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失踪多年的兄长造反成功了 第51章 避开些莫与他碰上
阿璀到蜀中已经是数日之后了,也未在山下停留,便直接回了山。
赶路总是累的,她结结实实睡了两日才休息过来,休息好了却又闲不住了,扛着锄头去山后给她家祖父种的豆子松土去了。
山上的气温总比山下冷了些,但好在这两日天晴,白日里倒还舒适。
利利索索地松了土,阿璀直起身时,都觉得背后起了一层薄汗了。
会景跌跌撞撞地拎着两大桶水过来,一边抱怨道:“这累得我!先前西边引了山泉水过来的,用来浇地最是方便,但是过了汛季,一入深秋这水就小了,今年更是早早便枯竭了。”
阿璀没瞅见他的牢骚,当然瞧着他那气喘吁吁的样子便知道他是在牢骚什么,倚着锄头看他,嫌弃道:“不过就是从前院里拎这两桶水,就累得这样,你也实在没用!”
“你行你来!!”会景从水桶里抓起水瓢,朝她砸过去。
“我不行啊,你不是知道的么,挑水这件事情上我比你还没用。”阿璀弯腰捡起丢在自己脚边的水瓢,瞅了一眼,“水瓢都被你砸裂了。”
“本来就是破的。”会景拎了水桶下来,从她手里抢过去水瓢,一勺勺浇水去。
阿璀将锄头往地上一横,往上借力坐了坐,看会景浇水,问他:“祖父在做什么?”
“先生在书房呢。”会景特意转过头来瞧着她,道,“我们回来两日,先生一直在书房写什么东西。我昨日去给先生洒扫,那书房桌上地上堆满了竹简纸张。”
“难道是祖父近来又有什么大作?”
阿璀觉得奇怪,也不休息了,招呼会景一会儿浇完水把锄头拎回去,自己偷偷摸摸往怀阙先生书房去了。
隔着窗户,阿璀见自家祖父并未埋首在案,而是靠着凭几微微闭目养神,而他面前桌案上却堆满了书稿。
阿璀一笑,正想走开,待祖父睡醒了再进去的,却不想里面怀阙先生已经睁开眼,朝窗外看过去,似乎早知道阿璀就站在窗外。
他朝阿璀招招手,示意她进来。
阿璀推门进去,笑道:“还当祖父在休息,不想打扰您的。”
怀阙先生没有搭话,在跟前小案上摸了摸,将一摞手稿递过去,道:“你看看。”
“是祖父的新作?”阿璀有些奇怪,接到手上翻看起来。
一字字看完,倒是让她狐疑之外更添震惊。
二十来张纸的手稿,上面的内容大致分为七个部分,从官员选拔到政权体制完善,从律令刑狱制度到军事边防等等,无不详尽细致,可称国策。
她诧异地看向怀阙先生,眼中略带疑惑询问神色。
“你觉得如何?”怀阙先生并未解答她的疑惑,而是问了这么一句。
“祖父笔力,我望尘莫及。”阿璀笑道。
她顿了顿,终究忍不住,还是直接问出口:“只是,祖父不是拒绝了那位崔国公的出山之请么,怎么……”
“你是想问我既然拒绝了入朝,为何还写这些?”怀阙先生笑道。
阿璀点点头:“若非建策献言,若不能送呈那位皇帝陛下跟前,那祖父费劲心力写这些东西,实在没有什么意义。”
“你说的,倒也没什么问题。”怀阙先生笑起来,看向阿璀时是一贯的温和,他问,“阿璀觉得,祖父是否该入朝?”
