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活阎王毒士,女帝直呼离谱 第111章此计为大明,更是为大夏
热门推荐:
HP星辰闪耀
星际美食家:直播赶海暴富
异能,人造神
丧尸王靠着异能在古代大杀四方
断绝关系后,你们悔哭也没用
极道武学修改器
我在大唐卖烧烤
重生操控天下:我的异能觉醒了
末日小可怜的逆袭之旅
朱棣沉声道:“当年汉景帝还是太子之时设计杀了吴王的儿子,因此才埋下了祸根。”
“后来,汉景帝还听信了晁错的谗言,冒冒失失的就开始削减藩王的领地。”
“如果你是藩王,我问你你造不造反?”
朱高炽直接被自己老爹这一系列的话给问的哑口无言。
不过平心而论,如果换做他自己的话,应该也会和那七位一样,选择造反。
倘若这番话是从李文浩口中说出,那他还不一定会信服。
可如果是朱棣说的,那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李文浩嘴角抑制不住的上翘。
果然还是上当了。
看来朱棣和朱元璋一样,都是小农思想。
归根结底,他还是愿意相信自家人能管好自家的江山,外人根本就不值得信任。
他之所以要提到这个七王之乱,是有根据的。
就比如说在史书中明确的记载过,朱元璋经常会询问自己儿子们最近都学了些什么东西。
其中《汉书》几乎是皇子们的必读书目,其中七国之乱更是考核的重点。
而在这位皇帝的心里,一直都认为七个藩王谋反,根本就不是藩王自己的问题,而是天子寡恩。
官逼民反,这和他自己的遭遇也算是不谋而合了。
如果不是朱允炆寡恩,他朱棣会造反吗?
即便朱棣文治武功哪一点都要比朱允炆强,但在这件事上,他始终还是心虚的。
而朱棣更是一个十分自信的人,他坚信当年汉景帝的悲剧,不会在自己身上重演,他有自信可以控制住自己的那两个儿子。
所以,当李文浩提出这个意见的时候,朱棣内心就已经接受了。
简单的来说,李文浩是投其所好。
即便他是大夏的臣子,提出这样的建议也会被朱棣采纳。
至于什么时候会实施,那就不是他关心的问题。
大殿内沉默了好一会,李文浩这才接着往下说。
“陛下所言极是,是天子不公因此才会引发一系列的谋反。”
“换言之,如果天子对待藩王厚恩呢?”
众人一愣,满脸不解的看着李文浩。
朱棣眉头紧锁,“怎么个厚恩法?”
李文浩的话已经说到了他的心里去,因此他才想要知道更多的细节。
李文浩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公平的对待每一位皇室成员。”
“太子是长子,其余的皇子便是藩王,官职一品。”
“藩王的儿子们可以继承王位,当然仅限于嫡长子。不是嫡长子的,就可以分封为郡王。”
“以此类推,继承王位之后往下的每一代都可以得到朝廷的恩赐。”
说到这,李文浩顿了顿,喝两口茶才继续说:“比如说郡王的嫡长子在继承了之后,其余的儿子们便可以被封为将军,官至三品。”
“将军的儿子们,封为辅国将军,官职四品。”
“辅国将军的儿子,又可以封为中尉……”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文浩详细的把明朝藩王的官职制度和这爷俩说了一遍。
听完之后,朱棣这爷俩直接傻眼了。
好家伙,这真的是大夏的臣子吗?会不会是在来之前就把他们大明给研究透彻了?
否则又怎么会想出这一系列的爵位继承制度?
事实上,当年朱元璋制定的爵位继承制度和李文浩所说的,一般无二。
只是朱棣在犹豫,要不要再用那一套。
现在居然直接被这家伙说出来了?
朱棣满脸震惊的看着李文浩,那眼神像是在看妖怪。
不得不承认,这套爵位继承制度,确实很好。
但问题是你一个外国的臣子,居然真的为大明献计献策?
