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23章 考古悲剧(终)

刷视频:震惊古人 第23章 考古悲剧(终)

    【鬼吹灯中的精绝古城是真实存在的,就是现在的位于新疆和田民丰县的尼雅遗址。

    《汉书.西域传》记载:“精绝国,王制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四百八十户,人口三千三百六十人,胜兵500人。可以看出精绝国是一个人口相对较小的西域小国,属于汉代西域36国之一。】

    【后来随着楼兰的壮大,楼兰更名为鄯善国,最终精绝国被吞,并成为鄯善国的一个州,再后来鄯善国被北魏所灭,精绝城逐渐荒废,直到唐朝时玄奘来到此地,已经是黄沙遍布、不辨路径。】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秦朝。

    “如此小国也能被后辈记住?”始皇想不通,灭楼兰易如反掌,按照史官的德行,除非楼兰杀了华夏使者亦或者挡住了大军攻击,否则最多用七个字记述:“某年某月,灭楼兰。”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称此地为尼壤,因为遗址井然有序,房间内整理好的公文、经卷、成堆储蓄的大量粮食、错落有致的屋舍、果园以及并没有发现战火的痕迹,所以在国际上它还有另一个名字东方庞贝尼。

    尼雅遗址只是谁命名的,又为何与精绝国产生联系?

    还要从我们已经熟悉的那个人说起,还是他——斯坦因。

    斯坦因通过一块石板上书写的已经消失的古文字佉卢文,判断出此地必有宝藏,最终找到了这座千年以来不为人所知的古城。

    刚发现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我们看看斯坦因在《斯坦因西域考古记》中的记载:“书讯、账簿、草稿、杂记一类的佉卢文木牍差不多在每一件屋中都有发现,在这小庞贝古城中,许多单室中都备有火炉、舒服的炕、木碗柜等物。”

    斯坦因一生都惦念着尼雅遗址,先后四次挖掘获取海量文物带回英国,在斯坦因最后一次挖掘出土的竹简中出现了“汉精绝王”字样,才将尼雅遗址与精绝古国印证在一起。

    根据出土文物的文字,可以看出精绝国人普遍使用佉卢文和汉字,也印证了丝绸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之密切。

    新中国成立后,中日联合考古队进入尼雅遗址考察,发现了一件震惊世界的文物,是一件织锦。】

    ……

    “后人不是很仇恨倭国?”

    “怎么能与虎谋皮?”

    “联合外寇一起盗掘古墓!!!”

    “后人不孝!”

    【在发现的一刻,考古学家就辨认出织锦上的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其文物价值和象征意义不言而喻,随即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

    五星出东方:指五颗行星在同一时期内同时出现在东方天空,也就是五星连珠或五星聚会现象。

    利中国:指中国有利。

    随即发现的另一块裤形织锦上面绣有“讨南羌”三个字,连起来则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

    可以看出隐含着从星象上对军国大事的关切,这也是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时至今日,关于精绝古城尚有很多迷雾,留待解答。

    不论是敦煌金村还是黑水城、精绝城被惨遭盗掘和文物流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时局动乱和西方探险家的野心觊觎。

    但难以想象的是,在建国后的上世纪90年代,竟然还有光天化日大规模聚众盗墓的事件发生。

    几千人参与,挖掘现场如集市一般有卖水,卖饭的,有卖工具的,还有直接交易的文物贩子。

    挖掘地点是甘肃礼县大堡子山,而这座墓葬埋着谁呢?

    答:秦始皇的祖宗们。】

    嬴政:虽然很不礼貌,但挖了朕祖宗,能不能不要挖朕?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对秦国的发源与秦人具体来源的研究一直扑朔迷离。

    而大堡子山秦公大墓原本有望为这些谜团带来答案,但如今我们只能看着被盗掘殆尽的山包、黄土沉默无言。

    兰州城市学院教授赵小军曾在采访中回忆:“当时的盗墓现场人山人海,地面向大片平躺着的楼房,盗墓坑横七竖八,走路的人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坑里。当地人在墓地上打起了帐篷,不分白天黑夜的盗墓,吃住赌博都在墓地上,现场有卖凉皮的、卖凉面的、卖扯面的、卖什么的都有。

    挖墓的人可以不下山吃住都在山上,不光吃喝玩乐,山上还有卖考古三大专业期刊的,盗墓的可以一边学一边挖。”

    当时礼县流行的口号是要想富,挖古墓,一夜变成万元户。

    而被盗掘的文物大部分都流失到了海外。

    《史记》记载:秦国最初的发祥地是西犬丘,因秦国祖先木马有功,得以封国。

    1919年,在礼县出土过一件秦公簋,王国维、郭沫若等学者曾据此推断,这可能是秦国的肇始之地。

    两位大师猜测的没错,大堡子山的发现证实了他们的推断,其中出土的青铜鼎上都有“秦宫作铸用鼎、秦公作宝用鼎”等字样。

    时间不能倒流,毁坏不可挽回,考古是经不起失误的,如今的工作人员也只能在这样的基础上去继续研究。】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考古都是抢救性发掘?】

    ……

    “抢救性发掘是什么意思?”

