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江水滔滔 > 第5章 试种成功

江水滔滔 第5章 试种成功

    食用菌栽培技术有了,原种有了,下一步就是进入试种阶段。

    按照徐教授嘱咐,武林做了一个详细的工作计划书。

    第一步:请木工师傅,制作了一个无菌接种箱;用废弃的油桶,制作一个常压灭菌器。

    第二步:在当地轧花厂购买了棉籽壳,作为培养基主料,用常压灭菌器,给培养基进行消毒。

    第三步:一切准备就绪,在无菌箱内,嫁接培育栽培种。

    第四步:准备大棚菌床。

    武林本想着,在自家自留地里做菌棚,可父亲坚决反对,不管母亲如何劝说,父亲就是不松口。

    这天正当父子俩争论不休时,本自然村张村长经过这里。

    问清楚情况后,对武林说道:“武林啊,你需要多少平米的地方?我给你解决,不过你如果成功了,记得一定得感谢我啊!”

    张村长说着,哈哈大笑走出门去。

    母亲紧跟其后,连声道谢“谢谢张村长!村长慢走,我们一定有情后感。”

    食用菌栽培菌床用地,终于给解决了,武林兴奋不已。

    接下来几天,武林按照徐教授教的,在无菌箱内进行栽培种的制作。

    用薄膜拱出一个保温室,然后把接种好菌包放入其中,进行恒温培育。

    每天武林都按时做好,各种数据的收集和记录。

    一切正常,第三天就看到菌丝生长了,但到第五天,就发现有几个菌包有绿色斑点,怎么回事呢?

    武林立刻找出教材,认真阅读和回忆老师所教内容。

    自言自语道:“一切都是按照老师所教操作的啊,怎么会有绿色斑点?绿色斑点是其它杂菌引起的吗?消毒程序没有问题啊?”

    又过了两天,没有发现新的杂菌包,好的菌包菌丝粗壮、密集长势良好。

    有杂菌的菌包,菌丝也在生长,但长势缓慢,杂菌也在生长。

    武林把所有的杂菌包,收集在一起,认真观察终于发现,是因为菌包袋破裂,才导致了杂菌污染。

    原因找到了,应该是菌包袋,在操作过程中被刺破了。

    武林清理了所有的杂菌包,每天定时定点,查看菌丝生长情况并记录,总结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转眼就到了金秋十月,是食用菌栽培的黄金季节。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菌丝长势喜人。

    栽培种数量虽然少了一些,但终究还是成功了,下一步就是正式进入栽培。

    武林把张村长安排的地方,进行平整做坡梗,四周挖出排水沟利于排水。

    菌床内及四周,用生石灰消毒了几遍,再安装毛竹片骨架,盖上薄膜,菌床就完成了,等待下一步播种。

    因为是第一次,武林格外小心谨慎,所有的事其他人也帮不上忙,只能是自己亲力亲为。

    虽然累点,但心中充满着希望,武林每天都是苦中有乐。

    菌种播种后,一个星期左右,武林翻开保温薄膜查看菌床情况。

    菌床里的菌丝长势不错,一切都很正常。

    经过一个月生长期,到了该出食用菌子实体时候,却迟迟不见菌床上有子实体出现,这可急坏了武林。

    父亲得知这个消息后,生气埋怨着母亲道:“你看看,让他不要搞他非要搞,这个东西不是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长不出来那个什么菌,白忙活了吧!”

