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从靖难之役开始 第3章 论战
热门推荐:
穿书七零嫁糙汉,日日宠得心肝颤
穿书后,我帮娘亲和离休夫
药王谷穿越来的末等弟子直播卖货
老公强的可怕,我要离婚
成为领主后,觉醒了进化天赋
律动的龙头村
别惹他,这个家族护短到了极点
等我了吧
尤可为创业史
王珏心中不免有些紧张,在这两位举足轻重的大人物面前,自然不能像和二狗相处时那般随意信口胡诌了。他赶忙在脑海中努力搜寻记忆,稍稍整理了一下思路与语言,这才小心翼翼地开了口。
“草民之所以觉得北平能够守住,且必定能让李景隆大败而归,缘由大致可从几个方面来讲,正如《孙子兵法》中所云,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有五大因素——道、天、地、将、法。”
说罢,王珏顿了顿,抬眼瞧了瞧朱高炽和姚广孝的神色,鼓足了几分胆子接着说道:“首先说这‘道’。所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自李景隆发兵以来,世子殿下日夜操劳,全力督治守备事务,对城中军民悉心安抚。如今的北平城内,军民一心,士气高昂,众人皆为守城之事不遗余力。再者,燕王起兵靖难之举,虽说从表面上看是犯上之事,但实则也合乎人心。建文帝登基不久,根基尚未稳固,便急于削藩,显然是担忧自身的根基与威望不足以统领大明江山。然而,他如此仓促地进行削藩,甚至妄图将燕王等戍边多年、对江山社稷有大功的藩王贬为庶民,如此一来,日后还有何人能守卫大明国土,使其免受外敌侵扰呢?百姓们又不是不明事理,孰是孰非,他们心中自然都有一杆秤。
再谈谈‘天’的因素。‘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当下正值冬季,天寒地冻,粮草、棉服等物资的运输变得极为困难。而且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并不适应北方的寒冬,短时间内又无法攻克北平城,如此一来,粮草物资的耗费便极为巨大。加之殿下令守城军民泼水结冰,筑起冰墙,致使南军无法在夜间发动偷袭攻城,只能选择在白日进行攻打。如此僵持下去,一旦燕王率领援军回援北平,切断南军的粮草供应,那李景隆的大军便可不攻自破了。
接着说‘地’。‘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燕王与世子殿下经营北平城已久,道衍大师以及燕王麾下的将领们对北平周边的地形更是了如指掌。就拿北平城来说,此地早年乃是元大都,后来又经过魏国公徐达改建,再加上燕王殿下多年的苦心经营,城墙高大且坚固无比,实乃易守难攻之地。想要拿下这样一座坚城,非得有数倍于我方的兵力不可。李景隆的大军虽说号称有五十万之众,但要想攻克北平城,也绝非易事,更何况领军的还是李景隆这般的统帅呢。
提到李景隆,就不得不说到‘将’这一因素了。‘将者,智、信、仁、勇、严也’。那李景隆虽说号称喜好研读兵书、通晓诸多典故,在朝中也担任着要职,可实际上他并没有多少实战经历。在草民看来,他不过是如赵括、马谡之流,只会纸上谈兵罢了。草民还听闻,这李景隆就是个纨绔子弟,好大喜功,南军本身战力就较为低弱,战意也不足,有这样一位统帅,又怎能建立战功呢?反观燕王和世子殿下,这些年时常率领诸王防备边患,麾下的将领们作战经验丰富,士卒们也是斗志昂扬,李景隆自是无法与之相比拟的。
最后讲讲‘法’。‘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李景隆这五十万大军,虽说规模庞大,但皆是由各路兵马抽调混编而成,彼此之间缺乏磨合,军令传达也不够顺畅,而且南军已经多年未曾有过实战经验。以李景隆那好大喜功的性子,此前一路顺畅地抵达北平,必然心生自满。常言道,骄兵必败!再加上围困北平之后多日毫无建树,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况且建文帝急于求成,必定会不断催促,如此一来,南军的军心必然不稳。待燕王殿下率兵回援之时,定能一举将其击败。
此外,草民还想说一点,那便是‘器’。多年来,燕王殿下厉兵秣马,北平城内火炮、火器以及刀剑等各类军械储备充足。而李景隆一方,并没有什么远胜于我方、能让我方毫无抵抗之力的兵器,所以他们自然在短时间内无法攻克北平城。”
王珏洋洋洒洒地说了这一大通,完全是站在品鉴历史以及事后总结的角度来谈论这场战争的。他自己觉得说得不过如此,可在朱高炽和道衍的眼中,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能说出这般见解,着实是令人极为震撼的。
朱高炽仔细回味着王珏的这番言论,脸上不禁露出一抹喜色。他父王朱棣此前极为轻视李景隆,只安排他率领一万老弱病残的兵力守卫北平。毕竟南军兵力多达五十万之众,多日来,为了鼓舞士气,向来喜静厌动的他也只得强撑着到城墙上鼓舞士气。身为燕王世子,他绝不能表露出哪怕一丝一毫的怯懦与恐惧,毕竟北平乃是燕王的根基所在,不容有失。然而,敌军兵力如此强大,城内军民每日死伤众多,朱高炽也只能咬紧牙关坚持,表面上虽淡定自若,可心中对能否守住北平城实则充满了担忧,甚至他都已经做好了城破人亡的准备。听了王珏的分析,朱高炽心中不由得多了几分信心,再看向王珏时,眼中已满是赞赏之色,问道:“那你此刻可有什么好办法,能够缓解北平城当下的危急局势?”