阿璀将手稿放回案上,用旁边镇纸平展地压好,也笑道:“祖父为什么会这么问我?可是祖父从来都不曾考虑过是否该入朝这个问题啊。”
怀阙先生对她这个回答很有兴趣,表示愿闻其详的意思来,示意她接着说。
阿璀将坐垫往前挪了挪,凑近自家祖父跟前,肯定地道:“祖父有济世安民之怀,这是毋庸怀疑的,不然祖父当初何必在大渊即将立国时便立刻便遣散弟子,甚至于自决出关氏一族?祖父避居山中三年,难道不是为了让世人觉得您是彻底与往日亲缘关系割裂了?这是您顾忌的事情,或许也是以后皇帝陛下会顾忌的事情,所以您需要在入朝之前,将一切未知的不可控扼杀于青萍之末。因为您早知道,大渊立朝之后,总有一日会有人来请您入朝,而您也做好了将一生所学尽数付于百姓天下的打算。所以我说,您不该问我是否该入朝这个问题,您应该问我的是能不能入朝。当然我想着这个问题,即便我回答您不能,你怕是也只一笑而已。因为您早有答案,或许这个答案还更早于大渊立国之前。”
“你是当真了解我啊。”怀阙先生觉得老怀大慰,他似乎并未为阿璀的如此回答有丝毫惊讶,只叹道,“便是我的那些相识数十年的老友们,也不如你了解我啊。”
“那是自然,我陪在祖父身边这么些年,读过祖父写的所有文章,我若不了解祖父,岂不是要让祖父失望了?”阿璀笑嘻嘻道。
“你啊你啊。”怀阙先生拍拍阿璀的手,甚是觉得心下宽慰熨帖,“我这一生唯有两子,故去的故去,失踪的失踪,也幸亏遇到你,否则我关氏嫡系这一脉,恐怕是后继无人了。”
“祖父何必如此说?我既姓了关,便永远是关家人。”怀阙先生甚少提及自己死去和失踪的两个儿子,关璀也从未见自家祖父在自己跟前提及过,她知道的关于自己那两个未曾见过面的父亲和叔父的一点消息,还是从阿娘那边得来的。
“一时慨然而已,祖父是庆幸。”怀阙先生笑道。
然后指了书案一角的一封拜帖,岔开了话题:“今天早些的时候,又收到了崔寄的拜帖,他明日还会上山来。你到时候避开些,莫要与他碰上了。”
“为何?”阿璀奇怪,按理来说祖父待客,自己若去打扰确实失礼,况且她也懒得待客,故而若非祖父吩咐她留下待客她都是不会留下的,这是他们祖孙不需宣之于口的默契,但像今日这样祖父特意提醒她明日莫要出来碰到那位崔国公,还是第一次。
怀阙先生看着阿璀,似乎在犹豫该不该给阿璀点明,又似乎在斟酌言词。
赶路总是累的,她结结实实睡了两日才休息过来,休息好了却又闲不住了,扛着锄头去山后给她家祖父种的豆子松土去了。
山上的气温总比山下冷了些,但好在这两日天晴,白日里倒还舒适。
利利索索地松了土,阿璀直起身时,都觉得背后起了一层薄汗了。
会景跌跌撞撞地拎着两大桶水过来,一边抱怨道:“这累得我!先前西边引了山泉水过来的,用来浇地最是方便,但是过了汛季,一入深秋这水就小了,今年更是早早便枯竭了。”
阿璀没瞅见他的牢骚,当然瞧着他那气喘吁吁的样子便知道他是在牢骚什么,倚着锄头看他,嫌弃道:“不过就是从前院里拎这两桶水,就累得这样,你也实在没用!”
“你行你来!!”会景从水桶里抓起水瓢,朝她砸过去。
“我不行啊,你不是知道的么,挑水这件事情上我比你还没用。”阿璀弯腰捡起丢在自己脚边的水瓢,瞅了一眼,“水瓢都被你砸裂了。”
“本来就是破的。”会景拎了水桶下来,从她手里抢过去水瓢,一勺勺浇水去。
阿璀将锄头往地上一横,往上借力坐了坐,看会景浇水,问他:“祖父在做什么?”
“先生在书房呢。”会景特意转过头来瞧着她,道,“我们回来两日,先生一直在书房写什么东西。我昨日去给先生洒扫,那书房桌上地上堆满了竹简纸张。”
“难道是祖父近来又有什么大作?”
