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之我说都听着,不许反驳 > 第196章 中国第一糖厂

四合院之我说都听着,不许反驳 第196章 中国第一糖厂

    张一山将剩余的一些土豆粉递给众人。

    大家尝试干吃,还真别说,干吃的味道反而更浓。

    “我怎么觉得这干吃还更好吃呢?”团长挠挠头:“还真奇了怪了。不过你们这些科学家的脑子是怎么长的啊。怎么还能想着把土豆泥晒干,然后加水又能变回土豆泥的模样呢?乖乖,真了不起。”

    张一山和夏雨对视一眼,他们清楚不是他们聪明和厉害。

    而是张天浩给的资料太全了,他们不过是站在后人的肩膀上罢了。

    方便面毕竟是油炸食品,一百克面饼里含油量接近二十克。两百克面饼,那就是四十克的油脂含量。

    这个油脂摄入量已经超过黑龙江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一家三口一天的油脂摄入量了。

    四十克油脂摄入在后世也算是挺多的。

    但在大冬天顶着寒风挖掘坚硬的土地,这是一个非常消耗体力的事情。

    很多战士都满头是汗了。

    张一山和夏雨是很理解战士们工作三个小时就饿了。

    毕竟他们之前还全装行军五公里呢。

    解放战争时期,有的时候给养送不上来,那不就是要挨嘛。有时候饿一天饿两天都经历过。

    剿匪的时候其实后勤好多了,不过有的时候钻老林子剿匪,你也不能指望后勤能把伙食翻山越岭给你送来啊。

    大家也就是带些炒豆子之类的干粮吃。

    也是半饥不饱的状态。

    忍饥挨饿好像已经是解放军的一种传统了。

    几乎所有战士,都没有考虑过,在战场上没能保证他们每天都吃饱饭这件事。

    因为吃不饱是常态,吃饱才是非常态。所以战士被连长骂,认为他给七连丢人了。

    这种朴素的感情让张一山和夏雨两人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因为他们两人都是大学毕业生,家境算是比较好的。虽然说家里都是支持马列党,但他们其实也没受过多少苦。

    也就是抗日战争最激烈的那几年挨过饿,到之后就好了。去了研究所工作后,所里的伙食标准因为农场搞出来的肉食也越来越好了。

    可以说研究所里的饭菜已经属于国家顶级了。

    其中方便粉丝的抗饿程度是最差的。

    因为粉丝不过油炸,本身热量很低。

    又取消了油脂包,造成了整体热量更低了。

    战士们五公里行军(来回十公里)再加上挖掘工事的劳动强度下,每个战士至少需要吃五百克到六百克粉丝(干)才能满足身体需求保证完成任务。

    粉丝的好处就是制作成本低,省掉了油料的成本。毕竟马铃薯是不缺的,西伯利亚有的是。

    一包薯片能换一堆马铃薯。然后就是复水土豆泥,这种食物如果要保证热量的话,那需要的量就更大了。

    按照标准,三种餐标分别的配给重量是:方便面(三百克干面饼)、粉丝(五百五十克)、复水土豆泥四百克(干粉)、压缩饼干(两百克)。

    试验结果是,压缩饼干能让战士支撑的最久。虽然感觉到肚子饿了,但是身体却不太受影响。

    张一山和夏雨知道,这是因为压缩饼干高糖高油,它们被战士吸收后就立刻转化为糖原或者肝糖储存了起来。

    当身体需要营养的时候,肝糖可以立刻顶上,不会让身体快速失温和失去行动能力。

    两人详细的记录这些数据。

    同时也在房间内感叹着。

    “还是糖和油最好。”

    “准确来说是糖最好。方便面也很油,但是效果比不上压缩饼干。关键还是糖,糖能被身体快速吸收和储存,转化比是最高的。”

    “可是去哪里弄那么多糖啊。”张一山靠在椅子上仰天长叹:“我是真的想要让我们的战士都吃饱啊。”

    两人都是研究所派出来统计数据的年轻技术员,他们的保密级别很高出入都有战士跟着。

    而他们的任务就是制造出适合部队野战的军粮。

    虽然现在是60年代,可是部队的战士也不可能完全吃饱饭,部队的食材也是非常的单一。

    “要是有糖就好了。”

    “可惜啊,苏联人自己也缺糖。他们还想从我们这买糖呢。”

    “不光苏联人,其实全世界人都缺糖。啊,除了美国。”夏雨撇撇嘴:“除了美国佬外,全世界都缺糖。糖就是权力啊。”

    “是啊。”张一山感慨道:“纵观人类历史,吃糖就代表着权力。为了糖,美国人推翻了夏威夷王国。”

    “为了糖,英国人在南亚扩张殖民地。”

    “为了糖,法国人在非洲竭泽而渔。”

    “一部糖史便是半部人类史。谁有权利谁能吃糖,谁国家强盛谁才能吃糖啊!我们国家什么时候才能吃糖自由啊!”张一山狠狠的挥手。

    在后世,专家天天说中国人要少吃糖,不健康。

    但是在这个时空60年代,甜这个味道是多少中国人梦寐以求都求而不得的东西啊!

