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明朝 第12章 写词作诗
午朝上完了,搁翰林院在干啥呢?
没事儿干,没事儿干,闲死了。
天天听个八卦呀,李平脑袋已经爆炸了。
也没活儿干呀,这至少还要当个十几年,然后李平才能进入仕途啊。
除非皇帝对你十分看重。
干点儿啥子嘞?干点儿啥子嘞?隔壁都熬了 12年了,也没见到朝廷启用他呀。
哎呀,我这个新晋状元郎这个干啥呢?干啥呢?干啥呢?干啥呢?干啥呢?观众姥爷们给我出出主意吧。
不好意思。
前面说玩其实是起草诏书,修书撰史,之类的杂活,然后哎呀,手得废,手得废,手得废。
然后他因为是近臣,所以会被那个皇帝看中,然后就有可能往上升官。
但这弘治皇帝一直搁那儿看那个书,看书看书根本就是有的时候去翰林院,但是没啥事儿也。
李平除了修书就是往窗外看看,这个故宫的景象。
因为这个故宫后面后续是把那个户部,刑部,礼部之类的那些六部六部的建筑给拆除了,所以在后面是看不见的。
然后我当年进去的时候就没看见。
他在这里也是能认识一些同僚,但是在现在这里基本上是找不到人的名儿了,除非那种就是特别特别特别特别出名儿的人。
如在前20年的那里儿就是刘健,谢迁,李东阳之类的人儿。
如果往后看的话呢,往后再看今年如果正德那年的话,我估计那谁那个张居正之类的,严嵩之类的也能来。
反正我不知道是谁,但是李萍搁这儿认识的基本上吧在历史上没啥出名的。
出名儿的这中间出名的就那么几个人,也没多少大人物。
其实在这里闷着写书,还不如那个请个假出去看看。
但是这个请假制度啊,哎呀,算了,如果想请长假,我估计还是不行。
但是再过几天就休浴了。
这样还得是无聊啊。再看那边儿,杨谨言她那儿。
她搁那儿干啥呢?写小说呗。
反正李平是每天下班儿回来就是教她写小说,反正让她自己写去吧,要不是李平写。
其实李平最近也在想一个问题。
一个封建王朝的问题。关于文官集团与皇权与武勋集团的问题。
如果一个文官集团的人投靠了皇权,那会遭到文官集团怎样的敌对呢?
会是像焦芳的样吗?
文官集团为什么会出现?武勋集团为什么会出现?皇权又为什么会出现。皇权他出现有用吗?
这一切应该是因为皇权出现了,文官集团和武勋集团才会出现。
文官集团争夺权利是为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争夺权利?
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文官集团和武勋集团他们的他们不是一开始就出现的,是先有了皇权,然后才有的这两个东西。
那他们能和平共处吗?
我想大概是不能。先不说这个了。
回去之后,听说李东阳让他和一些学子一起吟诗作对。
李平在前世是会写诗的,因为他是随了我,我会写诗。
诗集主要是复古想象。
李平跟着李东阳过去之后,你猜他在哪里读的诗?
那位学子他家的后院儿。
因为学子他家那个后院儿那可真是相当的大啊!不仅如此,它还特别宽敞,甚至还有一个湖泊呢!
听说这个湖泊可是某个国公家的世子所拥有的。
不过对于李平来说,他并不认识这位世子。
此时此刻,几位文人早已在那里等候着他们的到来了。
好几个都是翰林院的。
按照李东阳他自己说的这些应该都江南才子。李东阳也任过几次主考。
其实吟诗作对啥的都是可以的,只不过自己只是被李东阳拉上来的一个家中的晚辈。
处在一起除了尴尬就是尴尬。主要就是没有认识的人。
如果能有熟悉的人,那可真是太好了!哪怕彼此之间有些共同话题也好呀。
但现实却令人感到无奈,一个相识之人都没有。
那么,你们猜猜看,接下来到来的会是谁呢?竟然是江南四大才子!
