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皇宫全是大女主 第16章 蒸馏水和碳过滤
热门推荐:
我养出来的影帝向我表白怎么了?
快穿冤大头的逆袭
末日:丧尸国王
修路修出个证道长生
主播她今天直播了吗
让你写故事,你把刀子塞读者嘴里
勾错魂后玄妃吊打崔判官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魔兽世界原力之卡大头的求生之路
高丞相闻言,目光中闪过一丝好奇,他缓缓步入浴房,仔细打量着眼前的蒸馏装置。只见铁锅下炉火正旺,铁锅中水波荡漾,上方支起的陶碗静静地等待着水蒸气的到来。整个装置虽然简陋,却透露出一种质朴而巧妙的美。
“陛下,此为何物?竟有如此妙用?”高丞相不禁问道。
赵成宇微微一笑,解释道:“这便是朕亲手设计的蒸馏水制作装置。你看,下方的铁锅负责加热水源,产生水蒸气;上方的陶碗则负责收集这些纯净的水蒸气,待其遇冷凝结成水后,便可通过碗沿的出水口流入周围的瓦罐中。如此一来,我们便能得到清澈无味的蒸馏水了。”
说着,赵成宇还亲自演示了一遍蒸馏过程,只见随着火势的逐渐加大,铁锅中的水开始沸腾,水蒸气缓缓上升,最终在陶碗底部凝结成细小的水珠,沿着碗壁滑落入瓦罐。高丞相在一旁看得目不转睛,心中对赵成宇的才智与创造力充满了敬佩。
“陛下真乃天纵奇才!如此简易的装置竟能解决如此重大的问题,实在令人钦佩!”高丞相由衷地赞叹道。
赵成宇听后哈哈大笑,拍了拍高丞相的肩膀说:“哪里哪里,朕这也是被逼无奈才想出来的办法。不过话说回来,这蒸馏水的确是个好东西,以后我们宫廷中的饮食用水都可以用它来替代了。”
高丞相拍手说:“陛下此举,实乃利国利民之大事。不仅提升了宫廷的生活质量,更为百姓树立了榜样。若是这水卖出去,也是一向值钱的进项呀!”
赵成宇轻轻叹了口气,对身旁的高丞相说道:“高丞相,你提到的将这蒸馏水作为商品出售,确实是一个能带来可观收益的想法。但我思衷再三,觉得这样做并不符合我的初衷。”
高渊闻言,眉宇间不禁浮现出一丝疑惑,他深知皇上的每一次决策都深思熟虑,但此次的决定却出乎他的意料。他恭敬地问道:“陛下,这蒸馏水清澈如初雪,珍贵异常,这样看来可是可以成为比盐、糖更可观的税收,定能为国库增添不少银两,何以陛下要放弃这份利益呢?”
赵成宇缓缓摇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高丞相,我认为啊!我国国土还算辽阔,但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有些地方干旱连年,滴水如金,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长途跋涉寻找水源;而有些地方则内涝成灾,水质污染严重,百姓即便有水可饮,也常因水源不洁而染上疾病。在这样的背景下,将蒸馏水作为奢侈品出售,岂不是让本就贫苦的百姓雪上加霜?”
说到这里,赵成宇的语调变得更加沉重:“我以为,作为一国之君,首要之务便是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蒸馏水技术若能得以推广,首先应当惠及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从而改善全国的饮水条件。”
高渊听后,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他深知皇上的这一决定意味着什么。他再次躬身行礼,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陛下仁慈,微臣佩服。只是,这蒸馏水技术虽好,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可能难以找到足够的燃料来维持蒸馏过程。陛下可有良策?”
赵成宇微微一笑,似乎早已胸有成竹:“丞相所虑极是。因此,我还打算推广一种更为节能环保的碳过滤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利用自然界的可再生资源,还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让水质更加纯净。”
说到兴奋处,赵成宇都站了起来,皇后还特意递茶过来,让他喝一口,他又说:“但其实你说的我也想到了。总有富贵之人想要购买做好的蒸馏水,所以我还打算开设‘水局’,以国家独项经营,统一价钱的的形式贩卖。设立国法,私人可以用蒸馏法和碳过滤法,但是不许贩卖加工后的蒸馏水,但可以用蒸馏水加东西后再贩卖,比如茶水、盐水、糖水。‘水局’只能由当地官员经营,包括员外郎,但比如按照统一定价,不可诱导购买、不可捆绑贩卖,违背任意一条,视为偷税,杀三族。”
高渊深受感动,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再次跪拜在地,声音坚定而有力:“微臣遵旨!定当不负陛下厚望,全力以赴推广水质改善技术,让我中原子民共享清水之福!”
