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火红年代享受生活 > 第11章 拜访师兄

四合院:火红年代享受生活 第11章 拜访师兄

    刘平安挎着包顺着前门大街又走了一段路,就看到了广和堂的招牌。铺子门面不大,门口挂着一块褪色的布帘,随风轻轻摆动。

    走进铺子,墙壁四周摆满了木质药柜,一格一格密密麻麻。(前门大街长845米,行车道宽20米。明、清至民国时皆称正阳门大街,民众俗称前门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为前门大街,本书统称为前门大街,省的后面又改。)

    师兄李天顺从柜台后抬起头,惊喜道:“平安!几时来的京城?我爹娘身体还好吧?”

    “下午刚到,师父师娘身体好着呢。我这次进城买些书,顺便来看看师兄。”刘平安也高兴的说着

    “这几天先别回去了,好好逛逛北平城。等你嫂子回来,咱们一起去吃全聚德。”说着,李天顺带着刘平安参观了铺子,俩人坐在铺子的一角,泡上一壶茶又聊起了医术。

    “李掌柜,快看看小女怎么回事?下午回到家就一直发愣,就像缺了魂一样。”门帘被掀开,中年男领着一个发呆的小女孩走了进来。

    “陈老板别着急,让雪茹先坐下。”这个陈老板扶着闺女坐在凳子上。

    “平安,你过来。陈老板,这是我爹的关门弟子,医术比我好,让他来诊断下。”李天顺介绍着说道。

    “那敢情好,麻烦小兄弟了。”陈老板拱着手客气说道。

    刘平安给这个叫雪茹的小姑娘号了号脉,又撑开眼皮看了看说道:“应该是被吓着惊风了,等下我用针灸推拿一下,在开一剂羚角钩藤汤,喝完药睡一觉就没事了。”

    说着刘平安从挎包里拿出金针开始针灸,针灸完又推拿了一阵,小姑娘的眼神渐渐恢复了神采。李天顺也抓好了药,陈老板付完诊金离去。

    “平安,你多留些日子,在这里坐堂吧,你现在正是需要大量累积经验的时候。”李天顺笑着说道

    “行,听师兄安排。”

    “我写封信明天让人捎回李家庄,省的老爷子担心。等你嫂子下课回来,让她在收拾出一间房出来。”李天顺放下手中茶杯。

    接着又说道:“平安你如果买书的话,让志文带着你去琉璃厂的文奎堂和来薰阁瞧瞧。”

    这两个地方在民国时期,一般是文人买书的首选之地。

    文奎堂始建于光绪七年(1881年),创建人王云端,河北束鹿人,是一家以刻印、出售古、旧书籍为业的老字号书肆。(建国后由福隆寺街迁到西琉璃厂,本书提前迁移)。

    来薰阁开业于清咸丰年间,当时是个古琴店,经营不善转租与他人,后来来薰阁陈氏本族后人陈质卿又将来薰阁赎了回来,并在民国元年(1912年),开办了来薰阁书店。

    “志文,志文出来下。”李天顺对着店铺的后门喊道。

    李天顺的这个铺子是临街倒座房改建而来,穿过店铺后门就是院子,两边是东西厢房,中间是三间正房,整体占地两百平方左右。

    李志文腰间系着围裙,手里还拿着切好的鹿茸,从东厢房走了出来:“爹,什么事儿?”

    “哎呦喂!平安你也来北平了。”走进来的李志文看到刘平安高兴的说道

    “啪~”

    “没规矩,平安是你喊的吗?在小也是你师叔。”李天顺一巴掌打在李志文的后脑勺说道

    “小师叔!”李志文不甘情愿的又喊了一声,看的刘平安直乐。

    “等下陪你师叔去趟琉璃厂,他要买些书,然后你们就去全聚德,晚上给你师叔接风。”李天顺对着李志文吩咐着。

    “好嘞!爹,您瞧好吧,我一定带着小师叔琉璃厂好好转转。”李志文应道。

    。。。。。。。。

    琉璃厂距离广和堂也就几里路,边走边逛不一会就到了。

    琉璃厂,本来只是辽代京城的一个小乡村,元代在这里建窑烧琉璃瓦,这才有了琉璃厂的名字。

    清乾隆三十八年,为了编纂《四库全书》,一大批文人学者汇聚于此,正因为这件重大的文化事件,使得琉璃厂空前繁荣。

    不过当时的琉璃厂,开得最多是书店,卖的也是文章典籍,后来经过时间推移,逐渐演变成了一条专门售卖古董字画、文玩玉器、金石名章的街道。

    刘平安看着这条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老街,浓郁的文化气息弥漫在空气之中。

    街道古色古香,那明清风格的建筑,飞檐斗拱,青砖灰瓦,狭窄而蜿蜒的街道,在人来人往中略显拥挤,却充满着生活气息和文化的活力。

    两人走进来薰阁,书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

    一个学徒模样的少年走了过来,恭敬的对两人说:“两位先生,您要是想看哪本书,我给您取下来。”

