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大宋之水浒经营 > 第一百七十三章:李纲的一片丹心

穿越大宋之水浒经营 第一百七十三章:李纲的一片丹心

    在边境,王志强按照蔡京的授意,在暗中紧锣密鼓地策划着一场肮脏的阴谋。他躲在幕后,通过秘密的指令和隐晦的联络,操纵着这场危害国家和百姓的恶行。

    边境的小镇和村庄里,一群看似普通的商人突然变得异常活跃。他们三五成群,走进一家家商户和百姓的家中。

    在一个普通的农户家里,一对老夫妻正忧心忡忡地看着家中所剩无几的粮食。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开门!开门!”门外传来粗暴的呼喊声。

    老夫妻颤抖着打开门,只见几个商人模样的人闯了进来。

    “听说你们家还有些粮食,我们要全部买走。”其中一人说道。

    老农夫惊恐地说道:“这是我们一家老小的口粮,不能卖给你们啊。”

    商人冷笑一声:“由不得你,现在这价钱我说了算,不卖也得卖!”说着,便强行将粮食搬走,只留下少得可怜的一点钱财。

    在另一个村庄,一家药铺里,老板正准备打烊。突然,一群人冲了进来。

    “店里所有的药品,我们都包了!”

    药铺老板着急地说道:“这些药是给村民们治病救命的,不能都给你们啊。”

    然而,这些人根本不听,蛮横地将药品搜刮一空。

    就这样,王志强的手下在边境地区四处抢购粮食和药品,手段极其恶劣。百姓们敢怒不敢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生活的希望被剥夺。

    各种不利的消息如雪片般飞到了徽宗的面前。徽宗坐在御书房内,脸色铁青,愤怒地将手中的奏折扔在地上。

    “这些商人简直黑了心!在这国家危难之际,竟敢如此肆意妄为,导致边境局势愈发混乱!”徽宗气得声音都在颤抖。

    朝堂之上,满朝文武大臣们也是议论纷纷,个个神色凝重。

    一位太监小心翼翼地凑上前说道:“陛下,依奴才之见,此事颇为蹊跷,或许是辽国的奸细潜入宋境,指使这些商人进行破坏,以乱我大宋后方。”

    此言一出,众多大臣纷纷附和。

    “是啊,陛下,定是辽国奸细作祟,妄图从内部瓦解我们。”

    “边境战事吃紧,这些商人却趁机囤积物资,恐怕背后有不可告人的阴谋。”

    然而,他们都没有想到,这一切其实是蔡京在背后捣鬼。蔡京心思缜密,他通过迂回的手段将自己与王志强的联系隐藏得极深,没有留下直接的证据。他深知一旦事情败露,自己将面临灭顶之灾,所以每一步都精心策划。

    在边境,宋军将士们因为物资短缺,处境愈发艰难。

    “将军,士兵们已经数日未饱餐一顿,受伤的兄弟也因缺医少药而痛苦不堪,这可如何是好?”一名副将忧心忡忡地向将领汇报。

    将领望着士气低落的士兵们,眉头紧锁,长叹一声:“再这样下去,我们如何抵御辽军的进攻?”

    军中的粮仓里,粮食所剩无几,士兵们只能勉强分得一点稀粥充饥。而医疗营帐中,受伤的士兵们因为没有足够的药品,伤口发炎溃烂,痛苦的呻吟声此起彼伏。

    而此时,王志强仍在暗中指挥着他的手下,不断抢购物资。他甚至还派人在市场上散布谣言,制造更大的恐慌,以更低的价格收购物资。

    一些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拖家带口地四处逃亡。道路上,挤满了逃难的人群,哭声、喊声交织在一起,一片凄惨景象。

    梁山众人得知这一情况后,气愤不已。

    “这些奸商,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国家和百姓的死活!”鲁智深挥舞着禅杖,大声说道。

    宋江则冷静地思考着对策:“我们必须尽快查清楚这背后的真相,不能让这些人的阴谋得逞。”

    于是,梁山众人开始暗中调查。他们乔装打扮,混入百姓之中,耐心地倾听着每一个线索。

    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发现这些商人的行动极为统一,仿佛有着严密的组织和指挥。

    “这绝非普通商人能够做到,背后定有大人物在操纵。”吴用分析道。

    他们仔细排查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发现了一些端倪,所有的线索似乎都隐隐指向了京城中的某个权贵。

    与此同时,徽宗在宫中也焦急万分。

    “朕的边境将士受苦,百姓遭殃,究竟是谁在背后捣鬼?”徽宗来回踱步,脑袋都快炸了。

    而满朝文武大臣们虽然都在猜测是辽国奸细所为,但却拿不出有效的应对之策。

    被罢了官的太师李纲看到百姓们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回复急忙休书准备嗯,让徽宗了解到边关战事的紧迫。

    草民李纲,诚惶诚恐,顿首再拜,敬呈陛下:

    近闻边境之恶事,奸商横行无忌,强夺粮药,致百姓生计断绝,苦不堪言。行于街市,所见者皆形容憔悴,孩童啼饥,老者号寒,怨声载道,不绝于耳。

    草民思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药以救疾苦。今粮药遭劫,百姓求生无路;边军缺粮少药,御敌艰难。此诚家国危亡之秋也!

