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穿司马遹,地狱开局 第127章 兵临城下
南安城位于乾江和沫水的交汇处,乾江从城东流过,沫水从城南流过。沫水往西不到数里的地方,是青衣水和沫水交汇处,所以南安是犍为郡重要的水陆通道。
不过,南安虽然是临水而建,但城池的位置较高,并不担心洪水,也不怕李雄采取水攻,建筑之初还考虑到了取水的问题,城内水井位置较深,可以满足城中上万人之需。
南安城池的规模并不算大,周长只有五六里左右,每面只有一里多宽,所以城内的常住居民并不多,只有两千余人,农民大多居住在城外的村庄里。
由于司马遹麾下步兵达到了四千人,六千军民住在一个周长只有五六里的城池里,还是非常拥挤的,但司马遹军纪较严,士兵大多驻扎在城头上和军营里。
南安城另一个比较大的缺点是,除了城东和城南的自然河流,城西和城北并没有挖掘护城河,可能是因为地势偏高不便引水,也可能是因为工程量太大。
对此,司马遹并不觉得这多么致命,毕竟护城河的作用有限。而且,据他所知,全国大部分县城是没有护城河的,有些县城甚至连城墙都没有。
据斥候所言,李离的大军大概还有一天才能抵达南安城下,司马遹觉得有必要疏散百姓,一来减轻城内的口粮压力,二来也能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为此,司马遹让郭默在城内张贴告示,如实说明南安城内面临的情况,请居民撤出南安。
然而,让司马遹没想到的是,撤出的全是老弱妇孺,留下的全是青壮年,更让司马遹感动的是,那些老弱妇孺离开时留下了家中所有的存粮,还嘱咐家中男人要与城池共存亡。
对于这些善良而可爱的百姓,司马遹心中的感激无以言说,只愿能早一日结束战争。
当城中的老弱妇孺完成撤离不久,李离的大军已经抵达南安城外,甚至看到了那些撤走的老弱妇孺。他当然不会为难他们,毕竟这些人也算是大成的子民。
抵达南安城后,李离有条不紊的安营扎寨,然后封锁乾江下游。李离并不担心司马遹会逃走,如果他想逃的话,早就可以走了,李离主要是阻止僰道给司马遹运送粮草。
和李离一样,司马遹也在有条不紊的加固城墙,补充防御物资。他们心里都明白,这可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防战,战斗的重点不在这里,而在刘琨和李雄。
李离南下南安后,李雄随即率领一万五千骑兵入驻武阳,然后派斥候随时侦查刘琨的动向,只要刘琨敢于出城,他便第一时间出击与之决战。
这是李雄麾下最精锐的一万五千骑兵,除此之外,成都只有五千步兵。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通过围困司马遹,逼着刘琨和他决战。时至今日,他也基本摸清了司马遹的底牌。
几天之后,李离正式发起了攻城,撞车、楼车、投石车等常规手段都用上了,唯独没有采用云梯,可见他并不想付出太大伤亡。
其实,投石车对于城中的威胁还是很大的,但李离麾下的投石车并不多,石头更是严重短缺,稀稀拉拉的发射了几天后就偃旗息鼓了,估计是去六十里之外的峨眉山运石头了。
“玄雄,对于投石车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这天,司马遹问郭默道。
“回殿下,如果只是防御的话,确实没什么好办法,但咱们可以用弩。”郭默笑道:“运气好的话,甚至可以破坏投石车呢。”
如果投石车的射程能够覆盖城墙,那城头上绝对可以用弩射到投石车上,就可以对操作投石车的人形成伤害,甚至破坏投石车的关键部位。
“城中的弩够用吗?”司马遹问道。他在脑子里想了一圈,也没有想到特别好的办法,毕竟城内的资源有限,找不到太多可以抵御巨石的材料。
司马遹甚至想过用棉被包裹墙头,但很快便自我否决了,因为棉被是易燃物。