    “中医方面的书籍在哪边?”刘平安问道。

    “先生,请跟我来。”小伙计引着刘平安两人走向了东面书架。

    许久,刘平安选了三本,两本宋版的《太平圣惠方》《史载之方》,一本明版的《伤寒全生集》,付了八十大洋。

    两人又去了文奎堂淘换了叶天士的《温热论》和《幼科要略》,还有一本赵汝珍着写的《?古玩指南》?。

    俩人看着天色还早,又去了槐荫山房、茹古斋、萃文阁、荣宝斋转了转。

    在荣宝斋买了几幅齐白石、吴昌硕的字画,让李志文抱着,几十年后这些可是值老鼻子了。

    有李志文跟着不好大量的买,只能等下次了,关于山也得利用上,让他给自己淘换点古董,后面北平围城不信那些遗老遗少不拿出来换吃的,刘平安暗暗想着。

    李志文抱着字画郁闷的说道:“平安啊,你买这些干什么?不当吃不当喝的,擦屁股都嫌硬。有这钱,不如我带你去吃八大楼呢。”

    这货学聪明了,私下叫平安,当着长辈的面叫师叔。

    刘平安也没当回事,打着哑谜的说道:“志文,如果信我的话,你这几年也买上几幅,保存好藏起来。”

    李志文满脸不信的说道:“屁,这琉璃厂我一个月来八趟,也没人见谁说这是宝贝。”

    刘平安也懒的解释,俩人边走边聊,很快到了全聚德。

    “哟~小李掌柜,您今个怎么有空过来了?”刚走进店里,一个伙计的声音就传了过来,这小伙计明显认识李志文。

    “嘿,小六子你胖了,是不是在后厨又偷吃了?赶紧的安排个包间,等下我爹也要来。”李志文打趣着这个叫小六子的伙计说道

    “那可不敢。”接着又吆喝道:“楼上雅间一位”“小李掌柜请您移步二楼”。

    两人跟着伙计上了楼,找了一个靠窗的包间坐下。选好两只鸭子,做好记号,又点了全聚德的几个传统凉菜。让伙计沏好茶。

    过了不多会,包间的门被推开,师兄李天顺走了进来,后面跟着嫂子曹萍、李志武还有一个穿着中山装陌生男子。

    “平安,来,给你介绍下,这是咱们的大师兄王建章,在协和医院上班。”李天顺拉着中山装男子介绍道。

    刘平安连忙起身问候道:“大师兄好。”

    “哈哈,你就是师父的关门弟子刘平安吧。师父他老人家前些日子来信提起过你,可惜一直无缘见到咱们的小师弟。最近医院工作太忙,也没抽出时间去李家庄看望师父他老人家。”王建章对着二人直爽着说道,几人打完招呼分开落座。

    这时,伙计还是上菜,配卤鸭什件、白糟鸭片、拌鸭掌、酱鸭膀四个凉菜,油爆鸭心、烩四宝、炸鸭肝、炒鸭肠四道炒菜,另一个伙计端上甜面酱、?葱段、?荷叶饼和芝麻烧饼等配料,开始将烤鸭切片并摆盘。

    “客官您慢用,有事您招呼。”伙计片完烤鸭退出房间。

    “王师兄,您学中医的,怎么在协和上班了?”刘平安说出心中疑惑。

    “我年轻的时候跟着师父学中医,他老人家对西医也不排斥,很多时候西医治疗更快,所以后面就转学了西医。至于是西医好还是中医好,我认为师父说的很对,只要是能救人,都是好医术,没必要分那么清,相对来讲中医学精更难。”王建章笑着说道。

    “是啊,西医治的是病,中医治的是人。中医不像西医,分内外妇儿等分科,中医是大方科。西医有标准,中医......哪怕同一个医院同一个科室的不同医生,开出的方子都有可能完全不同,但也不能说谁对谁错,因为吃两个方子的药都有可能好。所以说,真想学好中医确实是难。”李天顺也赞同的说道。

    师兄弟三人边吃边探讨,李志文李志武插不上话,闷着头吃着烤鸭,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

    从全聚德回到广和堂天已漆黑,刘平安睡在收拾好的西厢房,打理着空间,慢慢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