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阳照行旅 第33章 奇怪心理
热门推荐:
仙行者:从西游后世开始
七日
重生三十年顶级球星打造商业帝国
我一介仙尊还能让你欺负了?
智力超群的我,只能领悟D级能力
在大理寺验尸的日子
战神赘婿:黄海平
师娘让我结婚,师姐们吃醋了
赶海:开局一把沙铲承包整个沙滩
陈恪决定做下去,他是一根筋,跟着感觉走。
但要有个限度,不会高呼“打倒封建主义,推翻李家王朝。”
这个限度也是他的赌注,他在赌,大兴王朝就是那个世界的北宋王朝,李祯就是赵祯,而掌权的刘太后也是那个世界北宋王朝的刘太后。
那个世界的刘太后贪恋权力,但没做过什么坏事,而且很讲规矩、很重视文化。
做出这个推断他就可以做游戏了,大家一起挖呀挖。
若不这么干,他就白白进行一场时空旅游了。
他不想后悔,不论是留在这里还是回到那个世界。
于是他开始做了,并从胡缓和高适的态度上看出,他做的还可以。
但为保险起见,他还是认真研究了大兴律,知道身为举人的自己有点特权,不仅可以见官不跪,还可以给自己辩护,官老爷想打板子也不行,先要革去功名才能揍他屁股。
而以他质疑《论语》注解、胡编乱说的罪名,最大的惩罚则是革去功名、发配崖州。
这个处罚让他心里有底,海南是个不错的地方,天挺蓝、海挺清、海鲜的味道非常棒。
崖州就是以后的海南,发配到海南岛的他不仅能洗海澡、吃上纯海鲜,还能做点其他事,比如去台湾教教学生,让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想到这他就觉得前途一片光明,还觉得来到这个世界能大展一番拳脚,除了想回去给父母扫墓外,回到那个世界的心思反而渐渐淡了。
他有理由,“我想回去报效祖国,可劫匪不干。”
事实是他被绑架了,身不由己的他只能待在鹤翔书院里作妖。
他将学术分为思想学、研究学、专业学三大类,然后按三大类的定义将各学术归口,纳入儒道兵智慧源学的分支和补充以及辅助,慢慢挽回那些被挤到边缘的学术。
而在各家学术中他最重视《墨子》,虽然他在这方面的功底不厚,但高中的水平也能让他就力学、光影成像、杠杆原理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并喊出“想致富、搞发明”的功利主义口号。
他的这种作妖行为让胡缓和高适忧虑,却没想阻止他。
他俩接受陈恪的教学理念,“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各类人材。”
在这件事上他们进行了几次交流,陈恪使出浑身解数成功地说服了他俩,让高适发现自己的教育理念偏科了,只想让学生们考上太学院的教育理念过于狭窄。
而胡缓却一直在考虑培养多种人才的方式,陈恪的教学理念与他不谋而合。
而张出尘却是最先实施致富主张的实践者,派出亲信去杭州寻找一个研究活字印刷的刻工,一定要将活字印刷的独家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是陈恪的推想,这个世界既然有胡缓、王韶和章惇就应该有毕昇,从人类进步的角度讲,刻工毕昇比他们重要多了。
但他不会说出毕昇这个名字,只是听说了这件事,觉得掌握这项技术就能掌握银库的钥匙。
但张出尘却不这么认为,但她不差钱也就不差这么干,唯一的目的就是想看看陈恪说得准不准。
而陈恪的目的就是想让她试试,有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他是这么想的还这么干了,作妖二十多天后却发现没人阻止他,大家让他继续作妖。
这是一件挺奇怪的事,好像没人在意他这么干。
出现这种情况连李祯都感觉奇怪,在胡缓给他讲书后虚心请教。
胡缓回道:“他的年纪太小,又在文坛上毫无名气,那些人不屑关注他吧?”
