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到宇宙只因有科技交易系统 第248章 火星造船厂
而各国政府对于小行星的态度,则各有不同。
当小行星被成功拉回地球时,他们的眼中都闪烁着贪婪的光芒,仿佛那不是一颗小行星,而是一座金山银山。
他们甚至想立刻亲自驾驶行星探测者,冲向小行星带,将所有的小行星都拖回来。
经过漫长的两个月,太阳系联合理事会的总部终于完工了。
各国纷纷派遣人员入驻,这座总部充满了科技感,显得格外壮观。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个任务发布大厅。这里有一块巨大的屏幕,屏幕下方排列着许多小操作台。
大屏幕上不断滚动着各种任务,各国代表可以在下方的操作台上详细了解任务内容,并决定是否接受。
目前,屏幕上只有两项任务。一项是尚未启动的小行星收购任务,另一项则是地球上的矿物收购任务。
这两项任务均为长期任务,其价格和积分报酬会根据市场情况实时调整。
各国可以将自己采集到的矿物运至华国进行评估,随后会有专业人员对这些矿物进行精确评估并定价,然后结算报酬。
地球上的矿物资源是有限的,而且由于地质结构和分布的复杂性,开采起来非常麻烦。
相比之下,将一颗小行星带回地球并从中提取所需的矿物质,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且效率更高。
因此,各国代表经常来到华国代表处,试图获取有关行星探测者的信息,以便能尽快得到这一关键技术。
事实上,行星探测者已经开始大批量生产,并已向理事会总部的中央广场投放了数台样机供各国人员学习使用。
然而,由于许多国家之前从未涉足过太空领域,缺乏有经验的宇航员,所以华国专门派遣了一些精英宇航员来培训各国的人员。
当然,这样的培训并不是免费的。
毕竟,行星探测者的价格不菲,各国自然愿意支付这笔费用。
更有甚者,有些国家委婉地表示希望能够聘请华国的专家前往他们的国家指导工作,提供优厚的待遇。
可是这些老航天员又不傻,怎么可能答应。
抛开爱国情怀不说,华国给航天员的待遇可不低。
如今华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隐形福利更是让人羡慕不已,这可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比如先进的医疗技术、虚拟现实体验等等。
谁知道去了国外,是否还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此外,只有留在华国,才有机会接触到更为先进的宇宙飞船。
这些航天员心里都清楚得很,还有几十年就要与外星人正面交锋了,未来说不定他们也有机会驾驶更先进的宇宙飞船呢。
去了国外,顶多就是驾驶行星探测者,或者是华国淘汰下来的旧飞船,那还有什么意义?
前途更是无从谈起。
各国代表见无法挖到这块墙角,只好让本国的宇航员加倍努力学习,并派遣大量的精英前往华国留学,希望能够学到华国的先进技术和宝贵经验。
然而,此时的火星基地却是另一番热闹景象。
当第一座重聚变电站在火星建成时,它标志着火星基地迎来了重大突破,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这座变电站不仅提供了强大的电力支持,还确保了基地内各项设施的正常运行。
随着“荧惑”的精确控制,火星基地迅速崛起。
采矿机器人、制造台和电弧熔炉等关键设备数量急剧增长,使得火星基地具备了高效的资源采集和加工能力。
仅仅一个月后,太空船坞便顺利竣工,这也使得火星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足以支持建造一艘艘天舟一号宇宙飞船。
这些宇宙飞船拥有巨大的运输能力,可以将物资和人员运送到更远的地方。
借助天舟一号的力量,火星轨道上的第一个空间站成功建成。
这个空间站主要承担矿石的冶炼任务,通过先进的技术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太空冶炼工厂由庞大的激光阵列和强磁场组成,小行星被行星探测者推进到太空站的强磁场范围内,并被磁场牢牢捕获。
接着,激光阵列启动,高能激光瞬间将小行星融化成炽热的金属液体。
这些金属液体受到磁场的精准控制,流入太空站内,经过电弧熔炉的进一步冶炼,直接分解成各种金属块。
最后,这些珍贵的金属材料将由天舟一号飞船运往火星造船厂,用于生产各类宇宙飞船。
等到第一批行星探测者从地球启航,踏上前往小行星带的征程,并成功地运回一颗颗小行星时,火星造船厂将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继续建造更多的行星探测者。
如此一来,行星探测者的数量与日俱增,所获取的矿物也日益丰富,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推动太空采矿业务加速发展。
与此同时,在文家市方山地区,农业专家秦方正教授已成功建立起一片片广袤的农作物种植基地。
当人们从天空俯瞰这片土地时,可以看到一座座由白色钛化玻璃搭建而成的透明大棚,它们紧密相连,宛如一片洁白的海洋。
走近仔细观察,便会惊喜地发现,每个大棚内都种植着各种形态各异的植物和农作物。
有些大棚里还饲养着各种动物,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可以想象,随着太空采矿事业的蓬勃兴起,火星上的人口必然会迅速增加。
而文家市方山作为重要的农业基地,将为这些新增人口提供部分生活物资保障。
这里不仅有丰富的农产品供应,还有肉类、蛋类等食品,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同时,方山地区还将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集农业生产、科研、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区,为未来人类的太空探索提供坚实的后勤支持。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地球这边,派人过来作业了。