    草民每念及此,痛心疾首,夜不能寐,食不知味。此灾患绝非偶然,必是有奸恶之徒于幕后操弄,为一已私欲,致国家于危难,陷百姓于水火。

    草民伏乞陛下,施天威以察其奸,明正典刑,以平民愤;速遣能吏,急运物资至边疆,解军民倒悬之苦。

    草民虽为一介草民,然心怀家国,愿为陛下、为朝廷、为百姓肝脑涂地,万死不辞。若草民言辞有失当之处,望陛下宽宥。

    草民李纲不胜惶恐,敬上。

    书房内,李纲正奋笔疾书,神色凝重而专注。就在此时,管家李福走了进来。只见李福微微躬身,轻声说道:“老爷,您在干什么?”

    李纲头也未抬,沉声道:“我写一份奏折,准备呈给陛下。”

    李福一听,脸上露出焦急之色,赶忙说道:“姥爷,难道您忘记了您现在被罢了官?一个下野之人,写奏折又有什么用?”

    李纲听闻,手中之笔猛地一顿,随后将笔重重扔在书案上,奏折上的墨汁顿时洇开一片。他长叹数声,悲戚地说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没想到我李纲一片丹心,却报国无门。想我为官之时,兢兢业业,只为能为百姓谋福祉,为朝廷尽忠心。如今这奸商祸乱边境,百姓受苦,我怎能坐视不管?即便已被罢官,我亦不能忘却家国之忧。”

    说罢,李纲颓然而坐,双手抱头,满脸皆是无奈与愤懑。那原本挺直的脊梁,此刻也仿佛被这沉重的现实压弯。

    李福看着老爷如此痛苦,心中亦是不忍,轻声劝道:“老爷,莫要太过忧心,或许这局势尚有转机。”

    李纲抬起头,目光中透着坚定与决绝:“转机?若无人挺身而出,这国将不国,民不聊生。我李纲虽已下野,但这颗忧国忧民之心,永不会变。”

    书房内陷入一片沉寂,唯有李纲那沉重的叹息声回荡其间。

    李纲想了想,目光坚定地对李福说道:“李福,你拿着我的书信,速去将赵天明掌柜给我请来。他与梁山中人交好,或许能帮我将这奏折呈递给朝廷。”

    李福郑重地点点头,应道:“老爷,我这就去办。”

    李福不敢耽搁,匆匆出门,直奔赵天明的酒楼。到了酒楼,他向伙计打听赵天明的下落。

    荷香连忙迎上来,说道:“客官,天明跟着大军出去征讨辽国去了,不在酒楼。”

    李福一听,心下顿时焦急起来,眉头紧皱,自言自语道:“这可怎么办?老爷还等着赵掌柜帮忙呢。”

    无奈之下,李福只得转身往回赶。回到李府,他快步走进书房,向李纲回禀:“老爷,不好了,赵掌柜跟着大军征讨辽国去了,不在城中。”

    李纲听闻,脸色微变,沉思片刻后说道:“不行,事不宜迟,速速飞鸽传书,务必让赵天明尽快回来。如今边境之事紧迫,后方不安,前线作战也难以取胜。”

    李福应声道:“是,老爷,我这就去安排飞鸽传书之事。”

    随后,李福又匆忙离开书房,着手准备飞鸽传书,希望能尽快将赵天明召回,以解燃眉之急。

    赵天明收到李刚的飞鸽传书后,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召集了吴用、宋江、卢俊义等梁山众人前来商议。

    众人齐聚营帐之中,气氛凝重。赵天明将李刚的飞鸽传书递给众人传阅,然后说道:“李太师传来急信,希望我们能回去解决后方之事。各位兄弟,对此有何看法?”

    吴用轻摇羽扇,沉思片刻后说道:“李太师的想法极对。如今我们在前线作战,后方却有人捣乱,导致粮草匮乏。若不解决后方问题,即便我们拼死拼活,也难以有胜算。”

    武松性子急,一拍桌子道:“这还用说,定是那朝中的奸佞小人在背后使坏!”

    鲁智深也附和道:“俺也觉得是,可咱们要是现在撤退,万一辽国趁机追击,那可如何是好?”

    林冲微微皱眉,说道:“鲁兄所言不无道理,我们需谨慎行事。”

    此时,吴用微微一笑,说道:“诸位兄弟莫急,这点我已经想到了。我已设计好计策,若是辽国胆敢追击,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吴用身上,宋江问道:“吴学究,快说说你的计策。”

    吴用说道:“我们可先佯装撤退,在途中埋下伏兵。派一小队人马佯装慌乱,引辽军追击。待他们进入埋伏圈,伏兵四起,定能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卢俊义点头道:“此计甚妙,但需安排妥当,确保万无一失。”

    吴用接着道:“我已分派人手。林冲兄弟,你率一队精兵埋伏在左侧山谷;武松兄弟,你带一队在右侧山林;鲁智深兄弟,你则领一队作为断后,以防万一。我与宋大哥、赵兄居中指挥调度。”

    众人皆表示赞同。

    宋江起身说道:“兄弟们,此次行动关乎重大,不仅要解决后方之事,还要确保在撤退中不损我军威风。”

    赵天明说道:“宋大哥放心,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度过此难关。”

    商议已定,众人开始着手准备撤退事宜。然而,每个人的心中都明白,这将是一场充满挑战和危险的行动。但为了国家安宁,为了百姓福祉,他们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