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滔滔 第41章 武雨的婚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来到1990年春节前,武雨的婚事,也摆上了家庭的议事日程。
在父母和小舅的主持下,婚期如期举办了。。
武雨家婚房装饰、家具定制、宴请亲朋好友名单,一切按部就班的进行中。
不过这样父母包办的婚姻,也给武雨婚后的生活,埋下了隐患。
婚期如期定在了腊月初八,这天寒风刺骨,三媒六证一早就来到武雨家,吃了五香鸡蛋面,喝着茶暖暖手脚。
由于小舅家比较远,交通不便,又是徒步,只能把时间往前赶。
小姑妈一边吃面一边关切说道:“今天是一趟苦车事,徒步就要走一个多小时,回来是船队送亲,坐在船上有点冷,大家都多穿一些衣服。”
“衣服穿多了,去时走路又比较热啊,肯定要脱衣服的,衣服多了也不方便啊。”有人犹豫说道。
“我们不是有挑担子吗,只能辛苦他了。”又有一个人调侃道。
三媒六证一众人说说笑笑,鞭炮手点燃鞭炮,在一阵鞭炮齐鸣中,接亲的队伍出发了。
腊月的早晨,路上几乎没有行人,还在熟睡中的人们,听到屋外鞭炮声,不知是谁家娶亲办喜事了。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结婚的鞭炮声彼此之间,好似比赛一样。
你家点燃了我家登场,一家比一家的鞭炮多,一家比一家的鞭炮响。
腊月初八是农村人比较喜欢的结婚日子,所以这天广阔的大地上,四面八方到处都听到鞭炮声,有时是鞭炮齐鸣。
接亲队伍一路走一路放着鞭炮,真的是马不停蹄,早上八点不到就赶到小舅家。
陈及海非常热情,作为家主亲自招待远来的接亲队伍。
热腾腾的五香鸡蛋端上来,各种各样的糕点,五花八门,厨房里在煮着长寿面。
厨房、客厅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给陈娟的喜事增添了光彩。
小舅妈看到人们都在忙得不亦乐乎,没人搭理她。
于是找到小姑妈,语气有点生硬的说道:“小姑妈你是今天主事的,这开门礼、起床礼、梳头礼、穿衣礼、出门礼、上船礼等,你也不用一个一个的给了,一次性给吧。”
小姑妈也没有反对,开口笑道:“一次性给也可以,给多少呢?”
“给一千吧,不然不出门。”小舅妈说完,看着小姑妈的脸色反应。
1990年的一千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武林的月工资也就一百多元,一千元相当于一个人大半年的工资啊。
小姑妈拉着小舅妈的手,亲切的说道:“俗话说得好,这开亲是一家,不开亲是二家,你们可是不开亲也是一家啊。”
“按照农村风俗,你说的这些礼都应该有,不过数量我们再商量一下。”小姑妈看着小舅妈补充道。
小舅妈一副讨价还价的架势,开口道:“你说多少?说给我听听。”
小姑妈微微一笑道:“钱多钱少,都是你们姐弟俩家的,不过我今天还真没有带这么多钱来,各种彩礼加在一起,我只有四百块。”
“四百?不行,最少五百,少一个子都不行。”小舅妈理直气壮地说道。
小姑妈摇摇头心想“这个小舅妈,这是在做买卖吗?还对半还价了。”
于是小姑妈微微一笑,诚恳的说道:“亲家母啊,我看就讨个吉利数字吧,要想发,不离八,就四百八十八吧,怎么样?”
众人一听开怀大笑,怎么回事呢?这是在做生意啊!
小舅妈看到众人都在笑,不知为何?
随即也就借坡下驴说道:“好吧!就四百八十八。”
一场彩礼风波就这样被平息了。
陈及海眼看时间差不多了,看着小舅说道:“送亲队伍都准备好了吗?人到齐就可以发轿了。”
小舅准备了五条木船,接亲和送亲的队伍,各自登船,鞭炮手在最后一条船上,点燃鞭炮,婚船如箭在弦。
只听陈及海声音洪亮,高声喊到:“开船啰,出发!”