    多少地里刨食的农民,这辈子都没吃过一口糖。

    多少姑娘这辈子唯一吃一口糖就是在自己的婚宴上。

    如张一山所说,吃糖在这个年代代表着一种权力。

    甜,人类永恒的追求。

    就在两人聊天的时候,招待所双人间的房门被敲响。

    “请进。”一名战士走了进来敬了个礼:“张同志,夏同志。轧钢厂电报。”

    战士将电报交给两人后就出去了,两人迫不及待的拆开信封。

    夏雨拿起电报开始读:“张、夏二人,从收到电报即刻起,立刻阻止尔滨第一食品厂的第四、第五膨化食品车间的投产。”

    “将厂房进行封闭式改造,同时为铺设暖气做预先改造。”

    “轧钢厂以研发出一种全新制糖工艺。尔滨第一食品厂对苏联外贸订单压一压,让其他车间增加产量,人歇机器不歇。”

    “食品厂第一要务要投入到制糖车间上来。生产一种全新的淀粉糖浆。其意义即为重要。不日所里将派遣专家前往尔滨,同时所长也将一并同行。”

    “要向尔滨食品厂说明制糖的重要性,争取制糖车间的改在在十天内完成。尽快生产出第一批糖浆。同时着手准备置办更多的制糖车间。”

    “以三年为一期,第一期计划下哈尔滨第一食品厂要在三年后达到淀粉糖浆生产量为……”

    夏雨念到这里突然梗住了,好像喉咙里卡了什么东西一样,他双眼瞪的天安门的狮子一样圆。

    张一山不耐烦道:“你干嘛念了一半不念了?三年后尔滨食品厂生产多少糖浆?”

    夏雨缓缓转头,速度像是一个上了锈的机器人,他用一种不可置信且疯狂的语气缓缓说道:“一百万吨……”

    “多少?!一百万吨?!”张西北跌坐在地上颤颤巍巍不可置信的看着张一山和夏雨。

    要说张西北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主了。

    但是听到这两人说的话,他依旧是震惊的一个踉跄摔倒了。

    他顾不得爬起来,直接问两人真伪。

    孙一山和夏雨连忙拉起这位老厂长,然后夏雨说道:“对,一百万吨糖浆,糖浆不是糖。是糖水饱和溶液。三百公斤糖浆大约含有单晶糖180公斤到二百公斤。”

    “乖乖,一百万吨,那也有六十多万吨糖啊。”张西北从地上爬起来后依旧是不可置信的神色在喃喃自语:“乖乖,不得了啊。”

    “我这里有全国产糖的资料。”作为一名食品厂厂长,张西北对食品类的资料也是收集的很完善的,他说道:

    “1949年我国产糖量为20万吨。在全球国家中,产糖量排在第二十六位。”

    “今年,国家新建了几个制糖厂,还有地方上也有小型的制糖作坊。我们1950年糖产量大约在25万吨到28万吨之间。主要是小作坊的数据不好统计。但是预估就是这么一个数了。”

    “乖乖,年产量一百万吨糖浆,六七十万吨糖啊。我这一个食品厂要生产三倍于全国的白糖?”张西北想想就眼晕。

    按说他也是见过大场面的。

    当年伪满洲国的时候给日本当面粉厂厂长,不过张西北极度厌恶日本人,那时候就和抗联勾勾搭搭算是个地下党了。

    提供了很多情报给抗联,让抗联去截日本人的面粉车。后来解放战争时期,张西北直接入党就和东野掺到一起去了。

    为东野管理生产面粉和粮食的工厂。解放后哈尔滨成立食品厂,就把他给调过来当第一任厂长了。

    五十岁的张西北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啊。

    战争年代和小日本斗智斗勇都过来了,但是他现在却很发憷。“这么多糖浆,厂里的密封罐和仓库都不够用啊。”

    “车间怎么办?”

    “还有地皮。”

    “还有工人。”

    “糖要怎么运啊。”

    “从哪儿扎糖啊?”

    张西北走来走去,嘴巴里念念叨叨的就没停过。

    他的问题很多,但是孙、夏两人却无法回答。因为很显然,基地里弄出来的这种形式制糖的方法是保密的,他们出来的时候还没有,所以他们现在也不知道。

    但是既然能发电报来说,三年后让哈尔滨第一食品厂年产淀粉糖浆一百万吨,那么基地必然是有什么把握的。

    所以孙一山开口道:“张厂长,上面既然有了安排,那我们也不用去顾虑什么。

    上面必然有技术下来支持的,过两天技术专家就到了。我们还是先赶快把第四和第五车间改造的事情搞起来吧。”

    “哦,对对对!”张西北一拍脑门:「先把基础搞起来。剩下的事情就等专家来吧。」时间进入十二月,东北大地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

    嘟——一声汽笛划破了林海雪原的宁静。

    一列漆黑的蒸汽火车冒着炙热的浓烟,如巨兽一般奔驰在苍茫大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