    母亲不知啥原因,看着发呆的武林,轻声细语安慰道:“武林,要不你去一趟农学院,再问问你的老师,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武林闻言抬头看着母亲,好似梦中惊醒,一下子跳起来兴奋道:“对啊,现在就去晚上就能回来。”

    武林急急忙忙乘当日火车,来到农学院,找到了徐教授。

    当武林把自己的育种、栽培的经过,原原本本的告诉徐教授后,徐教授高兴地夸奖道:

    “在没有人帮助下就能独立育种、栽培,非常了不起啊,在我教过的学生中,你还是第一人呢。”

    随后,徐教授了解情况后,细致入微的分析了导致的原因。

    菌丝生长过程中,无菌箱、菌棚的消毒,菌棚内的通风、保湿和保温等情况。

    最后徐教授总结道:“原种培育不要用菌种袋,改为罐头瓶,用牛皮纸、橡皮筋封口即可。”

    随后徐教授嘱咐武林,回去应该注意有关事项:

    一:要注意工作环境消毒;

    二:把学过的知识再温习一下;

    三:每天观察菌床里的温度、湿度并记录;

    四:菌棚通风时间不要过长;

    五:还要注意光照强度不能太强。

    得到了解决方案,武林立刻赶往合肥长途汽车站,乘当天最后一趟班车,晚上十点左右回到了家。

    家人都睡了,武林一人提着马灯,来到菌棚,打开菌棚门,查看干湿温度计,并记录菌棚内温度和湿度。

    随后查看菌床上,发现菌丝粗壮密集,还有细细的裂缝,就是没有菌菇子实体,对照着湿度数据。

    武林知道为啥没有出菌菇子实体了,菌床湿度太小了,也就是说缺水了。

    武林立刻取水,给菌床喷水增加湿度,随后覆盖好菌棚,回家休息。

    第二天一早,武林迫不及待地打开菌棚门,查看菌棚内挂着的干湿温度计。

    还没有看清度数,就被菌床上一簇簇小小的菌菇子实体,吸引了眼球。

    “哇,出菇了!出菇了!”

    武林兴奋得像“范进中举”中的范进似的,边跑边喊“妈,你们快来看啊,出菇了,真的出菇了!”

    听到儿子的叫声,父母及弟弟们都惊喜地跑到菌棚。

    当看到菌床上从头到尾,一簇簇小小的菌菇子实体,探出小脑袋时,全家人都开怀笑了。

    尤其是父亲,那满脸皱纹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还风趣幽默的问道:“怎么去了一趟农学院,老师给你了啥灵丹妙药,回来就出菇了?”

    母亲也开心的问道:“是啊,老师给你了啥药方?”

    武林习惯的挠挠头,憨笑地回答道:“菌床里缺水太干了,影响了菌菇子实体生长,昨晚回来我给菌床喷水了,所以今天早上就出菇了。”

    父亲得知原因,煞有其事地说道:“隔行如隔山啊,不过食用菌的学问深着呢。”

    这时母亲突然问到:“下雨后,经常在枯死的树枝上,发现有各种菇子,二天就长得很大,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吃,你种植的食用菌,是不是和树上的一样啊?”

    武林兴奋地回答道:“就是一样的,我们的菌菇母种,就是徐教授从大山里枯死树上菌菇上,采集菌菇孢子制作的。”

    “哦,原来是把树上野生的,现在变成人工栽培了啊。”母亲惊叹不已。

    连续几天,全家人没有一人缺席,每天最少要去菌棚查看二次。

    菌菇子实体一天天长大,从小小的菌菇小头,慢慢变成了像凤凰尾巴一样,颜色由小时的暗黑色,一点点变成淡灰色,子实体也越来越厚实。

    十二月底终于到了采收的时候了,武林左手轻轻按住菌菇根部,右手轻轻旋转,菇体就和菌床分离开了,采收完毕。

    第一茬,武林分四天采收,每次可采收五十多斤。

    母亲非常有销售经验,第一天母亲只带了十斤左右菌菇,来到菜市场看看行情。

    刚放好菌菇,就有几个购买者围着,一个饭店采购员询问道:“这菇子怎么卖呀?”

    “五毛钱一斤。”母亲轻声答道。

    “都给我吧,称一称,看看有多少?”

    “一共十斤,我从家里就已经称过了。”

    “这是你从树上采集的吗?”

