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搪瓷缸通七零,娇软知青被军少娇养了 > 第179章 生孩子

搪瓷缸通七零,娇软知青被军少娇养了 第179章 生孩子

    四年后,冬夏顺利从华清大学医学系毕业。

    向春霞和她一样,也从政法大学毕业,并取得了律师执照,进入到了法务部工作。

    可惜的是,许大军最终并没有考上大学。

    他努力了四年,最终放弃了。

    向春霞最后跟同大学的一个男同学谈了对象,已经在谈婚论嫁了,两人很幸福。

    冬夏则是在司家的介绍下,进入到了京市解放军医院,成为了一名在编制的中医。

    彼时她的医术已名声大噪。

    大学四年,冬夏一直为许多病人接诊,解决了很多疑难杂症。

    她的名头,至今在华清大学医学系是一个震耳欲聋的传奇。

    1982年盛夏,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大地上,知了在枝头不知疲倦地嘶鸣着,为这燥热的季节更添几分喧闹。

    刚从中医学院毕业的冬夏,脚步轻快地迈进了解放军医院的大门。

    微风轻轻拂过她的发丝,她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的药香气息,仿佛在向她宣告,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即将开启。

    带教她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他对待冬夏很好,不仅手把手教她如何处理各种病症,还耐心细致地教她辨别药材的真伪优劣。

    出乎老中医意料的是,冬夏的基础非常扎实。她甚至还会失传已久的针灸学。

    靠着这一手针灸,冬夏就可以挂上专家号,一辈子享清福。

    “这是你家人教你的吗?”老中医问道。

    在学校里可学不到这些知识。

    冬夏点点头道:“我家里人就是中医,我后来在北大荒当知青的时候又拜了一个师父。”

    这个年代,有名的中医之间,往往都相互认识。老中医没忍住好奇问了一嘴教她的师父是谁。

    冬夏报出了宁老的大名。

    老中医大为惊骇,感慨道:“竟然是他!难怪能教出你这样的徒弟。”

    显然,宁老并不简单。

    这个时候早已不动荡了。

    前两年,在阎政扬的运作下,宁老就从雁窝岛出来,正式地告老还乡。

    他不愿意去见自己那个没出息的儿子,如今正隐居乡下。

    尽管如此,冬夏依旧很认真地跟老中医学习着医术和处理医院里的事务。

    她深知在医学道路上,自己还有许多需要进修的。

    脱离校园,工作后的生活平静而又幸福,冬夏每天在医院忙碌着。

    她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病人的一致认可和赞誉。

    短短时间,就有不少被她治愈的病人送来锦旗。

    能来解放军总院看病的病人,一般都颇有权势。

    冬夏在无形之中,也收获了一波人脉。

    医院包饭,伙食还不错。她每天朝九晚五,还有假期,时间一下松快了不少,也有更多时间跟阎政扬相处。

    但随着进入政界,阎政扬的工作反而愈发忙碌,每次回到家都已经很迟了。

    算算自己年纪已经要二十五了,时机到了,冬夏便商量着跟他要孩子。

    “行啊。”阎政扬点头。

    冬夏很喜欢小孩。

    他一直想要跟冬夏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

    从这天起,两人晚上办事就没用套了。

    当然这几年下来,冬夏空间里储备的那些套也早就所剩无几。

    可命运仿佛在跟他们开玩笑。

    夫妻俩开始备孕后,反而一直怀不上孩子。

    愁得冬夏给自己和阎政扬把脉,可他们的身体明明都没问题。

    这让冬夏有些失落。

    开始后悔前几年执意避孕……

    阎政扬抱着她,安慰道:“不要想那么多。可能现在孩子还不想来吧。”

    他半开玩笑道:“等时机到了,他总会出现、”

    的确,生活就像一盒充满惊喜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这个月,冬夏发现自己例假推迟,心中隐隐有了猜测。

    她怀着忐忑欣喜的心情来到妇产科,当医生告知她已经怀孕时,她既惊喜又紧张。走出医院大门,她迫不及待地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阎政扬。

    “政扬,我有了!” 冬夏一见到阎政扬,就激动地扑进他怀里,声音里满是喜悦。

    “真的?” 阎政扬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随即激动得一把将冬夏抱了起来,喃喃道:“我要当爸爸了!太好了!”