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与一个毫无名气的小助讲较劲挺没面子,赢了得不到好处,输了却毁了名声。
但还是有一事挺奇怪,陈恪已成为国子监、太学院、鹤翔书院三家学府的老师,每堂课都有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来听讲,可在市井中却无一点名气。
想起这事李祯奇怪,继续请教。
胡缓回道:“有些人想压制他的名气,不会宣传他。而三院师生也不想让他出名,想法一致就是这副景象。”
胡缓回答了原因,然后继续解释:“这是私心作祟,那些人绝对不想让一个小娃娃的名气与他们比肩,甚至超过他们。”
“而三院的师生也绝对不想再让别人来听课,听他讲课大受启发,听课的人还是少一点好。”
听他解释李祯点头,然后不好意思地说道:“朕也想让他进宫担任侍讲,只给朕讲课即可。”
李祯竟然也有这份私心,胡缓沉吟一下说道:“陛下、三院师生都是陛下的臣民,将来也会成为陛下的股肱之臣,众人劳心不比陛下一人劳心更好吗?”
“何况陈恪只是举人之身,没有特殊功绩,陛下没有理由让他进宫担任侍讲,如陛下这么做了,陈恪必然受到朝野那些人的攻击,哪有精力再进行讲学?”
“请陛下放心,臣观陈恪对我大兴十分忠心,等陛下执政后必对陛下忠心耿耿。”
陈恪遇到了好人,胡缓说他一句忠心,比他自己喊一千句管用。
于是李祯轻轻点头、缓缓说道:“老师可知陈恪极擅谋略?”
他决定曝光陈恪,而胡缓听说这事十分惊讶,他不知道。
见胡缓不知李祯十分满意,陈恪不在意名利,果然是道家门徒。
于是说出陈恪在秦关城的表现,他知道详情。
杨牧对太后及群臣隐瞒了陈恪的具体情况,但通过曾乐行告知了李祯。
他知道陈恪才是小部队的真正指挥官,火烧定军城、火烧定军山峡谷以及夜夺秦关城都是陈恪的谋略。
李祯对陈恪感兴趣,安排曾毅关注他,陈恪所讲的每堂课曾毅都会向他如实叙述,让他得到很大的启发。
于是萌发一个想法,将陈恪纳入自己的亲信行列。
而胡缓明白他的意思,沉吟一下缓缓说道:“曾毅如果可靠,可让其与陈恪直接接触。”
说到这胡缓不再往下说了,他是一位真先生,只想教书育人,不愿参与到权谋中去。
但李祯毕竟是他的学生,出个主意让李祯立刻明白过来,有些事他想听听陈恪的意见。
李祯是这么想的,而林毅之也是这么想的。
他来京城任职,进入朝堂已经一个多月了,有些事让他十分苦恼。
吏部负责官员的考核任免职责,尚书缺任他这个左侍郎就十分难办了,朝中各位大臣请托的事办不办?办了有违本心,不办得罪人。
想来想去不知如何是好,趁陈恪登门拜访之际提出这个问题。
听他询问自己意见,陈恪沉吟一下低声说道:“叔父、朝中可有非常耿直的大臣?”
这个问题让林毅之想了一会,然后低声说道:“端州知府包拯,为人清正耿直。”
听到这个名字陈恪微微一怔,这个世界又出现一个熟人。
他对包拯的印象极好,于是低声说道:“叔父可奏请太后和皇上,任命包拯为监察御史。”
听他建议林毅之先是一怔,随即反应过来,不禁笑道:“小恪擅谋啊!”
陈恪给他的建议非常好,有包拯这样刚正的监察御史在朝,林毅之就有借口回绝一些事了。
陈恪给他出了一个好主意,林毅之欣然,留陈恪吃饭却被他婉拒,“叔父、小部队指挥官王寅都尉调左武卫任职,与小侄约好一起吃饭。”
这个理由让林毅之准他离开,还仔细嘱咐一番,让他与武将之间保持距离,以免影响自己的前途。
这是大兴王朝的特色,文武分离各成阵营,文官不仅压武将一头,还要将他们打进地底下。
这是那个世界大宋王朝的一大特色,也是陈恪最不明白的一件事。
来到大兴王朝他还是不明白,外有律国虎视眈眈,还有蠢蠢欲动的西北元迁,以及一向阴阳不定的青塘,这些文官是怎么放心自己的人身财产不受侵害的?
他们这个心理让陈恪不解,换做他会睡不着觉,事实上他也没睡好觉,一想到自己可能遇上靖康之耻就不寒而栗。
虽然这个世界的历史与那个世界不同,可万一他的旅程还没结束就被俘虏到冰天雪地给人当奴才呢!