父子俩沉默了好一会,朱棣方才点了点头,“李相,多谢你为我大明献计献策,你辛苦了。”
李文浩淡然一笑,“陛下客气,外臣不过只是说说罢了。”
朱棣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的盯着他,“大夏有你这样的谋士,实乃幸事。”
“不过朕想不明白……既然你是大夏的臣子,为何要为我大明出主意?难道就不怕我大明变得强大之后,对大夏不利?”
朱高炽的目光瞬间就集中到李文浩的身上,因为这也是他好奇的点。
一个他国的臣子,为大明出谋划策,这怎么想都不正常。
最让人费解的是,这条计策还相当的管用。
这个家伙,究竟想要干什么?
李文浩面色平静,他当然知道朱棣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起疑心很正常。
这样一位篡位的枭雄,若是给他一个毒计,肯定会被识破。
只有这种暂时看不出问题所在,需要慢慢积累才能显现出效果的毒计,才能真正危害到大明的江山。
想到这,他笑着拱手道:“陛下,北方游牧民族,乃各国公敌也。”
“倘若大明能把他们给阻拦住,那岂不是也为我大夏做出了贡献?”
“此举,不用我大夏出一兵一卒就可保北方边境无忧,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外臣出的这个计策,实则是为了大夏。”
这个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还是非常强大的,不仅是大明一个国家面临着被侵扰的烦恼。
类似大秦,大清,大夏,都有一样的苦恼。
听到这话,大殿内再次安静了下来。
朱高炽,朱棣对视了一眼。
好像这么解释也算合情合理。
只不过朱棣总觉得这家伙是话里有话,可他却丝毫想不出问题出在哪里。
难道是自己多心了?
沉默片刻,朱棣突然笑着说:“哈哈,好,说的好。”
“李相真不愧是大夏的忠臣,处处为母国着想,可敬可佩。”
“你说的很对,在针对北方游牧民族这件事上,我们诸国就应该团结起来。”
“李相的三条防线的想法,对我大明来说很是实用,如此说来,朕该好好感谢李相才是。”
李文浩连连摆手,一脸真诚,“哎,能为贵国献计献策,乃李某之福分,说什么谢啊。”
朱棣笑着点了点头,“跟李相这么一聊,朕发现咱俩是真投脾气。”
“等到这次婚礼结束后,李相可千万别急着回去,朕要和你好好聊聊……”
“后来,汉景帝还听信了晁错的谗言,冒冒失失的就开始削减藩王的领地。”
“如果你是藩王,我问你你造不造反?”
朱高炽直接被自己老爹这一系列的话给问的哑口无言。
不过平心而论,如果换做他自己的话,应该也会和那七位一样,选择造反。
倘若这番话是从李文浩口中说出,那他还不一定会信服。
可如果是朱棣说的,那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李文浩嘴角抑制不住的上翘。
果然还是上当了。
看来朱棣和朱元璋一样,都是小农思想。
归根结底,他还是愿意相信自家人能管好自家的江山,外人根本就不值得信任。
他之所以要提到这个七王之乱,是有根据的。
就比如说在史书中明确的记载过,朱元璋经常会询问自己儿子们最近都学了些什么东西。
其中《汉书》几乎是皇子们的必读书目,其中七国之乱更是考核的重点。
而在这位皇帝的心里,一直都认为七个藩王谋反,根本就不是藩王自己的问题,而是天子寡恩。
官逼民反,这和他自己的遭遇也算是不谋而合了。
如果不是朱允炆寡恩,他朱棣会造反吗?
即便朱棣文治武功哪一点都要比朱允炆强,但在这件事上,他始终还是心虚的。
而朱棣更是一个十分自信的人,他坚信当年汉景帝的悲剧,不会在自己身上重演,他有自信可以控制住自己的那两个儿子。
所以,当李文浩提出这个意见的时候,朱棣内心就已经接受了。
简单的来说,李文浩是投其所好。
即便他是大夏的臣子,提出这样的建议也会被朱棣采纳。
至于什么时候会实施,那就不是他关心的问题。
大殿内沉默了好一会,李文浩这才接着往下说。
“陛下所言极是,是天子不公因此才会引发一系列的谋反。”
“换言之,如果天子对待藩王厚恩呢?”
