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后勤大师,萧何算什么? 第307章 袁绍的决定
热门推荐:
穿成炮灰,我在年代文里吃瓜看戏
高考失利第一天,奖励十亿科研金
随军大西北,八零假千金暴富了
你们搞错了,女配我都算不上
正灵
不卷了,回去看山海
太祖奶奶她修仙
洪荒之人掌天地
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
?义训练的精锐确实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就像是礁石一样的顶在界桥之前,让刘备军的精锐骑兵无法冲破他们的防御。至于?义本人,则是很快被张飞击败,吐血逃回了阵中。
如此一来,失去了指挥的士兵死死守在桥头,以张飞所见,要消灭他们损失上千匹战马和数百士兵是毫无意义的。
重骑兵和排好了刺猬阵的重装步兵换命,这就是浪费中的浪费。
所以张飞调转了进攻的方向,向周围已经人心浮动的袁绍军阵发动了进攻,留下了一半骑兵监视桥头,并且阻止袁绍军撤退。
这让原本就已经陷入混乱的袁绍军终于开始瓦解了,后方的步兵已经开始溃逃。若是此刻不能制止这种趋势,那袁绍军可就要当场全军覆没了。
袁绍在中军得到界桥守住,但是被刘备军骑兵切断了与主力联系的消息之后,他必须马上做出决定,他打算怎么办?
选择不多,要么派兵重新打通通道,夺回这段路。要么派兵防御这个方向,等到主战场取胜,任刘备这些精锐骑兵再强,也不可能击溃数万大军的包围。
但是,袁绍哪个都没选,他选择了鸣金收兵,依托正在收拢残军的张合和公孙瓒临时构筑的营地,坚守到夜色降临。
反正,桥还在袁绍军手上,桥头有精锐驻防,还有大队人马作为后援。没有依托刘备没办法长期拦住袁绍的大军,也没办法一下子渡河,那么他的大军至少是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这个决策的唯一问题,那就是,后退的过程里将会损失惨重,以及这个策略根本就没有任何取胜的机会,就是输多和输更多的区别而已。
可是,袁绍就是这么选了,甚至没有一点开战之前要洗刷畏惧刘备污名的气势,干干脆脆的认怂了。
打不过就放弃,不丢人。
于是在袁绍的指挥下,袁绍军组成了庞大的鱼鳞阵势,交替掩护着撤退。
不得不说,在训练中的投入还是收获了效果,士兵们在脱离了战线之后都完成了基本的战术,逐渐恢复了秩序。
一路上布置成了多处足以抵挡刘备军进攻的据点,拖延了刘备军前进的步伐。
让袁绍和他的主力大军能够成功的回到临时营地之中,就地坚守。
但这个过程中,袁绍军同样承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好在人数本来就有绝对优势,哪怕是经历了近乎一半的损失,依旧能够保持基本的战斗力。
而有了哪怕是简易营寨的保护,接近三万兵士,加上近五千骑兵,也不是一股可以轻易吃下的力量。
刘备也很清楚这一点,在袁绍开始撤退以后,他就改变了战术,尽量消灭袁绍的精锐士兵,尽可能多的吃下敌人的部队。
等到打扫战场的时候,刘备军进行了统计。刘备军总共彻底失去战斗力的士兵大概一千人,但是消灭了接近一万多袁绍军士兵。如果加上逃散的袁绍军,如果袁绍不追回来,那大概意味着袁绍损失了大概三万部队。
这的确是很大的损失,但是至少袁绍保住了主力。
确实如他所料,刘备不可能大军一直占据着战场,这里没有补给和营垒,根本没办法常驻。
所以,在黄昏到来之前,刘备就率军撤退,回到自己的大营里,留了一点时间给袁绍军收敛尸体。
这份好意袁绍倒是领了,只不过除了军官,大多数士兵的尸体都直接掩埋了事。当然,如果是刘备军大获全胜,对敌人的士兵,刘备军也会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只不过对己方的阵亡者,那刘备军的待遇要好上不少。
善待死者,对于士兵而言非常重要。毕竟,将军难免沙场亡,哪一个士兵不想死的体面一点呢?