这个问题还真不用考虑,以他的性格当不了奴才,真有那天的结果也只有一个,“沉痛宣告,陈恪在时空旅行中非常不幸地与敌军遭遇,经过一场激烈厮杀,他又非常不幸地被敌军砍了脑袋。”
那时他的作用只有一个,作为后来时空旅行者的悲剧教材。
但要有个限度,不会高呼“打倒封建主义,推翻李家王朝。”
这个限度也是他的赌注,他在赌,大兴王朝就是那个世界的北宋王朝,李祯就是赵祯,而掌权的刘太后也是那个世界北宋王朝的刘太后。
那个世界的刘太后贪恋权力,但没做过什么坏事,而且很讲规矩、很重视文化。
做出这个推断他就可以做游戏了,大家一起挖呀挖。
若不这么干,他就白白进行一场时空旅游了。
他不想后悔,不论是留在这里还是回到那个世界。
于是他开始做了,并从胡缓和高适的态度上看出,他做的还可以。
但为保险起见,他还是认真研究了大兴律,知道身为举人的自己有点特权,不仅可以见官不跪,还可以给自己辩护,官老爷想打板子也不行,先要革去功名才能揍他屁股。
而以他质疑《论语》注解、胡编乱说的罪名,最大的惩罚则是革去功名、发配崖州。
这个处罚让他心里有底,海南是个不错的地方,天挺蓝、海挺清、海鲜的味道非常棒。
崖州就是以后的海南,发配到海南岛的他不仅能洗海澡、吃上纯海鲜,还能做点其他事,比如去台湾教教学生,让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想到这他就觉得前途一片光明,还觉得来到这个世界能大展一番拳脚,除了想回去给父母扫墓外,回到那个世界的心思反而渐渐淡了。
他有理由,“我想回去报效祖国,可劫匪不干。”
事实是他被绑架了,身不由己的他只能待在鹤翔书院里作妖。
他将学术分为思想学、研究学、专业学三大类,然后按三大类的定义将各学术归口,纳入儒道兵智慧源学的分支和补充以及辅助,慢慢挽回那些被挤到边缘的学术。
而在各家学术中他最重视《墨子》,虽然他在这方面的功底不厚,但高中的水平也能让他就力学、光影成像、杠杆原理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并喊出“想致富、搞发明”的功利主义口号。
他的这种作妖行为让胡缓和高适忧虑,却没想阻止他。
他俩接受陈恪的教学理念,“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各类人材。”
在这件事上他们进行了几次交流,陈恪使出浑身解数成功地说服了他俩,让高适发现自己的教育理念偏科了,只想让学生们考上太学院的教育理念过于狭窄。
而胡缓却一直在考虑培养多种人才的方式,陈恪的教学理念与他不谋而合。
而张出尘却是最先实施致富主张的实践者,派出亲信去杭州寻找一个研究活字印刷的刻工,一定要将活字印刷的独家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是陈恪的推想,这个世界既然有胡缓、王韶和章惇就应该有毕昇,从人类进步的角度讲,刻工毕昇比他们重要多了。
但他不会说出毕昇这个名字,只是听说了这件事,觉得掌握这项技术就能掌握银库的钥匙。
但张出尘却不这么认为,但她不差钱也就不差这么干,唯一的目的就是想看看陈恪说得准不准。
而陈恪的目的就是想让她试试,有第一个吃西红柿的人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他是这么想的还这么干了,作妖二十多天后却发现没人阻止他,大家让他继续作妖。
这是一件挺奇怪的事,好像没人在意他这么干。
出现这种情况连李祯都感觉奇怪,在胡缓给他讲书后虚心请教。
胡缓回道:“他的年纪太小,又在文坛上毫无名气,那些人不屑关注他吧?”
这种可能性确实存在,与一个毫无名气的小助讲较劲挺没面子,赢了得不到好处,输了却毁了名声。
但还是有一事挺奇怪,陈恪已成为国子监、太学院、鹤翔书院三家学府的老师,每堂课都有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来听讲,可在市井中却无一点名气。
想起这事李祯奇怪,继续请教。
胡缓回道:“有些人想压制他的名气,不会宣传他。而三院师生也不想让他出名,想法一致就是这副景象。”
胡缓回答了原因,然后继续解释:“这是私心作祟,那些人绝对不想让一个小娃娃的名气与他们比肩,甚至超过他们。”
“而三院的师生也绝对不想再让别人来听课,听他讲课大受启发,听课的人还是少一点好。”
听他解释李祯点头,然后不好意思地说道:“朕也想让他进宫担任侍讲,只给朕讲课即可。”
李祯竟然也有这份私心,胡缓沉吟一下说道:“陛下、三院师生都是陛下的臣民,将来也会成为陛下的股肱之臣,众人劳心不比陛下一人劳心更好吗?”