众人一愣,满脸不解的看着李文浩。
朱棣眉头紧锁,“怎么个厚恩法?”
李文浩的话已经说到了他的心里去,因此他才想要知道更多的细节。
李文浩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公平的对待每一位皇室成员。”
“太子是长子,其余的皇子便是藩王,官职一品。”
“藩王的儿子们可以继承王位,当然仅限于嫡长子。不是嫡长子的,就可以分封为郡王。”
“以此类推,继承王位之后往下的每一代都可以得到朝廷的恩赐。”
说到这,李文浩顿了顿,喝两口茶才继续说:“比如说郡王的嫡长子在继承了之后,其余的儿子们便可以被封为将军,官至三品。”
“将军的儿子们,封为辅国将军,官职四品。”
“辅国将军的儿子,又可以封为中尉……”
接下来的时间里,李文浩详细的把明朝藩王的官职制度和这爷俩说了一遍。
听完之后,朱棣这爷俩直接傻眼了。
好家伙,这真的是大夏的臣子吗?会不会是在来之前就把他们大明给研究透彻了?
否则又怎么会想出这一系列的爵位继承制度?
事实上,当年朱元璋制定的爵位继承制度和李文浩所说的,一般无二。
只是朱棣在犹豫,要不要再用那一套。
现在居然直接被这家伙说出来了?
朱棣满脸震惊的看着李文浩,那眼神像是在看妖怪。
不得不承认,这套爵位继承制度,确实很好。
但问题是你一个外国的臣子,居然真的为大明献计献策?
父子俩沉默了好一会,朱棣方才点了点头,“李相,多谢你为我大明献计献策,你辛苦了。”
李文浩淡然一笑,“陛下客气,外臣不过只是说说罢了。”
朱棣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的盯着他,“大夏有你这样的谋士,实乃幸事。”
“不过朕想不明白……既然你是大夏的臣子,为何要为我大明出主意?难道就不怕我大明变得强大之后,对大夏不利?”
朱高炽的目光瞬间就集中到李文浩的身上,因为这也是他好奇的点。
一个他国的臣子,为大明出谋划策,这怎么想都不正常。
最让人费解的是,这条计策还相当的管用。
这个家伙,究竟想要干什么?
李文浩面色平静,他当然知道朱棣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起疑心很正常。
这样一位篡位的枭雄,若是给他一个毒计,肯定会被识破。
只有这种暂时看不出问题所在,需要慢慢积累才能显现出效果的毒计,才能真正危害到大明的江山。
想到这,他笑着拱手道:“陛下,北方游牧民族,乃各国公敌也。”
“倘若大明能把他们给阻拦住,那岂不是也为我大夏做出了贡献?”
“此举,不用我大夏出一兵一卒就可保北方边境无忧,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外臣出的这个计策,实则是为了大夏。”
这个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还是非常强大的,不仅是大明一个国家面临着被侵扰的烦恼。
类似大秦,大清,大夏,都有一样的苦恼。
听到这话,大殿内再次安静了下来。
朱高炽,朱棣对视了一眼。
好像这么解释也算合情合理。
只不过朱棣总觉得这家伙是话里有话,可他却丝毫想不出问题出在哪里。
难道是自己多心了?
沉默片刻,朱棣突然笑着说:“哈哈,好,说的好。”
“李相真不愧是大夏的忠臣,处处为母国着想,可敬可佩。”
“你说的很对,在针对北方游牧民族这件事上,我们诸国就应该团结起来。”
“李相的三条防线的想法,对我大明来说很是实用,如此说来,朕该好好感谢李相才是。”
李文浩连连摆手,一脸真诚,“哎,能为贵国献计献策,乃李某之福分,说什么谢啊。”
朱棣笑着点了点头,“跟李相这么一聊,朕发现咱俩是真投脾气。”
“等到这次婚礼结束后,李相可千万别急着回去,朕要和你好好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