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大明,从靖难之役开始 > 第111章 新皇登基

穿越大明,从靖难之役开始 第111章 新皇登基

    六月十七日,晨曦轻柔地洒落在应天府的上空,然而,那本该充满生机与祥和的氛围里,却似乎弥漫着一种别样的凝重与肃穆。燕王朱棣,身着一身华服,衣袂随风轻摆,可那华服之下,眼中却难掩复杂神色。

    今日,于他而言,是意义非凡的日子,他要去拜谒孝陵,这一行为,既是对祖宗的虔诚告慰,亦是迈向那至高无上皇位前至关重要的仪式。

    朱棣率领着一众亲信与侍从,沿着蜿蜒曲折的道路,缓缓向着孝陵的方向而去。一路上,他双唇紧闭,沉默不语,脑海之中恰似走马灯般不断闪过过往岁月里的种种画面。遥想年少之时,他便投身军中,在那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环境里摸爬滚打,历经无数的成长历练,铸就了他坚毅果敢的性格与非凡的军事才能。

    奈何世事难料,侄子朱允炆登基之后,一道道削藩诏令如同一把把利刃,无情地朝着诸位藩王砍来,让他们人人自危。朱棣身处其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道衍和尚的精心谋划之下,他毅然决然地起兵靖难。

    那四年的时光啊,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每一场战斗都是生与死的较量,每一次抉择都关乎着自己和大明命运的走向,那些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日一般。

    脚下的这片土地,承载了太多的动荡与悲欢离合,它见证了叔侄之间的权力争斗,目睹了无数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而如今,朱棣即将站在权力的巅峰,成为这大明天下新的主宰者,可他的心中却并未充斥着纯粹的喜悦之情。相反,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如同巨石一般,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这皇位,得来不易,承载着天下苍生的期许,也意味着无尽的责任与担当,他深知自己往后的每一个决策,都将影响着大明的国运和万千子民的生活。而大明如果在自己的治理下不能走向强盛,那自己这篡位之举将背负永世骂名,

    来到孝陵前,朱棣停下脚步,神色庄重地整了整衣冠,随后,迈着沉稳而恭敬的步伐,沿着那一级级台阶拾级而上。他来到太祖高皇帝的陵前,缓缓跪下,身姿挺拔却又满含敬畏。

    此时,他闭上双眼,心中默默祷告着,那些未曾对旁人言说的艰辛与不易,那些一路走来的坎坷与波折,都在这一刻倾诉给父皇听。他祈求父皇的庇佑,保佑大明在他的统治之下,能够安稳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江山永固。

    那缭绕升腾的香烟,仿佛带着他的话语悠悠飘向天际,在这静谧的氛围之中,似乎也传递着一种传承与交替的意味,象征着大明的江山即将在他的手中开启新的篇章。

    与此同时,朱棣也在心底深处向自己的父亲诉说着起兵夺位的无奈和辛酸。他深知此举或许有违常理,可在当时的局势逼迫之下,又何尝有更好的选择呢?他怀着一颗忐忑的心,祈求父皇的在天之灵能够宽恕自己这看似“大逆不道”的夺位之举,并且向父亲承诺,自己定会殚精竭虑,将大明打造成一个富饶强盛、万邦来朝的盛世,让大明的威名远播四海,让子民们都能以身为大明人而自豪。

    待拜谒完毕,朱棣缓缓起身,转身离开孝陵之时,却见不远处,文武百官早已备好法驾,整齐地等候在那里。那法驾金碧辉煌,彰显着无上的皇家威严,每一处装饰都尽显奢华与庄重。

    宝玺被恭敬地捧在侍从手中,在阳光的映照下,折射出温润而庄重的光泽,仿佛那宝玺本身就蕴含着整个大明的气运与权威。 群臣见到朱棣走来,纷纷下跪,齐声高呼:“燕王殿下万岁万万岁,恭请燕王殿下往奉天殿登基!”

    一时间,呼声震天,那声音在山间久久回荡,似要冲破云霄,向这世间宣告着新皇即将诞生,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拉开帷幕。

    朱棣微微动容,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头澎湃起伏的情绪,然后迈着沉稳而坚定的步伐,向着法驾走去。这一刻,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多年来为之拼搏奋斗的夺位大业终于大功告成,而从今往后,他再也没有退路,只能沿着这条通往皇位的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去承担起那属于皇帝的使命与责任。

    缓步登上法驾,朱棣坐在那象征着至高权力的位置上,他伸出手,小心翼翼地轻抚着座椅的扶手,感受着那传来的细腻触感,仿佛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在触摸着即将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的整个天下。

    法驾缓缓启动,向着奉天殿的方向行进。街道两旁,百姓们被官兵拦在两侧,他们虽然都跪拜在地,可眼中或是好奇,或是敬畏,不时地偷偷张望着,都想一睹昔日燕王,如今即将登基为帝的这位传奇人物的样貌风采,同时也在心底暗自揣测,这位新皇登基之后,会给他们今后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人群之中,有小声的议论声断断续续地传来:“这燕王要当皇帝了,也不知往后的日子会怎样啊。”

    “听说燕王很是英武,想必会让咱大明更安稳些吧。”

    “老老实实的跪好了,燕王殿下率兵靖难,肯定是个杀伐果断的君上,要是不小心失了礼数,冒犯了新皇威仪,说不得要被降罪处死的!”