皇后坐在御书房的案几旁,目光柔和而专注,过滤水的事前几日已经被皇上震撼过了,这也是皇后这几日在御书房忙的原因。她这几日一直陪伴在赵成宇身边,见证了他对过滤水、青菜驱虫、鸡肉和猪肉改善等问题的深入研究。虽然赵成宇每日的抱怨不绝于耳,但皇后深知,这些都是他对国家、对百姓深切关怀的体现。按他的说法就是“这里怎么没有一样可以吃的东西”。
当高丞相踏入御书房,带着一脸疑惑询问起文殊院之事时,皇后已经能够预料到他的不解。于是,她微笑着提醒道:“丞相今日前来,莫非是为了那文殊院的事?皇上这几日正忙着为新进的官员安排就任工作呢。”
高丞相一听,顿时恍然大悟,一拍大腿站了起来:“哦!对对对,我是因为这个来的!皇上,微臣一直不明白,为何您要特别设立文殊院这样一个机构来安排官员的就任工作。这岂不是让原本就繁琐的政务更加复杂了吗?”
赵成宇放下手中的笔,抬头看向高丞相,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思考。他缓缓解释道:“丞相,若是不建立新的机构,你觉得那些老官员招收的新官员会是什么样的人?会有多少庶民?多少奴隶?”
“具体而言,文殊院将负责对新进官员进行全面评估,了解他们的专长、经验及性格特点,还有户籍情况,若是奴隶由皇宫买断他们的籍契,给他们一定的自由,安排固定的住所。然后根据国家的实际需求和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最适合的就任岗位。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每位官员的潜力,还能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高效运作。”赵成宇继续说道。
皇后在一旁点头附和,她深知赵成宇的每一个决定都经过深思熟虑,而这个文殊院的设立,无疑是他对官员任用制度的一次重要革新。
高丞相听后,脸上的疑惑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赵成宇决策的敬佩与理解。他再次躬身行礼道:“陛下英明,微臣愚钝,未能及时领会陛下深意。既然文殊院之设乃是为了优化官员任用,微臣定当全力支持,并期待这一举措能够为国家带来更加繁荣的未来。”
赵成宇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深邃,望向下方跪拜的高丞相,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高爱卿,你素以智谋见长,对于国家大事,历来都有独到见解。文殊院的建立,旨在弘扬佛法,安抚民心,而扩招皇宫文官,则是为了加强朝廷的治理力量,这两项决策,实则是朕与皇后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朕深知,改革之路从无坦途,必然伴随着风险与挑战,尤其在当前朝局之下,任何细微的变动都可能引发波澜。”
他微微一顿,目光中闪过一丝坚定:“选择让冷家先行一步,并非是对高家能力的质疑,相反,朕深知高家世代忠良,是我的肱骨之臣。但此事敏感,且涉及诸多利益纠葛,若由高家直接主导,恐会引来不必要的猜忌与纷争。冷家作为朝中另一股重要力量,其家族声望与实力足以应对初期的风浪,为后续的全面推广铺平道路。”
皇后在一旁温婉地接口,她的声音柔和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力量:“高丞相,我们高家是受到皇上重用的,自然不能在这种没好处的小事上参与太多,皇上此举,实则是希望两家能携手共进,共同为社稷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臣妾虽为一介女流,却也深知国事为重,个人荣辱须置于国家利益之后。皇上心中,始终装着天下苍生,希望高丞相能体察圣意,共襄盛举。”言罢,皇后轻移莲步,向高丞相微微欠身,以示尊重与期许。
高丞相闻言,心中虽有不甘与不解,但更多的是对皇恩浩荡的感激与忠诚。他缓缓起身,重新整理衣襟,郑重其事地行了一个跪拜大礼,声音沉稳而坚定:“微臣领命!皇上与皇后娘娘高瞻远瞩,微臣虽愚钝,但亦愿效犬马之劳,全力支持朝廷决策。冷家既已领命在前,高家自当紧随其后,不遗余力,共谋国是,确保改革顺利进行,不负皇上与皇后娘娘的厚望。”
高丞相的身影随着宫门缓缓合上而消失于视线之中,赵成宇轻轻叹了口气,转身望向皇后,眼中闪过一抹难以言喻的情绪。他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与深思:“高大人离去之时,那份恭敬之下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心思?皇后,你觉得他会否内外不一,阳奉阴违?”