当小行星被成功拉回地球时,他们的眼中都闪烁着贪婪的光芒,仿佛那不是一颗小行星,而是一座金山银山。
他们甚至想立刻亲自驾驶行星探测者,冲向小行星带,将所有的小行星都拖回来。
经过漫长的两个月,太阳系联合理事会的总部终于完工了。
各国纷纷派遣人员入驻,这座总部充满了科技感,显得格外壮观。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个任务发布大厅。这里有一块巨大的屏幕,屏幕下方排列着许多小操作台。
大屏幕上不断滚动着各种任务,各国代表可以在下方的操作台上详细了解任务内容,并决定是否接受。
目前,屏幕上只有两项任务。一项是尚未启动的小行星收购任务,另一项则是地球上的矿物收购任务。
这两项任务均为长期任务,其价格和积分报酬会根据市场情况实时调整。
各国可以将自己采集到的矿物运至华国进行评估,随后会有专业人员对这些矿物进行精确评估并定价,然后结算报酬。
地球上的矿物资源是有限的,而且由于地质结构和分布的复杂性,开采起来非常麻烦。
相比之下,将一颗小行星带回地球并从中提取所需的矿物质,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且效率更高。
因此,各国代表经常来到华国代表处,试图获取有关行星探测者的信息,以便能尽快得到这一关键技术。
事实上,行星探测者已经开始大批量生产,并已向理事会总部的中央广场投放了数台样机供各国人员学习使用。
然而,由于许多国家之前从未涉足过太空领域,缺乏有经验的宇航员,所以华国专门派遣了一些精英宇航员来培训各国的人员。
当然,这样的培训并不是免费的。
毕竟,行星探测者的价格不菲,各国自然愿意支付这笔费用。
更有甚者,有些国家委婉地表示希望能够聘请华国的专家前往他们的国家指导工作,提供优厚的待遇。
可是这些老航天员又不傻,怎么可能答应。
抛开爱国情怀不说,华国给航天员的待遇可不低。
如今华国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隐形福利更是让人羡慕不已,这可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比如先进的医疗技术、虚拟现实体验等等。
谁知道去了国外,是否还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此外,只有留在华国,才有机会接触到更为先进的宇宙飞船。
这些航天员心里都清楚得很,还有几十年就要与外星人正面交锋了,未来说不定他们也有机会驾驶更先进的宇宙飞船呢。
去了国外,顶多就是驾驶行星探测者,或者是华国淘汰下来的旧飞船,那还有什么意义?
前途更是无从谈起。
各国代表见无法挖到这块墙角,只好让本国的宇航员加倍努力学习,并派遣大量的精英前往华国留学,希望能够学到华国的先进技术和宝贵经验。
然而,此时的火星基地却是另一番热闹景象。
当第一座重聚变电站在火星建成时,它标志着火星基地迎来了重大突破,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这座变电站不仅提供了强大的电力支持,还确保了基地内各项设施的正常运行。
随着“荧惑”的精确控制,火星基地迅速崛起。
采矿机器人、制造台和电弧熔炉等关键设备数量急剧增长,使得火星基地具备了高效的资源采集和加工能力。
仅仅一个月后,太空船坞便顺利竣工,这也使得火星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足以支持建造一艘艘天舟一号宇宙飞船。
这些宇宙飞船拥有巨大的运输能力,可以将物资和人员运送到更远的地方。
借助天舟一号的力量,火星轨道上的第一个空间站成功建成。
这个空间站主要承担矿石的冶炼任务,通过先进的技术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太空冶炼工厂由庞大的激光阵列和强磁场组成,小行星被行星探测者推进到太空站的强磁场范围内,并被磁场牢牢捕获。
接着,激光阵列启动,高能激光瞬间将小行星融化成炽热的金属液体。
这些金属液体受到磁场的精准控制,流入太空站内,经过电弧熔炉的进一步冶炼,直接分解成各种金属块。
最后,这些珍贵的金属材料将由天舟一号飞船运往火星造船厂,用于生产各类宇宙飞船。
等到第一批行星探测者从地球启航,踏上前往小行星带的征程,并成功地运回一颗颗小行星时,火星造船厂将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继续建造更多的行星探测者。
如此一来,行星探测者的数量与日俱增,所获取的矿物也日益丰富,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推动太空采矿业务加速发展。
与此同时,在文家市方山地区,农业专家秦方正教授已成功建立起一片片广袤的农作物种植基地。
当人们从天空俯瞰这片土地时,可以看到一座座由白色钛化玻璃搭建而成的透明大棚,它们紧密相连,宛如一片洁白的海洋。
走近仔细观察,便会惊喜地发现,每个大棚内都种植着各种形态各异的植物和农作物。
有些大棚里还饲养着各种动物,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可以想象,随着太空采矿事业的蓬勃兴起,火星上的人口必然会迅速增加。
而文家市方山作为重要的农业基地,将为这些新增人口提供部分生活物资保障。
这里不仅有丰富的农产品供应,还有肉类、蛋类等食品,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同时,方山地区还将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集农业生产、科研、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园区,为未来人类的太空探索提供坚实的后勤支持。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地球这边,派人过来作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