阿璀觉得奇怪,也不休息了,招呼会景一会儿浇完水把锄头拎回去,自己偷偷摸摸往怀阙先生书房去了。
隔着窗户,阿璀见自家祖父并未埋首在案,而是靠着凭几微微闭目养神,而他面前桌案上却堆满了书稿。
阿璀一笑,正想走开,待祖父睡醒了再进去的,却不想里面怀阙先生已经睁开眼,朝窗外看过去,似乎早知道阿璀就站在窗外。
他朝阿璀招招手,示意她进来。
阿璀推门进去,笑道:“还当祖父在休息,不想打扰您的。”
怀阙先生没有搭话,在跟前小案上摸了摸,将一摞手稿递过去,道:“你看看。”
“是祖父的新作?”阿璀有些奇怪,接到手上翻看起来。
一字字看完,倒是让她狐疑之外更添震惊。
二十来张纸的手稿,上面的内容大致分为七个部分,从官员选拔到政权体制完善,从律令刑狱制度到军事边防等等,无不详尽细致,可称国策。
她诧异地看向怀阙先生,眼中略带疑惑询问神色。
“你觉得如何?”怀阙先生并未解答她的疑惑,而是问了这么一句。
“祖父笔力,我望尘莫及。”阿璀笑道。
她顿了顿,终究忍不住,还是直接问出口:“只是,祖父不是拒绝了那位崔国公的出山之请么,怎么……”
“你是想问我既然拒绝了入朝,为何还写这些?”怀阙先生笑道。
阿璀点点头:“若非建策献言,若不能送呈那位皇帝陛下跟前,那祖父费劲心力写这些东西,实在没有什么意义。”
“你说的,倒也没什么问题。”怀阙先生笑起来,看向阿璀时是一贯的温和,他问,“阿璀觉得,祖父是否该入朝?”
阿璀将手稿放回案上,用旁边镇纸平展地压好,也笑道:“祖父为什么会这么问我?可是祖父从来都不曾考虑过是否该入朝这个问题啊。”
怀阙先生对她这个回答很有兴趣,表示愿闻其详的意思来,示意她接着说。
阿璀将坐垫往前挪了挪,凑近自家祖父跟前,肯定地道:“祖父有济世安民之怀,这是毋庸怀疑的,不然祖父当初何必在大渊即将立国时便立刻便遣散弟子,甚至于自决出关氏一族?祖父避居山中三年,难道不是为了让世人觉得您是彻底与往日亲缘关系割裂了?这是您顾忌的事情,或许也是以后皇帝陛下会顾忌的事情,所以您需要在入朝之前,将一切未知的不可控扼杀于青萍之末。因为您早知道,大渊立朝之后,总有一日会有人来请您入朝,而您也做好了将一生所学尽数付于百姓天下的打算。所以我说,您不该问我是否该入朝这个问题,您应该问我的是能不能入朝。当然我想着这个问题,即便我回答您不能,你怕是也只一笑而已。因为您早有答案,或许这个答案还更早于大渊立国之前。”
“你是当真了解我啊。”怀阙先生觉得老怀大慰,他似乎并未为阿璀的如此回答有丝毫惊讶,只叹道,“便是我的那些相识数十年的老友们,也不如你了解我啊。”
“那是自然,我陪在祖父身边这么些年,读过祖父写的所有文章,我若不了解祖父,岂不是要让祖父失望了?”阿璀笑嘻嘻道。
“你啊你啊。”怀阙先生拍拍阿璀的手,甚是觉得心下宽慰熨帖,“我这一生唯有两子,故去的故去,失踪的失踪,也幸亏遇到你,否则我关氏嫡系这一脉,恐怕是后继无人了。”
“祖父何必如此说?我既姓了关,便永远是关家人。”怀阙先生甚少提及自己死去和失踪的两个儿子,关璀也从未见自家祖父在自己跟前提及过,她知道的关于自己那两个未曾见过面的父亲和叔父的一点消息,还是从阿娘那边得来的。
“一时慨然而已,祖父是庆幸。”怀阙先生笑道。
然后指了书案一角的一封拜帖,岔开了话题:“今天早些的时候,又收到了崔寄的拜帖,他明日还会上山来。你到时候避开些,莫要与他碰上了。”
“为何?”阿璀奇怪,按理来说祖父待客,自己若去打扰确实失礼,况且她也懒得待客,故而若非祖父吩咐她留下待客她都是不会留下的,这是他们祖孙不需宣之于口的默契,但像今日这样祖父特意提醒她明日莫要出来碰到那位崔国公,还是第一次。
怀阙先生看着阿璀,似乎在犹豫该不该给阿璀点明,又似乎在斟酌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