皇后闻言,轻轻行了一礼,她的姿态优雅而从容,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陛下放心,臣妾所说之话,高家上下自当奉为圭臬。高丞相乃家族之长,深谙家族荣辱与国运紧密相连之理。即便他个人心中偶有微词,也断不会让家族行差踏错,更不会违背陛下的意愿行事。臣妾自会暗中留意,确保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赵成宇轻轻点头,似乎对皇后的回答颇为满意,他缓缓坐下,目光深邃地注视着前方,似是在思考着什么。片刻后,他再次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决:“既然如此,为表朕对高家的信任与厚爱,皇后你便找个合适的理由,往高家送些赏赐吧。这既是恩典,也是提醒。若此事高家未能妥善处理,或有所懈怠,朕也不得不考虑,是否该是时候让朝中的风气为之一变,撤去高丞相之职,让高家重新选一位能够更好辅佐朕的族长出来。”
皇后闻言,微微一愣,随即展颜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对赵成宇决断的认同,也透露出她作为皇后应有的温婉与智慧:“陛下所言极是,臣妾这就去安排。不如就让小框子领着宫人,抬着赏赐前往高家,小框子机敏过人,传话之时自能巧妙传达陛下的意思,让高家明白皇恩浩荡的同时,也感受到陛下的威严与期待。”
赵成宇闻言,嘴角不禁勾起一抹淡笑,心中暗自感慨:这宫墙之内,果然处处皆是心机与算计,没想到自己也有亲自布局“宫斗”的时候。但转念一想,这何尝不是身为帝王,为了国家社稷所必须承担的责任与智慧?于是,他轻轻拍了拍皇后的手,以示嘉许,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在这一刻,所有的猜忌与防备都烟消云散,只剩下并肩作战的默契与信任。
赵成宇心中盘算着平衡朝野势力的微妙策略,深知“打一棍给一颗甜枣”的道理,于是轻轻迈步,再次走到皇后身边,语气中带着几分柔和与安抚:“皇后,你我都清楚,这文殊院重建与文官扩招之事,其背后的复杂与艰难远非表面所见。若此事真能顺利推进,冷家虽有出力,但论及全局的运筹帷幄,他们实难独揽功劳。到时,我自会安排一场隆重的祭祀活动,借以封赏高家,让世人皆知,这份功绩当归于高丞相之智勇双全。至于冷家,适当给予些银钱奖赏,以示朝廷不薄功臣之心即可。”
说到这里,赵成宇的眼神中闪过一抹温情,望向皇后,继续说道:“当初太子之位岌岌可危,是高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这份恩情,我赵成宇岂能忘怀?高丞相或许在某些事情上与我见解相左,但他对朝廷的忠诚与贡献,我是看在眼里的。你身为皇后,智慧过人,自然能领会我的深意。”
“陛下,此为何物?竟有如此妙用?”高丞相不禁问道。
赵成宇微微一笑,解释道:“这便是朕亲手设计的蒸馏水制作装置。你看,下方的铁锅负责加热水源,产生水蒸气;上方的陶碗则负责收集这些纯净的水蒸气,待其遇冷凝结成水后,便可通过碗沿的出水口流入周围的瓦罐中。如此一来,我们便能得到清澈无味的蒸馏水了。”
说着,赵成宇还亲自演示了一遍蒸馏过程,只见随着火势的逐渐加大,铁锅中的水开始沸腾,水蒸气缓缓上升,最终在陶碗底部凝结成细小的水珠,沿着碗壁滑落入瓦罐。高丞相在一旁看得目不转睛,心中对赵成宇的才智与创造力充满了敬佩。
“陛下真乃天纵奇才!如此简易的装置竟能解决如此重大的问题,实在令人钦佩!”高丞相由衷地赞叹道。
赵成宇听后哈哈大笑,拍了拍高丞相的肩膀说:“哪里哪里,朕这也是被逼无奈才想出来的办法。不过话说回来,这蒸馏水的确是个好东西,以后我们宫廷中的饮食用水都可以用它来替代了。”
高丞相拍手说:“陛下此举,实乃利国利民之大事。不仅提升了宫廷的生活质量,更为百姓树立了榜样。若是这水卖出去,也是一向值钱的进项呀!”
赵成宇轻轻叹了口气,对身旁的高丞相说道:“高丞相,你提到的将这蒸馏水作为商品出售,确实是一个能带来可观收益的想法。但我思衷再三,觉得这样做并不符合我的初衷。”
高渊闻言,眉宇间不禁浮现出一丝疑惑,他深知皇上的每一次决策都深思熟虑,但此次的决定却出乎他的意料。他恭敬地问道:“陛下,这蒸馏水清澈如初雪,珍贵异常,这样看来可是可以成为比盐、糖更可观的税收,定能为国库增添不少银两,何以陛下要放弃这份利益呢?”