    这一刻,他们感到无比幸福,开始期待起一家三口的未来。

    司老爷子得知冬夏怀孕,也是十分高兴。

    司家三代单传,不管是男是女!他都高兴!

    这下子司家一下多出了三名保卫兵,还请了一个保姆。

    全家人都围着冬夏转,把她当成宝贝一样。

    怀孕初期,冬夏的妊娠反应十分强烈,吃什么吐什么,原本圆润的脸颊变得消瘦,整个人也憔悴了不少。

    靠着灵泉水,她才感觉舒服许多。

    “老婆,你感觉怎么样?要不今天别去上班了,在家好好休息。” 阎政扬心疼地看着她。

    “不行,医院还有预约的病人呢,我去看看,要是不忙我就早点回来。” 冬夏坚定地说道,在她心里,病人的健康同样重要。

    “那你要是不舒服,一定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我马上回来。” 阎政扬不放心地再三叮嘱。

    在工作上,冬夏尽量坚持着,只是减少了一些繁重的任务。同事们都对她照顾有加,老中医更是时常关切地提醒她注意休息。

    随着肚子一天天隆起,冬夏的行动变得越来越不方便。但她始终没有放下对中医知识的学习和研究,闲暇之余,她依旧捧着那些厚厚的医学典籍,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为将来更好地照顾孩子和病人做准备。

    阎政扬也开始学习各种育儿知识,他和冬夏一起畅想着孩子的未来。

    “冬夏,你说咱们孩子以后是像我一样当兵,还是像你一样当医生呢?” 阎政扬一边看着育儿书,一边笑着问。

    “不管他以后做什么,只要他健康快乐就好。” 冬夏温柔地抚摸着肚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终于,到了临盆的日子。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天空中飘着零星的雪花。

    冬夏被紧急送往医院。

    她怕痛,在生产之前,特地给自己灌了好几杯灵泉水,想要以此缓解疼痛……

    阎政扬在产房外焦急地来回踱步,每一分每一秒的等待都显得无比漫长。他在心里不停地念叨着:“老婆,你和宝宝一定要平安啊!”

    司老爷子也拄着拐杖在门口等,看那火烧眉毛的样子,比阎政扬还急。

    漫长的等待后,一声响亮的啼哭划破了寂静的空气。护士抱着孩子走了出来,笑着告诉阎政扬:“恭喜,是个健康的男孩!”

