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非洲,我成了奥德彪 第155章 出发,前往龙国
热门推荐:
鸿蒙霸体诀
吞噬九重天
我的渔船能升级
我的杂货店绑定了位面交易系统
小师妹太内卷,爆改合欢宗
扮演恶毒女配,男主对我深情沦陷
古城一巡
重生八零:暴躁亲妈靠养娃成首富
夫妇齐发癫,勇闯七零肩并肩
走出总统府的大门,奥德彪满脸笑容。
这次造访,他不仅向高层传达了自己的诚心,更期望能得到更多有力的支持。
不过话说回来,他嘴上说的寻求支持,其实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
真正的用意,还是为了在政府高层心中,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形象。
毕竟,奥德彪的势力越来越大,而非洲,养套杀是经常的事。
紧接着,他又拜访了赵大使。
只要抱住龙国这条大腿,自己在布隆迪的地位就能稳如磐石。
多亏了龙国铁道部门的大力援助,中央铁路的运力才得以在奥德彪动身前夕全面恢复。
这条横贯坦桑尼亚、连接东西方的铁路大动脉,经过一系列改造升级后,运力竟然奇迹般地提升了两三倍。
如今这条铁路线的安全性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一变化无疑为奥德彪的业务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家人依依惜别的目光中,奥德彪携手瓦尔特以及另一位幸运儿克莱尔,踏上了前往龙国的航班。
本来只有两个名额的,阿曼德费尽心思才拿到第三个名额,算是便宜了他。
克莱尔背景可不简单。
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父亲掌管着一座庞大的铜矿。
奥德彪私下里猜测,这克莱尔的名额说不定是用钱买来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小子倒也颇有几分眼色,在飞机上便对奥德彪大献殷勤、百般讨好。
奥德彪想要喝水时,克莱尔立刻为他拧开了瓶盖,嘴上说着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这举动让旁边的瓦尔特看得目瞪口呆。
奥德彪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这种马屁精多了去了,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学会如何识别和利用他们。
他们此次的行程颇为周折,需要先飞往埃塞俄比亚国际机场,再转机至迪拜国际机场,最后才能直达龙国。
这让奥德彪颇感不满,为何布隆迪没有直达龙国的航班呢?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国家规模小、航空公司实力不足,无法引进大型飞机。
当然,从布隆迪到龙国的旅客稀少,也是难以支撑起这条昂贵航线的原因之一。
由于航班是次日的,他们三人不得不在埃塞俄比亚逗留一晚。
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这个国家,这里也仅仅比布隆迪稍好一些。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的东北部,拥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文明。
在非洲历史上的殖民浪潮中,埃塞俄比亚与利比里亚是唯一两个保持独立的国家。
埃塞俄比亚曾经与索马里、也门、吉布提一起,是红海亚丁湾沿岸的国家之一,但后来随着厄立特里亚省独立,埃塞俄比亚变成了一个近海的内陆国。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埃塞俄比亚一直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连国内民众的温饱都满足不了。
不过这个情况也曾得到改善,因为龙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埃塞俄比亚也看到了这点。
就积极效仿龙国进行改革,不仅推出了埃方的五年计划,还大量引进龙国资本和中国技术,兴建工业园区,一时之间各种服装厂、皮革厂甚至还有手机制造组装厂商,都在埃塞俄比亚扎根落地。
但好景不长,客观来说,在这个发展阶段,埃塞俄比亚还是没有学到中国的发展智慧。
埃方的经济发展政策完全是以Gdp的增长为导向的,忽略了环境保护和区域发展协调。
这就加剧了埃塞俄比亚国内的矛盾,不仅破坏了可持续发展,还造成贫富差距过大,引发民族矛盾。
并且内部一旦出现裂痕就很容易让外部势力趁虚而入,老美在这个时候参与进来,支持埃塞俄比亚多个州搞独立,内战自此爆发。
战火一旦在国内蔓延,经济建设就无从谈起了。