王珏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儿,缓缓说道:“有道衍大师在一旁出谋划策,再加上世子殿下亲力亲为,目前所做的已经十分周全了。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北平城的危机,当下也只能寄希望于燕王殿下能早日率领援军回救。在此之前,我们唯有坚守。不过,李景隆自恃兵力数十倍于我方,再加上守城将士大多是老弱病残,他必然会轻视我军,绝对想不到我们会主动出击。世子殿下不妨效仿诸葛武侯,挑选城中那些善于骑射的兵士,于夜间去袭扰李景隆的大营。不求杀敌建功,只要能闹出足够大的声势,让南军无法安心休息即可。他们夜间无法攻城,又休息不好,到了白天攻城时必然会人困马乏,无心作战。如此一来,也能为我们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城中的死伤也能相应减少。只待燕王殿下回兵救援!”
道衍听了王珏的建议,不禁会心一笑,说道:“小兄弟所言极是,正与我们所想的不谋而合呀。方才我在车上便与世子殿下商讨过此事,那李景隆见我军兵力薄弱,守城艰难,定然不会料到我们还敢派出人马去袭扰他,到时李景隆不堪其扰,必会后退扎营,如此便可为我军守住北平城争取到更多的时间了!”
朱高炽也点头表示赞同,说道:“既然你也如此认为,今夜回府之后,孤便挑选将士,趁午夜时分去袭扰他的大营,不求杀敌,只让他无法安眠!”见道衍看向王珏的眼神里满是满意与欣赏,朱高炽不禁动了拉拢王珏的心思,便开口问道:“王珏,如今父王正在靖难,正是用人之际,你既有如此非凡的见识,可愿到我燕王帐下效力?”
王珏顿时陷入了纠结之中。说实话,他还未曾想好自己日后要做什么。之前自己不过是仗着对历史的了解信口胡诌罢了,若是真到了燕王麾下效力,就自己这半吊子水平,迟早是要露馅的。而且伴君如伴虎,一想到日后那鼎鼎大名的锦衣卫,王珏心里就有些发怵。
可眼前这位毕竟是大明未来的皇帝啊,还有比这更坚实可靠的“大腿”吗?若是能得到他的支持,自己日后想做什么不行呢?纠结了好一阵子,王珏最终还是决定稳妥为上,他看向朱高炽,面带歉意地说道:“抱歉,世子殿下,在下身体孱弱,不通武学,只是早年读过一些书而已,更无意于在军旅之中杀敌建功,只想过个安稳日子便好。”
朱高炽的眼神里满是遗憾,说道:“你如此年轻便有这般见识,不去建功立业、为天下百姓造福,实在是太可惜了。罢了,如今你家中只剩你一人,我也不好强求于你。若你何时回心转意,便到王府来找我,或者去庆寿寺寻道衍大师。我定会虚位以待!”
王珏见状,赶忙躬身行礼,说道:“殿下,不在军旅之中,同样也可造福大明百姓呀。燕王此番靖难,致使大明江山动荡,百姓生活必定会受到影响。在下不喜争端,也不愿投身军旅,只想让我大明的百姓生活更加富足,待我大明国力雄厚之时,外敌自然也不敢轻易侵扰。”
朱高炽听了,点了点头,说道:“人各有志,孤也不好强求,眼下还是先守住北平城最为要紧。”
道衍一直在细细打量着王珏,眼神愈发显得怪异。王珏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见识,这已然是十分难得之事,但王珏的面相却更让他感到好奇。“小兄弟,老衲略懂一些相面摸骨之术,我观小兄弟面相颇为奇特,不知可否让老衲为小兄弟摸一下骨?”
王珏心中一惊,他前世就听闻这位姚广孝可是精通阴阳学,还会摸骨看相的。“莫非是他看出了什么?”可当着二人的面,他又不好拒绝,只得说道:“那就麻烦大师了!”
道衍闻言,伸出双手,神色严肃地在王珏的脸上反复摸索起来。不一会儿,道衍收回双手,问道:“可否将生辰八字告知老衲?”
