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求娶平妻?十里红妆嫁你三叔! > 第202章 严刑拷打

求娶平妻?十里红妆嫁你三叔! 第202章 严刑拷打

    女人一旦狠下心来,便如带刺的蔷薇,美丽又危险。

    秋娘迎着众人审视的目光,心中充满了恐惧不安,恨不得挖个坑把自己埋起来。

    她无非是想过上更加优渥的生活,难道有错吗?

    家中父母重男轻女,他们对兄长百般呵护,却视自己如草芥。

    兄长赌博成性,为了还赌债,多次想把她卖入青楼。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如果她不为自己打算,此刻或许早已沦为倚楼卖笑的红倌人,或是某个年逾半百富家老翁的小妾。

    当有人找到她,让她勾引样相貌堂堂且出身名门的富家子弟,她当然要搏一搏。

    只不过那时的她心气颇高,不懂世家规矩,只想让崔少卿娶自己为妻。

    有贵人在背后为她指路,她天真的以为,只要使出浑身解数,崔少卿定能为了她舍弃门庭显赫的未婚妻,就连崔家也会为了嫡长孙妥协让步。

    结果沈昭是主动退了亲,崔少卿却又与脾气暴戾的佟筱惠定亲。

    那时的佟家权大势大,为了留住崔少卿,她不得不对亲人痛下杀手,斩断所有的退路。

    在决定火烧辇子街的当晚,她终于知道,背后的贵人竟是当朝六皇子,这也更加坚定她缠住崔少卿的决心。

    而后大皇子也找到了她,以帮她杀卖油郎为条件,让她为其卖命。

    六皇子在五皇子的指点下,索性顺水推舟,让秋娘明面上做大皇子的眼线,实则为他们办事。

    之所以大皇子的每次计谋都失败,其中都有五皇子的手笔。

    秋娘从出生就手握一手烂牌,好不容易凭借自身的力量有机会翻身,最终还是一败涂地。

    她当然不甘心!

    其实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若碰上一个极度自私自利且狠毒有心计的另一半,必会成为一辈子的灾难。

    五皇子此时脑中快速的思索,秋娘已经是弃子,他只想将大皇子推到前面,好保下自己和六弟。

    他始终觉得,大皇子斗不过皇后,太子又太过无能,反而是平平无奇的三皇子更具竞争力。

    所以五皇子一直将三皇子视为眼中钉,想方设法的要搞垮崔家,再栽赃给太子或大皇子。

    能打垮崔家的必然是长房嫡系。

    崔家大老爷虽然平庸,却极听崔太傅的话,很难被女人左右。

    只有崔少卿年少成名,自视甚高,最容易被攻坚。

    针对他,五皇子培养了几十个女子,其中有世家贵女,有饱学的女夫子,有青楼歌姬,还有贫民百姓。

    一个不行,就试十个。

    十个不行,就试二十个。

    都是肉体凡胎,崔少卿总会有喜欢的女子。

    在大浪淘沙之下,秋娘最终脱颖而出,心计和手段都没让他失望。

    美人计最简单,往往也最好用。

    所有的谋算中,他唯一忽略了被突然调回京的崔颢。

    此人敏锐非凡,竟第一时间察觉秋娘的异常,锲而不舍地查到卖油郎,甚至对她的行事动机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崔太傅也同样看穿了秋娘,一直命人严密的监视她,让她在崔府举步维艰,处处受限。

    弘治帝也不禁由衷地感慨,能对亲生父母和兄长下手,这娘们确实够狠,崔少卿栽在她手上不亏。

    他看了儿子们一圈,反复思量秋娘背后是谁。

    “你们打算自己承认,还是让朕亲自查个水落石出?”

    大皇子深知逃不过,与其被父皇查出来,还不如自己承认,也免得替别人背锅。

    他咬咬牙,毅然决然地跪倒在地,大声说道:“父皇明鉴!儿臣的确曾与秋娘有过接触,但近一个多月儿臣一直在面壁思过,根本未曾与她联系。儿臣敢保证,今日之事与儿臣毫无关系!”

    虽然书信和城防图都是他给的,但他就是要先发制人,犯下小错父皇可以容忍,但偷城防图这样的大错却不能往自己身上揽。

    六皇子心中暗骂大皇子狡诈阴险,竟把这口大黑锅甩给他们来背!

    五皇子默默看向秋娘,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之色。

    这女人无论如何都不能留,看来他埋伏在宫里多年的暗线要提前暴露了。

    弘治帝气得咬紧牙关,怎么什么事都跟大儿子脱不了干系,难不成自己这些年的精心培育都喂了狗?

    他强忍着心头的怒火,瞪大眼睛扫视殿下众人,厉声喝道:“还有其他人要交代吗?”

    所有人都垂着头,殿内鸦雀无声。

    弘治帝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怒吼道:“来人呐,立刻将秋娘押到慎刑司,朕今晚就要知道真相!”

    慎刑司是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地方,凡是被送进去的人,几乎没有能够活着出来的。

    秋娘吓的瘫坐在地,拼命磕头求饶:“陛下饶命啊!陛下开恩呐!”

    只见两名锦衣卫毫不留情地将她拖走,一股黄色液体瞬间从她的腿部流出,显然是被吓尿了。

    另一队前往难民营的锦衣卫也赶了回来,带队的指挥使单膝跪地,双手高举一份卷宗,高声禀报:“启禀陛下,赈灾粮掺杂石子一案已经查清,所有证据皆在此处,请陛下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