所以,刘备提前离开的做法,倒也没有人提出意见,只有支持。甚至,连提出用尸体作为诱饵这样的计划,也干脆没人提……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底线,也是刘备能够得到游侠们支持他的理由。
一个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的人,任谁都会怀疑,他对自己人会不会也下黑手?没有人会傻到觉得一个人只会对敌人下手,对自己人绝对好。哪怕现在如此,那万一什么时候你让他觉得不是自己人了呢?
当然,这样的人也不会完全信任别人,他可以下别人黑手,那别人会不会有样学样?
所以相较之下,刘备这些做法,不仅仅是给敌人看,更是给了自己人信心。只不过,他自己不一定意识到这一点而已。
当然,这些都不影响这一战的结果,刘备军重创了袁绍军,让袁绍军击溃刘备率领的兵团之后,北上对付关羽所率领的刘备军团的计划落空。
这也再次证明想要与刘备军正面交锋,以袁绍军目前的实力,那还是差得不少。
不过,在袁氏的宣传里,这一战就成了双方势均力敌,袁氏编练的新军足以匹敌刘备军。也就是打破了刘备领兵不可战胜的神话,把这一战说成了战争的转折点一样。
可惜,事实上并非如此。
袁绍在回到界桥对岸之后,立马留下张合和公孙瓒所部残兵,让他们服从即将被他召回来的儿子袁谭,坚守界桥。
而袁绍本人,要带领手下残存的部队回广宗进行整编,之后直接北上廮陶,去协防这巨鹿郡治所在。
只不过这些新败之兵里,除了华雄的三千西凉铁骑之外,其他的士兵都急需休整恢复士气。他现在直接北上,也没办法保证其军的战斗力。
而刘备此刻也正在考虑下一步怎么走。如果这一战取胜,他可以让关羽军南下,合兵一处直扑邺城。如此一来,这一战就可以定鼎北方。
可惜袁绍谨小慎微,以数万兵马为代价,保存了部分主力。这样想要一举攻破邺城夺取北方就未免异想天开了。
然后就要看,到底如何才能夺取最大的战果,以最小的代价。
如此一来,失去了指挥的士兵死死守在桥头,以张飞所见,要消灭他们损失上千匹战马和数百士兵是毫无意义的。
重骑兵和排好了刺猬阵的重装步兵换命,这就是浪费中的浪费。
所以张飞调转了进攻的方向,向周围已经人心浮动的袁绍军阵发动了进攻,留下了一半骑兵监视桥头,并且阻止袁绍军撤退。
这让原本就已经陷入混乱的袁绍军终于开始瓦解了,后方的步兵已经开始溃逃。若是此刻不能制止这种趋势,那袁绍军可就要当场全军覆没了。
袁绍在中军得到界桥守住,但是被刘备军骑兵切断了与主力联系的消息之后,他必须马上做出决定,他打算怎么办?