埃塞俄比亚辛辛苦苦二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导致到处都是烂尾楼,那种半截盖好的楼房,空荡荡地立在城市的四处。
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楼烂尾了,但底层却住满了人,或者干脆开门营业做起了小生意,真的没浪费一点地方。
埃塞俄比亚的许多生活方式居然和欧洲有几分相似。
面包、咖啡、西餐,这些都是日常。
除了本地话,英语也说得不赖。
虽然这里的基础设施和欧洲比差了不止一条街,但生活方式嘛,还是紧跟潮流的。
做事不急不忙,拖拖拉拉是一种常态,有时候一个任务要拖好几天。
理由也是五花八门:肚子疼、老人去世、朋友结婚,反正你只管着急,他们只管慢慢来。
晚餐过后,他们本想四处逛逛,但齐恩却极力反对。
此次出行,奥德彪仅带了齐恩一名保镖,且因飞机安检限制,他们无法携带武器。
为确保安全,大家只得稍作游览后便返回酒店休息。
他们所住的是一间标准客房,瓦尔特十分懂事地选择了打地铺。
对他来说,能跟随奥德彪外出求学、已是难得的机遇。
即便睡在地板上,也远胜过昔日那简陋的草窝。
奥德彪提议多开一间房,但瓦尔特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每一分钱对他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齐恩对此并不在意,他作为奥德彪的保镖,更注重的是确保奥德彪的安全,而非住宿的舒适度。
克莱尔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最终还是接受了睡地铺的安排。
洗漱过后,四人围坐在一起闲聊。
聊天中,大家得知克莱尔的名额是用钱买来的。
他的父亲花了300万布朗,从一个贫困学生手中买下了这个名额。
那个学生或许并不知道,他放弃的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更可能是改变命运的契机。
众人并没有因此鄙视克莱尔。
命运有时就是如此不公,有钱人能轻易得到的机会,对于穷人来说却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他们理解克莱尔的选择,也明白那个放弃名额的学生的无奈。
300万布朗对于奥德彪来说或许算不了什么,但对于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却是一笔能够改变命运的巨款。
在这个世界上,穷人总是面临着更多的无奈选择。
次日,四人终于踏上了前往迪拜的航班。
这次造访,他不仅向高层传达了自己的诚心,更期望能得到更多有力的支持。
不过话说回来,他嘴上说的寻求支持,其实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
真正的用意,还是为了在政府高层心中,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形象。
毕竟,奥德彪的势力越来越大,而非洲,养套杀是经常的事。
紧接着,他又拜访了赵大使。
只要抱住龙国这条大腿,自己在布隆迪的地位就能稳如磐石。
多亏了龙国铁道部门的大力援助,中央铁路的运力才得以在奥德彪动身前夕全面恢复。
这条横贯坦桑尼亚、连接东西方的铁路大动脉,经过一系列改造升级后,运力竟然奇迹般地提升了两三倍。
如今这条铁路线的安全性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一变化无疑为奥德彪的业务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家人依依惜别的目光中,奥德彪携手瓦尔特以及另一位幸运儿克莱尔,踏上了前往龙国的航班。
本来只有两个名额的,阿曼德费尽心思才拿到第三个名额,算是便宜了他。
克莱尔背景可不简单。
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父亲掌管着一座庞大的铜矿。
奥德彪私下里猜测,这克莱尔的名额说不定是用钱买来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小子倒也颇有几分眼色,在飞机上便对奥德彪大献殷勤、百般讨好。
奥德彪想要喝水时,克莱尔立刻为他拧开了瓶盖,嘴上说着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这举动让旁边的瓦尔特看得目瞪口呆。
奥德彪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这种马屁精多了去了,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学会如何识别和利用他们。
他们此次的行程颇为周折,需要先飞往埃塞俄比亚国际机场,再转机至迪拜国际机场,最后才能直达龙国。