    “难道不是和盗墓一样,找到了就直接挖吗?”

    【建国以来,考古史上最惨痛的教训是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定陵。

    定陵是明十三陵中万历皇帝的陵墓,是目前唯一被挖掘的明皇帝陵。】

    永乐年间。

    朱棣手指天幕说道:“这……”

    “他……”

    “唉……”

    一时无言,也不知是朕的第几代儿孙遭了罪。

    “十三陵?”

    “意思大明只传了十三代?”

    崇祯年间,崇祯皇帝也想到了。

    “所以,朕是大明的亡国之君?”

    “怎会如此?”

    “朕灭阉党、勤俭节约、重用文人,怎会忘在朕手里?”

    【1956年,郭沫若和吴晗等人上书,请求挖掘明成祖朱棣的长陵。

    但遭到各界强烈反对,但最终还是力排众议,决定挖掘万历皇帝的定陵。】

    ……

    “成祖!!!”

    永乐年间,朱棣沉浸在明亡之中,被一眼惊醒。

    “太子!”

    “太孙!”

    “咱不应该是太宗吗?”

    “是你们还是你们的不孝子孙改的?”

    “你们想干啥?”

    大胖抖动着身躯战战兢兢:“爹,你是了解我和瞻基的,我们父子二人没有傻到承认咱家是造反起家的。”

    大胖想不通,总不能以后皇位不在我这一脉了吧?是世系转移了还是出了司马衷一般痴傻的皇帝?

    “成祖,祖有功而宗有德。”这不摆明说我们一家造反的嘛,那个不孝子孙干的?

    ……

    嘉靖:祖宗不用谢我。

    【彼时中国考古尚处于起步阶段,科技层面和技术经验的缺乏导致了整个挖掘工作的一系列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当墓门打开之后,墓室内的古籍、丝织品、衣服的短时间内氧化、腐烂、变黑,很多织锦又因为无知错误的保存方式造成永久损坏。

    出土3000余件文物,最终损毁了近2000件,主要为丝锦织品,其中就包括万历皇帝的龙袍。

    万历皇帝以及两位皇后的遗骨原本保存完好,但未等到科技进步能够鉴定的那一天,在特殊十年被挫骨扬灰。】

    ……

    [这点我站他们,万历完全是报应。]

    [确实,张居正为大明续命七十年,结果死后全家被斩,坟都让万历刨了。]

    [总结:万历活该,苍天饶过谁!]

    ……

    万历年间。

    “噗呲。”一口鲜血从万历喉咙喷涌而出。

    “朕没错!”

    “张居正难道不该死吗?”

    “朕是皇帝,可他怎么对朕的?”

    “欺辱、打骂!”

    “朕是天子,天的儿子,不是他的儿子!!”

    ……

    [于谦之死、张居正之死、戚家军被骗杀,导致谁也不敢帮老朱家卖命了。]

    [是啊,辛辛苦苦为国续命,不是被冤杀就是被灭族,谁还为老朱家卖命。]

    ……

    【定陵的发掘是一场灾难,但也让我们得以窥见明代工艺的巧夺天工。

    经过这一惨痛教训,郑振铎、夏奈立即上书上级,请求制止这种非正常的考古发掘。

    1959年10月,上级同意了他们的意见,并指示100年内不许主动发掘任何帝王陵墓,这一指示也成为了考古界的定规。

    并法律规定考古只能进行抢救性保护性发掘:即被盗之墓或因地质灾害、施工发现之墓之外不再主动发掘任何古墓。

    可以说万历不仅仅用自己的尸骨保护了明朝其他皇帝,还保护了所有的古墓。】

    [一百年不主动发掘,你们说我要是活的长一点能不能看到挖秦始皇陵那一天?]

    ……

    穿着黑色玄服的始皇,脸的脸色越发接近衣服颜色。

    “你们太过分了!!!”

    [我主要想看看始皇佩剑,看一下是不是比曹操还高。]

    “砰!”的一声,曹操桌案上一堆倒椭圆形的米饭!

    [是一百年内不主动发掘,没说到了一百年就可以发掘,要看科技水平能不能保护好文物。]

    [对啊,万一挖到主室,始皇在里面笑眯眯的问一句:“你们咋才来啊?”,怎么办?]

    [哈哈哈,你要笑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