王珏思索了一下,看了一眼朱高炽,开口说道:“草民生于洪武十八年十月初五亥时五刻。”
道衍听了,闭上眼睛,开始掐指推算起来。王珏内心忐忑地看向道衍,朱高炽倒是面露好奇之色,问道:“道衍大师,王珏的面相如何?”
“草民之所以觉得北平能够守住,且必定能让李景隆大败而归,缘由大致可从几个方面来讲,正如《孙子兵法》中所云,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有五大因素——道、天、地、将、法。”
说罢,王珏顿了顿,抬眼瞧了瞧朱高炽和姚广孝的神色,鼓足了几分胆子接着说道:“首先说这‘道’。所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自李景隆发兵以来,世子殿下日夜操劳,全力督治守备事务,对城中军民悉心安抚。如今的北平城内,军民一心,士气高昂,众人皆为守城之事不遗余力。再者,燕王起兵靖难之举,虽说从表面上看是犯上之事,但实则也合乎人心。建文帝登基不久,根基尚未稳固,便急于削藩,显然是担忧自身的根基与威望不足以统领大明江山。然而,他如此仓促地进行削藩,甚至妄图将燕王等戍边多年、对江山社稷有大功的藩王贬为庶民,如此一来,日后还有何人能守卫大明国土,使其免受外敌侵扰呢?百姓们又不是不明事理,孰是孰非,他们心中自然都有一杆秤。
再谈谈‘天’的因素。‘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当下正值冬季,天寒地冻,粮草、棉服等物资的运输变得极为困难。而且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并不适应北方的寒冬,短时间内又无法攻克北平城,如此一来,粮草物资的耗费便极为巨大。加之殿下令守城军民泼水结冰,筑起冰墙,致使南军无法在夜间发动偷袭攻城,只能选择在白日进行攻打。如此僵持下去,一旦燕王率领援军回援北平,切断南军的粮草供应,那李景隆的大军便可不攻自破了。
接着说‘地’。‘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燕王与世子殿下经营北平城已久,道衍大师以及燕王麾下的将领们对北平周边的地形更是了如指掌。就拿北平城来说,此地早年乃是元大都,后来又经过魏国公徐达改建,再加上燕王殿下多年的苦心经营,城墙高大且坚固无比,实乃易守难攻之地。想要拿下这样一座坚城,非得有数倍于我方的兵力不可。李景隆的大军虽说号称有五十万之众,但要想攻克北平城,也绝非易事,更何况领军的还是李景隆这般的统帅呢。
提到李景隆,就不得不说到‘将’这一因素了。‘将者,智、信、仁、勇、严也’。那李景隆虽说号称喜好研读兵书、通晓诸多典故,在朝中也担任着要职,可实际上他并没有多少实战经历。在草民看来,他不过是如赵括、马谡之流,只会纸上谈兵罢了。草民还听闻,这李景隆就是个纨绔子弟,好大喜功,南军本身战力就较为低弱,战意也不足,有这样一位统帅,又怎能建立战功呢?反观燕王和世子殿下,这些年时常率领诸王防备边患,麾下的将领们作战经验丰富,士卒们也是斗志昂扬,李景隆自是无法与之相比拟的。
最后讲讲‘法’。‘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李景隆这五十万大军,虽说规模庞大,但皆是由各路兵马抽调混编而成,彼此之间缺乏磨合,军令传达也不够顺畅,而且南军已经多年未曾有过实战经验。以李景隆那好大喜功的性子,此前一路顺畅地抵达北平,必然心生自满。常言道,骄兵必败!再加上围困北平之后多日毫无建树,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况且建文帝急于求成,必定会不断催促,如此一来,南军的军心必然不稳。待燕王殿下率兵回援之时,定能一举将其击败。
此外,草民还想说一点,那便是‘器’。多年来,燕王殿下厉兵秣马,北平城内火炮、火器以及刀剑等各类军械储备充足。而李景隆一方,并没有什么远胜于我方、能让我方毫无抵抗之力的兵器,所以他们自然在短时间内无法攻克北平城。”
王珏洋洋洒洒地说了这一大通,完全是站在品鉴历史以及事后总结的角度来谈论这场战争的。他自己觉得说得不过如此,可在朱高炽和道衍的眼中,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能说出这般见解,着实是令人极为震撼的。
朱高炽仔细回味着王珏的这番言论,脸上不禁露出一抹喜色。他父王朱棣此前极为轻视李景隆,只安排他率领一万老弱病残的兵力守卫北平。毕竟南军兵力多达五十万之众,多日来,为了鼓舞士气,向来喜静厌动的他也只得强撑着到城墙上鼓舞士气。身为燕王世子,他绝不能表露出哪怕一丝一毫的怯懦与恐惧,毕竟北平乃是燕王的根基所在,不容有失。然而,敌军兵力如此强大,城内军民每日死伤众多,朱高炽也只能咬紧牙关坚持,表面上虽淡定自若,可心中对能否守住北平城实则充满了担忧,甚至他都已经做好了城破人亡的准备。听了王珏的分析,朱高炽心中不由得多了几分信心,再看向王珏时,眼中已满是赞赏之色,问道:“那你此刻可有什么好办法,能够缓解北平城当下的危急局势?”