    “不是采集的,是我儿子种植的。”

    “啊!种植的?这个菇子还能人工种植啊?”围着的人七嘴八舌询问道。

    那个饭店采购员听到是种植的,随即问到:“元旦期间,饭店生意兴隆,你家里还有吗?明天早上给我留二十斤,我是大刘饭店的。”

    大刘饭店是这个镇上最大的饭店,母亲赶紧回答到:“没问题,一定给你留着。”

    其他围观的人见状,纷纷问:明天早上啥时候来啊?能不能给我们也留一点啊?

    母亲接过钱,眼睛已经眯成一条缝,笑得合不拢嘴了。

    小声嘟哝道“这个菇子真是个抢手货啊,价格是不是要低了?”

    第一天母亲是试探性的销售,所以第二天便提高了售价。

    因为来买菌菇的,几乎都是镇子上,几家比较大的饭店,只要菌菇品质好,他们几乎不还价。

    整个菜市场里,人工栽培的菌菇,只此一家独家销售。

    当天采集当天出售,菌菇没有洒水处理,看上去颜色鲜艳菇肉厚实,深受采购员青睐。

    每天早晨,母亲还没有到达菜市场,几个饭店采购员,争先恐后地远远的就迎上前,一抢而空。

    连续几天,第一茬菌菇采集销售结束,武林统计出来共计采集260斤,收入200元。

    82年的200元,可是很多人羡慕的啊,能买很多高档的商品。

    母亲一边数着钱,一边欣喜若狂道:“我儿成功了!我儿成功了!”

    父亲长久不见笑容的脸,也逢人便笑哈哈说:“我们家的菌菇卖钱了。”

    看着父母笑容满面的样子,武林开心的微笑道:“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呢,再过十天半个月,又可以采集第二茬了。”

    经过十天的精心培育,第二茬菇体比第一茬还要多,自然产量比第一茬还要多,收入也就高了。

    忙碌了两个月后,正好是春节,武林的食用菌栽培试验,以采集第四茬终于告一段落。

    这次试种共采集四次,收入达八百多元,除去各种费用,纯利润500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农村干部的年收入。

    83年的春节,武林家异常喜庆,鞭炮从大年三十,一直放到正月初七。

    尝到甜头的父亲,不再反对武林了,而是主动提出在自家自留地里,拿出几分地让武林尽管使用。

    春节过后,武林的计划正式出台,武林宣布:“要扩大生产规模,菌床家里解决了,但人手不够,自己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需要增加帮手。”

    父亲爽快地决定,让小弟给武林做帮手当学徒,需要临时突击时,全家人一齐上阵。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武林满载着希望,又一次来到农学院购买母种,只是这次一次性买了十支母种。

    三月春风和煦,人勤地早。

    武林一家人在自家自留地里,大面积平整场地。

    张村长和几个左邻右舍的乡亲们,来到菜地好奇地询问道:“三哥,你们家把菜地平整夯实了,怎么种菜啊?”

    父亲神秘而又自豪地说道:“我们家的菜地太多了,种的菜吃不了,也卖不了几个钱,所以改行种其它的了。”

    几位乡亲七嘴八舌询问道:“改行了?不种蔬菜就种啥?也没有见过谁家把土地夯实种的啊?”

    面对乡亲们的疑问,父亲笑而不答,张村长心知肚明。

    看着懵逼的村民高声说道:“武林去农学院学习食用菌栽培,试种菌菇成功了,他们家现在要扩大生产规模了。”

    “啥?原来是种菌菇啊,那不是长在枯死的树上吗?这东西还能人工栽培?我们能不能种啊?……”乡亲们七嘴八舌又追问道。

    张村长面对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声喊到:“大家静一静,静一静,听我说,武林才刚刚起步第一次试种,等他再多种植几次,经验丰富了,再让武林给大家系统培训,这是一个技术活,不要想着那么容易,和我们种水稻、小麦一样,都是有风险的。”

