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从纨绔到暴君 > 第165章 既要又要

大明:从纨绔到暴君 第165章 既要又要

    随着杨嗣昌进来,崇祯抬头看向他。

    “杨卿,这怎么说?”

    崇祯皱眉问道。

    “很简单!常经文绝非常人,不是一道诏书就能诏回的。

    既然常经文能弄来三千骑兵,也能有两万套山文锁子甲。

    并且在先前数次击败鞑子,再看他的年龄,不过十六岁罢了。

    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尚且有如此心机,陛下认为他是普通人吗?

    就算朝廷给他一道诏书,他怕是也会有其他理由不予回来。”

    杨嗣昌说着,瞥了一眼温体仁,心中冷笑一声。

    随后才继续道:“既然常经文不会回来,那么想要拿下他,就只能调兵和他打一仗了。”

    这话让崇祯皱眉道:“可常延龄就在京城,难道他想背负不孝?”

    杨嗣昌心中有些无语,但还是说道:“请问陛下敢在此时杀常延龄吗?”

    崇祯没说话,他不傻,此时杀常延龄。

    这要是给杀了,常经文就更是没有负担了,到时候常经文公开拉大旗造反都可以。

    不过崇祯却说道:“但朕可以抓常延龄。”

    “臣建议陛下还是不要抓的好。常延龄此人刚烈,若陛下抓他,他恐会自杀。

    在没有将常经文抓到前,我们都不能动常延龄。

    一旦常经文真的造反,朝廷将失去粮饷供应,皆因运河走山东境内过。”

    这话让崇祯皱眉道:“杨卿认为常经文没有反意?”

    “这一点臣不敢保证,但至少现在常经文并未造反,朝廷的漕运还在顺畅进行。

    但要是真把他逼到了那种地步,漕运断绝,这对朝廷而言,绝非好事。”

    听着杨嗣昌的话,崇祯心中有些傻眼,换句话说,那就是一定要打一仗。

    但这一仗还不能随便打,因为现在常经文在济南,德州刚打了几场大胜仗。

    北上之后,又在通州城外吃掉一万蒙古骑兵,击退鞑子。

    换句话说,现在常经文是有功的,你应该奖赏,而不是要杀别人。

    你要杀,那就得有万全把握。

    崇祯低头想了想后才道:“如果要剿灭常经文,需要多少军队?又要多少粮饷?”

    现在崇祯最在意的就是这些,他之前还想着让常经文去经营山东,给练出一支卫所军。

    结果没想到,军队练出来了,但两万套山文锁子甲是什么鬼?

    还有三千多骑兵又是怎么回事?

    你这还不是造反?

    要是普通的甲胄,也就算了,崇祯还不会问。

    但山文锁子甲,这玩意儿,非高级将领不可用。

    对,就是像参将这一类的武将也才用一下。

    “目前尚且不知。但从先前的战力来看,常经文麾下大军战斗力很强。

    四万鞑子大军尚不能敌,所以朝廷要想剿灭常经文,恐怕需要调集至少五到十万大军才有可能剿灭。

    需要的银钱,应当不会低于两百万两。”

    崇祯听到这里就紧皱眉宇,五到十万大军?两百万两?

    现在整个大明朝廷的国库和皇帝的内帑,一共才多少收入?

    这跑出来一个常经文,剿灭就是两百万白银起步,这谁扛得住?

    崇祯听后,有些心烦意乱的问道:“除了出兵剿灭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现在的国库,那真的是老鼠去了都要哭着出来。

    崇祯不想再多这么大的一笔开支,而且五到十万军队才可能剿灭?

    这不开玩笑嘛!

    现在别说两百万两白银,就算是二十万两,崇祯都不太想出。

    这个时候杨嗣昌还没说话,但温体仁却是出主意了。

    “陛下,如今流寇在河南、陕西等地祸乱,不若调常经文麾下之军前去剿灭流寇?

    让常经文与流寇厮杀,待常经文麾下实力大幅度削弱,我们再拿捏常经文。”

    温体仁自认为,自己的这个计策比较高明。

    不用朝廷出钱,还能让常经文去和他们厮杀,到时候流寇和常经文的实力削弱。

    他们不就可以出来捡便宜吗?

    崇祯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不禁满意的点头道:“嗯!温卿的主意不错,就这样办。”

    崇祯说着,心里琢磨了一下后又才继续说道:“大伴,拟旨,给常经文加金陵中军都督,太子少傅衔!”

    这就是典型的既要又要,崇祯想要常经文的军队,但又知道常经文肯定不会给。

    想要让常经文剿灭流寇,但又不愿意掏钱。

    你不是卫所军吗?

    卫所军这玩意儿,你出征的粮草啥的,不都你自己负责吗?

    所以我就不掏了,给你加个中军都督的头衔。

    但其实这玩意儿就是个虚职。

    明初或者是明中期,中军都督不是虚职,那是实职,但到了现在。

    纯粹就是扯淡的。

    中军都督,主要是管辖南直隶以及河南地区的。

    南直隶,虽然这玩意儿从名字上看,好像不是省,但其实它和省是一个级别的。

    毕竟是两京十三省嘛!

    这两个地儿的卫所军,中军都督都有权过问。

    比如说军屯,比如说训练,兵员,武备等,中军都督都有权过问。

    明初的时候,卫所军战斗力强啊!

    所以那个时候,中军都督,正儿八经的实权人物。

    到了明中期,虽然卫所军已经逐渐走向崩溃,但还有一定的战斗力。

    所以也有点权利。

    从明后期开始,卫所制基本上都可以说是彻底崩塌,募兵制,就是从嘉靖时期正式扬帆起航,进行大规模的募兵。

    这个时候,不论是朝廷,还是皇帝本人都对卫所军没啥希望了。

    像什么五军都督府内的,五军都督,也都是作为头衔加的,其实没啥实权了。

    也就有个名头,到了明末,更是扯淡的存在。

    许多行省,连都指挥使都没有。

    比如说最典型的,就是陕西行都司。

    陕西行都司,管的可不是陕西省,而是河西走廊这一块的卫所。

    但陕西行都司,实际上已经有几十年没有正儿八经的都指挥使了。

    就算是有武将给加个陕西行都指挥使的头衔,那也就是个头衔,谁去啊!

    周围驻扎的军队,早就是募的兵员,而非卫所军了。

    所以,崇祯就是想拿个有名无实的空名头,就想让人给他卖命,还怀疑这,怀疑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