王珏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会儿,缓缓说道:“有道衍大师在一旁出谋划策,再加上世子殿下亲力亲为,目前所做的已经十分周全了。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北平城的危机,当下也只能寄希望于燕王殿下能早日率领援军回救。在此之前,我们唯有坚守。不过,李景隆自恃兵力数十倍于我方,再加上守城将士大多是老弱病残,他必然会轻视我军,绝对想不到我们会主动出击。世子殿下不妨效仿诸葛武侯,挑选城中那些善于骑射的兵士,于夜间去袭扰李景隆的大营。不求杀敌建功,只要能闹出足够大的声势,让南军无法安心休息即可。他们夜间无法攻城,又休息不好,到了白天攻城时必然会人困马乏,无心作战。如此一来,也能为我们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城中的死伤也能相应减少。只待燕王殿下回兵救援!”
道衍听了王珏的建议,不禁会心一笑,说道:“小兄弟所言极是,正与我们所想的不谋而合呀。方才我在车上便与世子殿下商讨过此事,那李景隆见我军兵力薄弱,守城艰难,定然不会料到我们还敢派出人马去袭扰他,到时李景隆不堪其扰,必会后退扎营,如此便可为我军守住北平城争取到更多的时间了!”
朱高炽也点头表示赞同,说道:“既然你也如此认为,今夜回府之后,孤便挑选将士,趁午夜时分去袭扰他的大营,不求杀敌,只让他无法安眠!”见道衍看向王珏的眼神里满是满意与欣赏,朱高炽不禁动了拉拢王珏的心思,便开口问道:“王珏,如今父王正在靖难,正是用人之际,你既有如此非凡的见识,可愿到我燕王帐下效力?”
王珏顿时陷入了纠结之中。说实话,他还未曾想好自己日后要做什么。之前自己不过是仗着对历史的了解信口胡诌罢了,若是真到了燕王麾下效力,就自己这半吊子水平,迟早是要露馅的。而且伴君如伴虎,一想到日后那鼎鼎大名的锦衣卫,王珏心里就有些发怵。
可眼前这位毕竟是大明未来的皇帝啊,还有比这更坚实可靠的“大腿”吗?若是能得到他的支持,自己日后想做什么不行呢?纠结了好一阵子,王珏最终还是决定稳妥为上,他看向朱高炽,面带歉意地说道:“抱歉,世子殿下,在下身体孱弱,不通武学,只是早年读过一些书而已,更无意于在军旅之中杀敌建功,只想过个安稳日子便好。”
朱高炽的眼神里满是遗憾,说道:“你如此年轻便有这般见识,不去建功立业、为天下百姓造福,实在是太可惜了。罢了,如今你家中只剩你一人,我也不好强求于你。若你何时回心转意,便到王府来找我,或者去庆寿寺寻道衍大师。我定会虚位以待!”
王珏见状,赶忙躬身行礼,说道:“殿下,不在军旅之中,同样也可造福大明百姓呀。燕王此番靖难,致使大明江山动荡,百姓生活必定会受到影响。在下不喜争端,也不愿投身军旅,只想让我大明的百姓生活更加富足,待我大明国力雄厚之时,外敌自然也不敢轻易侵扰。”
朱高炽听了,点了点头,说道:“人各有志,孤也不好强求,眼下还是先守住北平城最为要紧。”
道衍一直在细细打量着王珏,眼神愈发显得怪异。王珏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见识,这已然是十分难得之事,但王珏的面相却更让他感到好奇。“小兄弟,老衲略懂一些相面摸骨之术,我观小兄弟面相颇为奇特,不知可否让老衲为小兄弟摸一下骨?”
王珏心中一惊,他前世就听闻这位姚广孝可是精通阴阳学,还会摸骨看相的。“莫非是他看出了什么?”可当着二人的面,他又不好拒绝,只得说道:“那就麻烦大师了!”
道衍闻言,伸出双手,神色严肃地在王珏的脸上反复摸索起来。不一会儿,道衍收回双手,问道:“可否将生辰八字告知老衲?”
王珏思索了一下,看了一眼朱高炽,开口说道:“草民生于洪武十八年十月初五亥时五刻。”
道衍听了,闭上眼睛,开始掐指推算起来。王珏内心忐忑地看向道衍,朱高炽倒是面露好奇之色,问道:“道衍大师,王珏的面相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