“我们现有的弩射程不够,必须用踏弩,这个城中是没有的。”郭默又接着道:“不过,臣可以造踏弩,只是需要木工和铁工的相助。”
“好,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快去准备。”司马遹立即道。
一个月后,李离再度用投石机发起了进攻,而郭默也在这段时间内造出了一百具踏弩。城中的木工和铁工都有,却缺少优良的木材和铁器,而且弩箭也要特制。
最终,为了凑齐所需的木材和铁器,司马遹下令拆除了县衙大堂,城中居民也纷纷献出家中的铁制品,甚至还有锅碗瓢盆。
于是,当李离用投石车疯狂的向城内投射石头时,郭默带领一百名敢死之士蹲在城墙后面用弩箭还击。事实证明,这一招非常管用。
原因很简单,投石车虽然颇具杀伤力,但对精度的要求很高,是个技术活儿,需要在实战中积累经验,踏弩相对来说没那么复杂,很快就能上手。
当投石车刚投入战场时,郭默便开始用踏弩还击,为了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他亲自射出了第一支箭,正中一名士兵的胸口,当场被射成串串。
“好!郭将军威武!”随着对方的一声惨叫,郭默身后欢呼雀跃。
眼见己方有人被射死,那些操作投石机的士兵在瞄准时难免就会分心,一旦分心,准头就会大打折扣。随着中箭的人越来越多,准头便越来越差,逐渐形成恶性循环。
李离脸色铁青的看着这一切,一天之后便停止了使用投石机,因为命中率实在太低了。不止命中率极低,己方一天之内就损失了几百人,而对方的损失只有十分之一左右。
“玄雄,如果是你,接下来会怎么办呢?”站在城头上,司马遹问郭默道。
“如果不计伤亡,还是有很多办法的。”郭默笑道。
司马遹也笑了笑,继续问道:“你说他会不会挖地道?”
“不会。”郭默斩钉截铁道,然后解释道:“臣已经问过城中老人了,此城地下以沙石为主,挖起来特别费劲,还很容易渗水,根本不适合挖地道。”
“连地道都不能挖,看来他是真的没有好办法了。”司马遹笑道。
不过,南安虽然是临水而建,但城池的位置较高,并不担心洪水,也不怕李雄采取水攻,建筑之初还考虑到了取水的问题,城内水井位置较深,可以满足城中上万人之需。
南安城池的规模并不算大,周长只有五六里左右,每面只有一里多宽,所以城内的常住居民并不多,只有两千余人,农民大多居住在城外的村庄里。
由于司马遹麾下步兵达到了四千人,六千军民住在一个周长只有五六里的城池里,还是非常拥挤的,但司马遹军纪较严,士兵大多驻扎在城头上和军营里。
南安城另一个比较大的缺点是,除了城东和城南的自然河流,城西和城北并没有挖掘护城河,可能是因为地势偏高不便引水,也可能是因为工程量太大。
对此,司马遹并不觉得这多么致命,毕竟护城河的作用有限。而且,据他所知,全国大部分县城是没有护城河的,有些县城甚至连城墙都没有。
据斥候所言,李离的大军大概还有一天才能抵达南安城下,司马遹觉得有必要疏散百姓,一来减轻城内的口粮压力,二来也能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为此,司马遹让郭默在城内张贴告示,如实说明南安城内面临的情况,请居民撤出南安。
然而,让司马遹没想到的是,撤出的全是老弱妇孺,留下的全是青壮年,更让司马遹感动的是,那些老弱妇孺离开时留下了家中所有的存粮,还嘱咐家中男人要与城池共存亡。
对于这些善良而可爱的百姓,司马遹心中的感激无以言说,只愿能早一日结束战争。
当城中的老弱妇孺完成撤离不久,李离的大军已经抵达南安城外,甚至看到了那些撤走的老弱妇孺。他当然不会为难他们,毕竟这些人也算是大成的子民。
抵达南安城后,李离有条不紊的安营扎寨,然后封锁乾江下游。李离并不担心司马遹会逃走,如果他想逃的话,早就可以走了,李离主要是阻止僰道给司马遹运送粮草。
