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开局继承三十万青州兵! > 第417章 张昭:农书根本不够用

三国:开局继承三十万青州兵! 第417章 张昭:农书根本不够用

    十一月中旬,兖州。

    济阴,定陶城。

    都督府,大堂之中。

    张昭看着手中的书信,眉头微蹙,暗自思忖道:“太平农书?成文技艺?新的造纸技艺?掘世家的根?两府的关系?主公的交代?”

    沉思片刻后。

    张昭将看完的书信放于一旁,旋即拿起一同送来的两册农书,稍微对照翻看,他已经确定杨弘的话,非是危言耸听。

    “何解?”

    将书信于蒙学放好,张昭喝了口茶汤后,闭目沉思片刻,旋即睁开双眼,面色平静,暗道:“此事不难!”

    “如今太平府已成大势,其又与大仲府交好,两府之间,没必要因为这点小事,而产生嫌隙!”

    “别说是农书,即便是经学又何妨?”

    “天下逢乱,诸侯操持兵戈而执掌大势,此等大势之下,吾等有识之士,能保全族人性命已是极为不易,哪能有其他妄念?”

    想到这里。

    张昭着手给杨弘修书,让后者将剩下的农书送来兖州,主公的交代由给他来做,保管上下都能满意。

    同时劝杨弘莫要纠结于此事。

    表示杨弘已位极人臣,这种事情再是如何,也威胁不到他的地位,官要当多大才算大等等。

    在张昭的心中。

    太平府有掘世家根基的本事,都算不得什么大事,爱掘就掘,反正又掘不完。

    只要自己头脑清醒。

    身居高位识时务。

    来日天下谁属,自家都能安稳落地。

    留得不争不抢、不贪不占之名,才能更好的遗泽后人。

    “仲康!”

    张昭将书信修好以后,将其与一册太平农书拿给许褚,面上带着笑意道:“此乃太平农书,以吾观之,其包罗万象,堪称农家之经学!”

    “许庄若能据此而耕,亩产起码可增八成,汝可将其此回许氏,另遣人将此书信呈送长史府!”

    许褚乃豫州人氏。

    其家族算不得世家,算不得寒门,然其于沛国谯县,却是响当当的豪强。

    其族内无经学传家。

    是以发展许氏的主要来源,便是大量的农耕土地,当初张昭拉拢豪强、世家前来兖州四郡发展之际,许氏便落入了他的眼中。

    得知许褚此人悍勇。

    且数次率领庄园青壮,击退黄巾的丰功伟绩之后,张昭直接大手一挥,给许氏划分土地千顷,并提拔许褚为骑都尉。

    面对如此馅饼。

    许氏表示根本无法拒绝,一面嗷嗷叫着张都督有识人之明,一面遣出族人来兖州发展,一面让许褚带着三千青壮走马上任。

    张昭的一波操作。

    直接让得那些正在观望的大族惊呆。

    挥手之间便是千顷,那可是整整十万亩土地,而位置还是在中原,许褚亦由一介白身的宗帅,擢升为大仲府骑都尉,实打实的两千石高官。

    如此举动。

    让得众多世家豪族心潮澎湃,纷纷遣人携族中半数佃户,有的更是头脑一热,举族迁往兖州发展。

    前后不过五月光景。

    原本民生凋敝,百里不见人烟,只余十万百姓的兖州四郡,如今各郡生机勃勃,口人更是接近百万。

    境内的世家豪族,各自卖力的发展,只为得到更多的土地。

    一时之间。

    四郡宛如大族之乐土。

    让诸多没参与瓜分四郡的大族,在暗地里拍断了大腿,更有不少大族正与此际跑步进场。

    在这样的情绪下。

    这些大族对邻居是太平府一事,选择了选择性无视。

    而许褚,也成了张昭的亲信。

    “末将多谢都督!”

    许褚闻言目光一亮,赶忙朝张昭抱拳言谢,他对后者的话深信不疑,因为他对后者的能耐极为信服。

    “去吧!”

    张昭笑着摆了摆手。

    “诺!”

    许褚重重点头,恭敬抱拳应是。

    待许褚离去,张昭拿起另一册农书,仔细研读了起来。

    一个时辰之后。

    张昭暗自思忖道:“太平农书倒是极为不错,对治下的大族,亦不能厚此薄彼,只不过此书以白话行文,想要抄录却是极为不易,得着人询问一下太平商会才是!”

    看完农书的张昭表示。

    百册太平农书根本不够用,此物对于不识字的寻常百姓,或难有大用,但落在大族手里,那绝对是发展农耕与家族的利器。

    他从不怀疑大族的执行力。

    而杨弘说主公交代要善用此书。

    张昭觉得,让四郡的大族都用上太平农书,那绝对算是善用了。

    至于书籍的后遗症?

    那不是他操心的问题,他也不会花什么心思,来操心这种问题。

    反正四郡世家得利,他张昭得名,同时还完成了主公给杨弘的交代,各自皆大欢喜就成。

    同张昭一般选择的。

    自然少不了董昭。

    如今的董昭,掌河内军政,那自然就得把河内郡,尽力改变成太平府喜欢的形状。

    其有兵权在手,且有执法者相助,根本就听不到反对的声音,因为反对的人,都被董昭送去见了张杨。

    冀州,魏郡。

    邺城,太平府大堂。

    “主公!”

    荀攸朝张靖恭敬作揖道:“文和先生与志才于日前送回公文,据属下统计,今太平府可战之兵,合计三十二万九千五百二十七!”

    “为何比预计少了两万余?”

    张靖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因为据他原本的预估,太平府的兵力,应该在三十四万左右才对。

    “回主公!”

    荀攸恭敬道:“此两万余将士,在此前数月之间,已陆续下放至各个亭里,任地方官吏!”

    “原来如此,继续!”

    张靖眼中满是一丝恍然,缓缓点头,老兵下放地方任职,本就是太平府的传统。

    也就是说。

    太平府每拿下一个郡县,纳多少万百姓,荀攸的兵部和程昱两人,都会根据情况,让军中老卒下去当地方官。

    今年太平府纳了黑山军民。

    加上青、徐两州的百姓,以及大蝗之下收纳的流民,人口增长逾六百万。

    军中有两万余将士去到地方。

    为太平府稳固基本盘,也在情理之中。

    “其中各个军府!”

    荀攸继续道:“徐、青、兖三州,甘陵、邯郸二城,各有三万兵力坐镇,共计十五万大军!”

    “司隶右扶风两万!”

    “并州军府合西凉军众,合计九万两千余,中枢府大营兵马六万六千余!”

    “此外!”

    说到此处,荀攸面上浮现一抹笑意,再度道:“原西凉军战马万七千余,如今太平府战马,合计四万八千三百余!”

    “主公!”

    不待张靖开口,程昱步入大堂,神色沉凝作揖道:“徐州主官郗虑传回公文,提议吾府当放开渔政,以惠及治下百姓,属下以为此议可行,还请主公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