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红颜憾 > 第13章 欺君

红颜憾 第13章 欺君

    这一边,宋辞带着队伍刚离开禹州,盛京便已经得到了消息。

    苏若清接到消息时正在书房里写字,知道宋辞未死、北胡战败的消息后,突然吩咐道:

    “备马,孤要去一趟国公府。”

    自那日传来宋辞身死的消息后,他便一直躲着不见宋朝,因为怕他会问,而自己又无法瞒他。

    可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还是从别人那里得到了消息,并因此消沉了数日。

    苏若清虽是怀疑宋辞可能未死,但并没有证据直接指出。所以,他只能派更多的人去禹州打探消息。

    如今,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他要亲自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宋朝。

    比起东宫的欣喜,太师府和皇宫则是另一副光景。

    书房之中,刘畅正坐在紫檀木椅上喝茶。这时,门外突然出现一道身影,轻叩了三下房门。

    “进来。”

    房门打开又被关上,那人快步走近、对着坐在上位的人行了一礼。

    “太师,禹州来消息了。”

    刘畅闻言这才抬起眼睛看向那人,那人见状立刻将手里的信件递了过去。

    此时,刘文逸端着一盏燕窝粥来到了书房门口,他看着紧紧闭着的房门,正犹豫着要不要敲门。

    前些天他在工部惹了些乱子,险些被捅到皇帝面前,幸好被他父亲压了下来。想起这些日子父亲一直休息不好,他昨日特意吩咐厨房炖了燕窝粥,在今晨亲自端来。

    正想敲门进去,忽然听到屋里传来一阵瓷器碎裂的声音,紧接着是自己父亲带着怒气的话。

    “北胡败了?耶律沙到底怎么回事,他不是信誓旦旦的说一定能赢吗?现在怎么又输了!他到底是干什么吃的!都已经知道了宋璟的作战计划居然还能输!”

    “啪。”

    刘畅的一番话让刘文逸如坠冰窖,他手一抖,瓷碗瞬间在地上四分五裂,粥撒了一地。

    “谁!”

    刘畅注意到门外的动静,眸光突然变得森寒,他看了那人一眼,那人点点头,抽出剑立刻冲出门外。

    泛着冷光的剑横在刘文逸脖子上,他立刻惊呼出声:“父亲是我!”

    那人听了这话顿了顿,但依旧没有收剑,静静等着里面人的吩咐。

    “带他进来。”

    “是。”

    那人应了一声,将刘文逸带了进去,然后紧紧关上了房门。

    刘文逸进来之后面色惨白,他额角布满冷汗,身体一个劲的打颤。

    刘畅见此心中怒火更甚,看着桌案上刚写完不久的折子,他直接拿起扔了过去。

    “能不能有点出息!自己看看你现在的怂样,你往日欺负别人的威风呢。”

    可刘文逸却置若罔闻,他颤抖着唇,此刻正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

    “父亲,您这是通敌叛国啊!要是皇上知道了……”想到这里,刘文逸脸上的最后一丝血色也褪了下去,眼中布满了惊恐。

    这可是满门抄斩、甚至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啊!他父亲怎么能!

    刘畅闻言猛地拍了一下桌案,他慢慢站起身子,在刘文逸的目光下一步步走近,突然扬手给了他一耳光。

    脸上的疼痛让刘文逸瞬间回神,他看着面前的人,似是有些不敢相信。

    刘畅无视他震惊的目光,冷冷望着他,眼中似有怒火喷薄而出。

    “我刘畅,怎么就生出了你这么个胆小怕事的废物!”

    !!!

    此言一出,空气瞬间凝固,两人紧紧对上对方的眼睛,入耳的,只有呼吸声。

    这番话如利刃一般穿透刘文逸的胸膛,将他所有话都卡在了喉咙里,再难说出。

    “父亲?”良久,刘文逸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小声唤道。

    刘畅自知失言,他右手突然攥紧,眼中闪过一丝不忍。但介于房内有外人在,他仍端着自己的架子,不肯开口。

    刘文逸见此低下了头,嘴角扯起一抹苦涩的笑,轻声道:“我知道父亲从小就不喜欢我,因为我不够聪明,您总是觉得我不够上进。可是,父亲,我真的已经足够努力了,但是我真的不行,所以,我永远也达不到您的要求,是您眼中的耻辱。”

    “可是父亲,通敌是重罪,父亲不该如此糊涂!”说完这些,刘文逸突然深吸了一口气。

    “儿子还有事要忙,就先退下了,父亲保重身子。”

    直到刘文逸走出房门,刘畅都没有开口说一句话,只是藏于袖中的右手、攥的更紧了。

    “钱广义有消息来吗?”