他们分别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祯卿。
哎呀,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啦,只是想告诉大家。
在弘治六年的时候,江南四大才子来到了京城。
其实历史中应该是没有,但我只能先编一个了,主要是真找不到啥文人了。
说实在的,就算李平真的认识他们几个人,场面恐怕也会相当尴尬。
毕竟,李东阳还在这里待着呢,这让我如何自处啊!
李东阳一看这尴尬的气氛,然后就道
“你们几个先聊吧,我这老身子呀,我先走了。”
李东阳走后,那四个人直直的盯上李平。
“听说你是弘治六年的状元郎啊,我们可是连进士都没当过呀。”四人好奇的问。
“这个呀,你们这儿怎么落榜的呀?你是唐伯虎,是吧?”李平道。
“你这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唐伯虎说
“哎呀,你们这四位在京中可是流传甚广啊。听说诸位画也不错。”李平说道
“是不错啊,但也画不好啊。”文徽明说
“这三个别谦虚了,你说我这画技呀一点儿也不好。要不然你们教教我?”李平又说。
“没问题这点儿事儿交给我们不就行了吗?”祝枝山 徐祯卿道。
“对了,听说唐伯虎是要弘治十二年进京赶考是吧?”李平问道。
“我师父五月刚逝世,祝兄劝我科举。但我觉得还不用,我家景殷实不用科举。”唐伯虎说。
“那可不一定,万一呢?凡事最好先往坏了想。”李平说。
“我估计不会。”唐伯虎说。
“我们这几天就回江南了。”文徽明说。
“那来时记得看看我。明天我还得上朝。这上朝太累了,站着两个时辰。你觉得苦不苦?”李平道。
三人异口同声道。“不哭,李兄,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诸位加油吧!我祝唐兄12年能取一个好成绩,我会在京中看着的。”
“不是那还对不对诗啊。”
“那肯定对诗啊。”
“那行,诸位请看这个景,这个景写一首诗如何?”
“四位,我这个我主要写的就是想象诗不在这里,所以我这个有点儿写不了。但我试试能不能写。”
“那行,唐兄你先来。”
没事儿干,没事儿干,闲死了。
天天听个八卦呀,李平脑袋已经爆炸了。
也没活儿干呀,这至少还要当个十几年,然后李平才能进入仕途啊。
除非皇帝对你十分看重。
干点儿啥子嘞?干点儿啥子嘞?隔壁都熬了 12年了,也没见到朝廷启用他呀。
哎呀,我这个新晋状元郎这个干啥呢?干啥呢?干啥呢?干啥呢?干啥呢?观众姥爷们给我出出主意吧。
不好意思。
前面说玩其实是起草诏书,修书撰史,之类的杂活,然后哎呀,手得废,手得废,手得废。
然后他因为是近臣,所以会被那个皇帝看中,然后就有可能往上升官。
但这弘治皇帝一直搁那儿看那个书,看书看书根本就是有的时候去翰林院,但是没啥事儿也。
李平除了修书就是往窗外看看,这个故宫的景象。
因为这个故宫后面后续是把那个户部,刑部,礼部之类的那些六部六部的建筑给拆除了,所以在后面是看不见的。
然后我当年进去的时候就没看见。
他在这里也是能认识一些同僚,但是在现在这里基本上是找不到人的名儿了,除非那种就是特别特别特别特别出名儿的人。
如在前20年的那里儿就是刘健,谢迁,李东阳之类的人儿。
如果往后看的话呢,往后再看今年如果正德那年的话,我估计那谁那个张居正之类的,严嵩之类的也能来。
反正我不知道是谁,但是李萍搁这儿认识的基本上吧在历史上没啥出名的。
出名儿的这中间出名的就那么几个人,也没多少大人物。
其实在这里闷着写书,还不如那个请个假出去看看。
但是这个请假制度啊,哎呀,算了,如果想请长假,我估计还是不行。
但是再过几天就休浴了。
这样还得是无聊啊。再看那边儿,杨谨言她那儿。
她搁那儿干啥呢?写小说呗。
反正李平是每天下班儿回来就是教她写小说,反正让她自己写去吧,要不是李平写。
其实李平最近也在想一个问题。
一个封建王朝的问题。关于文官集团与皇权与武勋集团的问题。
如果一个文官集团的人投靠了皇权,那会遭到文官集团怎样的敌对呢?
