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43章 明末暴乱的悲剧(1)

刷视频:震惊古人 第43章 明末暴乱的悲剧(1)

    pS:视频评论均取自网络,以后尽量在作者有话说标明出处。

    【翻开明末的历史,到处都是暴虐的折磨和残暴的杀人,官兵杀人、李自成杀人、张献忠杀人、清朝杀人,杀的整个华夏一片猩红,而这一切的源头都只是国家财政的崩溃。】

    ……

    大明建立之初,朱元璋便为朱明天下定下了万事不移的法度,几经修改后成《皇明祖训》。

    在老朱的设想里,匠户的后代永远是工匠、军户的后代永远是军人、商人是最低等的,以免官商勾结霍乱朝政、后宫不得干政、太监不许识字。

    税法更是严格考虑到若是遇到天灾人祸的严苛情况,即便遇上百年不遇之灾祸,大明也能挺的过来,所以对于天幕所说财政崩。

    老朱大吼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自己是绝对不可能错的,那时候谁错了?

    “朱老四,咱入你娘!”

    “你不仅造反,还改了咱的祖训,是不是!!!”

    洪武朱四只觉无妄之灾,我懂什么?我现在只是燕王啊,大哥和大侄儿都活的好好的,关我屁事?

    小朱四屁股一撅,打呗,我皱一下眉头我是猪。

    永乐年间,朱棣猜到了原因,皇权没斗过文官,怕是到了王朝末年财政人事大权通通被文官把持。

    “唉。”忍一时越想越气,打一顿心情愉快。

    还在研究天幕说的养蛐蛐之法的朱瞻基一脚被踹翻在地。

    “不是,爷爷,咋又打我?”

    不问还好,一问朱棣更气,你连为什么被打都不知道?

    “打死你个龟孙。”

    下西洋是好听的说法,难听一点叫做皇家走私,不从其他地方开源,文官每年能把国库的账做的入不敷出,皇帝没钱还能叫皇帝?

    谁有兵谁就掌握权力,而怎么才能有兵!

    当然得有钱才能有兵,没钱吃啥、用啥?

    户部尚书虽然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但心里给明镜一般,什么都知道。

    朱棣知道他知道,他也知道朱棣知道他知道,但知道是一回事,说出来就是另一回事。

    “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不争气。”

    “爷爷打孙子需要理由吗?”

    【大明朝建于1368年,明朝开国第一件大事就是稳定财政巩固财源,开始向全国收税,主要收的是农业税。

    列举一下万历六年的财政数据:

    当年国家财政总收入是2652.7万两,农税占2080.2万两。工商税223.8 万2,杂色收入348.7万2,农税对国家最为重要,占到全国总收入的78.4%。

    现在稍微受过一点教育的人都明白,搞农业日子过得苦巴巴的风险高又不赚钱,要收税就要搞活工商业,找他们收税才是根本。】

    ……

    大明,洪武年间。

    “士农工商,这是传了几千年的道理。”

    “商人见小利而忘大义。”

    “重用商人,国将不国!”

    不怪朱元璋如此急躁,老朱本人对商人没有好感,认为只是一群低买高卖的投机取巧之人。

    更何况前宋的教训就在眼前,蒲寿庚精通阿拉伯语、越南语等多种语言,熟悉南洋各种贸易,因此成为大宋泉州市舶司提举,有了官商合一的身份后,蒲寿庚家族慢慢垄断了福建泉州的香料贸易,长达30年。

    到了南宋末年,南宋忙于和蒙古人激战了40多年,已经无力兼顾海上的安全,乱世多贼寇,海上的海盗也很多。

    南宋朝廷没有精力去剿灭海盗,就委派蒲寿庚等巨商自行负责,任命他为福建安抚使兼沿海都置制使。

    南宋末年,元朝席卷天下,蒲寿庚家族将泉州城内3000多名南宋宗室及家属一并处死,向元廷纳了投名状,并且崖山海战元军所用海船器械多由其家族贡献。

    被宋代优待百年,最终却背叛了宋朝,老朱能对商人有好感才怪。

    老朱登基之后就找蒲寿庚算账,死了也得把尸骨挖出来,当众鞭尸300下。

    就这还不解恨,朱元璋又命人寻找蒲氏的后人算账,蒲寿庚的直系子孙更是被五马分尸,处死后还得把首级挂到城门上示众。

    蒲寿庚的族人也没好到哪里去,朱元璋下旨,蒲氏族人全部纳入了贱籍为奴为娼,永世不得翻身。

    而且商人也称行商,顾名思义商人是需要在天下行走的,老朱连百姓出乡都有严格规定,需要保人需要路引,若是放开商人管制……

    “呵呵,串联、造反!”

