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耕读人家 > 第355章 云家往事

耕读人家 第355章 云家往事

    范世平冒险帮她,她也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不然范世平偷偷的透露出点什么,自己也不好过。

    罗大刚点头,策马离开。

    陆青罗知道奇石:“这座山都是奇石?”

    “差不多吧。”高娥突然觉得这山的确有玄乎,不然怎么会和周围的山完全不同。

    “那你赶紧给买下来。”陆青罗慌忙提醒“若被别人知道这奇石的价值,可就没你的份儿了。”

    “这座山本来就是我的。”高娥挑眉。

    陆青罗意外的看着高娥,突然就明白她为什么敢花那么多银子救云家姐弟。

    下过雨村杨老爹就带着村里的人山上捡各种菌子。

    以前他们都是捡一些给家里人换换口味,不会捡特别多。

    今年高娥要这些,他们只要有时间就去捡。

    高娥带人做了泡菜就收拾菌子,还特意建了一个炕屋给烘干,这些可都是山珍,乡下人不稀罕,城里人稀罕。

    正在清理,外面响起了马蹄声,高娥转身看过去,就看到余兆和金如意从外面走了进来。

    高娥站了起来:“怎么这么慢?”

    金如意听到高娥这样说笑的无奈:“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高娥不知道金如意说让她去看看是什么意思,就让陆青罗驾车一起去看看,结果就看到了浩浩荡荡的佃户大军。

    当时余兆给她说六十多户,但是没给她说每户都有十几口人。

    不光是人,还有牛马骡子……家禽牲畜一样都不少,有些人家甚至还有两辆平板车,带着粮食农具,就差把家里的横梁给带过来。

    “这?这……”高娥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说。

    “恩人放心。”余兆慌忙说“只要给他们一个地方,他们搭个棚子就能做事。”

    高娥却觉得有些对不住,转即看向金如意:“这些人你来安置,从今天开始你不用去去那里,直接负责这些人。”

    金如意点头:“坝头村那边要不要说一下?”

    “不用。”高娥暂时没想让村里人知道这些地都是她买的。

    “我知道了。”金如意点头。

    “需要什么……”高娥觉得这么多人需要的有点多“我尽量满足。”

    “这倒不用。”金如意看向那些人“他们带的粮食差不多够一年吃,就是看地怎么分。”

    “那些地你也清楚,你和他们商量怎么分。”高娥直接说甩手掌柜。

    “之前他们和云家的分成是三七,还不用额外出劳力。”金如意提醒。

    高娥想云家收的也不少:“对了,来不及修整良田就先种油菜,我已经买了菜籽,良田修整要留出种桑树的地方。”

    金如意点头:“我会和他们说。”

    高娥说完看向余兆:“之前跟着你的那些人也来了吗?”

    余兆有些不好意思:“来了,就是……他们以前是护院,不会种地。”

    “不让你们种地。”高娥想来的正是时候“你们两个这两天先把这些人安置一下,到时候我带你们去个地方。”

    之前高娥就和金如意说过这个,金如意好奇高娥要带她去什么地方。

    等高娥回到坝头村,坝头村已经知道原来的坝上村那里来了很多外乡人,看样子是要在那里住下。

    郑丰安看到高娥回来慌忙过来:“你可见坝上村来的那些外乡人?”

    “见到了。”高娥也不隐瞒“他们是雇来的佃户,要在那里开荒种地。”

    坝头村的人听了交头接耳,那些佃户对他们来说就像入侵者。

    虽然他们知道那些地早就被人买了,可是官府不是说三年不耕种就会被收回,他们还想官府一下子收回那么多地,地价肯定会便宜点。

    再着他们村的砖瓦窑就是坝尾村那里,这天天来回有冲突怎么办?

    “那么多人官府可清楚底细?”郑丰安担心。

    “这个郑叔不用担心,他们只是佃户。”高娥安抚。

    郑丰安不相信,哪儿有佃户有那么多家资?

    看样子比他们坝头村好的时候都要好。

    “他们叫……落云村。”高娥胡乱编了一个名字“总之井水不犯河水,他们把那里的地种起来,省得杂草漫野,到时候野兽横行。”

    郑丰安听后点头还是有些失望:“这样最好。”

    高娥和郑叔说了这件事,心想回头去衙门一趟,就把云家佃户住的村子改成落云村。

    如今没有了鱼头坝,村子也几乎没有了,继续叫坝上村和坝尾村也没了意义。

    回到家里高娥看到杜维清正在听金朝背诵文章,阐述对文章的见解,她就坐在一边听了一会儿。

    夫子都喜欢聪慧的学生,杜维清也不例外。

    虽然他不入仕,但是觉得以金朝的才能入仕定然有一番作为。

    等到金朝阐述完,才过来向高娥见礼。

    “你娘回来了,不过以后会住在合县,你是去和你娘一起住,还是留在这里?”高娥问金朝的意见。

    “我正是读书关键的时候,想留在这里。”金朝说的坦荡。

    “行。”高娥点头“你得空了可以去看看你娘。”

    “好。”金朝开心。

    杜维清示意金朝可以离开了,转即看向高娥:“金朝母亲和那些佃户一起回来的?”

    高娥点头:“先生可知道覃州城云家?”

    “自然知道。”杜维清笑的不屑“都说云家是积善之家,在我看来不过是恕罪。”

    高娥一脸不解:“恕罪?”

    “你既然知道云家,可知道云家的积骨香?”杜维清懒散的靠在竹椅上。

    “不曾。”高娥不太了解云家。

    “云家祖上出了一位制炭奇才,把木炭研磨成炭粉,然后加入各种香料制成造型各异的炭饼,燃起来三块就可以让手炉用一天,而且会散发出芝兰之香。”杜维清如数家珍。

    “室中用这样的炭饼,入之如入芝兰之室,深得权贵追捧,更是皇家贡品,因此云家如日中天,甚至成为权贵的座上宾。”

    “可是好景不长,很快云家的制炭师傅就相继重病过世,而且为云家制炭的师傅,几乎活不过三十岁。”

    “而云家那位先祖也死在三十岁,因为死的人太多,所以私下有人称云家的炭饼为积骨香。”杜维清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