会是像焦芳的样吗?
文官集团为什么会出现?武勋集团为什么会出现?皇权又为什么会出现。皇权他出现有用吗?
这一切应该是因为皇权出现了,文官集团和武勋集团才会出现。
文官集团争夺权利是为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争夺权利?
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文官集团和武勋集团他们的他们不是一开始就出现的,是先有了皇权,然后才有的这两个东西。
那他们能和平共处吗?
我想大概是不能。先不说这个了。
回去之后,听说李东阳让他和一些学子一起吟诗作对。
李平在前世是会写诗的,因为他是随了我,我会写诗。
诗集主要是复古想象。
李平跟着李东阳过去之后,你猜他在哪里读的诗?
那位学子他家的后院儿。
因为学子他家那个后院儿那可真是相当的大啊!不仅如此,它还特别宽敞,甚至还有一个湖泊呢!
听说这个湖泊可是某个国公家的世子所拥有的。
不过对于李平来说,他并不认识这位世子。
此时此刻,几位文人早已在那里等候着他们的到来了。
好几个都是翰林院的。
按照李东阳他自己说的这些应该都江南才子。李东阳也任过几次主考。
其实吟诗作对啥的都是可以的,只不过自己只是被李东阳拉上来的一个家中的晚辈。
处在一起除了尴尬就是尴尬。主要就是没有认识的人。
如果能有熟悉的人,那可真是太好了!哪怕彼此之间有些共同话题也好呀。
但现实却令人感到无奈,一个相识之人都没有。
那么,你们猜猜看,接下来到来的会是谁呢?竟然是江南四大才子!
他们分别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祯卿。
哎呀,也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啦,只是想告诉大家。
在弘治六年的时候,江南四大才子来到了京城。
其实历史中应该是没有,但我只能先编一个了,主要是真找不到啥文人了。
说实在的,就算李平真的认识他们几个人,场面恐怕也会相当尴尬。
毕竟,李东阳还在这里待着呢,这让我如何自处啊!
李东阳一看这尴尬的气氛,然后就道
“你们几个先聊吧,我这老身子呀,我先走了。”
李东阳走后,那四个人直直的盯上李平。
“听说你是弘治六年的状元郎啊,我们可是连进士都没当过呀。”四人好奇的问。
“这个呀,你们这儿怎么落榜的呀?你是唐伯虎,是吧?”李平道。
“你这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唐伯虎说
“哎呀,你们这四位在京中可是流传甚广啊。听说诸位画也不错。”李平说道
“是不错啊,但也画不好啊。”文徽明说
“这三个别谦虚了,你说我这画技呀一点儿也不好。要不然你们教教我?”李平又说。
“没问题这点儿事儿交给我们不就行了吗?”祝枝山 徐祯卿道。
“对了,听说唐伯虎是要弘治十二年进京赶考是吧?”李平问道。
“我师父五月刚逝世,祝兄劝我科举。但我觉得还不用,我家景殷实不用科举。”唐伯虎说。
“那可不一定,万一呢?凡事最好先往坏了想。”李平说。
“我估计不会。”唐伯虎说。
“我们这几天就回江南了。”文徽明说。
“那来时记得看看我。明天我还得上朝。这上朝太累了,站着两个时辰。你觉得苦不苦?”李平道。
三人异口同声道。“不哭,李兄,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诸位加油吧!我祝唐兄12年能取一个好成绩,我会在京中看着的。”
“不是那还对不对诗啊。”
“那肯定对诗啊。”
“那行,诸位请看这个景,这个景写一首诗如何?”
“四位,我这个我主要写的就是想象诗不在这里,所以我这个有点儿写不了。但我试试能不能写。”
“那行,唐兄你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