    那人闻言立刻回道:“回太师的话,还没有。”

    刘畅闻言点了点头,沉声道:“下去吧。”

    “是。”

    ……

    在所有人离开之后,刘畅盯着房门的方向看了良久,突然坐在了木椅上。

    相比较于太师府的动静,皇宫则显得更为平静。皇帝自看完信件后便一言不发,他缓缓移至内室,目光落在一把剑上。

    不知过了多久,他突然低笑出声,右手轻轻覆在剑鞘上,自言自语道:

    “宋璟啊宋璟,你可真是好样的,临死之前竟还想着欺君。”

    他的手抚摸过冰冷的剑鞘,最终停留在剑柄上,微微使力将剑拔出一节。

    看着剑身上那一双阴沉的眼睛,他突然笑了起来,眼底闪过轻嘲,还有一丝不易人察觉的悲伤。

    “就这么不相信朕吗?”他喃喃道:“觉得朕连一个女子都容不下?”

    可是没人回他,回应他的,只有利剑入鞘的声音。

    宋辞一行快到玉关时,遇到了回禹州城的白昇和吴江,他们看到挂着白绸的队伍,心中瞬间明白了一切。

    “国公!”

    两人悲痛的唤了一声,立刻翻身下马朝放着棺木的车奔去,然后跪在地上对着棺木磕了三个响头。

    听着二人的痛呼声,宋辞只觉得已经麻木的心脏又泛起了疼,她将白幡递给旁边的何跃,下马扶起二位将军,道:

    “我父亲临终前说,请两位将军留守禹州城。”

    白昇和吴江闻言点点头,伸手抹去眼泪。

    “国公放心,我们一定会用生命守着禹州城、守着北疆的!”

    说罢,两人对着棺木又磕了一个头,这才起身上马,准备离开。

    经过宋辞身边时,白昇思索许久突然开口道,“少将军,此去盛京路途遥远,路上一切小心。”

    宋辞闻言点了点头,“白将军放心,我自有分寸。”

    白昇见此便放了心,跟着吴江离开了这里。

    路上短暂的相遇结束,队伍继续朝着盛京方向前行。

    ……

    经过祁山时,宋辞突然对何跃魏风笑了笑,说:“你们看,祁山果然什么都没有。父亲骗人。”

    何跃魏风听此没有说话,其实他们早就知道祁山什么都没有,所谓运粮,所谓匪乱,不过是宋璟的调虎离山之计,是他的一片爱女之心。

    宋璟身为国公独子,年纪轻轻便战功赫赫,位列国公之位。他早已看淡生死,许身报国,可是他不愿年幼的女儿也死在战场上!

    她的年龄还那样小,刚出生便与黄沙戈壁为朋,与寒风朔雪为伴,她还不曾见过大渊四季的美景,不曾好好感受过繁华热闹的盛京,不曾看到过她的父亲为她守护的盛世,怎么能就这样死去呢?

    所以他选择了骗她离开。

    只是他未曾想过,他的女儿未到祁山便猜到了他的计策,带兵返回禹州城。

    宋辞看着沉默不言的两人没有说话,骑着马仔细观察着祁山四周的情况。

    队伍一直向着盛京赶去,一路上有许多百姓都穿着素衣夹岸相送,哭声震天。

    宋辞骑在马上,看着一路上哀悼相送的百姓,心情有些复杂。因为她无比清楚的知道,她的父亲母亲再也不会回来了。但她又转念一想,有这么多人还记着他,丹青留书,或许也算是一种永生吧。

    想到这里,她心中划过一丝暖意。她看着天空中飘动的云,嘴角轻扯起一抹笑。

    父亲母亲,你们看啊,你们所守护的百姓是那么的爱戴您,他们一定会永远记住您的!记住元丰十六年冬,为他们战死的将军!

    泪撒万里回京路,千万百姓送君归。

    风,肆意的刮着。

    遍地白绸如盛开在大渊国土上的花,在风中飘动、绽放。在这万千送行的百姓中,有怀抱幼儿的妇孺,有总角之年和咿呀学语的孩童,有年过古稀的老人,也有正值春秋鼎盛的郎君。

    他们中,有走卒商人,有江湖侠客,也有地方官吏。

    大渊上下,所经之处,不闻喜事,不见丝竹管弦之声,只余哀乐飘荡空中,只余痛哭与不舍之情。

    每过一处,就会有许多人排队相送,他们被官兵阻隔在道路的两侧,眼中含泪,高声送将军归。

    痛苦声、哀悼声……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充斥在宋辞耳边,烙进了她的心中。

    在一声声悲鸣中,她突然拿出腰上别着的冰心,在空中划过一个剑花,直指上空。

    剑身发出呜呜的声响,如诉如泣,宋辞眼含热泪,高声喊道:“北征万里尽,带将军归家!”

    百姓们长哭不止,闻言直接跪下,跟着大声喊道:“宋将军归!送将军归!送将军回!”

    ……

    宋辞见到此种景象,一路上压抑许久的情感突然就怎么也抑制不了了,她高举手中剑,眼中似含有泪水。

    白幡在寒风中肆意飘动,似是在回应着人们。

    数十载守护,忠魂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