    乡亲们安静下来,武林擦着汗水,微笑着说:“各位大叔大婶们,我们都是乡里乡亲的,你们是看着我长大的,等我这次种植成功了,我就给你们免费培训,保证人人都能学会,家家户户都能成为万元户,我说话算话。”

    几个大婶一听,立刻齐声夸赞武林,并风趣的调侃到:“那可感情好,武林你教会了我们,我们一定给你找一个漂亮的媳妇。”

    张村长听了,也开心的哈哈大笑道:“你们不要卖狗皮膏药哦,忽悠武林啊,明年武林如果还没有对象,我找你们算账。”

    隔壁的李婶立刻回敬道:“张村长,你放心,如果明年武林还没有对象,我就把我们家霞子嫁给武林。”

    李婶家的霞子,和武林是小学同学,二人青梅竹马,平时关系很好,就是武林家太穷。

    村里的快嘴八卦夏老头,就曾经说过,武林家穷,家有四个“和尚”,谁家姑娘会相中他们家?

    父母非常清楚村里的姑娘,都脑瓜削尖往市里找对象,村里的小伙子知根知底的想都不敢想。

    但如今父母没想到李婶会这样说,母亲微笑着说道:“好啊,她李婶,你说话要算数哦。”

    众人在一片欢笑声中,都来帮忙,有做堤坝的,有开挖排水管的,有夯实的。

    很快二条百米长的菌床就完成了。

    有了第一次收入,武林底气十足,请堂哥来用土坯砖,砌了一个固定的灶台。

    专门用废弃油桶,制用了一个常压灭菌锅,还增加了一个无菌箱。

    在自家房屋边,又搭建了一个简易房作为标样室,所有这些都是按照农学院培训部的标准而建造。

    一个简易的食用菌育种室、标养室、消毒室就顺利建成了。

    有了自己的育种室,再培养一、二个帮手,就可以扩大再生产,也有能力帮助乡亲们,带领乡亲父老共同致富。

    父亲让小弟给武林当帮手,小弟非常卖力,啥事都抢着干,就像武林当初在农学院一样,武林非常喜欢小弟。

    原种培育,这次换成了罐头瓶,操作过程非常顺利,菌丝粗壮密集,长势良好。

    半个月后开始培育栽培种,小弟很聪明好学,已经可以在无菌箱内操作了。

    二台无菌箱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这次培育栽培种时间短,效率高,放入标样室内加温加湿,快捷方便。

    这次种植规模,是试种期面积的五倍多。

    对于武林家来说,这是一次有史以来巨大的投资,成功与否不言而喻。

    武林每天早起晚归,整日泡在菌棚区内。

    定时定点查看菌床的温度和湿度,密切注意菌丝生长情况,发现绿色斑点立刻剔除,采用多菌灵消毒,确保菌床杂菌污染。

    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菌丝长势喜人,雪白粗壮密集。

    因为有了试种期的经验,以及徐教授叮咛嘱咐,在武林和小弟精心料理下,第一茬菌菇子实体如期而至。

    当武林早晨打开菌棚查看时,一朵朵菌包就像一个个小脑袋,看着武林甜甜的微笑。

    仿佛说“我是你的财神爷,我们又见面了。”

    武林看着这些菌菇子实体,一天天长大,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随口唱起了当时最流行的一首歌“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不过食用菌栽培,对温度要求比较高,夏天天气热,杂菌污染源多,不容易控制,不利于菌菇生长,而且产量低、品质差。

    所以一般都是从十月份开始,到第二年四月份为最佳种植期。

    全家人沉浸在从没有过的喜悦之中,父母召开家庭会议,会议一致通过决定:全家全力支持武林,只要是武林想做的事。

    从春节到五月份,三个月的全力以赴,有付出就有回报,这次净收入达二千多元。

    五月至九月底,天气热、温度慢慢升高,不适合食用菌栽培。

    这样一年就有了五个月的空白期,武林考虑该选择其它产业,弥补这个空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