    阎政扬冲进产房,紧紧握住冬夏的手。

    “老婆,辛苦你了,咱们的孩子很健康,你看,他多可爱。” 阎政扬一个在外冷冰冰的铁血硬汉,声音竟然哽咽了。

    冬夏半坐起身,看着孩子,面露满足。

    她是顺产,不知是不是灵泉水的功效,不到半个小时就生下来了,而且并没有感觉到什么疼痛。

    之后初为人父人母的他们,面对这个新生命,手忙脚乱却又幸福满满。

    冬夏努力学习如何照顾新生儿,从喂奶、换尿布到哄睡,每一个环节她都认真对待。

    “政扬,你看宝宝是不是饿了,你帮我把奶瓶拿过来。” 冬夏手忙脚乱地哄着哭闹的孩子。

    “来啦来啦,老婆,你歇会儿,我来试试。” 阎政扬赶紧跑过来,接过奶瓶,小心翼翼地喂着孩子,眼神里满是温柔与慈爱。

    阎政扬也在工作之余,尽可能地分担家务,帮着照顾孩子。

    冬夏之前想的是对的。他是个超级负责任的好爸爸。

    得知他们怀孕生子,阎国军欣慰之余,也送上了厚礼和祝福。

    这几年,他一直想跟阎政扬缓和关系,但阎政扬一直和冬夏在京城,再没有回过冰城。

    时间能消磨一切。

    不久以后,冬夏得知了阎伟文和方佑民都结婚的消息。

    阎伟文结婚时还特地发了请帖,打来电话邀请他们去参加。

    听说他的新娘长得跟她很相似……

    冬夏不太想去。阎政扬就以孩子太小需要照顾回绝了。

    ……

    时光缓缓流淌,国家政策如春风般逐渐宽松。

    苏香秀从南方工程学院毕业后就来京城投奔冬夏了,她说想做些小生意。

    冬夏心里也有做生意的计划,她空间里还有一堆货等着出。

    不过在此之前,她还有一件事要办。

    “香秀,你有没有想过洗清汉奸后代的名声?”

    苏香秀眼中先是闪过一丝希望的亮光,可很快又黯淡下去,苦笑着叹道:“冬夏,我何尝不想给爷爷洗清冤屈呢?可这都过去这么多年了,咱们真的能做到吗?”

    冬夏紧紧握住香秀的手,语气坚定地说:“一定能行!不去尝试,怎么会知道结果呢?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这几年,苏香秀爷爷的遭遇也一直沉甸甸地压在冬夏的心头。香秀的爷爷在战争年代,却被心怀不轨的小人诬陷为汉奸。多年来,香秀一家背负着沉重的骂名,生活在无尽的痛苦与屈辱之中。

    “香秀,咱们不能再这样干等着了,必须主动出击。我打听到,你爷爷当年救的一个女性还活着,她说不定知道些什么,咱们去找她问问。” 冬夏一边整理着手中的资料,一边对香秀说道。

    香秀满脸犹豫,轻声说道:“都过去这么久了,他还能记得吗?而且,万一她不愿意说呢?”

    冬夏轻轻拍了拍香秀的肩膀,安慰道:“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咱们态度诚恳些,只要她真的了解当年的情况,一定会帮咱们的。”

    何况,是香秀的爷爷救了那些差点被日军侵犯的女性。

    现在年代已经不一样了。

    于是,冬夏陪着香秀踏上了为爷爷洗刷冤屈的艰难旅程。

    她们四处打听当年的线索,寻找一些知晓当年情况的老人。然而,这条路布满荆棘,有些人因为害怕惹祸上身,对她们避之不及;有些人则因为时间太过久远,记忆早已模糊,无法提供有效的信息。

    这天,她们又一次遭受挫折,心情低落到了极点。苏香秀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冬夏,是不是咱们从一开始就不该抱有希望,这事儿根本就办不成啊……”

    冬夏抱了抱香秀,轻声安慰道:“香秀,别灰心。咱们已经找了这么多人,总会有一个人能帮到咱们的。再坚持坚持,胜利就在前方!”

    她想着光靠自己的力量估计不行,就动用了阎政扬让他帮忙。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们找到了一位当年被爷爷救过的两名慰安妇。老人虽已年事极高,身体略显佝偻,但记忆力依旧不错。

    冬夏问道:“大娘,您还记得当年香秀爷爷的事儿吗?他真的是被冤枉的,您能给我们讲讲当年的真实情况吗?”

    大娘缓缓点了点头,眼中流露出一丝感慨,回忆道:“我当然记得,当年他可是暗中帮了抗日队伍不少忙啊!那些说他是汉奸的人,全都是昧了良心,颠倒黑白!”