水塘边鞭炮齐鸣,岸上的人群挥手示意,送亲船只,宛如一行白鹭,破水前行。
上午11.00点钟左右,婚船经过一个多小时行程,来到一个叫四孔闸的地方,所有人员上岸步行。
鞭炮手提前上岸后,一阵冲天炮响,吸引了周围的人前来观看。
就听有人说:“这是谁家娶亲啊?,还是用船送亲,第一次看到。”
“唉呀!,那不是武林小主任的小姑妈吗?哦,是武林的弟弟结婚吧。”人们七嘴八舌穷追不舍询问道。
人群中有人龚怂孩子说道:“快去找新娘子要糖吃,快去啊。”
几个小孩子边跑边喊“吃喜糖,吃喜糖。”
小姑妈笑呵呵眯着眼说道:“孩子们,不要急,不要挤,都有都有。”
随后抓起糖果向天空撒去,孩子们争先恐后抢着散落一地的糖果。
没有抢到的孩子大声喊道“我没有抢到。”
鞭炮手的竹篮里,除了鞭炮还有糖果,鞭炮手高声喊到:“到我这里来,我这里有糖。”
说完一挥手,糖果抛向空中,散落一地。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抢着散落一地的糖果,鞭炮手一挂鞭炮声,把孩子们吓得东躲西藏,接亲队伍继续前行。
按照农村风俗,新娘子必须在中午十二点之前进门。
送亲队伍一路快步走,终于在11.58分钟赶到武雨家。
武雨一身西服,胸带新郎官标志,满脸堆笑上前抱起新娘,跨过火盆走进洞房。
父母笑呵呵的走上前,和每一位送亲的人打着招呼,场面好不热闹。
因为几乎送亲的人都认识母亲,这些人都是母亲娘家人。
这次婚宴还是村里的几个知青,掌管后厨,每桌菜碟和武林结婚时一样,对于他们是轻车熟路。
送亲的人自然是首席,客人还没有上座,八个冷菜碟就已经上桌了。
前来道喜的亲朋好友人数,和武林结婚时差不多,只是少了村委会的一半人。
但武雨在造船厂的同事来了不少,所以酒席桌数还是将近二十桌。
在父母和小舅的主持下,婚期如期举办了。。
武雨家婚房装饰、家具定制、宴请亲朋好友名单,一切按部就班的进行中。
不过这样父母包办的婚姻,也给武雨婚后的生活,埋下了隐患。
婚期如期定在了腊月初八,这天寒风刺骨,三媒六证一早就来到武雨家,吃了五香鸡蛋面,喝着茶暖暖手脚。
由于小舅家比较远,交通不便,又是徒步,只能把时间往前赶。
小姑妈一边吃面一边关切说道:“今天是一趟苦车事,徒步就要走一个多小时,回来是船队送亲,坐在船上有点冷,大家都多穿一些衣服。”
“衣服穿多了,去时走路又比较热啊,肯定要脱衣服的,衣服多了也不方便啊。”有人犹豫说道。
“我们不是有挑担子吗,只能辛苦他了。”又有一个人调侃道。
三媒六证一众人说说笑笑,鞭炮手点燃鞭炮,在一阵鞭炮齐鸣中,接亲的队伍出发了。
腊月的早晨,路上几乎没有行人,还在熟睡中的人们,听到屋外鞭炮声,不知是谁家娶亲办喜事了。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结婚的鞭炮声彼此之间,好似比赛一样。
你家点燃了我家登场,一家比一家的鞭炮多,一家比一家的鞭炮响。
腊月初八是农村人比较喜欢的结婚日子,所以这天广阔的大地上,四面八方到处都听到鞭炮声,有时是鞭炮齐鸣。
接亲队伍一路走一路放着鞭炮,真的是马不停蹄,早上八点不到就赶到小舅家。
陈及海非常热情,作为家主亲自招待远来的接亲队伍。
热腾腾的五香鸡蛋端上来,各种各样的糕点,五花八门,厨房里在煮着长寿面。
厨房、客厅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给陈娟的喜事增添了光彩。
小舅妈看到人们都在忙得不亦乐乎,没人搭理她。
于是找到小姑妈,语气有点生硬的说道:“小姑妈你是今天主事的,这开门礼、起床礼、梳头礼、穿衣礼、出门礼、上船礼等,你也不用一个一个的给了,一次性给吧。”
小姑妈也没有反对,开口笑道:“一次性给也可以,给多少呢?”