    ……

    大秦。

    “国中之毒。”

    始皇不由想起商君之书,商君啊,大秦按照您的规划已经一统天下,可一统天下之后呢?

    “管杀不管埋啊。”

    商鞅表示:我也没算到大秦这么快一统天下啊,我只负责征服,治理你们自己想办法呗。

    “李斯,法家可有修管子之人?”

    李斯很想戴罪立功,虽然还不知道是什么罪,但总要展现出自己不可或缺的一面,否则只有去地下和赵高作伴了。

    “臣……”

    可惜叔孙通没给他机会,痛打落水狗儒家很擅长。

    叔孙通:“陛下,臣略知一二。”

    不待嬴政提问,叔孙通连忙说出自己的总结,誓要狠狠压李斯一头。

    “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无儒不知礼义廉耻。”

    面对嬴政有些疑惑的眼神,叔孙通尴尬一笑。

    “陛下,最后一句是臣自己加的,与管子思想无关。”

    “臣只是觉得法家只能管住人性的最下限,却无法提高上限,若是人人知礼,何须用法?”

    李斯连忙指着叔孙通反驳道:“你们儒家不是讲礼不下庶人吗?”

    “呵,天底下只有一个贵族,那就是伟大的始皇帝陛下。”

    “除了陛下,我们人人都是庶人,若天下人人知礼,以陛下为君父,何来六国作乱?”

    “何来诸侯割据?”

    李斯抖动着双手,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李斯:儒家怎么就出了这么一个阿谀奉承,不讲廉耻的家伙。

    【万历6年工商税只占全国税入的10.7%,崇祯初年农业税比例上涨到81%,工商税还是只占12%,那明朝为什么工商税说的这么低呢?

    问题起源出在朱元璋身上,朱元璋重农抑商,凡离乡农民不务耕种跑去经商,就要当做游手好闲的流民,官府必须把他们抓回来,继续种地,同时还严禁出海贸易,把贸易改成了朝贡制。】

    洪武年间。

    小朱四不知天高地厚的说道:“爹。天幕说你错了。”

    老朱气的大吼:“龟儿子!”

    华夏几千年,父亲是不会犯错的,即便犯错也不能由孩子指出来,因为不孝。

    “打死你,打死你!”

    ……

    【为了抑制更多人经商,朱元璋还规定社会等级序列是“士农工商”。

    商人是正常社会最底层,后代不许参加科举考试,1381年下令农民家庭可以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只能穿绢布,但如果农民家庭有一人经商,则全家不许穿绸纱。

    朱元璋也不是盲目的打压商人,他另外也做了有利商业经营的举措,整体上重农抑商是因为开国战争死人太多,国家太多土地需要开垦,也没精力处理沿海倭乱。

    在当时的情况下恢复生产多于一切,重农抑商没什么问题,部分历史资料说,因为压制商人压制的太厉害,为了给予他们补偿朱元璋就不收商人的税。

    这句话不对,朱元璋是收商税的,但他收得很轻,收得轻也不是为了给商人以补偿,而是怕收税重导致商品价格高,怕增加民间负担。

    1369年时大明就规定了商品交易必须交税,1364年还设宣课司,府州县设通课司专门负责征商税。

    1362年商税为十五税一,两年后,朱元璋认为税太高影响物价民众承受不起,改为三十税一,一些百姓日用商品干脆免税。

    朱元璋的所有举措都符合当时生产力的情况,是为了“做大农民群体,压制商人群体”,避免流动性过强的商人占据社会主导地位。

    朱元璋的政策在当时没有,错就错在当事物发生变化后,大明的后世臣民们依旧遵守祖制,不愿意发生变化。】

    洪武年间。

    老朱边打朱棣边对着朱标教育起来:“看到没有,你当了皇帝,该改就改。”

    小朱四冷不丁说道:“爹,那我改?”

    朱元璋:“好你个不孝子孙,还敢改造的祖训。”

    永乐年间。

    “李尚书……”朱棣欲言又止,户部尚书知道皇帝想说什么,于是说道:“陛下不在乎天下的看法,想改皇明祖训,臣没意见。”

    吃了个软钉子的朱棣有苦难言,自己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又修《奉天靖难记》为的是啥?

    还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是顺位继承,自己若是要脸,那皇明祖训就一个字都不能动。

    “脸面重要还是钱重要?”这是个问题,朱棣眉头紧皱的思索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