    老人详细地讲述了当年爷爷如何冒着生命危险,暗中帮助抗日队伍的英勇事迹。有了这位关键证人的有力证词,再加上之前她们辛苦收集的证据,她们终于有了足够的底气。

    当冬夏把整理得井井有条的证据交到相关部门时,苏香秀忍不住泪流满面。

    她心里清楚,这不仅是在帮助香秀一家重见天日,更是在为自己。

    她自己身上,现在也还背负着“资本主义”。

    那些以前母亲留下来的债券,现在拿到银行里都被冻结了,不能用。

    很快,好消息如春风般传来。

    冬夏的 “资本主义背景” 被彻底洗清,银行里的钱款存折都可以动用。

    她一下子,多出了好几万块钱的存款。

    而香秀的爷爷,也终于洗刷了那长达多年的汉奸骂名,他的英雄事迹被刊登在报纸上,成为人们口中传颂的传奇。

    苏香秀在冬夏的赞助下,在海城开了两间服装店,把时兴的衣服从申城批发过来卖,生意火爆,赚了不少钱。

    有了钱后,她就把之前在北大荒受苦的母亲给接了回来,好好安顿,让对方后半辈子享福。

    苏香秀买了房后,冬夏也很快从阎政扬那里听说了消息——海城要试点商品房了。

    她二话不说,拿着存折坐上火车上海城去买房子。

    这种人生的重要时刻可不能错过!

    不光是在海城,她临走前还让阎政扬再托人打听,京城有没有人卖四合院的,她要凑钱买。

    阎政扬面露为难道:“四合院房子现在比较稀少,都分给军政人员了,要买可能有点难……”

    “没事,我不急。”冬夏心想总会有机会的。

    好不容易重回年代,知道时代经历的滚滚洪流,她可不能错过暴富的机会!

    房产交易处设在南京路上一栋老洋房里。冬夏走进去时,看见几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男人正在看房型图。她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腰板走过去。

    “同志,我想看看房子。”

    工作人员抬起头,看见是个年轻姑娘,愣了一下:“你要买房?”

    “对,我要买房。”

    冬夏扫了一眼户型图,只要一口气选了三套位于徐汇区的三居室,总价一万二,一套。

    这个时候已经有贷款了,她虽然兜里有钱但还是办了贷款,支付了首付。

    房子很快交付了。冬夏没有搬进去,而是把它租给了一个日本商人,月租三百。这在当时是天价,但对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1984年,上海房价开始飞涨。冬夏用攒下的租金和工资,又在静安区买了一套房。这回是全款买的。

    “你怎么买这么多房子?”向春霞得知这个消息很惊讶,问她:“房子够住就行了,你买这么多,不是浪费钱吗?”

    冬夏没解释,只是道:“你要是相信我,京城现在不是也在搞商品房试点吗?你手头要是有闲钱,赶紧买一套。”

    向春霞和丈夫结婚后,住在丈夫家。他们家在京城有房子,不缺住的地方。

    但向春霞相信冬夏,冒着被夫家大骂的风险掏光存款还借了一些跟着买了。

    到了1988年,亚运村开建,周边房价翻了两番。向春霞在电话里激动得语无伦次:|"冬夏,你真是神了!|"

    此时的冬夏已经是个小有名气的|"房姐|"。她在上海有二十套房产,在北京也有五套。

    再加上阎政扬的房子,他们家简直富得流油。

    1992年,南巡讲话后,房地产市场彻底放开。冬夏敏锐地察觉到商机,她卖掉了海城的两套老房子,在浦东新区买了五套期房。

    “浦东?那不就是乡下吗?”别人都不理解。

    冬夏没有解释。她站在外滩,望着对岸的芦苇荡,仿佛已经看见了未来的摩天大楼。

    果然,到了1995年,浦东开发如火如荼。冬夏的期房变成了黄金地段的商品房,价值翻了十倍不止。

    很多人都说她是靠着家里从政的关系,提前得知了消息去买房。

    可阎政扬却清楚,她凭借的,完全是后世预言的眼光。

    1997年,香江回归。

    冬家之前流落海外的亲戚,也开始想法子联系上了冬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