和的把爱妃扶起来,说:“两个丫头自幼丧母,心思本就敏感一些。很难跟你们亲近。朕前些年忙于军务,也很少关心他们。种种原因才造成了现在这件事情,要说自责,那也是朕,你不必多想,好好调养好身体才是。”
吴瑜陪伴赵官家多年,也知道他是一个讲道理的人。辞谢之后,并没有什么惶恐的心态,而是继续汇报了两位皇子进学的情况。继而请教赵官家需不需要为孟太后进行一次祈福。
毕竟,孟太后虽然只是赵玖的伯母。却千真万确的对他有拥立之恩。
在赵玖还于旧都之前。这甚至是他最大的皇位合法性来源之一。而且这些年的相处也能感觉到赵九对这位伯母其实非常不错。
不过,赵官家还是自嘲道:“算了,朕把道祖木雕都给批了,再去求神拜佛,那就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了。说不定反而给太后造成不便。你嘱咐后宫诸人,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同时,我会晓谕太医局好好为太后诊病。若是……那就让她老人家都少受一些罪吧。”
吴瑜默然,她听懂了赵官家的意思,不过这也不是赵官家心狠。孟太后的一生太过曲折。早年为仁宣太后(英宗皇后高滔滔)所立为哲宗皇后,实际上成为了祖孙斗法、新旧两党党争的一个筹码。一生两废两立。半点儿不得自主。瑶华宫囚禁半生,最后还是一场靖康之祸解救了她,被张邦昌请出来维持大局,本来跑到扬州都准备安享晚年了。又实在碍不住小叔子(赵佶)和侄子(赵桓)的情面,不得已在赵官家钓鱼执法的过程中,给他们两个送了自白文书。弄得本来和赵官家亲近的关系有了裂缝,自己也不得不回东京大内居住,谨小慎微的过了这几年。
一个女人早年折磨,加上中年离乱,晚年心事还不断。她能熬到今天其实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虽然大家嘴上不说。但谁又能不知道,孟太后这次大概率是挺不过去了。要不然,以赵玖的性格,也不会抛下太原那边匆匆赶了回来。
但俗话说医药不死病,就算宫中太医的手段如何高明,又如何能与大自然的规律抗衡呢?所以,赵官家能做的,也只是尽量抽时间去看看太后,顺便恩荫了她的两个近亲侄儿。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宫里就在这个时候出事了,大约是老天看不下去,赵官家这十年来尽是当甩手掌柜了。儿女的债要集中在一起还。先是两位公主都被禁足打手板作为此次任性的惩罚。然后过了没几天,两个刚刚进学的小皇子竟然打了起来。更为严重的是,大皇子赵旭居然把二皇子赵阳一脚踹进了池塘里,而他自己也成了熊猫眼。(具体原因可以参照原着,不再赘述)
看着自己家儿子吃了亏,当娘的哪管什么国家战略,你对我错。谁都觉得委屈大了,可偏偏赵官家就在外面,也不敢争吵,只能抱着自己的儿子越哭越委屈。弄得赵官家额头都要爆炸了。迫不得已,再次用虎狼之言让吴贵妃和潘昭容都消了声。
鉴于这次事件的严重性,中枢大臣们一个个神情严肃,心情低落。也不是他们重男轻女,而是在封建社会,皇子天生就是要比公主要扛起更多的责任。要么继承自己老爹的皇位,要么好好的为大宋当个藩王。怎么着也不能六七岁就熊成这个样子。
显然,他们想到的,赵官家也想到了。吴瑜惯常侍奉赵官家笔墨。就知道他给各位教子有方的宰相们都写了信,请教当爹的经验。
或许名臣世家就是有些不为人知的传世之道。赵官家很快改变了策略,先是温言安抚了两个儿子,告诉他们可一不可二。接着又给孩子安排了劳动课程,就在桑树鱼塘那边儿。种地养鸡,缺一堂课都不行。还怕一般的宫人侍卫放水特别点名了三个女儿,轮流看着弟弟们。但凡哪个小子敢犯浑,先打再汇报。
几个皇子都是千尊万贵养大的。新鲜了还没两天就叫苦连天,说什么也不干了。但赵官家能让你如愿就怪了,不让你们知道稼穑之辛苦。还想长成纨绔子弟不成?那老子这建炎中兴都是为的什么呀?喂的,我眼睛一闭,你们再来给整个“丰亨豫大”?