选择不多,要么派兵重新打通通道,夺回这段路。要么派兵防御这个方向,等到主战场取胜,任刘备这些精锐骑兵再强,也不可能击溃数万大军的包围。
但是,袁绍哪个都没选,他选择了鸣金收兵,依托正在收拢残军的张合和公孙瓒临时构筑的营地,坚守到夜色降临。
反正,桥还在袁绍军手上,桥头有精锐驻防,还有大队人马作为后援。没有依托刘备没办法长期拦住袁绍的大军,也没办法一下子渡河,那么他的大军至少是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这个决策的唯一问题,那就是,后退的过程里将会损失惨重,以及这个策略根本就没有任何取胜的机会,就是输多和输更多的区别而已。
可是,袁绍就是这么选了,甚至没有一点开战之前要洗刷畏惧刘备污名的气势,干干脆脆的认怂了。
打不过就放弃,不丢人。
于是在袁绍的指挥下,袁绍军组成了庞大的鱼鳞阵势,交替掩护着撤退。
不得不说,在训练中的投入还是收获了效果,士兵们在脱离了战线之后都完成了基本的战术,逐渐恢复了秩序。
一路上布置成了多处足以抵挡刘备军进攻的据点,拖延了刘备军前进的步伐。
让袁绍和他的主力大军能够成功的回到临时营地之中,就地坚守。
但这个过程中,袁绍军同样承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好在人数本来就有绝对优势,哪怕是经历了近乎一半的损失,依旧能够保持基本的战斗力。
而有了哪怕是简易营寨的保护,接近三万兵士,加上近五千骑兵,也不是一股可以轻易吃下的力量。
刘备也很清楚这一点,在袁绍开始撤退以后,他就改变了战术,尽量消灭袁绍的精锐士兵,尽可能多的吃下敌人的部队。
等到打扫战场的时候,刘备军进行了统计。刘备军总共彻底失去战斗力的士兵大概一千人,但是消灭了接近一万多袁绍军士兵。如果加上逃散的袁绍军,如果袁绍不追回来,那大概意味着袁绍损失了大概三万部队。
这的确是很大的损失,但是至少袁绍保住了主力。
确实如他所料,刘备不可能大军一直占据着战场,这里没有补给和营垒,根本没办法常驻。
所以,在黄昏到来之前,刘备就率军撤退,回到自己的大营里,留了一点时间给袁绍军收敛尸体。
这份好意袁绍倒是领了,只不过除了军官,大多数士兵的尸体都直接掩埋了事。当然,如果是刘备军大获全胜,对敌人的士兵,刘备军也会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只不过对己方的阵亡者,那刘备军的待遇要好上不少。
善待死者,对于士兵而言非常重要。毕竟,将军难免沙场亡,哪一个士兵不想死的体面一点呢?
所以,刘备提前离开的做法,倒也没有人提出意见,只有支持。甚至,连提出用尸体作为诱饵这样的计划,也干脆没人提……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底线,也是刘备能够得到游侠们支持他的理由。
一个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的人,任谁都会怀疑,他对自己人会不会也下黑手?没有人会傻到觉得一个人只会对敌人下手,对自己人绝对好。哪怕现在如此,那万一什么时候你让他觉得不是自己人了呢?
当然,这样的人也不会完全信任别人,他可以下别人黑手,那别人会不会有样学样?
所以相较之下,刘备这些做法,不仅仅是给敌人看,更是给了自己人信心。只不过,他自己不一定意识到这一点而已。
当然,这些都不影响这一战的结果,刘备军重创了袁绍军,让袁绍军击溃刘备率领的兵团之后,北上对付关羽所率领的刘备军团的计划落空。
这也再次证明想要与刘备军正面交锋,以袁绍军目前的实力,那还是差得不少。
不过,在袁氏的宣传里,这一战就成了双方势均力敌,袁氏编练的新军足以匹敌刘备军。也就是打破了刘备领兵不可战胜的神话,把这一战说成了战争的转折点一样。
可惜,事实上并非如此。
袁绍在回到界桥对岸之后,立马留下张合和公孙瓒所部残兵,让他们服从即将被他召回来的儿子袁谭,坚守界桥。
而袁绍本人,要带领手下残存的部队回广宗进行整编,之后直接北上廮陶,去协防这巨鹿郡治所在。
只不过这些新败之兵里,除了华雄的三千西凉铁骑之外,其他的士兵都急需休整恢复士气。他现在直接北上,也没办法保证其军的战斗力。
而刘备此刻也正在考虑下一步怎么走。如果这一战取胜,他可以让关羽军南下,合兵一处直扑邺城。如此一来,这一战就可以定鼎北方。
可惜袁绍谨小慎微,以数万兵马为代价,保存了部分主力。这样想要一举攻破邺城夺取北方就未免异想天开了。
然后就要看,到底如何才能夺取最大的战果,以最小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