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回城了,老婆孩子热炕头更香 第840章 紧锣密鼓的追捕
第八百四十章:紧锣密鼓的追捕
京都晚报社长经过良久思索,最终答应了林强的请求。随后,林强又找到了两位颇有名气的记者,向他们言明来意,并分别塞给每人一个厚厚的信封。
两位记者看着信封里那叠厚实的“大团结”,心中不禁闪过一丝愧疚。毕竟,拿钱办事这种行为,着实有损文人风骨。然而,一转念间,家中老婆孩子那满含期待的眼神便浮现在眼前。他们平日里辛苦写稿,所获报酬却仅能勉强维持生计。老婆想买一件像样的衣服,都得再三犹豫;孩子眼巴巴地盼着能吃顿肉,也常常难以如愿。如今,有了这笔钱,便能让老婆不再为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也能给孩子买上几斤肉解解馋。
虽说此举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他们以往为人处世的原则,但为了家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也是无奈之举。于是,两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立刻着手构思文章,准备对建国食品厂进行一番夸赞。当然,他们如此爽快地答应,除了丰厚的好处费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着实看好建国食品厂的发展前景。
当天傍晚,《京都晚报》便以大篇幅报道了建国食品厂当众焚烧问题猪肉的事件,同时刊登了两位记者精心撰写的文章。文章中对建国食品厂的做法赞不绝口,将其塑造成为京都食品行业注重安全、勇于担当的楷模。
这一系列的报道,再次在京都城引发了一阵热议狂潮。大街小巷,人们都在谈论着建国食品厂。这一次,它的名声彻底响彻京都,已然成为市民们心中食品安全的代表企业。而李松,凭借着这一系列有力的举措,成功引领建国食品厂在舆论的浪潮中站稳脚跟,为食品厂未来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市局之中,尽管早已过了下班时间,赵晨光却依旧坐镇在办公室内。他眉头深锁,目光死死地盯着墙上张贴的孙乔和郑工的照片,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不移的决心与执着。桌上的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整个房间弥漫着呛人的烟雾。
“这两个家伙,究竟躲到哪里去了?”赵晨光自言自语,声音中夹杂着一丝疲惫与恼怒。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进来!”赵晨光大声回应道。
林德副局长推门走了进来。
“赵局,我已经带人把孙乔和郑工所有可能藏身的地方都排查过了,可惜还是没有发现他们的踪迹。”林德副局长面色凝重地汇报着。
赵晨光皱了皱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他们不可能凭空消失,继续扩大排查范围。重点关注他们的社会关系,尤其是那些经济往来密切的人,说不定能从这里找到突破口。”
“我已经吩咐下去了,排查范围正在逐步扩大。不过局长,我们必须考虑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犯罪嫌疑人孙乔和郑工已经逃离了京都。”林德副局长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赵晨光承认的确存在这种可能性,但他内心有种强烈的直觉,孙乔和郑工应该还在京都,只是藏匿在他们尚未知晓的某个角落。
“老林,在你们排查的过程中,孙乔和郑工的家人有什么反应?家里情况如何?”赵晨光问道。
“他们似乎对此一无所知。孙乔和郑工两人的妻子在我们去排查的时候正在单位正常上班,他们的孩子也在照常上学。”林德副局长回答道。
“我听说,孙乔和郑工都是极其顾家之人,夫妻关系也十分融洽。你想啊,如果两人打算逃走,会不带上自己的老婆孩子吗?”赵晨光分析道。
“这……”林德副局长之前并未考虑到这一点。
“老林,我觉得这两人大概率还在京都。继续加大在京都范围内的排查力度,重点排查一些小旅馆、偏僻的出租房,废弃工厂。对了,可以下发协查通知,请求各地方派出所派人协助排查,他们对当地情况更为熟悉,应该能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还有,要重点调查一下在两人消失前,都和哪些人有过联系,着重关注这些人。”赵晨光有条不紊地安排着。
林德副局长点头称是:“好的赵局,我这就去安排。”
林副局长离开之后,赵晨光继续仔细分析手中已掌握的信息,试图从中找到关键突破口。看着看着,一阵困意如潮水般袭来,他最终直接趴在桌上睡着了。
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二个晚上在办公室休息了。自从案件发生后,为了调动全体干警的积极性,他放出话来,不破此案绝不回家。
局里的干警们看到局长如此拼命,深受触动,一个个也都鼓足干劲,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年轻警员们主动加班加点排查线索,老警员们凭借丰富的经验为案件分析出谋划策。
整个市局弥漫着一股坚韧不拔、誓破此案的浓厚氛围。大家心里都明白,只有尽快将孙乔和郑工抓捕归案,才能真正还给京都一个安全稳定的食品环境。每一个人都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全力以赴,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誓要将这起案件彻查到底,水落石出。
赵晨光这一觉,一直睡到第二天清晨才悠悠转醒。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望向窗外初升的朝阳,心中那份责任感愈发强烈。
简单洗漱过后,他便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中。
“铛铛铛。”敲门声再次响起。
“进来。”赵局长头也未抬,继续专注地看着手中的文件。
一名年轻警员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叠资料,神情略显兴奋:“赵局,经过昨晚的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重要线索。据了解,孙乔在案发前和一个叫刘三的人联系十分频繁。这个刘三是个小混混,经常在城南一带活动,还有不少前科。我们怀疑他和孙乔的藏匿可能存在关联。”