赵成宇缓缓摇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高丞相,我认为啊!我国国土还算辽阔,但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有些地方干旱连年,滴水如金,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长途跋涉寻找水源;而有些地方则内涝成灾,水质污染严重,百姓即便有水可饮,也常因水源不洁而染上疾病。在这样的背景下,将蒸馏水作为奢侈品出售,岂不是让本就贫苦的百姓雪上加霜?”
说到这里,赵成宇的语调变得更加沉重:“我以为,作为一国之君,首要之务便是解决百姓的生计问题。蒸馏水技术若能得以推广,首先应当惠及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从而改善全国的饮水条件。”
高渊听后,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他深知皇上的这一决定意味着什么。他再次躬身行礼,声音中带着几分激动:“陛下仁慈,微臣佩服。只是,这蒸馏水技术虽好,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可能难以找到足够的燃料来维持蒸馏过程。陛下可有良策?”
赵成宇微微一笑,似乎早已胸有成竹:“丞相所虑极是。因此,我还打算推广一种更为节能环保的碳过滤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利用自然界的可再生资源,还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让水质更加纯净。”
说到兴奋处,赵成宇都站了起来,皇后还特意递茶过来,让他喝一口,他又说:“但其实你说的我也想到了。总有富贵之人想要购买做好的蒸馏水,所以我还打算开设‘水局’,以国家独项经营,统一价钱的的形式贩卖。设立国法,私人可以用蒸馏法和碳过滤法,但是不许贩卖加工后的蒸馏水,但可以用蒸馏水加东西后再贩卖,比如茶水、盐水、糖水。‘水局’只能由当地官员经营,包括员外郎,但比如按照统一定价,不可诱导购买、不可捆绑贩卖,违背任意一条,视为偷税,杀三族。”
高渊深受感动,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再次跪拜在地,声音坚定而有力:“微臣遵旨!定当不负陛下厚望,全力以赴推广水质改善技术,让我中原子民共享清水之福!”
皇后坐在御书房的案几旁,目光柔和而专注,过滤水的事前几日已经被皇上震撼过了,这也是皇后这几日在御书房忙的原因。她这几日一直陪伴在赵成宇身边,见证了他对过滤水、青菜驱虫、鸡肉和猪肉改善等问题的深入研究。虽然赵成宇每日的抱怨不绝于耳,但皇后深知,这些都是他对国家、对百姓深切关怀的体现。按他的说法就是“这里怎么没有一样可以吃的东西”。
当高丞相踏入御书房,带着一脸疑惑询问起文殊院之事时,皇后已经能够预料到他的不解。于是,她微笑着提醒道:“丞相今日前来,莫非是为了那文殊院的事?皇上这几日正忙着为新进的官员安排就任工作呢。”
高丞相一听,顿时恍然大悟,一拍大腿站了起来:“哦!对对对,我是因为这个来的!皇上,微臣一直不明白,为何您要特别设立文殊院这样一个机构来安排官员的就任工作。这岂不是让原本就繁琐的政务更加复杂了吗?”
赵成宇放下手中的笔,抬头看向高丞相,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思考。他缓缓解释道:“丞相,若是不建立新的机构,你觉得那些老官员招收的新官员会是什么样的人?会有多少庶民?多少奴隶?”