这让奥德彪颇感不满,为何布隆迪没有直达龙国的航班呢?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国家规模小、航空公司实力不足,无法引进大型飞机。
当然,从布隆迪到龙国的旅客稀少,也是难以支撑起这条昂贵航线的原因之一。
由于航班是次日的,他们三人不得不在埃塞俄比亚逗留一晚。
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这个国家,这里也仅仅比布隆迪稍好一些。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的东北部,拥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文明。
在非洲历史上的殖民浪潮中,埃塞俄比亚与利比里亚是唯一两个保持独立的国家。
埃塞俄比亚曾经与索马里、也门、吉布提一起,是红海亚丁湾沿岸的国家之一,但后来随着厄立特里亚省独立,埃塞俄比亚变成了一个近海的内陆国。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埃塞俄比亚一直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连国内民众的温饱都满足不了。
不过这个情况也曾得到改善,因为龙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埃塞俄比亚也看到了这点。
就积极效仿龙国进行改革,不仅推出了埃方的五年计划,还大量引进龙国资本和中国技术,兴建工业园区,一时之间各种服装厂、皮革厂甚至还有手机制造组装厂商,都在埃塞俄比亚扎根落地。
但好景不长,客观来说,在这个发展阶段,埃塞俄比亚还是没有学到中国的发展智慧。
埃方的经济发展政策完全是以Gdp的增长为导向的,忽略了环境保护和区域发展协调。
这就加剧了埃塞俄比亚国内的矛盾,不仅破坏了可持续发展,还造成贫富差距过大,引发民族矛盾。
并且内部一旦出现裂痕就很容易让外部势力趁虚而入,老美在这个时候参与进来,支持埃塞俄比亚多个州搞独立,内战自此爆发。
战火一旦在国内蔓延,经济建设就无从谈起了。
埃塞俄比亚辛辛苦苦二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导致到处都是烂尾楼,那种半截盖好的楼房,空荡荡地立在城市的四处。
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楼烂尾了,但底层却住满了人,或者干脆开门营业做起了小生意,真的没浪费一点地方。
埃塞俄比亚的许多生活方式居然和欧洲有几分相似。
面包、咖啡、西餐,这些都是日常。
除了本地话,英语也说得不赖。
虽然这里的基础设施和欧洲比差了不止一条街,但生活方式嘛,还是紧跟潮流的。
做事不急不忙,拖拖拉拉是一种常态,有时候一个任务要拖好几天。
理由也是五花八门:肚子疼、老人去世、朋友结婚,反正你只管着急,他们只管慢慢来。
晚餐过后,他们本想四处逛逛,但齐恩却极力反对。
此次出行,奥德彪仅带了齐恩一名保镖,且因飞机安检限制,他们无法携带武器。
为确保安全,大家只得稍作游览后便返回酒店休息。
他们所住的是一间标准客房,瓦尔特十分懂事地选择了打地铺。
对他来说,能跟随奥德彪外出求学、已是难得的机遇。
即便睡在地板上,也远胜过昔日那简陋的草窝。
奥德彪提议多开一间房,但瓦尔特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每一分钱对他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齐恩对此并不在意,他作为奥德彪的保镖,更注重的是确保奥德彪的安全,而非住宿的舒适度。
克莱尔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最终还是接受了睡地铺的安排。
洗漱过后,四人围坐在一起闲聊。
聊天中,大家得知克莱尔的名额是用钱买来的。
他的父亲花了300万布朗,从一个贫困学生手中买下了这个名额。
那个学生或许并不知道,他放弃的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更可能是改变命运的契机。
众人并没有因此鄙视克莱尔。
命运有时就是如此不公,有钱人能轻易得到的机会,对于穷人来说却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他们理解克莱尔的选择,也明白那个放弃名额的学生的无奈。
300万布朗对于奥德彪来说或许算不了什么,但对于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却是一笔能够改变命运的巨款。
在这个世界上,穷人总是面临着更多的无奈选择。
次日,四人终于踏上了前往迪拜的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