“何况陈恪只是举人之身,没有特殊功绩,陛下没有理由让他进宫担任侍讲,如陛下这么做了,陈恪必然受到朝野那些人的攻击,哪有精力再进行讲学?”
“请陛下放心,臣观陈恪对我大兴十分忠心,等陛下执政后必对陛下忠心耿耿。”
陈恪遇到了好人,胡缓说他一句忠心,比他自己喊一千句管用。
于是李祯轻轻点头、缓缓说道:“老师可知陈恪极擅谋略?”
他决定曝光陈恪,而胡缓听说这事十分惊讶,他不知道。
见胡缓不知李祯十分满意,陈恪不在意名利,果然是道家门徒。
于是说出陈恪在秦关城的表现,他知道详情。
杨牧对太后及群臣隐瞒了陈恪的具体情况,但通过曾乐行告知了李祯。
他知道陈恪才是小部队的真正指挥官,火烧定军城、火烧定军山峡谷以及夜夺秦关城都是陈恪的谋略。
李祯对陈恪感兴趣,安排曾毅关注他,陈恪所讲的每堂课曾毅都会向他如实叙述,让他得到很大的启发。
于是萌发一个想法,将陈恪纳入自己的亲信行列。
而胡缓明白他的意思,沉吟一下缓缓说道:“曾毅如果可靠,可让其与陈恪直接接触。”
说到这胡缓不再往下说了,他是一位真先生,只想教书育人,不愿参与到权谋中去。
但李祯毕竟是他的学生,出个主意让李祯立刻明白过来,有些事他想听听陈恪的意见。
李祯是这么想的,而林毅之也是这么想的。
他来京城任职,进入朝堂已经一个多月了,有些事让他十分苦恼。
吏部负责官员的考核任免职责,尚书缺任他这个左侍郎就十分难办了,朝中各位大臣请托的事办不办?办了有违本心,不办得罪人。
想来想去不知如何是好,趁陈恪登门拜访之际提出这个问题。
听他询问自己意见,陈恪沉吟一下低声说道:“叔父、朝中可有非常耿直的大臣?”
这个问题让林毅之想了一会,然后低声说道:“端州知府包拯,为人清正耿直。”
听到这个名字陈恪微微一怔,这个世界又出现一个熟人。
他对包拯的印象极好,于是低声说道:“叔父可奏请太后和皇上,任命包拯为监察御史。”
听他建议林毅之先是一怔,随即反应过来,不禁笑道:“小恪擅谋啊!”
陈恪给他的建议非常好,有包拯这样刚正的监察御史在朝,林毅之就有借口回绝一些事了。
陈恪给他出了一个好主意,林毅之欣然,留陈恪吃饭却被他婉拒,“叔父、小部队指挥官王寅都尉调左武卫任职,与小侄约好一起吃饭。”
这个理由让林毅之准他离开,还仔细嘱咐一番,让他与武将之间保持距离,以免影响自己的前途。
这是大兴王朝的特色,文武分离各成阵营,文官不仅压武将一头,还要将他们打进地底下。
这是那个世界大宋王朝的一大特色,也是陈恪最不明白的一件事。
来到大兴王朝他还是不明白,外有律国虎视眈眈,还有蠢蠢欲动的西北元迁,以及一向阴阳不定的青塘,这些文官是怎么放心自己的人身财产不受侵害的?
他们这个心理让陈恪不解,换做他会睡不着觉,事实上他也没睡好觉,一想到自己可能遇上靖康之耻就不寒而栗。
虽然这个世界的历史与那个世界不同,可万一他的旅程还没结束就被俘虏到冰天雪地给人当奴才呢!
这个问题还真不用考虑,以他的性格当不了奴才,真有那天的结果也只有一个,“沉痛宣告,陈恪在时空旅行中非常不幸地与敌军遭遇,经过一场激烈厮杀,他又非常不幸地被敌军砍了脑袋。”
那时他的作用只有一个,作为后来时空旅行者的悲剧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