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之我说都听着,不许反驳 > 第211章 轧钢厂在国内的影响5

四合院之我说都听着,不许反驳 第211章 轧钢厂在国内的影响5

    李抗日点点头,让李老四坐下。

    然后又点名道:“李福贵,你站起来说一下,你去年的收成。”

    李福贵看着也没比李老四壮多少,但是整个人精神头却好得多。

    他一脸骄傲的说道:“我家也是三口人,和彭老四一样,算是半水浇地。也种了麦子,每亩地收了二百八十斤麦子!”

    李福贵得意的曝出这个数,村里其他一些种麦子的人眼睛都直了。

    “李福贵,你怎么种到的?”

    “这也行啊?”

    “割麦割麦,不过三百。李福贵,你是顶着天了啊!”众人又是羡慕又是钦佩。

    李抗日笑道:“李福贵我来问你,你是比别人多用化肥了?”

    “没有。我哪有钱多买化肥啊。”

    “那你是偷捡人家的牛粪了?”

    “村支书,你这人就喜欢瞎说。谁偷人家牛粪啊!”李福贵哈哈的笑着。

    “那李福贵你是怎么种的比人家好的?”李贵笑着说道:“我去请教县里的技术员了呗!人家比我们会种地,我按照他教我的法子伺候耕地,就是比从前能多来。他还给了我本小册子呢,我就按照他的小册子种的。”

    李福贵是村里少数愿意识字的成年人,一年下来跟着李抗日这里也学了五百多个常用字。

    这本农业小册子里的字他差不多能认识一多半,少部分不认识的通过上下句也能猜出来。

    猜不出来的就请教李抗日。

    村里其他人听到这话纷纷开始议论。

    “还有这事啊?”

    “这小册子我不识字,也看不懂啊。”

    “每亩地多八十斤小麦啊!九亩地就是多……多……多好多麦子啊!”掰着指头也没能算清其中到底有多少的村民只能这么感慨。

    而这还没完,李抗日又点名另一人:“李梅花,把你养的长毛兔给大伙看看。”

    早就打过招呼的李梅花兴冲冲的把自己家养的六只长毛兔带了过来。

    这兔子一拿出来大家就发现不对。

    “这兔子怎么长得毛比我们家长那么多啊。”

    “是啊,看着也精神。我们那个到了冬天就蔫了吧唧的。”

    “这兔子养得好啊。”

    李抗日对李梅花说道:“你介绍一下你怎么养兔子的吧。”

    李梅花展颜一笑:“好,支书。其实我也是养兔子前去了县里的农技站,问了农技站的工作人员怎么养兔子的。然后我自己也观察,这兔子怎么养才好养。”

    “我按照农技站工作人员给我的养殖手册来养,然后注意通风。适当的给兔子活动的空间,它们就长得又快又好了。”

    李梅花脸上红红的,显得很激动。

    李抗日带头鼓掌:“好!李福贵和李梅花种的粮食,养的兔子好不好?”

    “好!”村民们回应。

    但是又有人说道:“村长,那我现在跟你学识字来得及不?”

    “时间不够吧,要学多久啊。”

    “哎,我真蠢,怎么就没想着去农技站问一问呢?”

    “你哪里敢去,你看人家是管家单位,去的都不敢去吧。”

    “你敢,我怎么没见你去啊!”

    “你是要找打是吧!”村民里有人差点吵起来动手,还好被周围人及时制止了。

    李抗日也对两人进行了批评,然后对村民们说:“各位,各位,想学字什么时候都不晚。”

    “我给李二蛋他们安排互助组的时候就在想,我们为什么不能搞个更大的互助组呢。

    我看人家工厂里都能搞分件生产。

    做车床的做车床,

    做钳工的做钳工。为什么我们不行呢?”

    立刻用从《文件》里看来的故事,和他自己领悟的道理开始了一场粗犷但是在新华夏历史上极具意义的改革。

    他现在完全没有意识到,他所做的事情会对后续的中国产生多大的影响和变化。

    “工人可以分工,为什么农民不可以?”李抗日叉着腰说道:“就比如说种田好了,有人会种,有人不会种。都是一样的田,都是一样的化肥,凭什么有人就多收粮食呢?你们不想多收粮食?”

    “想!”村民们齐齐回答。

    “养兔子也是,人家收购站说了,兔毛越长越多越值钱。你们不想多卖点兔毛给家里人扯两块布,过年做新衣裳穿?”

    “想!”村民们叫的更大声了。

    李抗日叉着腰:“想,那就要做。**说了,我们要共同富裕。城市要富裕,农村也要富裕!我就想着,我们去年没饿死人了。

    但是这不够,这就是个及格线,这不是我李抗日的作风。我在部队里打仗都是冲在第一线的,打最硬的仗的!”

    “我们县是豫省最穷的县,我们村是我们县里最穷的村。除了饿不死人,我们一无是处!我就问你你们,有多少人家的孩子说不上媳妇?听见我们李家村就跑了?”

    村民们低下头,李抗日的话戳到大家的肺管子了。

    “我们为什么穷?我们凭什么穷?我们比其他人是少了个脑子还是多了个瘤子啊?”

    “我们村里是没饿死人,可是我们村连头年猪都没养,为什么?养不起呗!今年过年,富裕的村里杀了年猪,大家有肉吃。我们村里没饿死人,但是肉味是一点都闻不见!”

    “我就问大家伙,想不想吃肉?!”

    “想!”村民们的叫声如山呼海啸。

    “那大家愿不愿意听我出的主意?”李抗日大声的喊道。

    “支书,你是军人,打过鬼子打过伪军。我们村里都是你带着战士来解放的,我们不听你的听谁的?”

    李梅花钦佩的看着李抗日道。

    她的话也引起了其他村民的赞同:“对,我们不听支书的,听谁的?!”

    “好,那要听我的,我这里有个法子。把全村的壮劳力都集中起来,会种田的跟着李福贵学种田。让家家户户都跟着多收麦子。”

    “但是种田不需要那么多人手,看着我们村后山那个水池了吗?我记得那还是前清那会儿修的。

    坏了三十多年了吧。集中人手在去修起来,那样我们村里另外的一半地也能成水浇地。”

    “而且由李福贵带领的农业组种地,修水池的也不用担心家里的地撂荒。

    所有的地在村里统一管理统一分配。

    不会让谁家吃亏,谁家多占。”

    “老娘们和李梅花学着养兔子。把兔子集中起来养,着小册子里写了,集中养殖更容易有规模效应。就是要防病,要用药。我赶明儿就去县里问问兔子要多少钱。”

    “你一家两家养兔子才能赚多少钱啊,集中起来一起养。妇女可以上山去打兔子爱吃的野菜野草来喂。人集中起来一起做,才能养的多!”

    “还有我们村还有很多荒废的地,多年撂荒,完全可以再次开垦起来。开垦出来的是村里的公田,但是田里产出的粮食都归大家所有……”

    李抗日提出了一个非常粗糙但是却有开创建设性的组织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