“给一千吧,不然不出门。”小舅妈说完,看着小姑妈的脸色反应。
1990年的一千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武林的月工资也就一百多元,一千元相当于一个人大半年的工资啊。
小姑妈拉着小舅妈的手,亲切的说道:“俗话说得好,这开亲是一家,不开亲是二家,你们可是不开亲也是一家啊。”
“按照农村风俗,你说的这些礼都应该有,不过数量我们再商量一下。”小姑妈看着小舅妈补充道。
小舅妈一副讨价还价的架势,开口道:“你说多少?说给我听听。”
小姑妈微微一笑道:“钱多钱少,都是你们姐弟俩家的,不过我今天还真没有带这么多钱来,各种彩礼加在一起,我只有四百块。”
“四百?不行,最少五百,少一个子都不行。”小舅妈理直气壮地说道。
小姑妈摇摇头心想“这个小舅妈,这是在做买卖吗?还对半还价了。”
于是小姑妈微微一笑,诚恳的说道:“亲家母啊,我看就讨个吉利数字吧,要想发,不离八,就四百八十八吧,怎么样?”
众人一听开怀大笑,怎么回事呢?这是在做生意啊!
小舅妈看到众人都在笑,不知为何?
随即也就借坡下驴说道:“好吧!就四百八十八。”
一场彩礼风波就这样被平息了。
陈及海眼看时间差不多了,看着小舅说道:“送亲队伍都准备好了吗?人到齐就可以发轿了。”
小舅准备了五条木船,接亲和送亲的队伍,各自登船,鞭炮手在最后一条船上,点燃鞭炮,婚船如箭在弦。
只听陈及海声音洪亮,高声喊到:“开船啰,出发!”
水塘边鞭炮齐鸣,岸上的人群挥手示意,送亲船只,宛如一行白鹭,破水前行。
上午11.00点钟左右,婚船经过一个多小时行程,来到一个叫四孔闸的地方,所有人员上岸步行。
鞭炮手提前上岸后,一阵冲天炮响,吸引了周围的人前来观看。
就听有人说:“这是谁家娶亲啊?,还是用船送亲,第一次看到。”
“唉呀!,那不是武林小主任的小姑妈吗?哦,是武林的弟弟结婚吧。”人们七嘴八舌穷追不舍询问道。
人群中有人龚怂孩子说道:“快去找新娘子要糖吃,快去啊。”
几个小孩子边跑边喊“吃喜糖,吃喜糖。”
小姑妈笑呵呵眯着眼说道:“孩子们,不要急,不要挤,都有都有。”
随后抓起糖果向天空撒去,孩子们争先恐后抢着散落一地的糖果。
没有抢到的孩子大声喊道“我没有抢到。”
鞭炮手的竹篮里,除了鞭炮还有糖果,鞭炮手高声喊到:“到我这里来,我这里有糖。”
说完一挥手,糖果抛向空中,散落一地。
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抢着散落一地的糖果,鞭炮手一挂鞭炮声,把孩子们吓得东躲西藏,接亲队伍继续前行。
按照农村风俗,新娘子必须在中午十二点之前进门。
送亲队伍一路快步走,终于在11.58分钟赶到武雨家。
武雨一身西服,胸带新郎官标志,满脸堆笑上前抱起新娘,跨过火盆走进洞房。
父母笑呵呵的走上前,和每一位送亲的人打着招呼,场面好不热闹。
因为几乎送亲的人都认识母亲,这些人都是母亲娘家人。
这次婚宴还是村里的几个知青,掌管后厨,每桌菜碟和武林结婚时一样,对于他们是轻车熟路。
送亲的人自然是首席,客人还没有上座,八个冷菜碟就已经上桌了。
前来道喜的亲朋好友人数,和武林结婚时差不多,只是少了村委会的一半人。
但武雨在造船厂的同事来了不少,所以酒席桌数还是将近二十桌。