“这个刘三是什么来历?他和孙乔、郑工是什么关系?”赵晨光追问道。
京都晚报社长经过良久思索,最终答应了林强的请求。随后,林强又找到了两位颇有名气的记者,向他们言明来意,并分别塞给每人一个厚厚的信封。
两位记者看着信封里那叠厚实的“大团结”,心中不禁闪过一丝愧疚。毕竟,拿钱办事这种行为,着实有损文人风骨。然而,一转念间,家中老婆孩子那满含期待的眼神便浮现在眼前。他们平日里辛苦写稿,所获报酬却仅能勉强维持生计。老婆想买一件像样的衣服,都得再三犹豫;孩子眼巴巴地盼着能吃顿肉,也常常难以如愿。如今,有了这笔钱,便能让老婆不再为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也能给孩子买上几斤肉解解馋。
虽说此举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他们以往为人处世的原则,但为了家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也是无奈之举。于是,两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立刻着手构思文章,准备对建国食品厂进行一番夸赞。当然,他们如此爽快地答应,除了丰厚的好处费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着实看好建国食品厂的发展前景。
当天傍晚,《京都晚报》便以大篇幅报道了建国食品厂当众焚烧问题猪肉的事件,同时刊登了两位记者精心撰写的文章。文章中对建国食品厂的做法赞不绝口,将其塑造成为京都食品行业注重安全、勇于担当的楷模。
这一系列的报道,再次在京都城引发了一阵热议狂潮。大街小巷,人们都在谈论着建国食品厂。这一次,它的名声彻底响彻京都,已然成为市民们心中食品安全的代表企业。而李松,凭借着这一系列有力的举措,成功引领建国食品厂在舆论的浪潮中站稳脚跟,为食品厂未来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市局之中,尽管早已过了下班时间,赵晨光却依旧坐镇在办公室内。他眉头深锁,目光死死地盯着墙上张贴的孙乔和郑工的照片,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不移的决心与执着。桌上的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整个房间弥漫着呛人的烟雾。
“这两个家伙,究竟躲到哪里去了?”赵晨光自言自语,声音中夹杂着一丝疲惫与恼怒。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进来!”赵晨光大声回应道。
林德副局长推门走了进来。
“赵局,我已经带人把孙乔和郑工所有可能藏身的地方都排查过了,可惜还是没有发现他们的踪迹。”林德副局长面色凝重地汇报着。
赵晨光皱了皱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他们不可能凭空消失,继续扩大排查范围。重点关注他们的社会关系,尤其是那些经济往来密切的人,说不定能从这里找到突破口。”
“我已经吩咐下去了,排查范围正在逐步扩大。不过局长,我们必须考虑一种可能性,那就是犯罪嫌疑人孙乔和郑工已经逃离了京都。”林德副局长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赵晨光承认的确存在这种可能性,但他内心有种强烈的直觉,孙乔和郑工应该还在京都,只是藏匿在他们尚未知晓的某个角落。
“老林,在你们排查的过程中,孙乔和郑工的家人有什么反应?家里情况如何?”赵晨光问道。
“他们似乎对此一无所知。孙乔和郑工两人的妻子在我们去排查的时候正在单位正常上班,他们的孩子也在照常上学。”林德副局长回答道。
“我听说,孙乔和郑工都是极其顾家之人,夫妻关系也十分融洽。你想啊,如果两人打算逃走,会不带上自己的老婆孩子吗?”赵晨光分析道。
“这……”林德副局长之前并未考虑到这一点。
“老林,我觉得这两人大概率还在京都。继续加大在京都范围内的排查力度,重点排查一些小旅馆、偏僻的出租房,废弃工厂。对了,可以下发协查通知,请求各地方派出所派人协助排查,他们对当地情况更为熟悉,应该能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还有,要重点调查一下在两人消失前,都和哪些人有过联系,着重关注这些人。”赵晨光有条不紊地安排着。
林德副局长点头称是:“好的赵局,我这就去安排。”
林副局长离开之后,赵晨光继续仔细分析手中已掌握的信息,试图从中找到关键突破口。看着看着,一阵困意如潮水般袭来,他最终直接趴在桌上睡着了。
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二个晚上在办公室休息了。自从案件发生后,为了调动全体干警的积极性,他放出话来,不破此案绝不回家。
局里的干警们看到局长如此拼命,深受触动,一个个也都鼓足干劲,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年轻警员们主动加班加点排查线索,老警员们凭借丰富的经验为案件分析出谋划策。
整个市局弥漫着一股坚韧不拔、誓破此案的浓厚氛围。大家心里都明白,只有尽快将孙乔和郑工抓捕归案,才能真正还给京都一个安全稳定的食品环境。每一个人都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全力以赴,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誓要将这起案件彻查到底,水落石出。
赵晨光这一觉,一直睡到第二天清晨才悠悠转醒。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望向窗外初升的朝阳,心中那份责任感愈发强烈。
简单洗漱过后,他便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中。
“铛铛铛。”敲门声再次响起。
“进来。”赵局长头也未抬,继续专注地看着手中的文件。
一名年轻警员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叠资料,神情略显兴奋:“赵局,经过昨晚的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重要线索。据了解,孙乔在案发前和一个叫刘三的人联系十分频繁。这个刘三是个小混混,经常在城南一带活动,还有不少前科。我们怀疑他和孙乔的藏匿可能存在关联。”
“这个刘三是什么来历?他和孙乔、郑工是什么关系?”赵晨光追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