和李离一样,司马遹也在有条不紊的加固城墙,补充防御物资。他们心里都明白,这可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防战,战斗的重点不在这里,而在刘琨和李雄。
李离南下南安后,李雄随即率领一万五千骑兵入驻武阳,然后派斥候随时侦查刘琨的动向,只要刘琨敢于出城,他便第一时间出击与之决战。
这是李雄麾下最精锐的一万五千骑兵,除此之外,成都只有五千步兵。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通过围困司马遹,逼着刘琨和他决战。时至今日,他也基本摸清了司马遹的底牌。
几天之后,李离正式发起了攻城,撞车、楼车、投石车等常规手段都用上了,唯独没有采用云梯,可见他并不想付出太大伤亡。
其实,投石车对于城中的威胁还是很大的,但李离麾下的投石车并不多,石头更是严重短缺,稀稀拉拉的发射了几天后就偃旗息鼓了,估计是去六十里之外的峨眉山运石头了。
“玄雄,对于投石车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这天,司马遹问郭默道。
“回殿下,如果只是防御的话,确实没什么好办法,但咱们可以用弩。”郭默笑道:“运气好的话,甚至可以破坏投石车呢。”
如果投石车的射程能够覆盖城墙,那城头上绝对可以用弩射到投石车上,就可以对操作投石车的人形成伤害,甚至破坏投石车的关键部位。
“城中的弩够用吗?”司马遹问道。他在脑子里想了一圈,也没有想到特别好的办法,毕竟城内的资源有限,找不到太多可以抵御巨石的材料。
司马遹甚至想过用棉被包裹墙头,但很快便自我否决了,因为棉被是易燃物。
“我们现有的弩射程不够,必须用踏弩,这个城中是没有的。”郭默又接着道:“不过,臣可以造踏弩,只是需要木工和铁工的相助。”
“好,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快去准备。”司马遹立即道。
一个月后,李离再度用投石机发起了进攻,而郭默也在这段时间内造出了一百具踏弩。城中的木工和铁工都有,却缺少优良的木材和铁器,而且弩箭也要特制。
最终,为了凑齐所需的木材和铁器,司马遹下令拆除了县衙大堂,城中居民也纷纷献出家中的铁制品,甚至还有锅碗瓢盆。
于是,当李离用投石车疯狂的向城内投射石头时,郭默带领一百名敢死之士蹲在城墙后面用弩箭还击。事实证明,这一招非常管用。
原因很简单,投石车虽然颇具杀伤力,但对精度的要求很高,是个技术活儿,需要在实战中积累经验,踏弩相对来说没那么复杂,很快就能上手。
当投石车刚投入战场时,郭默便开始用踏弩还击,为了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他亲自射出了第一支箭,正中一名士兵的胸口,当场被射成串串。
“好!郭将军威武!”随着对方的一声惨叫,郭默身后欢呼雀跃。
眼见己方有人被射死,那些操作投石机的士兵在瞄准时难免就会分心,一旦分心,准头就会大打折扣。随着中箭的人越来越多,准头便越来越差,逐渐形成恶性循环。
李离脸色铁青的看着这一切,一天之后便停止了使用投石机,因为命中率实在太低了。不止命中率极低,己方一天之内就损失了几百人,而对方的损失只有十分之一左右。
“玄雄,如果是你,接下来会怎么办呢?”站在城头上,司马遹问郭默道。
“如果不计伤亡,还是有很多办法的。”郭默笑道。
司马遹也笑了笑,继续问道:“你说他会不会挖地道?”
“不会。”郭默斩钉截铁道,然后解释道:“臣已经问过城中老人了,此城地下以沙石为主,挖起来特别费劲,还很容易渗水,根本不适合挖地道。”
“连地道都不能挖,看来他是真的没有好办法了。”司马遹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