    不多时,法驾来到了奉天殿外。朱棣下了法驾,抬头仰望那宏伟壮观的宫殿,阳光洒在殿顶的琉璃瓦上,折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那光芒好似有一种无形的魔力,似在召唤着他去坐上那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去开启属于他的统治时代。

    他一步一步踏上奉天殿的台阶,每一步落下,都好似踏在历史的琴弦上,弹奏出权力更迭的旋律,也奏响了大明王朝崭新篇章的序曲。

    朱棣进入奉天殿,那殿内肃穆庄严的氛围扑面而来,让人心生敬畏。朱棣径直走向那高高在上的皇帝宝座,在众人目光的聚焦之下,缓缓坐下。

    就在那一刻,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从那宝座蔓延开来,笼罩着整个大殿,让所有人都真切地感受到了皇权的威严与庄重。

    文武百官此时再次齐齐下跪,山呼万岁,那声音如滚滚雷鸣,在大殿内久久不息。这呼声,似在向整个大明江山宣告它们的新主宰已然诞生,也似代表着万千百姓,恭迎这位新的统治者,期许着在他的治理下,大明能够迎来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

    朱棣坐在宝座上,俯瞰着群臣,心中可谓是五味杂陈。这皇位,他等了太久太久,期间付出了太多的心血,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此刻,终于真正属于他了。而从今往后,大明的发展方向,全都要靠他来掌舵,这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接下来的几日,宫中上下一片忙碌景象,众人都在为新朝的诸多事宜马不停蹄地操劳着。与此同时,新皇登基的消息也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开始向大明各地传播开来。

    到了二十日,一件棘手却又不得不办的事摆在了众人面前——葬建文皇帝。对于建文皇帝朱允炆,朱棣的心情着实复杂。毕竟,那是自己的侄子,曾经也是大明的天子,可在这场残酷的叔侄争位的权力斗争里,两人却站在了对立面,成为了对手。

    如今,朱允炆下落不明,只留下这需要妥善安置的后事。负责操办此事的礼部官员们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个个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朱棣下令以天子之礼下葬朱允炆,礼部官员们自然不敢有丝毫怠慢,严格按照礼制,准备了相应的葬礼规格。棺椁之中,虽不是朱允炆的真身,但也是以马皇后的尸首代替,一切仪式都尽可能地做到庄重肃穆,力求合乎礼仪。

    而朱棣本人,却并未亲自到场,只是在宫中的一处殿阁内,默默对着那个方向站了许久许久。他的思绪飘远,想起曾经朱允炆年少时的纯真模样,想起那一段看似平和的叔侄相处时光,可权力的旋涡终究是太过强大,无情地将一切都改变,让曾经的亲情变得支离破碎,让大明的江山陷入动荡之中。

    “陛下,建文帝葬礼已按规制完成。”马三保前来向朱棣禀报。

    朱棣微微点头,轻声说道:“如果我这侄儿真的死了,愿他在地下能安息吧。”

    说罢,他转身望向窗外,看着那宫墙内的一片天地,心中深知,从今日起,自己要将主要的心思都放在治理这个国家上了,过往的恩恩怨怨,都该随着这场葬礼,暂且放下了。

    新朝初立,可谓是百废待兴,有太多的事情等着朱棣去处理。朝堂之上,那些追随自己起兵的将士们,他们的从龙之功需要进行封赏,要论功行赏,让他们得到应有的荣耀与赏赐,方能对得起他们的付出与忠心。

    吏治也亟待整顿,在之前的战乱中,大批官员或逃走,再加上一批待治罪的建文旧臣,导致众多官职空缺,急需选拔新人来填补,以保证朝廷机构能够正常运转。

    那些选择归附自己的文臣武将,也要根据他们各自的才能因材施用,让他们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而对于那些曾在靖难之役中摇摆不定的官员,则需要仔细甄别后再决定如何任用,要做到公平公正,让人心服口服。

    还有那些冥顽不灵的建文旧臣,他们的处置也是个棘手的问题,需要慎重考虑,既要维护朝廷的稳定,又要彰显新朝的宽容与威严。

    除此之外,建文帝的下落,也始终是朱棣心头的一块大石头,他还要派人继续去寻找,毕竟这关乎着大明江山的安稳以及诸多后续事宜。

    真正做了皇帝,朱棣才深切体会到这位置并非像世人想象的那般美好。如今虽说靖难之役功成,自己已然登上大宝,可时局依旧不稳,国家的经济和民生在战乱之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亟待恢复元气。百姓们渴望着安稳的生活,农田水利设施在战火中损毁严重,需要大力修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让百姓们有饭吃;商贸活动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曾经繁荣的市场如今一片萧条,需要采取各种措施让其重新繁荣起来。

    而且,北方的边境始终是个不容忽视的隐患,朱棣多年镇守大明北境,深知蒙古诸部一直对大明虎视眈眈,始终是个威胁,军队也要重新整饬,加强边防力量,才能确保大明的边疆安全,让百姓免受战乱之苦。

    朱棣在心中默默盘算着这诸多事务,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艰巨无比,可既然已经坐在了这个皇位上,那就绝不允许自己有丝毫退缩之意。同时,他也越发意识到,自己迫切地需要一批贤臣来辅助自己管理大明,仅凭自己一人之力,是很难将这千头万绪的事务都处理妥当的。

    于是,他叫来几位重臣,一脸严肃地开口说道:“朕既为天子,当为大明谋万世之福,如今新朝伊始,诸般事务繁杂,朕与诸位需齐心协力,不可有丝毫懈怠。”

    一应重臣们赶忙应道:“谨遵陛下旨意,臣等定当鞠躬尽瘁,辅佐陛下开创盛世。”

    在这风云变幻的日子里,朱棣正式开启了他的帝王之路,而大明,也即将在他的统治下,书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只是这篇章里的辉煌与坎坷,都还等待着时间去一一揭晓,未来的路还很长,而朱棣已然做好了准备,去迎接那未知的挑战,去铸就大明的辉煌。

    第一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