吴瑜还好,虽然心疼儿子。但毕竟也是大家族长大的,知道赵官家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好。潘昭容虽然心疼的更加厉害,但也不敢违抗丈夫。
后来垂垂老矣的吴瑜想了一想。世祖之后,两代皇帝都没有长歪。还真是多亏了从小让他们吃苦。
不过,这不仅是她的女儿,也是赵官家的女儿,所以取名字这件事情还是得父亲来。何况眼看孟太后沉疴日重,眼瞅着就要不好了,东京这边再也坐不住。这次又派遣了万俟卨作为请安时,要求官家赶紧回銮。
吴瑜也就把这件事情一并托付给了他。
万俟卨是多么会做官会做人的道德楷模啊,听说了这件事后半点犹豫也没有,当即答应。
本来万俟卨就担心,只说太后病重的事情,未免让刚刚在宁夏取得巨大经济建设成果的官家有些不高兴。现在多了一位公主的诞生,一喜一悲,怎么说也能够说得过去。
这一来一往一个多月。新生的小公主终于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君佑。后封银川公主。
不过等到赵官家回来,看望了自己命途多舛的伯母。吴贵妃还得梳洗打扮,认认真真的跟赵官家认错。没错,就是认错请罪。虽然说佛佑神又搞出来,这一出的时候,她正在孕晚期,实在力有不逮,但是谁让她作为后妃中品级最高的人?没有管理好公主也是他的责任呢。
不过赵玖虽然脑回路偶尔清奇,但是在这些方面却十分讲道理,温和的把爱妃扶起来,说:“两个丫头自幼丧母,心思本就敏感一些。很难跟你们亲近。朕前些年忙于军务,也很少关心他们。种种原因才造成了现在这件事情,要说自责,那也是朕,你不必多想,好好调养好身体才是。”
吴瑜陪伴赵官家多年,也知道他是一个讲道理的人。辞谢之后,并没有什么惶恐的心态,而是继续汇报了两位皇子进学的情况。继而请教赵官家需不需要为孟太后进行一次祈福。
毕竟,孟太后虽然只是赵玖的伯母。却千真万确的对他有拥立之恩。
在赵玖还于旧都之前。这甚至是他最大的皇位合法性来源之一。而且这些年的相处也能感觉到赵九对这位伯母其实非常不错。
不过,赵官家还是自嘲道:“算了,朕把道祖木雕都给批了,再去求神拜佛,那就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了。说不定反而给太后造成不便。你嘱咐后宫诸人,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同时,我会晓谕太医局好好为太后诊病。若是……那就让她老人家都少受一些罪吧。”
吴瑜默然,她听懂了赵官家的意思,不过这也不是赵官家心狠。孟太后的一生太过曲折。早年为仁宣太后(英宗皇后高滔滔)所立为哲宗皇后,实际上成为了祖孙斗法、新旧两党党争的一个筹码。一生两废两立。半点儿不得自主。瑶华宫囚禁半生,最后还是一场靖康之祸解救了她,被张邦昌请出来维持大局,本来跑到扬州都准备安享晚年了。又实在碍不住小叔子(赵佶)和侄子(赵桓)的情面,不得已在赵官家钓鱼执法的过程中,给他们两个送了自白文书。弄得本来和赵官家亲近的关系有了裂缝,自己也不得不回东京大内居住,谨小慎微的过了这几年。
一个女人早年折磨,加上中年离乱,晚年心事还不断。她能熬到今天其实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虽然大家嘴上不说。但谁又能不知道,孟太后这次大概率是挺不过去了。要不然,以赵玖的性格,也不会抛下太原那边匆匆赶了回来。
但俗话说医药不死病,就算宫中太医的手段如何高明,又如何能与大自然的规律抗衡呢?所以,赵官家能做的,也只是尽量抽时间去看看太后,顺便恩荫了她的两个近亲侄儿。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宫里就在这个时候出事了,大约是老天看不下去,赵官家这十年来尽是当甩手掌柜了。儿女的债要集中在一起还。先是两位公主都被禁足打手板作为此次任性的惩罚。然后过了没几天,两个刚刚进学的小皇子竟然打了起来。更为严重的是,大皇子赵旭居然把二皇子赵阳一脚踹进了池塘里,而他自己也成了熊猫眼。(具体原因可以参照原着,不再赘述)
看着自己家儿子吃了亏,当娘的哪管什么国家战略,你对我错。谁都觉得委屈大了,可偏偏赵官家就在外面,也不敢争吵,只能抱着自己的儿子越哭越委屈。弄得赵官家额头都要爆炸了。迫不得已,再次用虎狼之言让吴贵妃和潘昭容都消了声。
鉴于这次事件的严重性,中枢大臣们一个个神情严肃,心情低落。也不是他们重男轻女,而是在封建社会,皇子天生就是要比公主要扛起更多的责任。要么继承自己老爹的皇位,要么好好的为大宋当个藩王。怎么着也不能六七岁就熊成这个样子。
显然,他们想到的,赵官家也想到了。吴瑜惯常侍奉赵官家笔墨。就知道他给各位教子有方的宰相们都写了信,请教当爹的经验。
或许名臣世家就是有些不为人知的传世之道。赵官家很快改变了策略,先是温言安抚了两个儿子,告诉他们可一不可二。接着又给孩子安排了劳动课程,就在桑树鱼塘那边儿。种地养鸡,缺一堂课都不行。还怕一般的宫人侍卫放水特别点名了三个女儿,轮流看着弟弟们。但凡哪个小子敢犯浑,先打再汇报。
几个皇子都是千尊万贵养大的。新鲜了还没两天就叫苦连天,说什么也不干了。但赵官家能让你如愿就怪了,不让你们知道稼穑之辛苦。还想长成纨绔子弟不成?那老子这建炎中兴都是为的什么呀?喂的,我眼睛一闭,你们再来给整个“丰亨豫大”?
吴瑜还好,虽然心疼儿子。但毕竟也是大家族长大的,知道赵官家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好。潘昭容虽然心疼的更加厉害,但也不敢违抗丈夫。
后来垂垂老矣的吴瑜想了一想。世祖之后,两代皇帝都没有长歪。还真是多亏了从小让他们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