“具体而言,文殊院将负责对新进官员进行全面评估,了解他们的专长、经验及性格特点,还有户籍情况,若是奴隶由皇宫买断他们的籍契,给他们一定的自由,安排固定的住所。然后根据国家的实际需求和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制最适合的就任岗位。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每位官员的潜力,还能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高效运作。”赵成宇继续说道。
皇后在一旁点头附和,她深知赵成宇的每一个决定都经过深思熟虑,而这个文殊院的设立,无疑是他对官员任用制度的一次重要革新。
高丞相听后,脸上的疑惑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赵成宇决策的敬佩与理解。他再次躬身行礼道:“陛下英明,微臣愚钝,未能及时领会陛下深意。既然文殊院之设乃是为了优化官员任用,微臣定当全力支持,并期待这一举措能够为国家带来更加繁荣的未来。”
赵成宇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深邃,望向下方跪拜的高丞相,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高爱卿,你素以智谋见长,对于国家大事,历来都有独到见解。文殊院的建立,旨在弘扬佛法,安抚民心,而扩招皇宫文官,则是为了加强朝廷的治理力量,这两项决策,实则是朕与皇后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朕深知,改革之路从无坦途,必然伴随着风险与挑战,尤其在当前朝局之下,任何细微的变动都可能引发波澜。”
他微微一顿,目光中闪过一丝坚定:“选择让冷家先行一步,并非是对高家能力的质疑,相反,朕深知高家世代忠良,是我的肱骨之臣。但此事敏感,且涉及诸多利益纠葛,若由高家直接主导,恐会引来不必要的猜忌与纷争。冷家作为朝中另一股重要力量,其家族声望与实力足以应对初期的风浪,为后续的全面推广铺平道路。”
皇后在一旁温婉地接口,她的声音柔和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力量:“高丞相,我们高家是受到皇上重用的,自然不能在这种没好处的小事上参与太多,皇上此举,实则是希望两家能携手共进,共同为社稷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臣妾虽为一介女流,却也深知国事为重,个人荣辱须置于国家利益之后。皇上心中,始终装着天下苍生,希望高丞相能体察圣意,共襄盛举。”言罢,皇后轻移莲步,向高丞相微微欠身,以示尊重与期许。
高丞相闻言,心中虽有不甘与不解,但更多的是对皇恩浩荡的感激与忠诚。他缓缓起身,重新整理衣襟,郑重其事地行了一个跪拜大礼,声音沉稳而坚定:“微臣领命!皇上与皇后娘娘高瞻远瞩,微臣虽愚钝,但亦愿效犬马之劳,全力支持朝廷决策。冷家既已领命在前,高家自当紧随其后,不遗余力,共谋国是,确保改革顺利进行,不负皇上与皇后娘娘的厚望。”
高丞相的身影随着宫门缓缓合上而消失于视线之中,赵成宇轻轻叹了口气,转身望向皇后,眼中闪过一抹难以言喻的情绪。他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与深思:“高大人离去之时,那份恭敬之下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心思?皇后,你觉得他会否内外不一,阳奉阴违?”
皇后闻言,轻轻行了一礼,她的姿态优雅而从容,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陛下放心,臣妾所说之话,高家上下自当奉为圭臬。高丞相乃家族之长,深谙家族荣辱与国运紧密相连之理。即便他个人心中偶有微词,也断不会让家族行差踏错,更不会违背陛下的意愿行事。臣妾自会暗中留意,确保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赵成宇轻轻点头,似乎对皇后的回答颇为满意,他缓缓坐下,目光深邃地注视着前方,似是在思考着什么。片刻后,他再次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决:“既然如此,为表朕对高家的信任与厚爱,皇后你便找个合适的理由,往高家送些赏赐吧。这既是恩典,也是提醒。若此事高家未能妥善处理,或有所懈怠,朕也不得不考虑,是否该是时候让朝中的风气为之一变,撤去高丞相之职,让高家重新选一位能够更好辅佐朕的族长出来。”
皇后闻言,微微一愣,随即展颜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对赵成宇决断的认同,也透露出她作为皇后应有的温婉与智慧:“陛下所言极是,臣妾这就去安排。不如就让小框子领着宫人,抬着赏赐前往高家,小框子机敏过人,传话之时自能巧妙传达陛下的意思,让高家明白皇恩浩荡的同时,也感受到陛下的威严与期待。”
赵成宇闻言,嘴角不禁勾起一抹淡笑,心中暗自感慨:这宫墙之内,果然处处皆是心机与算计,没想到自己也有亲自布局“宫斗”的时候。但转念一想,这何尝不是身为帝王,为了国家社稷所必须承担的责任与智慧?于是,他轻轻拍了拍皇后的手,以示嘉许,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在这一刻,所有的猜忌与防备都烟消云散,只剩下并肩作战的默契与信任。
赵成宇心中盘算着平衡朝野势力的微妙策略,深知“打一棍给一颗甜枣”的道理,于是轻轻迈步,再次走到皇后身边,语气中带着几分柔和与安抚:“皇后,你我都清楚,这文殊院重建与文官扩招之事,其背后的复杂与艰难远非表面所见。若此事真能顺利推进,冷家虽有出力,但论及全局的运筹帷幄,他们实难独揽功劳。到时,我自会安排一场隆重的祭祀活动,借以封赏高家,让世人皆知,这份功绩当归于高丞相之智勇双全。至于冷家,适当给予些银钱奖赏,以示朝廷不薄功臣之心即可。”
说到这里,赵成宇的眼神中闪过一抹温情,望向皇后,继续说道:“当初太子之位岌岌可危,是高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这份恩情,我赵成宇岂能忘怀?高丞相或许在某些事情上与我见解相左,但他对朝廷的忠诚与贡献,我是看在眼里的。你身为皇后,智慧过人,自然能领会我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